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合集下载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任督脾大络
井少商商阳历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墩
荣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
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
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
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

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

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

孔最温溜梁丘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外丘中都
郄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
筑宾阳交交信跗阳。

12经络井穴荣穴俞穴经穴合穴原穴

12经络井穴荣穴俞穴经穴合穴原穴

12经络井穴荣穴俞穴经穴合穴原穴
本帖最后由异想天开于 2011-5-9 21:20 编辑
(转帖)特定穴之俞、募穴的应用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

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为阴经行于阳的重要位置。

故针刺俞穴治疗五脏之疾,有“从阳引阴”之妙。

募为阴,均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外所,故针刺募穴,有“从阴引阳”之能。

每一脏腑均有各自所属的俞、募穴,俞、募穴与脏腑有密切联系,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所属的俞、募穴上出现反应,表现压痛或敏感等。

因此,某一脏腑有病,可以用其所属之俞、募穴治疗。

如《黄帝内经.奇病论篇》对“胆瘅”的治法提出:“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就是俞、募穴的具体应用。

再如胃病取胃俞和中脘,膀胱病取膀胱俞和中极等,都是针灸中常用的取穴法,即俞、募合用。

俞、募也可单独使用,五脏有病,多取背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之募穴,这就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一种治法。

如下是脏腑俞、募穴一览表:
脏腑名称俞穴募穴募穴所属经
肝肝俞期门足厥阴肝
心心俞巨阙任脉
心包厥阴俞膻中任脉
脾脾俞章门足厥阴肝
肺肺俞中府手太阴肺
肾肾俞京门足少阳胆
大肠大肠俞天枢足阳明胃
小肠小肠俞关元任脉
三焦三焦俞石门任脉
胆胆俞日月少阳胆
胃胃俞中脘任脉
膀胱膀胱俞中极任脉
注:所有俞穴,均在膀胱经经背脊所过处,故亦称背俞。

本来是称腧穴,但是后人给简化了成俞穴,和上面的俞穴是不同的,请大家注意。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内庭
陷谷解溪足三里 Nhomakorabea冲阳丰隆
胃俞
中脘
梁丘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蠡沟
肝俞
期门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太溪
大钟
肾俞
京门
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合谷
偏历
大肠俞
天枢
温溜
上巨虚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外关
三焦俞
石门
会宗
委阳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骨
支正
小肠俞
关元
养老
下巨虚
足阳明胃经
厉兑
特定穴
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井荥输原经合歌及五输血表、原穴和络穴表及其特殊作用

井荥输原经合歌及五输血表、原穴和络穴表及其特殊作用

井荥输原经合歌及五输血表、原穴和络穴表及其特殊作用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经都有自己的井、荥、输、经、合共60个腧穴。

阴经输、原同一穴,阳经每经多一个原穴,共66个穴位。

本歌穴位阴经按井、荥、输(即原)、经、合的顺序排列,阳经按井、荥、输、原、经、合的顺序排列。

古人把气血的流注以水流的从小到大作比喻,《灵柩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所溜为荥(经气所溜,像刚流出的泉水微流),所注为输(经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入深),所行为经(经气所行,像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所入为合(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像百川汇合入海)。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提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五腧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其次序是冲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脏腑有病,都可用五腧穴治疗。

五腧穴还是子午流注和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配穴法的选穴基础。

五输穴的五行:《难经六十四难》:“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五输穴表: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心包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十二原穴及十五络穴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任督脾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络穴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原”即本源,原气之意。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修订稿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修订稿
少冲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阴郄
神门
通里
巨阙
心经
手太阳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母
阳谷本
小海子
养老
腕骨
支正
关元
小肠
足太阳膀胱
至阴母
通谷本
束骨子
昆仑
委中
金门
京骨
飞扬
中极
膀胱
足少阴肾经
涌泉子
然谷
太溪
复溜母
阴谷本
水泉
太溪
大钟
京门
肾经
手厥阴心包
中冲1母2子
劳宫1本
大陵1子
间使2母
曲泽2本
郄门
大陵
内关
膻中
心包
手少阳三焦
关冲2母
16、目窗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7、气冲穴
冲脉、足阳明之会;
17、正营穴
足少பைடு நூலகம்、足太阳、阳维之会;
8、丰隆穴
足阳明络穴;

