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师版)

合集下载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的历史和种类,认识到玩具陪伴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玩具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玩具的种类及特点。

2. 玩具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玩具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2.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玩具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玩具,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3. 了解玩具的历史:教师讲解玩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玩具陪伴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4. 分享玩具故事:学生讲述自己与玩具的故事,感受玩具在成长过程中的陪伴。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玩具种类和历史的掌握程度。

2.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与玩具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玩具的建议。

3. 制作玩具保护公约: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玩具保护公约,提醒大家珍惜玩具。

4.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清洁和保养自己的玩具,培养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玩具种类和历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制定玩具保护公约的质量。

4. 学生清洁和保养玩具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各种玩具的图片。

2. 视频素材:玩具历史的视频资料。

3. 活动材料:玩具保护公约模板、清洁保养玩具的用品。

六、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回顾家族中的玩具历史,了解玩具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玩具交换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不再使用的玩具来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一起长大的玩具优秀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优秀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优秀教案标题:一起长大的玩具,优秀教案引言: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玩具的互动,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认知、想象和创造力。

但是,孩子们太过依赖玩具也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教案将围绕“一起长大的玩具”这一主题,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玩具的作用和限制,并探索其他的成长途径。

一、目标:1.帮助孩子们了解玩具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2.鼓励孩子们多样化的玩耍方式,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倡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爱好。

二、活动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并鼓励他们谈论玩具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玩具的陪伴下有过的快乐、创造和梦想。

2.活动一:我的一天(15分钟)让孩子们在课前自愿带来自己的最新玩具。

每个学生轮流展示,介绍他们的玩具,并描述如何与这个玩具一起度过一天。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和分享乐趣的能力。

3.活动二:成长故事(20分钟)找来一些关于玩具的成长故事,可以是现成的绘本,也可以是教师编写的小故事。

每个孩子选择一本或一篇故事,并通过朗读和讨论分享故事中玩具和人物的成长经历。

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4.活动三:玩具的创造(3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简单的材料,比如纸板、纸张、剪刀、胶水等。

鼓励孩子们合作创造自己的玩具,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交流和展示自己创造的玩具,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过程。

5.活动四:玩具的变种(25分钟)将现有的玩具收集起来,然后给孩子们分发一些可用的零件或材料,如乐高积木、各种面料、彩色纸等等。

鼓励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对玩具进行改造和组合,创建新的玩具。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创造的玩具,并鼓励他们解释为何选择这样的变化。

语文:1.1《一起长大的玩具》课件(1)(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1.1《一起长大的玩具》课件(1)(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只是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她用手捧着头呜咽。澳门老葡京真人美女 他伸出手去拍拍她的头,摸摸她的头发。 你头顶也有一个面包。他说。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9 他走了,她才知道,十天比她想像中要漫长很多。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她的四肢不知道该怎样放。无论怎样放,脑海里总是想着他。她换了许多个姿势,企图找出一个不想他的姿势,最后还是失 败了。 一天,她在书店里接到他打来的一通电话。她用力地握着话筒,重新尝到了久违了的恋爱滋味。 你不是在北京吗? 是的,我现在在万里长城。他在电话那一头愉快的说。 长城? 是的。你听得清楚吗? 听得很清楚。你为什么会在长城? 这里的朋友带我来游览。你有没有来过长城? 没有。 你该来看看,这里的风景很漂亮。 真的? 将来有机会我陪你游一次长城。 好的。 好了,我的朋友在前面等我,我要挂线了。 她放下话筒,心里激荡良久。他在长城想起她,也许还牵挂着她。她何尝不是想念着他呢? 可是,她的想念,充满罪恶。 那样想念一个人,不是已经在背叛乐生吗?她对他有道义和责任。她知道他对她忠心耿耿,而她想着另一个男人,这样不是太无情吗?
பைடு நூலகம்

七年级语文上册1《一起长大的玩具》(第2课时)教案(新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一起长大的玩具》(第2课时)教案(新版)鄂教版

一起成大的玩具(第2课时)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设计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设计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起长大的玩具》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节交流,培养学生友善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玩具的习惯。

2.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和联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一起长大的玩具》、图片、课件、小玩具模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文具,如铅笔、临摹纸等。

