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docx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配制与使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外加剂配制与使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外加剂配制与使用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中加入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质,从而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但在配制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制和使用技术规程。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1.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提高混凝土流动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膨胀剂:膨胀剂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在初凝后产生膨胀反应,从而形成微细孔洞,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保温性能。

3.缓凝剂:缓凝剂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使混凝土更易于施工和调整。

4.快凝剂:快凝剂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可以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使混凝土更快硬化。

5.引气剂:引气剂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可以在混凝土中产生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制1.减水剂配制:减水剂应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通常在水泥用量的0.5% ~ 2%之间。

具体配制方法如下:(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所需减水剂用量;(2)将减水剂与清水充分混合;(3)将混合好的减水剂溶液加入混凝土中,与水泥、骨料、砂浆等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2.膨胀剂配制:膨胀剂通常在水泥用量的0.1% ~ 0.5%之间加入,具体配制方法如下:(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所需膨胀剂用量;(2)将膨胀剂与清水充分混合;(3)将混合好的膨胀剂溶液加入混凝土中,与水泥、骨料、砂浆等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3.缓凝剂配制:缓凝剂应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通常在水泥用量的0.1% ~ 0.5%之间。

具体配制方法如下:(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所需缓凝剂用量;(2)将缓凝剂与清水充分混合;(3)将混合好的缓凝剂溶液加入混凝土中,与水泥、骨料、砂浆等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4.快凝剂配制:快凝剂通常在水泥用量的0.1% ~ 0.5%之间加入,具体配制方法如下:(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所需快凝剂用量;(2)将快凝剂与清水充分混合;(3)将混合好的快凝剂溶液加入混凝土中,与水泥、骨料、砂浆等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

商品混凝⼟、⼯程混凝⼟、预制件混凝⼟等,现已⼤量使⽤外加剂。

怎样经济、⾼效的使⽤外加剂,不单是节能、低成本的经济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

同时是我国外加剂今后发展的导向问题。

因我国外加剂市场资源相对充沛,买⽅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加剂的性能受买⽅技术要求的⽀配。

外加剂的技术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怎样科学、合理的使⽤外加剂,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现对外加剂⽣产——⼯程应⽤,作⼀些浅析。

⼀、外加剂应⽤现状,按市场使⽤⽬的来分 1、以满⾜商砼运输、泵送为⽬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主要表现为掺量低(萘系减⽔剂及复配品)掺量在1%⼀1.5%(液体)左右。

其特点是相对减⽔率较低,但缓凝保塑效果较好。

购⽅使⽤这样的外加剂⼀股给的⽔灰⽐都较⼤,或所⽤⽔泥蓄⽔量较低。

其购价也较低。

⽔泥⽤量及混凝⼟集料成本较⾼。

与不掺外加剂的空⽩混凝⼟相⽐(同塌落度)增强不⼤。

2、以满⾜商砼要求,有减⽔要求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液体)⼀般在2—2.5%,购⽅所使⽤的⽔泥蓄⽔量较⼤,或品种较多。

商砼集料价位适中,可选⽤⼀部分质差价低的材料。

商砼强度与空⽩(相同塌落度)相⽐有所增强。

3、以满⾜市场需求,供应⾼强混凝⼟和特种混凝⼟为使⽤⽬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般为2.5~3%(不含抗渗、抗磨、抗冻等其它功能),这类外加剂⽔灰⽐较低,购⽅对沙、⽯含泥量、细度、粒径、⽯粉含量、吸⽔等都有要求。

同时对外加剂的减⽔率和易性、泌⽔率、增强性、保塑性、商混外观等有⼀定要求。

这类外加剂具备了同强度要求下,调整、改变配合⽐,选择集料的可⾏性。

4、以满⾜特种⼯程需要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般为多品种复合的外加剂或聚羧酸类减⽔剂,这类减⽔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设计施⼯需要,可⽣产⾼质、耐久⾼强的混凝⼟。