1、通里穴
手少阴心经络穴,手少阴、足少
18、承灵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阴之会,手少阴、胞宫之会;
19、脑空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0、风池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液门2本
中渚1母2子
支沟1本
天井1子
会宗
阳池
外关
石门
三焦
足少阳胆经
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本
阳辅
阳陵泉子
外丘
丘墟
光明
日月
胆经
足厥阴肝经
大敦本
行间子
太冲
中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跷

1、中府穴
手足太阴之会;

1、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

2、列缺穴
手太阴络穴,任脉、手太阴之会;

2、角孙穴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3、瞳子髎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1、偏历穴
手阳明络穴;
4、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2、臂臑
手阳明络会,手足太阳之会,手
5、颔厌穴
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阳明、阳维之会;
6、悬厘
12、承浆穴
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1、天池穴
手足厥阴、手少阳之会;

1、外关穴
三焦经络穴,手少阳、阳维之会;

2、内关穴
手厥阴络穴,手厥阴、阴维之会

2、天髎穴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支沟1本
天井1子
会宗
阳池
外关
石门
三焦
足少阳胆经
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本
阳辅
阳陵泉子
外丘
丘墟
光明
日月
胆经
足厥阴肝经
大敦本
行间子
太冲
中封
曲泉母
中都
太冲
蠡沟
期门
肝经
阴维脉
筑宾足少阴
心包三焦经1夏至到冬至,属火
病在藏取之井,病在色取之荥,病于时取之俞,
2冬至到夏至,属水
病于音取之经,病在饮食取之合,五脏不平衡者
阳维脉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3、肩髃
手阳明、阳跷之会,手阳明、手
7、曲鬓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少阳、手太阳之会;
8、率谷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4、巨骨穴
手阳明、阳跷之会;
9、天冲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5、迎香穴
手足阳明之会;
10、浮白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1、承泣穴
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
11、头窍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井穴
荣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郄穴
原穴
络穴
募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母
经渠本
尺泽子
孔最
太渊
列缺
云门
肺经
手阳明大肠
商阳本
二间子
三间
阳溪
曲池母
温溜
合谷
偏历
天枢
大肠
足阳明胃经
历兑子
内庭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本
梁丘
冲阳
丰隆
中脘
胃经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母
太白本
商丘子
阴陵泉
地机
太白
公孙
章门
脾经
手少阴心经
少冲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2、巨髎穴
手足阳明、阳跷之会;
12、完骨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3、地仓穴
手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
13、本神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4、下关穴
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14、阳白穴
手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5、头维穴
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
15、头临泣
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
6、人迎穴
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3、中极穴
任脉、足三阴之会;
4、大赫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4、关元穴
任脉、足三阴、足阳明之会;
5、气穴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5、阴交穴
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6、四满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6、下脘穴
任脉、足太阴之会;
7、中注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7、中脘穴
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
8、盲俞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阳交足少阳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俞)
取之原穴
阴跷脉
交信足少阴
阴经:木火土金水,井荣俞经合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阳经:金水木火土,井荣俞经合
血的郄穴委中
阳跷脉
附阳足太阳
八会穴
经属
八脉交会穴表
六腑下合穴
脏会章门
脾经募穴
经属
八穴
通八脉会合部位
太阳小肠下巨虚
腑会中脘
胃经募穴
足太阴公孙
冲脉
胃、心、胸
阳明大肠上巨虚
7、百会穴
督脉、手足三阳、足厥阴之会;
7、金门穴
阳维脉别属;
8、神庭穴
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9、水沟穴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10、龈交穴
督脉、任脉、足阳明之会;

