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概率与统计初步》课件

贝叶斯定理与后验概率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 本定理,它提供了在给定一些证 据的情况下,更新某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的方法。
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是指在考虑了一些新的 证据后,对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的重新评估。
贝叶斯推断
01
贝叶斯推断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 理的统计推断方法,它利用先验 知识和样本信息来估计未知参数 的后验概率分布。
总结词
非线性回归分析适用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情况,提供了更广泛的模 型选择。
详细描述
非线性回归分析允许我们探索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直 线关系。这种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数据分布和关系,但也需
要更多的数据和更复杂的模型来拟合数据。
04
贝叶斯统计
假设检验的概念
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 体参数或分布进行推断的过程
。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提出假设、构造检验统计量、 确定临界值、做出决策。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根据假设的类型,假设检验可 分为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假设检验的局限性
假设检验依赖于样本数据和假 设的合理性,可能存在误判的
风险。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概念
03
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
总结词
一元线性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础的形式,它探讨一个因变 量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建立线性方程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通常表示为y = ax + b,其中a是斜率,b是截距。这 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变量如何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 化而变化,并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
多元线性回归
中考知识点总结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13大知识点

中考知识点总结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13大知识点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整数运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加减乘除运算。
2.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化简和比较大小。
3.百分数运算:包括百分数的转化为小数和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数字整理和估算:包括对数字进行整理和估算,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5.二次根式:包括二次根式的化简、加减乘除和比较大小。
6.代数式的计算:包括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项。
7.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方程、不等式的表示。
8.几何初步:包括平行线与转折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9.几何运算:包括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数量关系:包括比例的计算、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11.全等与相似:包括全等图形和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性质。
12.统计初步:包括频数、频率、统计图等的表示和解读。
13.概率初步:包括随机事件、随机试验、样本空间和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概率初步知识点总结: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体现。
2.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是具有随机性质的试验,它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3.样本空间: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
4.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试验的其中一种结果。
5.概率:概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数值表示。
6.频率:频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7.等可能概型:等可能概型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8.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是指一个事件可以发生的条件有多种情况,将每种情况下事件的概率加起来得到事件的概率。
9.独立事件: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其他事件的影响。
10.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11.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一个事件在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概率初步的知识点总结

概率初步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随机试验和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试验的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现象。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表示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事件的概率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通常用P(A)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即0≤P(A)≤1。
4. 频率与概率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二、基本概率1. 古典概率古典概率是指在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的发生方式数与总的可能方式数的比值。
2. 几何概率几何概率是指在连续型随机试验中,利用几何形状和相似性来求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其计算公式为P(A|B)=P(AB)/P(B)。
4.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是指用条件概率来计算复合事件的概率,其计算公式为P(AB)=P(A)P(B|A)=P(B)P(A|B)。
5.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定理全概率公式用于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贝叶斯定理则是在已知条件概率的情况下,用来求解逆向概率问题。
三、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1.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指取值不确定,但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可循的变量。
随机变量可以是离散型的,也可以是连续型的。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可数的,通常用概率分布列来表示其各个取值对应的概率。
3. 连续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通常用概率密度函数来表示其取值的概率分布情况。
4. 期望和方差期望是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方差是随机变量取值偏离期望的平均程度。
四、常见概率分布1.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指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符合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
2.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指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发生次数符合泊松分布的概率分布。
中考专题之概率初步与统计初步-学生版