综上所述,外加剂是按市场需求分类,在实际中,外加剂供应商不可能按照⾃⼰的标准来⽣产外加剂。

满⾜市场,按照市场需求⽣产、研究外加剂技术性能是外加剂⼚的主导发展⽅向。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多功能逐渐向着高效能、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的方向发展。

目前常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用的作法就是在外加剂复配厂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成分,复合外加剂通常按照合理的配比制备成性能更加优越的复合外加剂。

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两种组分配制,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下面只简单介绍一下我所接触过的,也是目前市场上用量最大的,萘系和聚羧酸系混凝土泵送剂的复配配方。

一、萘系混凝土泵送剂在这两个标混凝土,和C30目前混凝土搅拌站销量最大的是C25 号的混凝土生产中使用萘系泵送剂的经济性能综合指标最高。

泵送剂的砂浆减。

N-1我们厂生产两种萘系泵送剂:N-1和N-2以上,混的砂浆减水12%15%以上;N-210%水率以上,混凝土减水率以上。

凝土减水率20% (每吨泵送剂各组分的千克数)参考配比如下:复配的配比不是固定的,要依据母液、季节及混凝土的用途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上两个产品的成本价可以进一步压低,主要是我厂采取赊购方式购入原料造成成本偏高。

由于是内部单位使用,售价也低于市场价。

如果均按市场价来操作,N-1的毛利大概在600-700元/吨,N-2的毛利大概在400-500元/吨。

从我厂内部五个搅拌站的使用效果来看,N-2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各厂更倾向于尽量多的使用N-2产品。

N-2的推荐掺量为1.0%,产品可以用于C25及部分非重要部位的C30混凝土,在两家搅拌站甚至全部的C30混凝土均采用N-2产品。

N-1产品的推荐掺量为1.2%,宜用于C30、C35及C40及相应标号的水下混凝土。

萘系混凝土泵送剂由于使用的母液为低浓母液,其中硫酸钠的含量较高在冬季会出现部分结晶,N-2产品中木钙木钠的含量较高,存放时间过长会出现部分沉淀,这是上述配比萘系泵送剂的不足之处。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外加剂的复配-综述1、商品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

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商品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

3、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

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

4、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5、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

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

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

3、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4、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5、保水组分:各种减水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6、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

7、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

8、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

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

与减水组分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

9、保水组分作用:根据商品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商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10、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商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

有一定的减水率。

一般使商品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对商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

【干货】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干货】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干货】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目前,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进行复配的情况很少见,已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复配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复配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2、混凝土泵送剂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a.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b.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c.保水组分:各种冷粉醚、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等.d.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3、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4、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5、保水组分作用:根据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6、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有一定的减水率.一般使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配制混凝土外加剂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各种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同时注意不同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1、减水组分:不同的水泥和掺和料、外加剂中其它成分对减水剂的性能影响还是很大的,如萘系减水剂和葡萄糖酸钠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比较显著.2、缓凝组分:不同的水泥和掺和料以及不同的配合比,都会使缓凝效果产生变化.3、引气组分:引气剂的引气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水泥细度、石子粒径、砂含泥量、温度、配合比等.掺加粉煤灰时、细料多、石子粒径小、坍落度大、温度低等,混凝土含气量会高.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调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不能想当然.二、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防冻剂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为了达到规定的临界强度,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采用保温或加热的方法,使混凝土在正温下硬化直到所需要的强度.2、加入防冻剂,保证混凝土在负温下继续水化硬化.3、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即综合蓄热法).北京地区常采用1、3两种方法,构件厂和市政工程多使用第1种方法,其它工程多使用第3种方法.东北地区多使用第2种方法.许多无机盐类和有机物均可作为防冻剂.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能降低水的冰点,并能在负温下促使水泥水化.复合防冻剂比单一组分防冻剂效果好.传统的防冻剂掺量高,且多为无机盐,混凝土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如强度降低等.用减水剂与防冻组分复合,在达到相同效果时的掺量可大幅度降低.1、混凝土防冻剂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一定的引气性能和相应的降低冰点的性能.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防冻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a.减水组分: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不宜使用带缓凝作用的普通减水剂.b.防冻组分:亚硝酸盐、硝酸盐、氯盐、尿素、乙二醇等.c.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d.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3、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坍落度情况下,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与防冻组分共同作用,提高防冻效果.在一定坍落度情况下,能够减少用水量20%~30%,强度提高1~2个等级,加速早期强度增长.同时提高了液相中防冻剂的离子浓度,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增加封闭孔和减小毛细孔直径.宜采用高浓型产品,防止结晶堵塞管路,同时,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量也得到控制.4、防冻组分作用:降低水的冰点,使水泥在负温下继续水化,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很多无机盐既是防冻剂又是促凝剂,但对混凝土的其它性能如耐久性影响较大.使用有机物作为防冻组分时,掺量不宜过大,通常在胶凝材料的0.2%左右,增强作用明显.无机电解质类防冻组分,不但影响水泥水化、冰点,而且有时显著影响减水率.复配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防冻组分.5、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不但要防冻,同时还应抗冻.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其实,强度指标是现代混凝土最容易达到的,而工作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更为重要.6、缓凝组分作用:虽然冬季大气温度较低,利于坍落度的控制,但有时(如商品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冬季施工,使用热水或对原材料加热等,混凝土温度基本在10度以上,仍然存在损失问题.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调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绝对不能凭借经验盲目判定.。

