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综述_景佩

合集下载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解析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解析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解析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机构投资者以其专业的研究能力和庞大的资本规模,对股市、债市、外汇市场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对市场的影响力。

一、择时与择股策略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择时与择股策略来指导其投资决策。

择时策略是指根据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和技术指标,判断出适宜的买入或卖出时机。

机构投资者会借助图表分析、趋势分析等工具,以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号。

而择股策略则是根据基本面分析、财务指标等信息,选出优质股票进行投资。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深入研究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二、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包括资产配置,即投资组合中不同资产类别的分配比例。

资产配置是指根据市场预期、风险偏好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分配资金以达到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平衡。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采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风险管理模型,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来提高投资回报率。

相比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备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更好地实施资产配置策略,降低投资风险。

三、套利与对冲策略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还常常采用套利和对冲策略来获取收益或降低风险。

套利是指通过利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同时进行买入和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利润的策略。

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利策略在股票、期货、期权等市场中抓住瞬间的价格波动,赚取利润。

对冲则是指通过在市场上建立相反的头寸,以抵消已有头寸的风险。

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对冲策略来减少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降低损失。

四、影响市场的力量机构投资者以其庞大的资本和专业的研究能力,对市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机构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会对股市、债市等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推动市场的涨跌。

其次,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市场预期会成为其他投资者参考的重要依据,影响市场的整体情绪和预期。

此外,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大规模买入或卖出来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而推动市场价位。

战略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问题研究

战略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问题研究

战略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问题研究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资产配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尤其是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变动的环境中。

有效的资产配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优化利润和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问题以及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

一、资产配置的定义和意义资产配置是指将资金或资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进行分配和配置,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战略管理中,资产分配是指将企业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业务或项目中,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资产配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资本回报率、降低风险以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资产配置在战略管理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来调整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资产配置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领域或项目,来减少各种风险的影响。

二、资产配置的理论和模型资产配置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考虑,包括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偏好以及预期回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界和业界发展了一系列的资产配置理论和模型。

1. 马科维茨模型马科维茨模型是资产配置领域最经典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基于投资组合理论,旨在实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最佳平衡。

马科维茨通过对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的组合进行研究,提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则。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衡量资产预期回报的经济模型,该模型基于市场风险溢价的概念,通过资产的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溢价来确定资产的预期回报。

3.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是一种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资产配置模型,该模型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追求最大化自身的效用。

期望效用理论通过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预期回报之间的平衡来确定最优投资组合。

三、资产配置的实践问题和挑战尽管资产配置模型和理论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产配置需要对市场和行业的走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投资学中的资产配置理论

投资学中的资产配置理论

投资学中的资产配置理论在投资学中,资产配置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市场环境,将投资组合中的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以优化投资回报和控制风险的策略。

资产配置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投资风险和追求高收益来实现长期投资目标。

资产配置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

MPT认为,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不相关的资产类别,可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并且在同等风险水平下获得更高的收益。

此后,资产配置理论逐渐演化为一个综合的投资策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资产配置理论的核心在于确定资产类别的权重分配。

常见的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等。

不同资产类别具有不同的回报和风险特征,因此在资产配置中需要考虑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一般来说,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增加对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重,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则可以增加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重,以保护资本并获得稳定的收益。

根据资产配置理论的基本原则,投资者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求进行定期的资产再配置。

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不同资产类别的回报和风险发生变化,因此投资者需要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以确保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也会随着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定期的资产再配置可以更好地适应个人的变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资产类别配置,现代资产配置理论还引入了其他因素的考虑,如因子投资(Factor Investing)、交易成本、流动性等。

因子投资是指通过对股票或债券等资产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不同因子的表现来调整资产配置,以获取超额收益。

