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一、2000年至201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数据统计1. 2000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1万人,录取人数为416万人,录取率为31.04。
2. 2001年200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417万人,录取人数为431万人,录取率为30.46,略有下降。
3. 2002年200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464万人,录取人数为460万人,录取率为31.40,录取率略有上升。
4. 2003年200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542万人,录取人数为504万人,录取率为32.67,录取率继续增加。
5. 2004年200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03万人,录取人数为553万人,录取率为34.52,录取率持续上升。
6. 2005年200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57万人,录取人数为581万人,录取率为35.05,录取率继续增加。
7. 2006年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64万人,录取人数为630万人,录取率为33.80,录取率出现下降。
8. 2007年200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46万人,录取人数为655万人,录取率为35.50,录取率再次上升。
9. 2008年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946万人,录取人数为693万人,录取率为35.61,录取率继续增加。
10. 2009年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002万人,录取人数为743万人,录取率为37.12,录取率再次上升。
11. 2010年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145万人,录取人数为788万人,录取率为36.70,录取率出现下降。
二、2011年至2021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情况分析1. 2011年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247万人,录取人数为834万人,录取率为37.11,录取率有所上升。
2. 2012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507万人,录取人数为929万人,录取率为37.07,录取率出现下降。
教育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

教育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一、综合发展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某一人口群体中每个人的受教育年限之和该人口群体的总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分子的计算一般采用将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乘以相应受教育年数,然后将各个乘积相加的方法计算。
分母一般可根据特定的需要确定二、学前教育受教育情况:学前教育毛人园率分母为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4—6岁年龄组人口数) 教师情况:1、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比例(总计、分城乡)2、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比例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人数 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办学条件:1、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总计、分城乡)2、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三、特殊教育受教育情况:特殊教育毛入学率特殊教育在校生数6-18岁残疾人口数教师情况:1、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中专科毕业及以上比例办学条件:1、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占地面积2、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四、小学教育=受教育情况:1、小学净入学率(总计、分男女)小学在校学龄人口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2、小学毛入学率(总计、分男女、少数民族)3、小学辍学率(总计、分男女)小学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小学上学年初在校生数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休学+退学+死亡+转出+其他减少学生)—(转入+其他增加学生数)4、小学5年巩固率(总计、分男女)小学第5年级的学生数该年级入小学1年级学生数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总计、分男女)初中阶段招生数小学毕业生数6、小学重读率(总计、分男女)7、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总计、分城乡、分男女)小学招生数中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小学招生数教师情况:=1、小学生师比(总计、分城乡)小学在校学生数小学专任教师数2、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总计、分城乡)在校学生数小学教职工数 3、小学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总计、分城乡)小学专任教师数小教职工数 45、小学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总计、分城乡) 办学条件:1、小学生均占地面积(总计、分城乡)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小学在校学生总数2、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总计、分城乡)小学校舍建筑面积 小学在校学生总数3、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总计、分城乡)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 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小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总计、分城乡)小学计算机台数 小学在校学生总数 5、小学校园网建设占学校总数比例(总计、分城乡)=小学建立校园网校数小学学校数6、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总计、分城乡)7、小学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总计、分城乡)8、小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率(总计、分城乡)9、小学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率(总计、分城乡)10、小学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总计、分城乡)其他情况:1、小学平均班额(总计、分城乡)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小学班数2、小学大班额比例(总计、分城乡)大班额是指人数在56人及以上的班级。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
背景与挑战
好课标准
好课的方法和策略
3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决定教学质量 的关键因素。
大学教师大都没有接受专门的教学方法训练, 至于怎么备 课,怎么运用教学方法,怎么有效地指导学生,怎么营造课堂 教学氛围,怎样才能高效率地教学等,没有接受过培训。
”
1
背景与挑战
好课的标准 方法和策略
数量上的变化
按照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马丁·德罗的观点:
18-22岁的在校学生总数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18-22岁的国家人口总数
≤10%精英教育 ≧15%大众化教育 ≧50%普及化教育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
1
背景与挑战
好课的标准 方法和策略
①配合讲述,向学生提供学 习内容的视觉通道的信息; ③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编码, 分类整理;
②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的结构;
④形象直观
例
1
板书布局 辅助 板书 系统板书
例
辅助 板书 提 示 栏
2
系统板书
辅助 板书
提 示 栏
(3)多媒体的使用
自主性
学生主动学习 是第二代西方大学 教学方法的核心特
教育性
大学是一个教
