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黑木耳栽培的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

为了保证黑木耳的优质和产量,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关于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的中文1000字详细介绍。

一、选种与培育基质的选择1. 选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黑木耳菌种,保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2. 培育基质的选择:黑木耳的培育基质主要是木材或秸秆等物质。

选择质地结实、富含养分的木材或秸秆,并将其进行破碎和消毒处理,以保证基质的适宜性。

二、菌种的接种与发酵1. 接种:将选种好的黑木耳菌种均匀地撒在培育基质上,并进行覆土处理。

2. 发酵:将接种好的菌种所在的基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进发酵和菌丝的生长。

三、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 温度:对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菌丝生长期,保持温度在15-25摄氏度;在菌盖生长期,加大温度到20-25摄氏度。

记住在高温下生长会减缓黑木耳的生长速度。

2. 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在菌丝生长期,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在菌盖生长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90%。

四、光照的管理黑木耳不需要过多的光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应该选择遮光网覆盖在菌床的上方,以防止阳光直射。

五、通风和氧气供应通风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保持菌床周围的空气流通,可以使用风扇或通风设备。

此外还要注意及时补给新鲜的氧气。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黑木耳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紫斑病等。

可以使用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 虫害:黑木耳常见的虫害有蛾蛾、蚂蚁等。

可以使用适宜的虫害防治剂进行灭虫处理。

七、收获和贮存1. 收获时机:黑木耳的收获时机是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以保证黑木耳的口感和质量。

2. 贮存:黑木耳可以进行干燥处理,将其干燥至适宜的含水量后,存放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

总结以上,黑木耳的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包括选种与培育基质的选择、菌种的接种与发酵、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光照的管理、通风和氧气供应、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和贮存。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无数。

但要因地制宜,挑选当地资源丰盛、易于生长木耳的树种。

除含有松节油、精油、酒精、乙醚等经济树种外,其他树种均可栽培木耳。

目前常见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麻栎、刺桦、甜槠、枫香、榆树、刺槐、柳树、黄连木、黄连木等。

但栓皮栎和麻栎是主要树种。

(2)砍树:历史习惯是第九年砍树。

普通来说,能够从树叶枯黄到新叶发芽前这段时光举行砍伐,由于这段时光是树木的‘休眠期’,树干中的营养处于停滞堆积状态,水分较少,营养丰盛而集中。

这叫砍倒‘收割树木’。

同时,这一时期砍伐的树木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落,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砍伐树木的年龄在阳坡为7-8年,在阴坡或土壤贫瘠的地方为8-10年。

树茎粗约10厘米,长1米。

一帧50张。

割法要求留茬低,高出地面10 ~ 15cm斧子从树干两侧打下,留茬留在‘乌鸦嘴’,有利于老树鼩的再生,不会积水烂芽,也不会和多芽竞争,影响树鼩的再生。

采伐时倡导挑茬代替扫茬,有利于庇护幼树;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

(3)修剪:树被砍倒后,不要马上修剪。

保留枝叶能够加速树体内水分的蒸发,增进茎干快速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

同时,有利于树顶的营养向树干集中。

十天后,将举行修剪。

采摘时,用锐利的砍刀自下而上贴在树干上,砍成‘铜钱疤’或‘靶心’。

不要切得太深,会伤到皮层。

割下来的疤要抹石灰水,防止杂菌入侵和积水,也简单堆起来排场。

(4)截干:为了便于穗条的堆放、排场、直立、管理和收割,同时,穗条放下时,简单粘在地上,汲取水分。

太长的树干应当被剪成3英尺长的短棍。

用手锯或电锯切割,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感染。

(5)晒架:晒架硒是将砍下的木棒堆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做成高约1米的‘井’形或‘鱼背形’堆,使其很快失水死亡。

在干燥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将它里里外外上下翻转,使耳棒匀称干燥。

晾晒时光要按照树种、穗条粗细、气候条件灵便控制。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食用真菌,也被称为云耳或银耳。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健康的菌种。

黑木耳菌种应该是无菌衍生的优质菌种,可以从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处购买。

二、基质准备1. 选择合适的基质。

黑木耳喜欢生长在有机基质上,如木屑、稻草、玉米芯等。

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基质。

2. 清洗和消毒基质。

将选好的基质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并进行充分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三、接种1. 润湿基质。

在接种前,将基质充分润湿,但不要过湿。

2. 均匀撒播菌种。

将菌种均匀撒播在润湿的基质表面,注意保持接种的均匀性。

3. 覆盖基质。

用一层湿润的纱布或湿纸巾覆盖菌种,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四、培养环境1. 温度控制。

黑木耳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2-23摄氏度。

要注意保持室温的稳定性。

2. 光照管理。

黑木耳是喜欢遮光生长的真菌,因此应该保持培养环境的相对阴暗。

3. 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有助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促进菌体生长,但要避免过大的风力对菌体的破坏。

五、因应措施1. 水分管理。

保持基质湿润,但避免积水。

可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喷水补充。

2.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菌床,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虫害问题。

如发现有病害,可采取适当的药物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六、生长周期1. 发菌期。

黑木耳的发菌期一般为接种后的18-25天,这是黑木耳生长最为迅速的阶段。

2. 采收期。

在发菌期后的5-8天,黑木耳开始展开,此时是最佳的采收时期。

3. 回菌期。

从采收后开始,黑木耳会进入一个较为休眠的状态,需要进行适当的休养和水分补给。

七、收获和保存1. 采摘时机。

在黑木耳展开后的第2-3天进行采摘,此时黑木耳的质量最佳。

2. 储存方法。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优质菌种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研发出了许多高效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提高收益和生产效益。