(C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D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7、如果x 1与x 2的平均数是6,那么x 1+1与x 2+3的平均数是 ( ) (A )4 (B )5 (C )6 (D )8 8、甲、乙两个样本的方差分别是=6.06,=14.31,由此可反映……( )(A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大(B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小(C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一样(D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关系,不能确定9、在公式s 2=[(x 1-)2+(x 2-)2+…+(x n -)2]中,符号S 2,n ,依次表示样本的……………………………………………………………………( ) (A )方差,容量,平均数 (B )容量,方差,平均数 (C )平均数,容量,方差 (D )方差,平均数,容量 精解名题一、概率初步问题例1. 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B. 从一个只装有白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C. 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钉,落地后钉尖朝上.D. 今年10月1日 ,厦门市的天气一定是晴天. 例2. 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两次正面都朝上 的概率是( ) A 、41B 、21 C 、43 D 、1例3 .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5张红桃,4张梅花,3张黑桃放在一起洗匀后,从中一次随机抽出10张,恰好红桃、梅花、黑桃3种牌都抽到,这件事情( )A 、可能发生B 、不可能发生C 、很有可能发生D 、必然发生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不会发生;B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发生;C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D 、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例5.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 点数之和为12B. 点数之和小于3C. 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D. 点数之和为13二、求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7,7B .7,6.5C .5.5,7D .6.5,72、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极差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A.9.2 B.9.3 C.9.4 D.9.54、为了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一支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各种尺码的统计如下表所示,则这10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25.6 26B、26 25.5C、26 26D、25.5 25.55、数据1,2,2,3,5的众数是()A.1 B.2 C.3 D.56、某学习小组7个男同学的身高(单位:米)为:1.66、1.65、1.72、1.58、1.64、1.66、1.70,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1.65 B.1.66 C.1.67 D.1.707、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分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8、为参加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小刚同学进行了刻苦的练习,在投掷实心球时,测得5次投掷的成绩(单位:m)为:8,8.5,9,8.5,9.2.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依次是()A.8.5,8.5B.8.5,9C.8.5,8.75D.8.64,99、在一次“爱心互助”捐款活动中,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捐款的金额(单位:元)分别为:6,3,6,5,5,6,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5,5 B.6,5 C.6,6 D.5,6三、数据波动状况-方差与标准差1、我国发现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成都某医院隔离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这位病人7天体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频数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2008年,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A.中位数B.平均数C.众数D.方差3、某一段时间,小芳测得连续五天的日最低气温后,整理得出下表(有两个数据被遮盖).日期一二三四五方差平均气温最低气温1℃-1℃2℃0℃■■1℃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A.3℃,2 B.3℃,65C.2℃,2 D.2℃,85四、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样本容量1、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A.调查全体女生B.调查全体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2、下列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B.了解宁波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C.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3、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4、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40是()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D.总体的一个样本5、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该校50名男生C.选取该校50名女生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五、统计图、频率,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饼状图),条形图1、要反映上海市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频数分布直方图D.折线统计图2、如图是某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图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B)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C)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D)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3、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的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座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座次数在15~20次之间的频率是()A.0.1 B.0.17 C.0.33 D.0.44、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0.56s2甲,0.60s2乙,20.50s丙,20.45s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5、“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上海市某中学八年级三班50名学生自发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班长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0、20B.30、20C.30、30D.20、306、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的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座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座次数在15~20次之间的频率是()人数121050 15 20 25 30 35 次数A .0.1B .0.17C .0.33D .0.4解答题:1、为了解某地区30万电视观众对新闻、动画、娱乐三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根据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3∶5∶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众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统计图.(1)上面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2)写出折线统计图中A 、B 所代表的值; A :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3)求该地区喜爱娱乐类节目的成年人的人数.2、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3、某校为了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的活动,调查了本校所有学生,调查的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所学校赞成举办演讲比赛的学生有 人.青少年 老年人节目 人数/人 图一:观众喜爱的节目统计图新闻 娱乐 动画 02468100 3469 A B 图二:成年人喜爱的节目统计图 新闻娱乐 动画108°活动形式A B C人数160(图3)A :文化演出B :运动会C :演讲比赛C A B 40%35%人数 12 10 50 15 20 25 30 35 次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2004至2007年四年的年旅游收入的平均数是 亿元;(2)据了解,该地区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是 万;(3)根据第(2)小题中的信息,把图10补画完整.7、为了了解某校初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该校六年级至九年级共四个年级的男生中,分别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情况如表一所示;各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如图5所示(其中六年级相关数据未标出). 次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数1122342221表一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结果):(1)六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是 ; (2)在所有被测试者中,九年级的人数是 ;(3)在所有被测试者中,“引体向上”次数不小于6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是 ; (4)在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中,众数是 .8、某环保小组为了解世博园的游客在园区内购买瓶装饮料数量的情况,一天,他们分别在A 、B 、C 三个出口处,对离开园区的游客进行调查,其中在A 出口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绘成图6.九年级 八年级 七年级六年级25%30% 25% 图5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年旅游收入 (亿元) 90 7050 3010 图9 旅游收入图 图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 11~。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初步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初步教案主题:小学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初步教案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统计和概率计算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一、统计学1. 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和作用。
a. 通过生活实例感知统计学的重要性。
b. 解释统计学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应用。
2. 了解数据分类和数据收集方法。
a. 分类数据和数量数据。
b. 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3. 掌握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a. 表格、图表、折线图和条形图等数据表示方式。
b. 学习整理数据表格和制作简单图表的方法。
4.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a. 通过观察数据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
b. 利用平均数和众数等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比较。
二、概率学1. 引入概率学的概念和应用。
a. 通过游戏和抽奖等活动体验概率的概念。
b. 解释概率在预测和决策中的应用。
2. 认识常见概率事件。
a.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
b. 等可能事件和非等可能事件。
3. 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a. 通过实际抽样和计算等方法进行概率计算。
b. 学习使用概率树图和概率表等工具进行概率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统计学和概率学的概念。
2. 提出学生可能遇到的统计和概率问题,引发思考。
二、统计学教学(40分钟)1. 介绍数据分类和数据收集方法。
a. 分类数据和数量数据的例子。
b. 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习数据整理和表示方法。
a. 通过实例理解表格和图表的使用。
b. 指导学生整理数据表格和制作简单图表。
3. 进行数据分析训练。
a. 指导学生观察数据特征和规律。
b.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和众数等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三、概率学教学(40分钟)1. 介绍概率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a. 游戏和抽奖等活动引发学生对概率的思考。
b. 解释概率在预测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统计与概率初步教材分析.ppt