育机构 , 其教育功能 主要是通过教学实 现。教育和教学一
挑战性
任何一个学生 要想轻而易举地通 过课程的学习是不
征之一 ,也是西方大
学现代教育理念中 最根本的一条。
可能的,如果你不
能在课程的学习中 发展自己,是很难 学好课程的。
验证性实验课
实习课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4 版高等教育和留学篇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4 版高等教育和留学篇引言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际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同时,国内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将就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留学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国内高等教育概况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并重,共同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
截止2023年,中国共有2741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117所,专科院校1624所。
高等教育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另外,中国的高等教育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以及高校自身的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等学府的科研成果和综合实力也日益增强。
第二部分:留学生情况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源国之一,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有超过100万的留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留学生的分布跨越了东、南、西、北的方向,留学生的水平和数量都在全球占据一定的话语权。
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留学生的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有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能力,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
第二,留学生的类型多样化。
中国留学生的类型已不再局限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学生和留学生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发展留学生留学回国的政策,鼓励留学生在国外学成归来,在国内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留学政策和发展趋势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留学政策,还积极推动留学生回国工作。
例如,为鼓励留学生回国,国家对留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创业支持政策,同时也对留学生的身份和权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在留学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这也反映了中国教育水平和实力的增强。
未来,中国将会继续优化留学政策,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同时,也将加大力度鼓励留学生回国工作和发展。
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终身教育体系。同时, 民办高等教育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
2高等教 育 质量 和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 1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 的育人质量和水平有 了较 大提 高 。高教战线始终把 “ 育人 ” 作为学校根本任务 , 大力 推进
素质 教育 , 不断深化 “ 两课 ” 改革 , 进一 步加强 党的建设 和
思想政治工作 , 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 重要思 想 和“ 三进 ” 工作 , 使青年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
素养有 了明显提高 , 有效地促进 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的培养 。教 育部发 布了{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维普资讯
人、 电大 、 自学考试等多种类型 的继续教 育 , 开始形成 我国
室、 国家工 程研究 中心和 国家技术转移 中心 , 形成 了近千 个重点学科。 近几年来 , 高校校园建设力度普遍加大 , 校园 环境不断改善 , 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
3高等教 育改革取得 突破性进展。 . 高等教育改革 的突破性进展 , 保证 了高等教育事业的 快速发展 , 有力地促进 了我 国高 等教育办学模式向着适应
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公共 服务体系和一批基础设施 , 有
效促进了学科水平的提 高和办学条件 的改善 。 () 3 高校的师资质量和水平有 了较大提高。 近年来 , 高 校普遍加强了培养和引进优 秀人才的工作 , 大力加强高水 平 的师资 队伍建设 , 强化师 德师风 的建设 , 使教师 队伍的 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高学历教师的 比例有 了较大 的增 加, 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脱颖 而出。 大教师爱 岗敬业 , 广 教 书育人 , 思想和业务水平达到 了一个新 的高度。 ‘ ()高校 的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上了一个新台 4 阶。在国家的支持下 , 有关高校新建成一批 国家重点实验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4 版高等教育和留学篇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4 版高等教育和留学篇一、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高等教育拥有学校数量达到2792所,其中大学1537所、高职院校1255所,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等教育覆盖面日益扩大,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更加均衡。
另外,高等教育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世界级的大学和学科,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科学家和人才涌现出来,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留学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留学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深造。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留学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源国。
除了传统的留学热门地区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外,近年来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留学也日益受到青睐。
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商科、工科,人文、社科等学科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除了本科留学,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留学也逐渐增加,展示出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专业化和成熟化趋势。
同时,中国留学生的流动性也在增加,不再滞留在国外求学,更多的学生选择回国发展,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高等教育和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挑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虽然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正在扩大,但是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仍然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和投入。
