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与白话文的句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和否定句之外,其他的句式都被称为特殊句式,因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的类型包括:1.“……者,……也”类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类型,如“此帝王之资也。
”3.“……者,……”类型,如“XXX者,扬之泰州人。
”4.“……,……”类型,如“XXX天下枭雄。
”5.“……者也”类型,如“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6.“乃”类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为”类型,如“XXX、XXX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8.“则”类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即”类型,如“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10.“是”类型,如“巨是凡人。
”练: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而欲投XXX,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4.XXX为XXXXXX夫人。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我为XXX,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蔺相如者,XXX也。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离骚”者,犹离忧也。
10.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吾闻二世XXX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XXX。
14.我,XXX也。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6.XXX,XXX也。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秦国是一个充满虎狼之气的国家,不可信任。
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

⽂⾔⽂特殊句式⼤总结⽂⾔⽂特殊句式⼤总结,学会阅读超轻松!星星电台 · 2天前关注⽂⾔特殊句式,⼀般指的是⽂⾔⽂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举例加以说明:(⼀)⽤判断词表判断:则、即、乃、皆、本、诚、亦、素、⾮等等例如:此则寡⼈之罪也。
(这是我的罪过啊。
)《勾践灭吴》①今天⼦有急,此乃⾂效命之秋也。
(现在天⼦有紧急的情况,这正是⾂⼦效命的时候啊。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死存亡的时候啊。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项梁就是楚国⼤将项燕。
)④⾂本布⾐。
(⾂本来是⼀介平民。
)⑤且相如素贱⼈。
(况且蔺相如⼀向就是低贱的⼈。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者,……也” “……,……者也” “……也”的⽅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莲,花之君⼦者也。
《爱莲说》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项脊轩,旧南阁⼦也。
《项脊轩志》(三)⽆标志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壁之战》(⼀)“……为……所” “……为……”“……为所……”1.(巨)偏在远郡,⾏将为⼈所并。
(吴巨在偏远的地⽅,不久就要被别⼈吞并。
)2.⾝死⼈⼿,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见……于” “……见……”“……于……”“受……于……”1.⾂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吾长见笑于⼤⽅之家。
《秋⽔》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万之众,受制于⼈。
《⾚壁之战》(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①王之蔽,甚矣。
(⼤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洎牧以谗诛③予羁縻不得还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1.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 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 2 . “ … … 者 , … …”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
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
“胡”、“恶”、“安”、“焉”等。
第17页/共22页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比如: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 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第6页/共22页
(一)“为……所……” 1.“为……所……”
(吴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第4页/共22页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③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第5页/共22页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
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第9页/共22页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 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倒装句一.【类型】(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谓语前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当宾语,宾语前置“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唯命是从、唯余马首是瞻(4)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作者:————————————————————————————————日期: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 知而不争2. 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 .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九年级下册
《公输》
一、倒装句
1、起于鲁
2、宋何罪之有?
3、吾既已言之王矣
4、胡不见我于王?
二、省略句
1、知而不争
2、然胡不已乎?
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4、必为有窃疾矣
5、于就是见公输盘
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
三、判断句
1、此为何若人?
2、必为有窃疾矣
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省略句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省略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鱼我所欲也》
一、、省略句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二、倒装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判断句
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一、省略句
1、对曰:“小惠……”
2、问:“何以战”
3、必以分人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
6、又何间焉?
7、乃入见
8、小惠未徧
9、可以一战
二、倒装句
1、何以战
2、战于长勺
三、判断句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
3、吾孰与徐公美?
4、问之客曰
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
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9、皆以美于徐公
10、能谤讥于市朝
11、皆朝于齐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省略句
1、与坐谈,
2、孰视之
3、暮寝而思之
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
5、皆以美于徐公
6、问之客曰
7、能谤讥于市朝
三、判断句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四、被动句
1、王之蔽甚矣。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一、倒装句
1、祭以尉首
2、然足下卜之鬼乎
3、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二、省略句
1、上使外将兵
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然足下卜之鬼乎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令辱之
8、夺而杀尉
9、召令徒属曰
10、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2、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13、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
2此教我先威众耳。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号为张楚。
5、吴广者,阳夏人也
6、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四、被动句
1、尝与人佣耕。
2、法皆斩。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6、失期当斩
《唐雎不辱使命》
一、倒装句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5、休祲降于天
二、省略句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三、判断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一、倒装句
1、林尽水源
2、不复出焉
二、省略句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2、见渔人,乃大惊
3、问所从来
4、具答之
5、便要还家
6、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皆叹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三、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士也
《陋室铭》
一、倒装句
1、何陋之有?
《爱莲说》
一、判断句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峡》
一、倒装句
1、有时朝发白帝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二、省略句
1、有时朝发白帝
《记承天寺夜游》
一、倒装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相与步于中庭。
二、省略句
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三、判断句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下册(一)省略句
一、《与朱元思书》
1.互相轩邈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急湍甚箭
三、《送东阳马生序》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寓逆旅
3.余立侍左右
四、《小石潭记》
1.斗折蛇行
2.坐潭上
3.日光下澈
五、《岳阳楼记》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衔远山,吞长江
3.然则北通巫峡
4.览物之情
六、《醉翁亭记》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倒装句式:
还自扬州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 马之千里者
3 骈死于槽枥之间
4 策之不以其道
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6 弗之怠
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8 全石以为底
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5、白雪纷纷何所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