二、整体感知概率
(一)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
概率论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第三、随机现象的随机性,是指试验、调查之 前来说的,而真正得出结果后,对于每一次试验, 它只可能得到这些不确定结果中的某一种确定结果。 我们在研究这一现象时,应当注意在试验前能不能 对这一现象找出它本身的内在规律。
二、整体感知概率
(一)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初中阶段增加概率的意义
改革背景: 在初中数学中加大统计的份量,增加概率的内容已成共 识。回顾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统计与概率是否 进入初中一直是中学数学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统计内 容在初中教材几进几出,虽然以前初中教材安排了统计的 内容,但由于它只在初三出现,而且内容较少,要求不高, 在初中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统计与概率重 视不够是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与发达国家中学教材的主要差 别之一。从最新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教 材看,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教材在初中的各个年级都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而 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概率论作为一门数学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 随机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量指标。在独立随 机事件中,如果某一事件在全部事件中出现的频率,在更 大的范围内比较明显地稳定在某一固定常数附近。就可以 认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这个常数。
二、整体感知概率
(一)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
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其产生背景与博彩业的发展有关
问题的产生:
甲、乙两人“掷骰子”赌博,他们约定,若甲首先掷 出三次“6点”,或乙首先掷出三次“4点”就算赢了对方 ,赢家可获得全部赌金。当甲已经掷出了两次“6点”,乙 已经掷出一次“4点”时,赌博因故中断,那么两人应如何 分配这些赌金?
幼儿园数学学习的统计与概率