(2)留学成本不断上升:随着国际留学的增加,留学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学费、生活费、签证费用等费用都成为了留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和留学也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统计常用监测指标

教育统计常用监测指标一、毛(净)入学率: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100%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4-6岁人口,统计局普查调整数)2、小学毛(净)入学率(普通小学)小学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不含成人)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 ————————————— ×100%小学学龄人口总数(教育统计数)小学教育学龄人口进入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 ——————————————————×100%小学学龄人口总数(教育统计数)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不含成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 ×100%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100%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100%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公布数据为17%,为调整数。
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研究生在校生+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函授生×0.2+夜大生×0.5+成人脱产班学生×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毕业生×5×0.3+电大注册视听生注册学生数×0.3+学历文凭考试在校生+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网络学院本专科在校生×0.5+电大开放式本科教育在校生×0.5+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在学人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学人数×0.3二、毕业生升学率计算公式:新学年高一年级学校招生数 / 某一级教育毕业生总数 x 100%定义及解释:高一级学校招生人数即等于全部高一级学校招收低一级学校毕业生人数。
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教育部发布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3月1日下午14:30,教育部召开2005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介绍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发布人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及其他几位规划司领导,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王旭明主持。
背景资料: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发布会(实录)[王旭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教育部2005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
也许大家还沉浸在昨天下午重庆开县教师群体抢救学生的感动当中,昨天下午许多教师参加了重庆开县教师群体抢救的英雄报告会,人们对教师在突然的天灾出现的时候,无私地保护学生的事件而感动。
这个事件我已经听了几遍了,仍然沉浸在感动的气氛之中。
我想,有这样好的教师、有这样好的学生,我们实现办好教育的目标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14:33][王旭明]:我们还是回到教育公平的话题上来,媒体仍然对“教育公平”的话题感兴趣,我想要实现教育公平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要靠科学统筹发展,只有科学统筹各级各类的教育,统筹区域城乡教育,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趋于公平发展。
2004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呢?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教育发展规划司的司长韩进来介绍相关情况。
还请到相关的处长,他们是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处长林志华,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处处长戴井冈,发展规划司综合处处长金平一,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副处长秦昌威先生,还有发展规划司事业计划处副处长游森先生。
发展规划司是研究教育事业的规划发展,他们的工作也很忙,今天把这么多的处长和司长请到记者面前,很不容易。
请韩进司长介绍过相关情况之后,请记者提问。
首先请韩司长介绍相关情况。
[14:34][韩进]: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媒体朋友们一起沟通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规划司做这样的发布会不是第一次。
我们尽量就我们所知回答媒体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确实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政策分析郑春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 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及其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较上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数量增长上,即高等学校数,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等。
(一)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
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
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在校生188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46.06万人,增长8.4%;毕业生447.79万人,比上年增加70.32万人,增长18.6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91.11万人,在校生524.16万人,毕业生176.44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956.2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4.23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8148人提高到8571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97.4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万人,比上年增加9.23万人。
生师比为17.28∶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3.63万人,比上年减少0.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1。
与1978年相比,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从598所增加到1908所,增长3.19倍;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分别从40.1,85.6万人增加到565.92,1884.9万人,分别增长14.11,22.01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5%增加到23%,增长14.84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从132.3万人增加到2374.2万人,增长17.9倍;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从51.8、20.6万人增加到197.45万人、117万人,分别增长3.81倍、3.2倍。
(二)1978-2007高等教育规模数量变化情况根据有关资料,我们整理出197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数量,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等。
如表1所示:1978-2007高等教育规模数量变化情况1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告(高等教育)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四个方面对表1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变化情况从增长数量来看,197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98所,2007年则增加到1908所,普通高等学校数目持续增长。