复配溷凝土外加剂

复配溷凝土外加剂

04.11.2004
*
三乙醇胺/ C6H15O3N、三异丙醇胺/ C9H21O3N;乙二醇/ C2H6O2、丙二醇(1.2) 无水硫酸钠/ Na2SO4、七水硫酸钠/ Na2SO4·7H2O、十水硫酸钠/ Na2SO4·10H2O、硫代硫酸钠/ Na2S2O3·5H2O、硫酸钾/ K2SO4、 硫氰酸钠/ NaSCN、硫氰酸钾/ KSCN、硫氰酸铵/ NH4SCN、硫氰酸铝/ AL(SCN)3; 溴化钠/ NaBr溴化钾/ KBr溴化钙/ CaBr2溴化铵/ NH4Br; 亚硝酸钠/ NaNO2、亚硝酸钙/ Ca(NO2)2、硝酸钠/ NaNO3硝酸钙/ Ca(NO3)2、硝酸钾/ KNO3; 氯化铁/ FeCL3、氯化铝/ ALCL3、氯化钠/ NaCL、氯化钙/ CaCL2氯化镁/ MgCL2、氯化铵/NH4CL、氯化亚锡/ SnCl2、铝酸钠/ NaALO2; 碳酸氢钠/ NaHCO3、碳酸钠/ Na2CO3、碳酸钾/ KCO3; 氟化钠/ NaF、氟硅酸钠/ Na2SiF6、氟硅酸镁/ MgSiF6; 草酸锂/ C2O4Li2、草酸钙/ C2O4Ca、乙酸钠/ C2H3O2Na、硅酸钠/ Na2O·n SiO2、丙烯酰胺/ C3H5NO。
⑤防水剂作用机理—其他防水剂
04.11.2004
*
⑥膨胀剂作用机理-硫铝酸钙类膨胀剂
硫铝酸钙类膨胀剂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生成钙矾石结晶体,产生体积膨胀,对混凝土起补偿收缩、防止开裂等作用,并能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在承载前受到一定的拉应力,混凝土获得一定的预压应力。掺用此类膨胀剂的混凝土,因钙矾石填充于水泥石的毛细孔或气孔中,并能与纤维状的C-S-H凝胶微晶交织成网络结构,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和防水等性能极为有利。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1.2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一)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一)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一)一、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调整方法混凝土外加剂:(GB/T8075-2005)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简称外加剂。

按其主要使用功能分为四类:(1)、改善砼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砼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促凝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砼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绣剂和矿物外加剂等。