幼儿园数学学习的统计与概率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从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们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学习的统计与概率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统计的初步认识1. 什么是统计统计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呈现和分析的过程。
幼儿园可以通过实际活动,如数物品数量、记天气情况、统计学生的身高等,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统计。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类。
例如,幼儿可以在一周的早操活动中记录每个人参加次数,然后用图表展示。
3. 数据的呈现与分析幼儿园可以使用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扇形图等,帮助幼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
通过观察图表,幼儿可以判断哪个物品最多、最少,或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统计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 数数和计数统计是将数数和计数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一种方法。
通过统计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数物品的数量、人数等来提高他们的数数和计数能力。
2. 数据的比较和分类通过统计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和理解数据的比较和分类。
幼儿可以将一组实物按照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进而学习比较物品之间的不同。
3. 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统计需要观察和整理数据,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并通过实际验证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概率的初步认识1. 什么是概率概率是研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分支。
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活动,如抛骰子、抽卡片等,初步了解概率。
2. 理解和形象化概率幼儿园可以通过实物和图形的选择,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概率。
例如,在一个盒子里放有红色和蓝色的球,孩子们可以抽取球来观察红球和蓝球出现的概率。
四、概率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 游戏中的概率在幼儿园的游戏环节中,可以加入一些涉及概率的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概率的存在。
高中二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初步

高中二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初步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概率和统计两个方面。
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统计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来给出结论。
本文将从概率和统计两个角度来介绍高中二年级数学中的初步内容。
一、概率1.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概率的问题,比如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抽一张扑克牌时抽到黑桃的概率是多少等等。
1.2 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问题中,事件是指某个具体结果的集合,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事件可以是正面朝上,样本空间可以是{正面,反面}。
1.3 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概率的计算中,有两种主要的方法:频率法和古典概型法。
频率法是通过做大量的实验来计算概率,古典概型法是通过确定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来计算概率。
二、统计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2.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用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2.3 样本与总体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会采集一部分数据作为样本,用来对整个总体进行推断。
样本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2.4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性质。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结论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高中二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初步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士教育格式化备课
课题:第五讲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课型:
备课人: 备课时间: 科目: 本备课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考点一、平均数
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三、众数、中位数 考点五、频率分布
考点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考点十、古典概型 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 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 考点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重点难点: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章 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考点一、平均数 (3分)
1、平均数的概念
(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
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
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
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
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
21n x x x n
x +++= (2)加权平均数法:
本备课改进: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其中
n f f f k =++ 21。
(3)新数据法:
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4分)
1、总体
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
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3、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样本平均数
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6、总体平均数
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考点三、众数、中位数 (3~5分)
1、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考点四、方差 (3分)
1、方差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通常用“2s ”表示,即
本备课改进: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122
22212
x n x x x n s n -+++=
也可写成22
22212)][(1x x x x n
s n -+++=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122
22212
x n x x x n s n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新数据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那么,
22
22212')]'''[(1x x x x n
s n
-+++=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4)新数据法:
原数据,,,,21n x x x 的方差与新数据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21n x x x 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方差。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 ”表示,即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s n -++-+-=
= 考点五、频率分布 (6分)
1、频率分布的意义
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 (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
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 ③决定分点 ④列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2)频率分布的有关概念 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 )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考点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3分)
1、确定事件
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的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叫做不可能的事件。
2、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放声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考点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分)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利用反复试验所获取一定的经验数据可以预测它们发生机会的大小。
要评判一些游戏规则对参与游戏者是否公平,就是看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所谓判断事件可能性是否相同,就是要看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一样,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5~6分)
1、概率的意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
2、事件和概率的表示方法
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 ,B ,C ,…,表示事件A 的概率p ,可记为P (A )=P
考点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3分)
1、确定事件概率
(1)当A 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 (A )=1 (2)当A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 (A )=0
2、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0 1概率的值
不可能发生必然发生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考点十、古典概型(3分)
1、古典概型的定义
某个试验若具有:①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有有限多个;②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
m
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n
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10分)
1、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10分)
1、树状图法
就是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考点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8分)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3、随机数
在随机事件中,需要用大量重复试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
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
检查时间:检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