即改革开放近30年,普通高校数的数目增加了1310所,增加了2.19倍。
从表1来看,普通高校增长周期的特点主要为:普通高校数的增加主要是在1978-1985年,文革以后的恢复调整时期内进行的。
1978-1985年,我国普通高校数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普通高校数的数目由598所增加到1016所,增加了418所,增加了0.70倍;1985-2000年,经过文革以后的恢复、调整、发展后,我国普通高校数变化相对平稳,学校数长期保持在1000所左右;2000-2007年,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管理权的下放,我国高等学校数量进入了新的快速增长期,普通高校数的数目由1041所增加到1908所,八年间增加了867所,增加了近1倍。
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及毛入学率数量变化情况(1)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高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
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均快速扩张。
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88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数量变化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从1978年的40.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565.92万人,增长14.11倍;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978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447.79万人,增长27.14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从1978年的85.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884.9万人,增长了22.02倍。
此外,全国成人高校数,民办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全国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数,研究生数,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总数均快速扩张),中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超过美国2005年秋季的1740万人(李文利,2007),跃居世界第一。
(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呈跳跃式的持续增长。
通过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数据表可以计算出,1985年的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是1978年的1.99倍,1993年的在校生规模是1985年的1.49倍,1999年的在校生规模是1993年的1.63倍,2002年的在校生数量是1999年的2.18倍,2007年的在校生数量是2002年的2.09倍。
也就是说,每隔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就经历一个跳跃式发展阶段,每隔几年就跨上一个大台阶。
(4)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993年之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基本保持在5%以内,1998年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取得飞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2003-2007年则继续突破,分别达到了17%、19%、21%从高等教育层次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学历层次分布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正逐渐向高层次转移。
2006年,在校生人数中,研究生、本科生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4.67%、48.67%,比1985年上升了2.19、10.81个百分点,而专科生的比例减少到46.68%,比1985下降12.98个百分点。
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也有了调整。
“八五”到“十五”时期,经济学、法学、文学(主要是外语人才)、管理学在校生的比例继续增加,医学人才的比例在减少2。
如表2所示。
表2: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各学历层次所占的比例(%)3.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数量变化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数量来看,我国高校平均规模在1978-1999年近20年间,规模基本保持在4000人(实际3815人)以下。
1999年扩招之后,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提高,到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已发展到8571人。
4.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的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招生数从1978年的40.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565.92万人,增长14.11倍;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978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447.79万人,增长27.14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从1978年的85.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884.9万人,增长22.02倍。
然而,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的数量分别从1978年的51.8、20.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97.5万人、116.83万人,分别增长3.81、5.67倍。
这反映了高校总体规模比高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增长快。
二、1978-2007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及其政策分析以下从各项数据的变化周期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政策因素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1.高等教育规模走势(1)根据表1数据,我们以时间为横轴,以我国普通高校数量为纵轴,绘制1978-2007年2杨晓青,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A我国普通高校数量折线图。
从普通高校数量变化情况折线图来看,高校数量变化的关键点在于:1978年后,我国普通高校数量获得了快速的增长,1985年后,我国普通高校数变化相对平稳,学校数量长期保持在1000所左右;1999年后,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管理权的下放 ,我国高等学校数量进入了新的快速增长期,普通高校数的数目由1041所增加到1908所,八年增加了867所,增加了近1倍。
如图1所示。
(2)根据表1数据,我们以时间为横轴,以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规模为纵轴,绘制1978-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规模折线图。
从1978-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规模折线图可以看出,以1998年为分界,1998年以前是规模在小幅度扩大中保持基本稳定状态,而1998年以后则呈持续急剧扩大态势。
2006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
如图2-4所示。
1978-2007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变化图1002003004005006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份1978-2007中国普通高校数量变化图50010001500200025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高校数(所)根据表1数据,我们以时间为横轴,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纵轴,绘制197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折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