四、教学过程:1. Warming up(热身)(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例如问好、自报家门等。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的玩具。

2. Pre-reading(阅读准备)(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可以说: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玩具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玩具都非常可爱,他们一起长大了,他们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 While-reading(阅读实践)(20分钟)教师展示故事《一起长大的玩具》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预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如:你们看到了哪些玩具?他们长得怎么样?你们觉得他们会在故事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教师开始讲述故事,学生可以带着预测的心情仔细听。

4. Post-reading(阅读后)(2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1)故事中的玩具是如何一起长大的?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友谊和合作?(2)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玩具?为什么?(3)你在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情节?你可以用课堂语言或者绘画的方式来表达。

(4)你的玩具是怎样陪伴你成长的?学生可以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5. Extension(扩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和联想,激发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你们能找到其他生活中的物品,类比和故事中的玩具一样,也有着友谊和合作的关系吗?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类比和联想,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绘画、写作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出来。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回忆和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玩具,感受玩具陪伴自己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玩具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分析玩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玩具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分享自己的玩具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玩具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玩具的温馨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玩具的兴趣。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玩具经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案例分析法: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玩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玩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玩具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2. 准备一些关于玩具文化差异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一些关于玩具设计的创新案例,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玩具的温馨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玩具的兴趣。

2. 分享玩具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玩具经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分析玩具特点: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玩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玩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4. 探讨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创新玩具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创新玩具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设计具有创意的玩具。

6.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进行互评和师评,总结课堂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分享、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鄂教初中语文七上《1一起长大的玩具》word教案 (5)

鄂教初中语文七上《1一起长大的玩具》word教案 (5)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3一、字音及词义:灯盏zhƒn:没有灯罩的油灯(总称)。

觊jŒy’觎:希望得到或企图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慷kƒng慨kƒi:这里是不吝惜的意思。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功告成:指大的工程、事业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童谣y‚o: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怠d…i慢:松懈,不努力。

解气:消除心中的气愤。

宠物:指家庭豢养的受人喜爱的小动物,如猫、狗等。

殊荣:特殊的光荣。

招灾惹祸:招引灾难,惹下祸事。

遐xi‚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拽zhu…i:拉。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儿童文学作家。

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音乐系授课,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近40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等40余种。

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

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2、相关知识:(1)中国的节令多,几乎月月不空,每个节令都有其独特的讲究。

老北京人对中秋节似乎颇为注重。

农历八月十五日,秋高气爽,明月当空,百果上市,市民阖家团圆赏月和吃月饼。

兔儿爷是老北京节令性极强的泥塑。

中秋前大街小巷皆有摊贩售之。

兔儿爷摊为一长木案,案上再架起阶梯状的一叠叠长木板,上摆大小不等的兔儿爷。

大著可高达两尺,小者可握于掌中,一律兔儿脸,三瓣嘴,却披铠甲,跨龙驹,作武将状,其背后必插一面帛制纛旗,仿佛京戏舞台上的大将。

兔儿爷虽为模子磕的泥物,却敷以鲜艳色彩,白面红嘴,金甲绿袍,很是威风。

别说小孩喜欢,就是大人也爱不释手。

中秋节,家里买俩兔儿爷,或邻居、朋友送孩子俩兔儿爷,司空见惯。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教师:XXX教研室:XXX年级:小学一年级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训练学生的听力、口语及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话筒、幼儿园玩具模型、图片卡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玩具2.展示一些幼儿园玩具的模型并让学生猜猜每个模型对应的玩具名称。

二、复述故事情节(10分钟)1.以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一起长大的玩具》,并让学生帮助完善故事情节。

2.利用图片卡片辅助学生进行复述,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三、分析故事情节(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小明、小红、小东等,并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

2.与学生共同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每个人物是如何帮助其他人物,共同成长的。

四、模仿情节(15分钟)1.将故事角色分为小红、小明、小东三组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模仿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五、总结思考(5分钟)1.通过学生表演,总结故事中帮助他人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关系,并展示幼儿园的玩具。

2.让学生尝试描述自己喜欢和哪些人一起玩具,并说明理由。

七、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1.观察家里的玩具,写一篇《我家的玩具》的作文。

2.思考自己与他人合作玩具时遇到的问题,自己如何解决的。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模仿故事情节的表演,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了帮助他人的意义。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学生进一步思考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玩具的经历,并记录下来。