(4)、改善砼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1、外加剂1.1高效减水剂单一组分的高效减水剂又称超塑化剂,俗称母液,复合型高效减水剂因所掺入其它组分从而满足对混凝土不同性能的需求而分别被称为高效泵送剂、高效防冻剂等等高效减水剂按主要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芳香烃(环状结构)(传统型)单环:氨基磺酸盐类(苯酚和对氨基苯磺酸钠)双环:萘系高效减水剂,蒽基减水剂,甲基萘高效减水剂三环:脱晶蒽油杂环: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亦称水溶性蜜胺树脂,耐温性能好,用于耐火砼,硬化后表面光亮),氧茚树脂(亦称古马隆,低温增强性能优于其他外加剂),蒸养混凝土。

(2)脂肪烃(链状)(属现代型)①酮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又称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以丙酮、丁酮和亚硫酸钠等为原料合成。

(目前山东各地应用较多)②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PC):第一代:含有不同侧链基团的结构(丙烯酸-烯酸甲酯共聚物,马来酸酐聚氧乙烯酯磺酸盐);第二代:含羧酸基和磺酸基的接枝共聚高效减水剂—丙烯基醚共聚物;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基磺酸钠共聚体第三代:酰胺-酰亚胺型PCE高效减水剂;第四代:两性型聚羧酸基高效减水剂;2002年欧洲出现的以聚酰胺-聚乙烯乙二醇为支链的两性型聚羧酸基化合物。

③“小分子”高效减水剂:20世纪末出现的全新类型减水剂1.2 常用的四种高效减水剂的常用掺量萘系高效(粉):0.5~1.2% ( >1.5%,后期强度降低)脂肪族(液30%浓度):1.8~2.5%氨基(液 30%浓度):1.0~2.3,对引气剂品种有选择;聚羧酸(液 40%浓度):0.3~1.6%(固0.15~0.64%)可配制C15~C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

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

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

其二(甲基)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

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1.2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摩尔数的10%-20%,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100~130℃,加催化剂反应1.5~3h即可得所需产品[7]。

国内的研究者采用此种方法的不多,文献中只见有同济大学的王国建[8]等采用该途径,具体步骤如下:在带有搅拌器和冷凝管的三颈瓶中,加入配方量的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以醋酸乙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加热回流反应6h,得到黄色共聚产物。

在共聚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端羟基聚氧乙烯基醚及适量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常压蒸馏出醋酸乙酯和水的共沸物反应4.6h,得到棕黄色接枝产物。

在接枝产物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并在常温下滴加浓硫酸进行磺化反应,滴加结束后反应2h,得到深棕色磺化产物。

再加入一定量的Na0H溶液快速搅拌直至磺化产物完全溶解,得到最终产品。

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所有反应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且操作方便,成本低。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难题是难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作为聚合反应的介质。

如以水为溶剂,则难于保证所有单体都溶于水,另外水也是活性较大的链转移剂,而且由于缩合反应是一可逆平衡反应,反应本身要生成水,大量水的存在不利于反应进行。

采用有机溶剂尽管能解决上述问题,但同时也抹杀了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成本低,同时,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该方法没有被国内众多研究者采纳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该合成方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由该方法合成的减水剂较之萘系减水剂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

2 聚羧酸减水剂NKY的合成途径本文在第二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原材料本身作为聚合合成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经试验合成了代号为NKY的聚羧酸减水剂,其合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合成的减水剂集高性能化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于一体。

2.1 实验用主要原材料甲基丙烯酸: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单官能团聚醚:自制;甲基丙烯磺酸钠:工业品;引发剂:分析纯,上海久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催化剂: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链转移剂: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泥:海螺普硅42.5级,比重3.15;砂:南京产河砂,比重2.63,细度模数2.75;石子:南京产碎石,比重2.72,粒径5-20mm。

2.2合成方法在四口瓶中加入单官能团聚醚、引发剂、链转移剂,在氮气保护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滴加完毕在50~90℃反应1~4h,升温至105~150℃,加入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5-8h,此过程不断除去缩合而成的水分,用碱调节pH值至中性,即得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3 NKY混凝土性能试验3.1 减水率与掺量的关系图1为NKY、日本同类产品及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者的减水率随掺量而变化的情况,图2则是在同一减水率下三种产品的掺量比较。