而交易成本和流动性则影响着投资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资产配置决策。

总之,资产配置理论在投资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

六、实证研究设计
(1)理论基础 ) 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资本回报率上升的行业内继续追加 投资,而在资本回报率降低的行业内则及时削减投资。基于这一点, Wurgler(2000)提出了如下模型来度量一个国家的资本ct −1 ) = α + η (Vict ÷ Vict −1 ) + ε ict
七、数据来源与选取
2004年QFⅡ才获批得以进入资本市场,且2004年机构 投资者的信息披露截度才比较完善,所以基于机构投资者 持股比例的可获取性,研究数据从2004年第四季度开始, 到2007年第三季度,共12个季度数据。根据wind资讯金融 数据库,机构投资者包括所有获批参与资本市场交易的机 构,即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Ⅱ等。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 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 的研究
高源 09200438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1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个 人投资者基于信息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带有明显的投机色彩, 造成资本市场的巨大波动,难以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产业结 构优化。 自国务院1997年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来, 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蓬勃 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为代表 的机构投资者操作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发 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2007年以来,市场对于“蓝筹泡沫”、“二八现象”等的 质疑掀起一个又一个浪潮,据相关媒体报道,机构投资者在 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本应该是价值投资的主力军的 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6、得出结论,就如何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提高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 、得出结论,就如何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机构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综述

机构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综述
( 一) 单期 资产 组合研 究 M. L . L e i b o w i t z 和R . D . H e n r i k s s o n 首 次研究 带有 金 融
管理 , 是指投资者根据不同资产 的特征和投资 目标将资金
在各类资产间进行分配。随着全球金融市 场的发展, 银 行、 保险公司、 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主体 地位逐渐确立 , 资产配置决策对机构 的利润、 资本 回报率、
负债的资产组合优化 问题。文中将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
值作为盈余 , 提出盈余最大化分析框架, 通过计算盈余 的
收益 一 风险特征得到最优化投 资组合。研究发现最优资
偿付能力、 风险等关键经营 目 标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 因此 研究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资产配置管理研究一直是金融学的研究热点 , 按问题 的分析框架、 解决方法 、 未来不确定性 的刻画可以将学术 研究成果分为三类 : 以均值 一 方差模型为基础的投资组合 选择理论、 随机控制理论下的最优投资组合 、 以及 以随机 规划方法建模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理 论经纬
机构 投 资者 战略资产 配置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景 飒
[ 内容提要] 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决策不 同于普通投 资组合选择 , 需要考虑金融负债对配置决策的作用以 及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 决策过程。解决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问题主要有三种思路 , 一是将
经典投 资组合 选择 理 论加 以扩展 , 二是 利 用随机 最优 控制 理 论解 决 , 三是 利 用 资产 负债 管理 思 想和 随机 规 划 方
果最好 , 权益类产 品中 日 本股票的对冲效果最差。
量等因素。随后 , J H . v a n B i n s b e r g e n和 MW. B r a n d t 将该方

机构投资者研究

机构投资者研究

机构投资者研究1. 引言机构投资者是指由机构管理的大规模资金,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

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规模庞大,投资决策能力强,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将对机构投资者研究进行探讨。

2. 机构投资者的定义与特点机构投资者是指由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组成的大型金融机构。

由于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金规模巨大,通常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投资分析能力。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趋势、经济状况、政策变化等。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通常较为稳健,注重长期收益。

他们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手段降低投资风险。

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承受能力,对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 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3.1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以量化的方式来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市场影响。

实证分析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模型等方法来验证投资假设。

实证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研究,比如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投资策略的表现和投资绩效等。

3.2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深入访谈、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等方法来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行为。

定性分析可以揭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行为模式和投资风格等。

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的访谈来了解他们的投资决策过程和动机,通过案例研究来分析他们的投资策略和绩效,通过文献综述来整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

4. 机构投资者研究的意义与应用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对于投资者、市场参与者和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4.1 对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路、行为规律和投资策略,从而参考和学习他们的投资方法。

