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一)》教学大纲(表演专业男生)
《形体(一)》教学大纲(表演专业男生)

五、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
六、舞蹈的种类按功能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自娱与娱人相兼、蔡祠性舞蹈。
按舞蹈语方分:古典、芭蕾、民间、现代和交谊舞。
按舞蹈体裁分:情节、情绪、歌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等。
按人数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七、舞蹈的基本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舒展性、稳定性。
第二章形体训练一、基本形态和练习方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对照芭蕾中国古典舞外在特征上的异同,如:手型、手位、脚位形体的训练常用活动练习:压脚背、压肩胛带、下腰、下胯、压腿二、活动练习蹲、压胯、抱前腿、把上直立、曲膝耗腿、踢腿、下腰、压腿、压腿后跟、搬腿。
三、Batteme nt ten du (擦地)前、旁、后三个方向;一位和五位变化四、Battement tendu jete (小踢腿)前、旁、后三个方向;一位和五位上的变化。
五、Plie (蹲)demi plie 和Grand pline 的做法;一、二、五、四位上的Plie ;正反两边的做法;按照一、二、三、五、四位蹲的顺序,把练习编成组合。
六、Roud de jembta terre (划圈)十四、Battement tendu (擦地)分为一位和五位两种做法,手上的姿态与脚下的动作要成交叉状。
分左右两边做身韵:包括身法与韵律是形态上的“圆、曲、拧、倾”与内在的“形、神、劲、律‘的有机统一。
手型、手位、脚位三、中国古典舞一、台步:老生、武生和青衣二、身韵:提、沉、冲、靠、含、腆、移三、几种特殊语汇的连接:风火轮、云手、扑步轮臂、双晃手、燕子穿林、大刀花四、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性组合。
选择一首音乐,用古典舞的语汇编成一个具有表演性的舞蹈组合。
五、剑舞剑的握法:平握、直握、反握;常用手型:剑指、拳、掌;几种语汇:倒把剑、盘剑、瓣腕剑、云剑、里腕花、外腕花。
带表演性的剑舞组合。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本课程分两年完成,每周课堂教学时数为4学时,学生课内外的学时比为1 : 2。
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形体训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形象气质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并且在表演和舞蹈等艺术领域中展现出优秀的形象和气质。
一、课程简介形体训练课程是一门专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形象气质的培养而设计的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正确的体态、姿势和动作技巧,培养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力量和耐力,并且能够在表演和舞蹈中展现出优秀的形象和气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态和姿势: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势,培养良好的体态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通过各种形体训练动作和体操练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身体的灵活性。
3. 增强学生的力量和耐力: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学生将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力。
4. 培养学生优秀的形象和气质:通过形体训练的学习和表演实践,学生将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和气质,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基本体态和姿势训练:学生将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势,培养良好的体态习惯,并且通过练习改正不良的体态习惯。
2. 柔韧性训练:学生将进行各种柔韧性训练,如拉伸、扭转和伸展等动作,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力量训练:学生将进行一系列的力量训练,包括力量练习器械的使用和自身体重的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体力水平。
4. 舞蹈和表演实践: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舞蹈和表演技巧,通过实践和演出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气质。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身体语言和示范动作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
2. 练习训练: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训练来巩固所学的技巧和动作。
3. 个性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训练,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态度和表现水平将被纳入评价范围。
形体课教学大纲

形体课程教学大纲信息工程系卞春艳形体专项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形体课是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而开设的。
形体课教学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各种身体练习。
课程主要借助于基本形态控制练习、波浪练习、舞姿和舞步等身体练习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塑造良好的体形,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
它不像健美运动那样强调发展肌肉的形态,而是在先天体形的基础上,通过形体基本素质训练来纠正学习者不良的形体姿态,为良好的站姿、坐姿和走姿的养成在身体素质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使仪表仪态更加端庄健美。
二、课程任务形体课是多种类型体育课程中的一门,是针对女性特点和需要开设的一门课。
因此,在完成体育课基本目标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形体表现力。
1.使学生认识形体姿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的形体美的意识。
2.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重点地提高学生柔韧性、灵敏性,以及身体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
3.纠正学生的不良姿态,使学生的身体更为匀称健美,体态更为优美,举止更优雅。
三、教学内容(一)、基础理论(1)形体(一)——基础体育理论第二章(2)形体(二)——基础体育理论第三章(3)形体(三)——基础体育理论第四章(二)、实践部分1.形体基本形态控制练习:利用芭蕾舞的手型、手位、脚位和把杆练习,及相应的地面练习。
2.成套动作:手位组合、舞姿组合、波浪组合、波尔卡、华尔兹、足尖步、跳跃组合。
(三)、身体素质部分专项身体素:柔韧、协调和节奏素质。
四、成绩考核(一)内容1.理论部分占20%2.技术部分占40%3.身体素质部分20%4.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占10%(1)课堂表现与进步幅度占5分(2)出勤情况5分。
