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真实验与准实验

真实验与准实验

准实验、真实验的判断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 • • • X :一种实验处理 C :控制的变量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什么是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 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 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 的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 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 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 中。准实验具有推广到教育实际 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 实验……
什么是真实验研究
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 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 纵研究变量的实验。真实验有 很高的外部效度,很难在实际 的教育情境中普遍推广应 用……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维度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环境外部效度内在效度
实验研究
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
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
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
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
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实验研究的环境
与实际生活中的
情况相差很大,
完全是一个“人
工制作”的环境,
与现实的联系较
难;
准实验的环境自
然而现实,它在
外部效度上能够
且应该优于真实
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设
计利用原始组
进行研究,缺少
随机组合,无法
证明实验组是
否为较大群体
的随机样本,同
时任何因素都
可能对原始群
体起作用,所以
因被试挑选带
来的偏差将损
害研究结果的
可推广性,从而
影响了准实验
研究的内在效
度,因此在内在
的效度上,实验
研究优于准实
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
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
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
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
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
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
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
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
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
实性较强;
进行实验的环境
是现实的和自然
的,与现实的联
系密切得多;。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a. 白天与晚上都关上绝热板(对照组) b. 白天关上绝热板,夜晚打开 c. 白天关上绝热板,夜晚打开,0:00-05:00增加一小型通风扇
R X1 O {随意指定,随后是处理1,观察} 求职者评价问题 R X2 O {随意指定,随后是处理1,观察} R X3 O {随意指定,随后是处理1,观察} R X4 O {随意指定,随后是处理1,观察}
如果家具摆放地更随意一些,再利用一些小型阻隔物阻挡 从通道方向的玻璃墙上投来的视线,则其利用率会提升。 画廊展览区的实际环境 a. 现有空间条件 b. 经过实验处理后的空间条件(家具摆放更随意,增加小型阻隔物) 两种空间条件下,人们对于空间使用的情况记录
空间处理手段与使用率增加之间的关系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Chapter 9 实验与准实验研究
9.1 导论:两个实验性研究的案例(P113-115)
金属屋顶的辐射散热问题 提出假设 实验环境的创建 控制实验条件
在屋顶下安装可操作的内部铰接绝热板,可在白天 降低热度,但不影响金属屋顶在夜间的散热功能 人工环境:建造了一个典型住宅的实物模型
建筑行业对求职者评价中的性别因素影响问题
图式命题系统可帮助研究者弄清楚,某个实验设计的精确性质与假设前提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9.5 实验性研究中的技巧
9.5.1 所提研究实例的技巧:实验性研究的设置、处理和测量
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单元的设置、自变量的处理方法(变化的标准) 以及实验结果的测量方法均有所不同。(辐射冷却/雇佣决定 两个研究的不同设置)
是一种受控制的研究方法;一般是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尝试性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
准实验性研究
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

谈教育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_省略_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_邹霞

谈教育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_省略_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_邹霞
五、科学的尝试是能得到人们的肯定的
教育研究中 / 经学0 的研究方法多于 / 科学0 的研究方法, 所以一切科学研究的尝试都是应该得 到肯定的。在 5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 用6 一文中也肯定了何教授在这方面的尝试, 同时 提出应该客观地看待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并不是都 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推广性的, 特别是准实验研究, 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是需要给予逻辑上的论 证的。
/ 实验是一种研究情境, 在此情境中至少涉及 一个自变量, 即实验变量, 它受到研究者的精心处 理或改变。0 /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变量可能不止一 个, 并且, 为了使已完成的研究被认为是一个 -真 实验. , 实验的参与者在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 的。0[ 4] / 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 而不是随机地安 排被试进行实 验处理0[ 5] 的实验, / 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 变量。但是, 与参加者被随机地分配的实验处理不 同, 研究中被试是被 -自然. 地分配组别, 比如班 级。0[ 6]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其主要区别在于对 实验的处理上, 一个要精心地进行随机处理, 另一 个却不进行随机处理, 只是 / 自然0 地采用原始群 体, 缺少随机组合本身则潜在地影响着实验的内在
袁磊博士最后在 5也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 究中的应用6 中谈 及的 / 语文 教育跨越式创 新试 验0 / 现已开展 6 年, 还将继续下去0, 作为准实验 研究, 尽管进行了实验设计, 现在涉及的地区、学 校和学生人数还在逐渐增加, 实验中的被试群体间
的对等性更难以确定, 对其被试群体的 / 代表性0 和 / 可推广性0 的论证难度加大。如果没有对相关 数据的分析论证, 做出 / 现在已拥有 400 多个实验 班的全部统计数据。在实验已经完成的测试数据分 析证明, 此实验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效度, 实验 设计科学, 实验结果解释合理0[11] 这样的结论仍然 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完整版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完整版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维度
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
环 境
外部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的效度上,实验研究优于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进行实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得多。

