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
白描写作手法的特点

白描写作手法的特点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
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
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
白描手法指的是不加任何修饰,可以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语句。
一段精彩的
白描手法完全可以体现出这个作品的文字功底。
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
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
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
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
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
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白描的写作手法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白描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不需要写背景。
白描写作方式是不用写背景的,只需要作者去突出文章的主题即可,说简单点也就是要求我们不用很着重的去写背景,需要我们着重去刻画人物就行了。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显出来。
2.不需要非常细致。
白描写作方式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作者需要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刻画描写人物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几句话或者是几个动作就能够写画龙点睛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
3.不需要非常华丽。
白描写作的方式不需要作者描写得有多么的华丽,只需要朴实即可。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个优秀的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在文章中去抒发他最真实的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白描写作手法的作用是什么?1.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他们的情感流露得更加准确。
2.我们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刻画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在文字上更加简洁干练。
3.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也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
三、不同的场景运用白描写作手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怎样的?1.写景可以使得景物描写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多彩,能够让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一些性格变化,一同融入到环境当中,使得语言变得更加有韵味。
2.写人可以使得描写的人物更加富有神韵,并且可以从一些外貌的描写上触及到这个人物的本质以及灵魂。
也能够表达出来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3.写特定场景可以烘托当时的一些气氛,并且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需要了解到,白描类似于一些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什么是白描

什么是白描、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运用注意事项什么是白描: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的三个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白描手法运用注意事项:1、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记叙和描写是并列的两种不同方式,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
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
2、白描要重点突出。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大师们常三言两语而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3、白描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举例:1、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2、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专题05 白描手法-中考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名师点评】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是比较成功的。他没有用细致的描写,没有用华丽的辞 藻,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刻画人物与事件,但父亲刚毅不屈、重视教育、勤劳致 富的性格跃然纸上。自然环境的勾勒,体现了火灾的严重;社会环境的点染, 体现了人间的温馨。文章言简意赅,中心突出。
(第二次妈妈的描写,更加注重了细节,动作描写用词开始讲究,神态描写 更加细腻。又适时地插入自己心理活动描写,丰富情感,并有深化,前者是迷惑, 现在开始反思。)
我的心中止不住地开始翻腾,记忆又追溯到了过去。 小时候,我总喜欢拉着妈妈,坐到沙发上。自己就拎着小木凳,依偎在妈妈 怀中。任凭妈妈用一根狗尾巴草般粗细的棉签掏耳朵,她轻轻地提着我的小耳廓, 慢慢地将棉签旋进。我似乎感受到耳朵里的小绒毛伴着棉签倒下去,又淘气地仰 起来,就像秋日中风拂过的麦田。那时候是黄昏,余晖拂过我们的身子,在地上 留下了我们的剪影。
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 2013年,如我所愿离开了老妈,我终于不用再在她的天空下苟延残喘了,那 时,我每天呼吸着自己天空下的清香,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芬芳。这,可能就是所 谓的逆反心理吧!果然,连第一个学期都没熬过,离家的危机感已悄然而至。 路漫漫,经过千重万水之后,我游荡的心终于有了归宿。 (交待起因。尽可能略写。) 一到家,一股温暖的芳香涌流到全身,仿佛观音瓶中的一捧圣水浇灌着我, 洗净了旅途的辛劳,洗净了心上的尘土。妈妈一看见了我,欣喜地接过行李,一 会儿要帮我拿鞋,一会儿又嚷嚷着要来端水,后来居然说要帮我盛饭。 哎呦,这是怎么回事几?我一下子就傻了,内心有些潮潮的热流在心际涌动。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一、什么是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将这种手法运用到古典诗歌创作中,那就是用最简洁质朴的文字,不加烘托、渲染,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就像是一个速写画家,几笔就把人物或者场景的神韵给描绘出来了。
二、白描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简直就是白描手法的经典范例。
你看啊,“枯藤老树昏鸦”,就这么几个词,一下就把那种萧瑟、衰败的景象给描绘出来了。
枯藤绕着老树,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就像你眼前突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幅画面,而且还是黑白灰的色调,充满了凄凉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呢,在这一片萧索之中,出现了小桥、流水和人家,这是一种温馨的画面,可是和前面的萧索景色放在一起,就更显得游子的孤独了。
这就好比是在一张灰色的大纸上,突然有一小片彩色的地方,但是这彩色却不属于漂泊的人,只能让他更觉得自己的孤苦。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
这马为什么瘦啊?可能是长途跋涉,也可能是主人都没什么东西喂它。
这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把游子羁旅天涯的那种愁苦和孤寂完全展现出来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特别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
豆苗长得稀稀拉拉,杂草倒是很茂盛,感觉诗人种地的水平不咋高呢,不过这就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他没有去美化这个场景,没有说自己种的豆苗如何如何好,就是老老实实地把看到的情况写出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上起来就去田里清除杂草,一直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多简单的描述啊,但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你仿佛能看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在月光下,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可能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诗歌手法赏析:白描一、介绍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绘事物形象的手法,以细腻、准确的笔触表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
它通过生动、逼真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二、白描手法的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对事物细节的特别关注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
2:准确传神:白描手法追求准确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和形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象。
3:注重质感:白描描绘的物体不仅仅是形态和特征,还包括物体的质感,如光影效果、触感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三、白描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白描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可以刻画人物面部特征、肢体动作和服饰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2:物体描写:白描手法在物体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光影效果,使物体形象更加真实、细腻。
3:自然景观描写:白描手法在自然景观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自然景观的细节特征、变化过程和气息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四、白描手法的实例赏析1:人物描写实例:描写人物的面容特征时,白描手法可以准确地表达其眼睛的神采、笑容的弧度以及皮肤的白皙等特征。