无论何种原因缺勤一次扣一分,缺勤到5次取消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扣0.5分。
5.课外锻炼出勤情况占10%,缺勤1/10者期末考核成绩下降1档;缺勤1/3者期末考核成绩为不及格。
(二)评分标准优秀:动作准确规范,姿态优美大方,与音乐相和谐,表现力好。
《形体与礼仪1》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与礼仪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形体礼仪》是小学教育本科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基础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肌群施加合理的负荷,训练学生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久等能力及情感认知和节奏感,挖掘身体潜能,激发学生对审美的自觉体认,塑造优美姿态;调整肢体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自如地传情达意,规范礼仪动作,培养优雅的气质和风度;拓展学生思维向度,开发学生情感认知,体验形体张力,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观。
三、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师资班是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培养的高素质小学师资人才,重视与就业接轨的人才培养趋势。
本课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形体的基本技能技巧,理解规范的动作与要领,了解表达和传授形体礼仪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和准确表现作品的能力,改善形体,优美仪态,结合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最大限度的普及相关形体礼仪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出众表现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具备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准确展示正确的形体姿态和审美构成,充分发挥形体礼仪训练的快乐教学,其本色表现为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环境下愉悦心境,并通过学习、观摩、表演、小组比赛等不同形式来增进技能,增强动作思维训练,从而不知不觉地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和仪态稳定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形体礼仪的智能活动过程中,增强为人师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形体训练体验美感,培养学生动作记忆力及深刻敏锐的感悟力,提高体能素质和文化修养;了解身体的奥妙,激发自身的自豪感,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校园舞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坚定开拓创新和努力进取的敬业态度,树立为献身小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人生理想。
《形体(一)》教学大纲(表演专业男生)

五、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
六、舞蹈的种类按功能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自娱与娱人相兼、蔡祠性舞蹈。
按舞蹈语方分:古典、芭蕾、民间、现代和交谊舞。
按舞蹈体裁分:情节、情绪、歌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等。
按人数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七、舞蹈的基本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舒展性、稳定性。
第二章形体训练一、基本形态和练习方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对照芭蕾中国古典舞外在特征上的异同,如:手型、手位、脚位形体的训练常用活动练习:压脚背、压肩胛带、下腰、下胯、压腿二、活动练习蹲、压胯、抱前腿、把上直立、曲膝耗腿、踢腿、下腰、压腿、压腿后跟、搬腿。
三、Batteme nt ten du (擦地)前、旁、后三个方向;一位和五位变化四、Battement tendu jete (小踢腿)前、旁、后三个方向;一位和五位上的变化。
五、Plie (蹲)demi plie 和Grand pline 的做法;一、二、五、四位上的Plie ;正反两边的做法;按照一、二、三、五、四位蹲的顺序,把练习编成组合。
六、Roud de jembta terre (划圈)十四、Battement tendu (擦地)分为一位和五位两种做法,手上的姿态与脚下的动作要成交叉状。
分左右两边做身韵:包括身法与韵律是形态上的“圆、曲、拧、倾”与内在的“形、神、劲、律‘的有机统一。
手型、手位、脚位三、中国古典舞一、台步:老生、武生和青衣二、身韵:提、沉、冲、靠、含、腆、移三、几种特殊语汇的连接:风火轮、云手、扑步轮臂、双晃手、燕子穿林、大刀花四、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性组合。
选择一首音乐,用古典舞的语汇编成一个具有表演性的舞蹈组合。
五、剑舞剑的握法:平握、直握、反握;常用手型:剑指、拳、掌;几种语汇:倒把剑、盘剑、瓣腕剑、云剑、里腕花、外腕花。
带表演性的剑舞组合。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本课程分两年完成,每周课堂教学时数为4学时,学生课内外的学时比为1 : 2。
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摘要:形体训练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技能,它强调通过对身体姿态、动作和形象的塑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1. 课程目标形体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优美的动作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形体协调性和形象塑造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 培养学生舒展的身体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和塑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姿势训练- 正确的站立姿势和行走姿势;- 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和伸展;- 培养学生的姿势感知和控制能力。
2.2 舞蹈基本功训练- 训练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力量控制;- 学习各种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3 舞台表演技巧训练- 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培养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能力;- 学习舞台动作的时机、力度和表情控制。
3.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3.1 示范演示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3.2 体验练习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3.3 合作练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练习,通过互相观摩和提供反馈,共同提高。
3.4 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形体技巧应用到舞台表演中。