管理学研究方法实验与准实验

管理学研究方法实验与准实验
• 影响研究(效果研究)的典型过程是:对自变量 进行操作控制,控制的结果影响到被研究的参与 者,研究人员对参与者在各种情况下的实际表现 进行观察,以检验给定的假设。
• 在评判研究里,事件不直接作用于被研究人员, 很少需要给试验对象施加直接影响。被研究的人 员只是被要求阅读和填写一些材料,然后进行评 估和判断,参与者只是对材料提出自己的回忆、 分类、判断、评价。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 判断来研究某些问题。
威胁实验室研究有效性的因素
•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长处在于便于通过随机设置消除对内 部有效性的威胁。实验室研究的弱点在于实验者预期和 参与者迎合实验者需要的行为会造成的对概念建构有效 性的威胁。
• 实验者期望得到的结果会对参加实验的人产生潜在的影 响,研究对象可能会按实验人员希望的方式行事。消除 这些影响的典型做法是盲实验,也就是将设置各种变量 状态的实验者与收集结果的实验者分开。
因变量的测度
• 实验室研究中对因变量变化的测度有两种基本方式:自 我报告方式和非自我报告方式。大多数评判研究采用自 我报告的方式,如通过问卷或访谈让受试者自己报告他 的判断或评价。非自我报告方式指则采用不同形式的观 察来测度受试者的反应。非自我报告方式不依赖于受试 者的自我描述,而通过观察他们完成各种任务时的表现 来衡量他们的心理状态。
• 实验室研究中要尽量避免把测试对象按某种条件分组, 据以分组的条件差别可能会影响研究中操作控制的有效 性。明智的做法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将各个 组置于不同的实验情景。
操作控制的检查
• 操作控制的检查是为了评价操作控制是否对参与 者产生了预期的影响。若没有操作控制检查,在 因变量未出现预期反应时,研究人员无法辨别是 操作控制未能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还是操作控 制有效但自变量不能对因变量产生预期影响。这 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实验研究来说,有完全 不同的意义。前者意味着需要用更合适的操作控 制重复原试验,后者则意味着实验已经进行但结 果不证实理论假设。

第六章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第六章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

外部有效性不是关于研究结果是否成立的问题,而是关 于理论适用性的问题。外部有效性的重要性取决于具体 的研究目标。 对于要将研究结论用于特定目标人群或目标环境的研究 来说,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常常较低。 对于一般性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理论上的假 设是否成立,研究结论从实验室推广到其它方面的过程 不是直接的。研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理论的真实性, 而不是研究发现是否可用于特定环境。因此,在以检验 一般性理论为目标的研究中,实验室环境与目标环境的 相似性并不重要。这类研究较适合于在实验室中进行。
也就是将设置各种变量状态的实验者与收集结果的实验者分开。

实验研究中,受试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努力迎合试验者的需要,这会对 研究的有效性带来影响。消除或削弱这种影响的最好办法是注意实验背
景和实验程序的细节,尽量隐藏自变量,使自变量看起来像是无关的事
件。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环节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何时使用实验室-3

如果研究有特定的目标,研究成果要应用于特定的具体环 境、人群和时间段。例如,我们可能并不关心一种新的管 理技术是否在其它地方都能产生良好效果,而只关心它是 否有益于某一个公司,是否适合于该公司特定的生产方法、 公司文化和工人群体。 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一特定目标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个 一般性的理论。这种特定目标的研究不太适合于在实验室 进行。因为针对特定目标研究的问题本来就是特殊的,这 些问题是以某种特定的人群、环境和其它条件为前提的, 对问题的回答需要包含目标环境和人群的实质性细节。 而在实验室里构造的环境很难与实验室以外的现实环境完 全符合,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

何时使用实验室-2

准实验研究 概念

准实验研究 概念

准实验研究概念准实验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与实验研究相似,但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准实验研究的概念。

第一步:理解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旨在寻找因果关系。

它通过改变一些变量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并观察这些变量对于某个现象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控制组和实验组完全相同,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实验研究无法处理某些因素,例如研究参与者的行为,社会环境和资源限制。

这时候,准实验研究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步:了解准实验研究的定义准实验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像实验研究那样完全控制变量,而是通过现有的状况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准实验研究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它没有随机分配参与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因此,在准实验研究中可能会存在其他的变量干扰,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步:掌握准实验研究的种类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 非同步型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通过观察某些变量的变化,并在相关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例如,观察某个社区的犯罪率和社会杂乱无序的程度之间的关系。

2. 非等价组设计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没有随机分配参与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而是将实验组之前某些人员加入对照组中进行比较。

例如,将收到心理治疗的患者与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3. 匹配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将被试按照某些匹配标准进行分组,例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等。

例如,在某项研究中可以将一个健康的控制组和一个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社会经济状况的患者组进行比较。

第四步:认识准实验研究的应用场景准实验研究适用于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法随机分配的情况,例如针对整个城市进行的社会干预措施的影响,而这些社会干预措施是不可能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进行的。

总之,准实验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某些研究中无法控制所有变量的情况下,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实验的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的效度上,实验研究优于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进行实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得多。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维度
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
环 境
外部效度
内在效度
实验研究
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