投资者可以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来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决策水平。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是 通 过 理 论 分 析 或 某 一 方 面 的 检 验 加 以验 证 ,
制 ,提高市场效率 和竞 争力等方面加 以改革 和发展 。
革开放 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资本市场提升至事 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投资的主导地位 ,大力
的行 业 减 少投 资 。基 于该 种 理论 基 础 ,我 们 以我 国 20 — 0 7 间 A 股 上 市公 司为 样 本 ,实证 检 验 了我 国机 构 投 03 20 年
资者持股决策对证券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 ,我 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显现 ,但在各个 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作 用。机构投资者持股 比例 越 高的行业越有可能获得追加投资以扩大规模、获取更 多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额 ,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关 键 词:机构投资者持股 ;价格发现 ;资源配置 效率
研 究基金项 目 (9J 9 0 1 ;南京理工大学 自主科研专项计划资助项 目 (00 YT 0 8 0 SD7 0 3) 2 1Z S 3 )
作者简介 :宋
玉,南京 大学商学院在站博 士后 ,南京理 工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讲师 ,主要从 事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研 究;廖义刚,江西财
经大学副教授 ,博 士,主要从事审计与公 司治理研究。
之一 。如何正 确评价我 国机构投资者在完善证券市场 相关结论更 多从简单现象的呈列得出 ,缺乏较为严谨
收稿 日期 :2 1— 4 2 00 0— 1
基金项 目:中国 士后科 学基金会课题 (0 84 1 2) 博 2 00 4 05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 资助计划项 目 (9 10 C ;江苏省教 育厅高校 哲学社会科 学 0 0 11 )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研究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研究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投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变得越发重要。

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来获得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

其中,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特别注重在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中寻求最佳的资产配比,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本文将就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的研究、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标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的实操以及风险和回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资产配置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包含了行业研究、国家研究和区域研究等方面。

行业研究包括对行业趋势、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的研究,以及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评估。

国家研究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政治风险、货币政策和贸易形势等方面的研究。

区域研究则涉及不同的投资市场以及市场交易的规则和法律等因素。

通过以上的资产配置研究,就可以制定出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一般而言,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的目标是通过“股债平衡”来降低投资的风险。

也就是说,将投资资金分别配置到股票和债券等多种资产类别中。

在组合中,股票主要是为了获得长期资本利得,而债券则主要是为了稳定收益。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平衡投资,以分散风险。

二、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标的在实际操作中,全球资产配置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投资标的。

这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商品、外汇和另类投资等。

股票是全球资产配置的主要标的之一。

对于那些追求高收益和高增长的投资者来说,可考虑投资一些股票。

不过,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大,这也意味着股票的风险水平也较高。

因此,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需要注意风险的管控。

债券则是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标的。

相较于股票,债券的风险较低。

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债券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此外,债券也有不同类型,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以及高收益债券等。

房地产是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另一个标的。

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风险较小,同时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往往高于其他投资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综述●景珮[内容提要]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决策不同于普通投资组合选择,需要考虑金融负债对配置决策的作用以及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决策过程。

解决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问题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将经典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加以扩展,二是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解决,三是利用资产负债管理思想和随机规划方法。

目前学术界对于机构资产配置的研究,已经从单期静态决策发展为动态多阶段决策,从确定性模型发展为随机模型,并不断融入更多的宏观市场因素和金融机构特征。

本文总结归纳了这三类研究思路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现代金融机构大型资产配置决策模型,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综述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70(2013)11-0080-6资产配置决策,一般又称为最优投资决策或投资组合管理,是指投资者根据不同资产的特征和投资目标将资金在各类资产间进行分配。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资产配置决策对机构的利润、资本回报率、偿付能力、风险等关键经营目标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资产配置管理研究一直是金融学的研究热点,按问题的分析框架、解决方法、未来不确定性的刻画可以将学术研究成果分为三类: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基础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随机控制理论下的最优投资组合、以及以随机规划方法建模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机构投资者的静态资产配置决策关于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决策的早期研究,通常在均值-方差模型基础上,将负债看作负的资产,持有负债相当于持有资产空头头寸,计算组合的均值-方差并求解,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各金融机构的单独性研究。

(一)单期资产组合研究M.L.Leibowitz和R.D.Henriksson首次研究带有金融负债的资产组合优化问题。

文中将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值作为盈余,提出盈余最大化分析框架,通过计算盈余的收益-风险特征得到最优化投资组合。