1、大钟穴
足少阴肾经络穴;

1、会阴穴
任脉、督脉、冲脉之会;

2、照海穴
足少阴、阴跷之会;

2、曲骨穴
任脉、足厥阴之会;
3、筑宾穴
阴维脉络穴;
气会膻中心包经募穴
足厥阴内关
阴维
少阳三焦委阳
血会膈俞
膀胱经穴
手少阳外关
阳维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太阳膀胱委中
筋会阳陵泉胆经合穴
足少阳足临泣带脉
阳明胃
足三里
脉会太渊
肺经输穴
手太阳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少阳胆
阳陵泉
骨会大杼
膀胱经穴
足太阳申脉
阳跷
髓会绝骨
胆经穴
手太阴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照海

阴跷、阳跷、督脉之会;

2、陶道穴
督脉、足太阳之会;
2、大杼穴
手足太阳、督脉、手足少阳之会
3、大椎穴
手足三阳之会;
3、风门穴
足太阳、督脉之会;
4、哑门穴
督脉、阳维之会;
4、飞扬穴
足太阳络穴;
5、风府穴
督脉、足太阳、阳维之会;
5、仆参穴
足太阳、阳跷之会;
6、脑户穴
督脉、足太阳之会;
6、申脉穴
足太阳、阳跷之会;
足厥阴肝经络穴;

2、支正穴
手太阳络穴;

2、章门穴
足厥阴、足少阴、带脉之会;
3、臑俞穴
手足太阳、阳维、阳跷之会;
3、期门穴
足厥阴、阴维之会;
4、秉风穴
手太阳、手阳明、手足少阳之会
5、颧髎穴
手太阳、手少阳之会;
6、听宫穴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1、睛明穴
手足太阳、足阳明、手足少阳、

1、长强穴
督脉、足太阳、足少阳之会;

1、公孙穴
足太阴脾经络穴,冲脉、足太阴
21、肩井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之会;
22、辄筋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2、三阴交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23、日月穴
足少阳、足太阴、阳维之会;
3、冲门穴
足太阴、足厥阴之会;
24、带脉穴
足少阳、带脉之会;
4、府舍穴
足太阴、阴维、足厥阴、足少阴
25、五枢穴
16、目窗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7、气冲穴
冲脉、足阳明之会;
17、正营穴
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
8、丰隆穴
足阳明络穴;

1、通里穴
手少阴心经络穴,手少阴、足少
18、承灵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阴之会,手少阴、胞宫之会;
19、脑空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0、风池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足少阳、带脉之会;
足阳明之会;
26、维道穴
足少阳、带脉之会;
5、大横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
27、居髎穴
足少阳、阳跷、阳维之会;
6、腹哀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
28、环跳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7、大包穴
脾之大络;
29、中渎穴
足少阳络穴,别走厥阴;
30、光明穴
足少阳络穴;

1、后溪穴
手太阳督脉之会;
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蠡沟穴
阴郄
神门
通里
巨阙
心经
手太阳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母
阳谷本
小海子
养老
腕骨
支正
关元
小肠
足太阳膀胱
至阴母
通谷本
束骨子
昆仑
委中
金门
京骨
飞扬
中极
膀胱
足少阴肾经
涌泉子
然谷
太溪
复溜母
阴谷本
水泉
太溪
大钟
京门
肾经
手厥阴心包
中冲1母2子
劳宫1本
大陵1子
间使2母
曲泽2本
郄门
大陵
内关
膻中
心包
手少阳三焦
关冲2母
液门2本
中渚1母2子
之会;
9、商曲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8、鸠尾穴
任脉络穴;
10、石关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9、膻中穴
任脉、足太阴、足少阴、足少阳
11、阴都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之会;
12、腹通谷
足少阴、冲脉之会;
10、天突穴
任脉、阴维之会;
13、幽门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1、廉泉穴
任脉、阴维之会;
14、俞府穴
手足少阴之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