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细读理解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些玩具吗?默读课文,试着从金波的文字中认识了解这些玩具,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介绍。(指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关键词句)
泥泥狗:名字亲切,哨子响亮,色彩独特,造型多变引我发现,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陀螺:制作简单,玩法有趣(缠—放—按—拉),抽打有刺激性、攻击性、很是解气
兔儿爷:外貌奇特引人遐想,穿着打扮也很奇特,骑坐姿态威武,是中秋祭月的象征
作业设计
1、整理书本笔记内容
2、积累词语(带拼音抄写)
板书设计
1、一起长大的玩具(金波)
看泥泥狗造型引人发现乐在其中
抽陀螺熏陶爱国情感
赏兔儿爷滋养民族文化相伴成长
教学反思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玩具也不相同。今天,我们要读到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的文章,走进金波先生的儿童时代,看看他的玩具世界!板题——1、一起长大的玩具
简介作者——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儿童文学作家。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近40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等40余种。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玩具与时代、与文化的关系及玩具对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儿时的玩具及喜爱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议论抒情句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理解“一起长大”的意义,认识玩具对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本班增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给我们介绍一下,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玩的时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师生交流)
2、你是否也有一些“和你一起长大的玩具”?你是否体验过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乐趣?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巩固拓展
1、积累词语(带拼音抄写)
2、调查一下身边不同年龄的人童年时玩过的玩具,想想玩具对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课堂小结
阅读使我们对陪伴童年时光的玩具有了回忆、思考,玩具其实不仅是玩具,当它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就演变为一种经历,一种情感,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它伴随着我们成长。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三为主,N环节”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七年级集体备课时间个人备课时间2014.8.27序号YW710101
课题:1、一起长大的玩具
课型:新授课
执笔人:林梅
授课形式:室内阅读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认识作者儿时的玩具,了解“我”喜欢的原因;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议论抒情句来体会作者对儿时玩具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正音、积累
高亢(kàng)响彻云霄(chè)摇曳(yè)双目圆睁(zhēng)倚靠(yǐ)
朦胧(ménglóng)眼睑(jiǎn)沉浸(jìn)遐想(xiá)甲胄(zhòu)拽(zhuài)
2、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儿时的玩具有哪些,你是否喜欢它们?为什么?
(预设:不喜欢——老土、不起眼、没有益智功能;喜欢——有童真童趣)
兔儿爷:(5自然段)除了缘于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温情之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
2、作者对对儿时玩具的喜爱之情还从哪里可以读出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抓住词句,体会间接传递出的感情。
①泥泥狗的色彩,也是极为独特的,在众多的泥玩具里,一眼就能发现它。
(“独特”说明色彩与众不同,“一眼”是说显眼、醒目,表现了泥泥狗的特别,表达出喜爱之情。)
②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
(“噼啪噼啪”“滴溜滴溜”是拟声词叠用,表现抽打技术娴熟和欢乐得意的心情。)
③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
(“殊荣”是特殊的荣誉,表明在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五、质疑探究
1、这些玩具带给儿时的作者无穷乐趣,为什么题目不是“有趣的玩具”而是“一起长大的玩具呢”?如何理解“一起长大”?
引导思考:你觉得玩具对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你觉得文中介绍的三样玩具顺序是否可以调换?(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有序介绍,是根据年龄成长和思想成长的规律和过程设计的。泥泥狗侧重于视听的感觉,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动手的制作的乐趣和爱国情感的熏陶,兔儿爷在赏玩中有民族文化的滋养)
进而理解主旨:玩具丰富了童年生活,带来乐趣,更陪伴我们的成长。所以是“一起长大的玩具”
第二课时
四、品读感悟
1、现在你知道作者喜欢的原因了吗?找出表达“我”对儿时玩具喜爱之情的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体会直接表达的喜爱之情)
泥泥狗:(12自然段)泥泥狗带给我的那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还没有消失
陀螺:(6、7、8自然段)大约是因为这种游戏刺激性很强,还很有进攻性,改叫“抽汉奸”很是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