研究发现最优资产配置与不带有金融负债的最优投资组合结果有很大差异:现金在传统投资组合中是无风险资产,但由于其零久期特征,在带有金融负债的投资中将无法弥补负债久期,当利率变化时会产生较大的盈余波动风险,与负债久期相同的免疫组合成为新的无风险资产;久期长的债券与久期短的权益类资产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长久期的债券产品具有很好的风险分散效果;权益类产品的作用保持不变,依然可以为投资组合带来额外的风险和收益。

W.F.Sharpe and L.G.Tint正式提出盈余最大化分析框架,表示为S=A -kL,其中A为资产,L为负债,k表示负债风险对冲系数。

可以看到当k=1时,模型等同于盈余优化,当时,模型表示传统的资产优化模型,可见表示投资者对负债的关注程度。

还分析不同资产的风险对冲效果,发现长期债券的效果最好,权益类产品中日本股票的对冲效果最差。

除了将负债看作负的资产,将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方差模型扩展为盈余的均值-方差模型外,学术界还利用早期的现金流匹配思想,将负债现金流融入经典投资组合选择模型中进行研究。

AJ.Wise等采用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分析框架,借鉴了资产负债匹配思想进行资产组合选择。

他们认为投资组合理论没有考虑负债现金流,而传统的免疫思想只能应用于利率微小变化的情形,因此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介于两种理论之间。

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期末盈余平方的期望,其中期末盈余等于各期资产现金流减去负债现金流后得到净现金流累积而成,这一目标可以使投资者的利率风险最小化,对养老金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D.Wilkie在AJ.Wise的模型基础上提出成本-期望收益-风险框架,得到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

他们认为AJ.Wise模型适用于负债不可交易无法获得市场价值,因此不能使用传统模型中将负债看作负的资产并计算其收益率的方法。

但AJ.Wise通过最小化盈余平方的期望选择的投资组合并不是有效率的投资组合,因此在MV分析框架上扩展,得到M-V-P模型,当其中两个目标固定,另一目标最优时的组合为有效投资组合。

EJ.El-ton和MJ.Gruber认为最优投资组合可以被分解为现金流匹配组合、指数基金与积极管理投资组合,在盈余的收益率-标准差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负债免疫与负债不免疫两种情况下的最优投资策略。

研究发现当投资者要求投资组合与负债免疫时,如果资产定价是无套利均衡的那么投资者将全部投资于现金流匹配资产组合;如果某些资产定价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将同时投资于现金流匹配组合与久期匹配组合。

当投资者不要求投资组合与负债免疫时,投资组合应当始终包括现金流匹配组合。

(二)多期资产组合选择研究Brandt为解决时变性投资机会下的离散投资决策问题引入了一种模拟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模型中加入更多现实因素,包括非标准偏好、资产收益率分布有较多状态变量等因素。

随后,JH.vanBinsbergen和MW.Brandt将该方法应用于解决时变性投资机会下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的投资决策,并比较分析了预防性风险约束与惩罚性风险约束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文中的资产收益建模采用VAR(1)模型,目标函数为最大化基金管理者的效用函数,并假定效用函数是基金比率的增函数,缴费金额的减函数。

文章指出预防性风险约束,例如VaR风险限制,卖空制约,设定股票投资上限等措施会减少投资组合的可行集,进而降低投资潜在收益;惩罚性风险约束如墙纸基金发起人增资、使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厌恶系数低于阈值等措施会提高投资整体效用。

Hoevenaars等也考查了时变性投资机会下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的投资决策问题,但着重考察了另类投资资产的特性,以及它们对于单纯投资者与带有金融负债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不同作用。

模型的目标是考虑资产价值除以负债价值得到的基金化比率,计算其对数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

研究发现不同资产的风险对冲效果差异很大,实物商品和对冲基金的通胀风险对冲效果较好,但对冲基金与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较高;单纯投资者与持有负债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差异主要体现短期国券与长期债券的吸引力上;另类投资品种可以为持有负债的长期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增加价值。