例如:“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慈祥的笑容温暖了整个房间,他的皮肤白皙如同少女般娇嫩。
”2:物体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物体时可以表达纹理的细腻和光影的变化。
例如:“那只水杯沿着边缘有着精致的花纹,从上方透过来的阳光在杯壁上泛起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使整个杯子显得异常亮丽。
”3:自然景观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可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纷繁多样。
例如:“山势雄伟,云雾缭绕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山顶上一片花海,万紫千红的花朵像海浪一样荡漾,使人陶醉其中。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可以提供相关的白描作品示例,供读者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白描手法——记叙文写作之入门欣赏和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白描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朴实,却传 神入微
“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
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 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 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 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 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 蛐鸣叫。”(贾平凹《静虚村记》)
这段话写作者与乡村居民相处之乐。表现手
法也是叙述中掺杂白描,尤其是最后两句,白描 更加突出,写风景、人物的行为与表情极为自然 而简单,寥寥数笔却营造了一副和谐的乡村夏夜 图景,人物形象隐约可见,令人神往不已。
再看本段的白描语言。虽然用语质朴,但由
于作者对语言的敏感性,硬是从朴实的语言中提 炼出了难以名状的美感。这主要体现在语句形式 和语感上。整段出现了大量短句,不时抛出一两 个长句,这样长短句巧妙的搭配,既体现了语言 节奏美,又避免了过多的整齐带来的呆板单调感。 同时,由于运用了反复和顶针修辞,读起来文气 贯通,情感流畅无阻,充满了回环跌宕的语感美。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 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 的本来面目。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 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 本要表述的事物。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 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 “你给我罢”。
作者以白描手法为主,对景物、场景、人物进行描写 ,人物的动作、语言,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其中的 内蕴则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8、“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 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一个“罩”字活灵活现,身材高大的孔乙己自然有一双大手, 把五指伸开放在碟子上,确乎像个罩子,一个“罩”字,将孔乙 己着慌的样子形象化了。而他弯下腰去对孩子们说:“不多了, 我已经不多了。”他几乎是在恳求孩子们不要跟他争这为数不多 的几粒豆,实在是迂腐之极,可笑之极。
9、“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 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 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鲁 迅《孔乙己》) 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 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4、“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藤野先生》) 作者写藤野先生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 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 书”,生动活画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5、“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 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 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这个描写,写出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不拘小节 的性格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7、“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 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仅仅十七个字,便点出 孔乙己的尴尬处境。孔乙己即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客,与他们有 一定的距离,“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 短衣帮没两样,但他偏又不肯脱下标志知识分子身份的那件“长衫”, 说明特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 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短短的十七个字就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 性格特征生动活画出来。“亲白脸色”则是食不果腹的表征;皱纹间的 伤痕是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岁月的记录, 更是潦倒的象征;又脏又破的长衫是贫穷的标记,也是不劳动的证明。 从作者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 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这里作者没有借助于比喻、夸张之类 的修辞手段,只是用白描手法,却活画出了人物的肖像,文字是那样的 简练朴素,而形象又是那样的生动逼真。
白描
白 描
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不着色彩用 墨线勾勒物象,突出其神韵。后用于借指文章 的一种描写手法,就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 征,用极简省的的语言,准确有力地勾勒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常用来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外貌 动作。其主要特征是求朴实、凸主体、重传神。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作过这样 的概括:“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白描却没有 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 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 诀》)鲁迅小说能在简洁的笔墨中,把人物形象描绘 得那么地栩栩如生,神采飞扬,其很重要的原因,是 对这种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的缘故。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10、“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层,五十 上下的女人站在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对杨二嫂的形象的描绘,可谓力透纸背,将一个五十上下的 女人遭受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的萧条后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 她尖锐、刻薄、自私、爱占小便宜。一个从当年人称“豆腐西施” 的杨二嫂变成了现今的摸样,正是令人悲哀。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节选了鲁迅先生的大量作品, 其中《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 生》、《故乡》、《孔乙己》等作品,就用了多处白 描的手法。试举例分析如下: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1、“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鲁迅 《风筝》) 这一描写生动而准确地运用动词“抓断”“掷”“踏”写出了作者对弟弟的 风筝破坏的残忍之极,可谓入木三分。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 地翻身,在一角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个描写,很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生活上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征。
3、“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了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藤夜先生》) 这里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精神特征。 在清末,不少志士仁人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 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挪揄的 口吻,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 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1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 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 这个细节同样生动,一个动词“塞”用得准确而形象,把一 个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鲁迅作品白描示例
1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 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 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 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