4.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以下评估方式:4.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姿势、动作和表情,评估其学习进展和表现水平。
4.2 作品展示评估要求学生在期末或学期末展示他们的舞蹈作品,评估其形体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水平。
4.3 学习笔记评估鼓励学生对形体训练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学习笔记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和舞姿造型的动作介绍2扶把练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立、蹲、小踢、划圆、基本步伐练3扶把练的成套动作,基本姿态组合、基本步伐组合4地上练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身体素质:柔韧、力量、耐力、协调、弹跳5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如何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6形体练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的方法与手段7如何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8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九、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形体训练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动作和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体训练的理论和技巧。
十、教学评价方法1、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形体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实践评价:通过课堂实践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形体训练技能和表现能力。
3、互评评价: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水平。
2.研究方向术语、站立姿态、手型和基本手位。
同时复基本姿态练,研究脚形和基本教位,并进行杆的基本练,包括立和蹲。
3.复脚形和基本教位,进行杆的基本练,包括立和蹲。
同时进行基本步伐练,包括柔软步和足尖步,以及素质练,包括柔韧和力量。
4.研究形体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杆的基本练,包括小踢和划圆。
同时复柔软步、足尖步,并进行基本姿态组合练。
5.进行基本姿态组合练1,研究滚动步和波尔卡,并进行素质联系,包括柔韧和力量。
6.进行基本姿态组合练2,复柔软步、足尖步和波尔卡,进行杆的练,包括小踢和划圆。
7.研究人体美的标准以及影响形体美的因素,研究变换步,并进行身体素质练,包括耐力。
8.进行基本姿态组合练3,研究变换步,跳、蹲、卧、撑基本姿势。
9.(无内容)10.(无内容)11.(无内容)12.(无内容)13.进行基本步伐组合练1和2,以及坐立姿势及控制练,并进行素质练,包括柔韧和力量。
《形体训练 》(一 )》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服饰艺术设计与表演方向)课程教学大纲《形体训练《形体训练》》(一(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10958总学时数:45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形体训练(一)》是一个“营养+运动+医学+心理学……”的综合治理体系。
该课程通过形体训练概述基础知识的讲授;姿势、姿态协调性徒手练习以及配合轻器械(扇、棒、文件夹、太阳镜、小哑铃等)形体舞蹈的组合训练;以“可操作性”为宗旨,使学生对形体美的理解和追求,从健康美、静态美、动态美全面提升到气质美和由内到外的整体的形象美。
二、教学内容、要点及时间安排本课程教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形体训练概述(一)10课时第一节:形体训练产生背景以及有氧操的区别1、有氧操的新创背景(2)课时2、有氧操的目的(2)课时第二节:舍宾(SHAPING)简介1、舍宾(SHAPING)系统的组成(3)课时2、舍宾(SHAPING)系统的形体测评(3)课时第二章:形体训练概述(二)10课时第一节:形体训练与饮食的关系1、形体具体标准(4)课时第二节:形体美的检测标准1、上下身比例(6)课时第三章:形体训练12课时第一节:姿势姿态联系1、姿势训练(2)课时第二节:步态及跑跳练习第一节柔软步(3)课时第二节脚尖步(2)课时第三节:协调性练习1、热身操(3)课时2、各关节部位练习(2)课时第四章:地面软度及素质练习13课时第一节:柔韧性练习1、压腿(正、侧、后)(6)课时第二节:素质练习1、纵劈叉(3)课时2、青蛙腿(4)课时三、教学方法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实践为主,并配合大量练习。
四、成绩考核方法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形体训练》课程按阶段性教学进行,本阶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分为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两大部分,且重在技能训练与技能考核。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平时技能训练的作业(学习过程)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50%,阶段末考核考核(学习结果)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体(一)》教学大纲(表演专业男生)
2005-11-23
课程编号:27355
课程名称:形体(一)
英文名称:Physique art 1
学时:80(16理论+64实践)
学分:3
适用学科:表演
课程类别:专业课A组课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形体课是表演性艺术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形体语言技巧和理论基础。
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健全的体格与完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舞蹈、武术、戏曲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形体艺术的审美异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影视艺术表演实践服务。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办法,第一学年,照顾中下等学生的学习进度;第二学年,采取拨高的办法,以优生带差生,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基本功,掌握摔、翻、滚、跳等方面的基本技巧,具备用所学知识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能力。
第一章形体常识及基础理论
一、表演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所有的形体的表演门类里,舞蹈是唯一把形体与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且最为紧密的一个种类。
二、舞蹈是以有节奏的、美化的形体动作为手段来表达人的内在心态,反映社会现象生活的一种艺术。
三、舞蹈的起源有史前论、性论、宗教论。
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劳动创造了舞蹈。
四、舞蹈有认识作用、审美作用、教育作用、团结作用、自娱和健身以及表达情感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