由图1可见,NKY与日本产品性能接近,相同掺量下减水率略低于日本产品。

掺量为9.1%时,减水率为10%;饱和掺量为0.3%,此时减水率为30%;最佳掺量为0.2%-0.3%,减水率为20%~30%。

而奈系产品掺量在1.7%时达到饱和,最大减水率为26%。

由图2可见,要达到相同减水率,NKY的掺量略大于日本产品,两者均远低于奈系产品的掺量。

减水率在10%时,NKY与奈系掺量之比为1:(3~4);减水率在18%时,掺量之比为1:6;减水率在26%时,掺量之比为1:(7—8)。

这说明了在高减水率的要求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成本将会低于奈系减水剂成本。

图1 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减水率处图2 同一减水率的掺量3.2抗压强度比按照GBJ81-85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合物部分性能见表1。

各龄期下掺不同减剂混凝土的强度比较见图3。

表1 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及性能编号水胶比砂率水(kg/m3)水泥(kg/m3)小石(kg/m3)中石(kg/m3)减水剂减水率%坍落度mm品种掺量%1 0.55 0.4 183 330 728 1092- - - 902 0.44 0.4 146 330 745 1118 FDN 1.4 20 903 0.44 0.4 146 330 745 1118 NKY 0.23 20 904 0.39 0.4 128 330 764 1146 NKY 0.30 30 88与空白组相比,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组由于降低了水的用量,混凝土强度均明显增加,强度增加幅度与水胶比的减小幅度接近线性关系。

4#与1#相比,3d强度增加59%,7d强度增加42.9%,28d强度增加34.2%,说明NKY的加入并没有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

掺FDN(20)和掺NKY(3#)相比,减水率同为20%,坍落度都为90mm 时,强度却有较大的差别,掺FDN混凝土28d强度为38.5MPa,而掺NKY混凝土28d强度为43.4MPa.?????????????????? 图3 不同试验编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4 结论(1)用原材料本身作为共聚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进行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高性能化与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

(2)本文所述方法合成的减水剂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有所提高,但不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

??? 商品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预制件混凝土等,现已大量使用外加剂。

怎样经济、高效的使用外加剂,不单是节能、低成本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同时是我国外加剂今后发展的导向问题。

因我国外加剂市场资源相对充沛,买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加剂的性能受买方技术要求的支配。

外加剂的技术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怎样科学、合理的使用外加剂,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对外加剂生产——工程应用,作一些浅析。

1、以满足商砼运输、泵送为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主要表现为掺量低(萘系减水剂及复配品)掺量在1%一1.5%(液体)左右。

其特点是相对减水率较低,但缓凝保塑效果较好。

购方使用这样的外加剂一股给的水灰比都较大,或所用水泥蓄水量较低。

其购价也较低。

水泥用量及混凝土集料成本较高。

与不掺外加剂的空白混凝土相比(同塌落度)增强不大。

2、以满足商砼要求,有减水要求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液体)一般在2—2.5%,购方所使用的水泥蓄水量较大,或品种较多。

商砼集料价位适中,可选用一部分质差价低的材料。

商砼强度与空白(相同塌落度)相比有所增强。

3、以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高强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为使用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为2.5~3%(不含抗渗、抗磨、抗冻等其它功能),这类外加剂水灰比较低,购方对沙、石含泥量、细度、粒径、石粉含量、吸水等都有要求。

同时对外加剂的减水率和易性、泌水率、增强性、保塑性、商混外观等有一定要求。

这类外加剂具备了同强度要求下,调整、改变配合比,选择集料的可行性。

4、以满足特种工程需要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一般为多品种复合的外加剂或聚羧酸类减水剂,这类减水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可生产高质、耐久高强的混凝土。

综上所述,外加剂是按市场需求分类,在实际中,外加剂供应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产外加剂。

满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研究外加剂技术性能是外加剂厂的主导发展方向。

二、外加剂生产——应用中的几个模式1、复配型外加剂复配厂从合成减水剂厂及其它所需材料厂家购进原材料,进行功能性的叠加复合,加入载体后,供应给商砼站、工程使用单位。

这类厂投资少、见效快,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外加剂行业中占6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