Hong-Chih Huang将AJ.Wise的模型扩展为多期,分析了四类带有保证收益的长期负债下资产选择问题,推导出资产价值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利用求导的方法得到离散时间下最优投资比例的显式解。

随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寿险保单组合的最优资产配置研究,得到了单期投资有效前沿以及多阶段下固定比例投资策略与动态投资策略的资产配置。

二、机构投资者动态资产配置决策银行、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时通常会进行若干年的资产配置规划,并且进行积极投资管理,每年根据资产收益状况预测调整至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并且前一年的资产配置结果通常会影响下一年的经营情况,因此相比单期静态投资模型多期动态决策更为适宜。

根据过程的时间变量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分为离散时间决策过程,即多阶段决策过程和连续时间决策过程。

多阶段决策问题大多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连续时间决策基本上有两类方法:一是随机最优控制,另一类是鞅方法。

目前金融机构的动态决策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确定缴费制养老金以及保险公司。

(一)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确定给付制养老金(DB计划)是指退休后给付水平确定的养老金形式,根据精算学原理,如果已知未来期望给付水平、死亡率、退保率等假设,就可以利用精算成本法计算出参与人目前的缴费水平。

在此缴费水平下,未来给付水平不应与预定水平差距过大,但是实际中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利率变动、投资收益率变动,会导致实际的精算成本高于或低于缴费水平。

Boulier,E.Trussant 和D.Florens最早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养老金的投资组合管理。

资产方面假设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固定,风险资产的价格变动服从几何布朗运动,负债方面确定给付制的每年给付金额增长率为常数,确定缴费制的每年缴费金额增长率固定。

模型假定养老金参与人不愿缴纳更多的费用,目标函数为最小化缴费数额平方的现值,通过动态规划方法最终解得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

Haberman提出确定给付制养老金主要包括两类风险:实际缴费水平高于正常成本的风险,称为缴费率风险;基金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形成精算赤字的风险,称为偿付能力风险。

这两类风险分别指示了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Haberman运用动态规划方法,以缴费率为控制变量,达到两类风险同时最小的目标,目标函数可以写为:min E(V)=E∫e-pt[k(C(t))2+(1-k)UAL2(t)]dt。

其中C(t)表示缴费水平,NC(t)表示正常成本,UAL(t)=AL(t)=AL(t)-F(t)表示精算赤字,AL(t)为负债精算价值,F(t)为资产价值,k表示两类风险的相对权重。

但是Haberman的模型中并没有将资产配置作为控制变量,而是认为所有资产收益率服从随机过程。

Cairns在此模型基础上加入资产配置控制变量,分析了固定比例混合策略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对DB养老金风险的影响。

随后,Cairns 提出了更一般化的分析框架,将风险资产扩展为种,基金价值变动考虑给付的不确定性,值函数分别采用二次型损失函数、幂函数损失函数和指数形式损失函数,引入投资比例边界约束,最终得到最优缴费率及资产配置比例。

Jo-sa在Cairns的基础上,假设给付水平、负债精算价值以及正常成本固定,采用Haberman的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解,并证明了其在存在卖空约束时也是最优的。

随后,Josa又陆续引入给付、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收益率的随机性,并将其变化过程从纯扩散过程扩展为跳跃-扩散过程。

并研究了不同的目标函数:最小化破产概率;最小化资产价值不足以支付负债时的惩罚成本;最大化盈余达到满意水平时的报酬下的最优解。

Ngwire将风险资产变化过程扩展为跳跃-扩散过程;Delong假设风险资产服从Levy过程,死亡率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目标函数改为均值-方差框架。

(二)确定缴费制养老金动态投资决策确定缴费制养老金(DC计划)的参与人每期向基金账户中缴纳确定的费用,参与人在退休时可以领取的养老金由基金的资产价值决定。

关于确定缴费制养老金的资产配置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第二,背景风险对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第三,带有保证收益的确定缴费制养老金的资产配置决策。

Vigna提出确定缴费制养老金的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与年金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基金积累阶段投资表现较差引起基金累积价值较低,年金风险是指基金转换为年金时低转换率导致的养老金给付水平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