一、嫁接栽培技术嫁接技术是目前黑木耳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低产或者野生的黑木耳菌种与高产的栽培菌种进行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嫁接时要选用适宜的嫁接接种时间和接种条件,确保接种成功率。

此外,注意保持栽培环境的湿度和适宜温度,以促进黑木耳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二、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黑木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可以提供黑木耳所需的养分,并且对其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常,黑木耳的培养基以玉米粉、大豆粉、蔗糖等为基础,再经过一系列的配方调整和处理,可使其更加适合黑木耳的生长需求。

要注意保持培养基的湿度和适宜的PH值,确保培养基对黑木耳的营养供给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精细管理技术在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精细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黑木耳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管理。

首先要确保栽培环境的卫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其次,要定期检查并调整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保持黑木耳的优良生长状态。

还要注意及时除去病虫害和病死的黑木耳,以免对整个栽培环境造成污染。

四、科学的采收和贮藏黑木耳的采收和贮藏对保证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生长期为30-40天左右,当其菌盖展开,颜色鲜艳,发丝状菌褶丰满时即可采摘。

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黑木耳的菌盖,以免影响品质。

采摘后,黑木耳要放置在清洁、通风的地方,不要受到阳光直射,并且要适时进行干燥处理,以提高贮藏期限和保持黑木耳的口感和外观。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高效栽培技术是种植者提高收益和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等。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只需注意以下要点和管理措施即可。

一、选址
选择平地或坡地,地势要高,避免积水;土壤要肥沃、透气、排水良好。

二、材料准备
黑木耳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建议用柚子树、榆树、枣树等硬质材木。

将材料截成
25-30厘米长的小段,用水泡软后晾干备用。

三、种植方法
1、堆框法
将材料堆叠成框架,用细网覆盖住,然后用打过消毒的黑木耳种子播撒在网上。

覆盖一层泥土,每天保持湿润,大约15天后就可长出小苗。

2、吊袋法
四、管理措施
1、控制温度:黑木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

2、保持湿度:黑木耳喜湿,多喷水或铺设防水膜,保持湿度在80%以上。

3、定期通风:黑木耳生长需要氧气,定期换气可以促进生长,同时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4、控制光照:黑木耳对光照不敏感,但过度曝晒会导致其失水、干瘪,应避免直接曝晒在太阳下。

5、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生长过程中易受到一些真菌、细菌、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防治,建议使用无公害、低毒、环保的农药。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不难掌握,只要按照上述要点和管理措施抓好,就能得到优质的黑木耳,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做出贡献。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耳棒种植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很多。

但要因地制宜,选用当地资源丰富,又容易长木耳的树种,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树种和经济林木外,其他树种都可种植木耳。

目前通用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槲树、棘皮桦、米槠、枫杨、枫香、榆树、刺槐、柳树、揪树、法桐、黄连木等。

但以栓皮栎、麻栎为最好。

2、砍树:历史习惯是“进九”砍树,一般来讲,从树叶枯黄到新叶萌发前都可进行砍伐,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树木“休眠”期,树杆内的养分正处于蓄积不流动状态,水分较少,养分最丰富而集中,这就叫砍”收浆树”。

同时,这个期间砍的树,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砍伐的树龄,生于阳坡的7~8年,生于阴坡或土质较差的8~10年,树杆的粗细以10厘米上下为最好,长为1米。

一架50根。

砍伐的方法,要求茬留低,与地面高出10~15厘米;从树杆的两面下斧,茬留成“鸦雀口”,这样对于老树蔸发技更新有利,既不会积水烂芽,也不会多芽竞发,影响树蔸更新。

砍时主张抽茬,不主张扫茬,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幼树;又利于水土保持。

3、剔枝:树砍倒后,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叶可以加速树木水分的蒸发,促使树杆很快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同时有利于树梢上的养分集中于树干。

待十天半月后再进行剔枝。

剔时,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贴住树干削平,削成“铜钱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过深,伤及皮层,削后的伤疤,最好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侵入和积水,还便于上堆排场。

4、截杆:为了便于耳棒的上堆、排场、立架、管理和采收,同时放倒耳棒时便于贴地吸潮,应把太长的树干一棒截成3尺长的短棒。

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用石灰水涂抹,防杂菌感染。

5、架晒: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鱼背形”堆子,让它很快地失水死去。

在架晒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把它上下里外翻动一次,促使耳棒干燥均匀,架晒的时间,要根据树种、耳棒的粗细和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架晒1个月到1个半月时间,使耳棒比架晒前失去3~4成水分,即可进行接种。

黑木耳种植技术

黑木耳种植技术
0c04f1a 易博
为宜。应定期进行检查,堆后 1-2 周内不用喷水, 可据湿度变化加强水分管理。
5、翻堆。每周翻堆一次,把里面的段木翻 到外面,上边翻到下边,再盖好薄膜,在第二次 翻堆时,检查发菌情况,检查时去掉树皮,挖出 菌种,若木质部颜色不变,说明菌丝未长,应采 取措施。一般接种时,气温高,约一个月左右可 发好菌,接种早,气温低,发菌时间需一个半月。
2、耳场选择。耳场选择向阳背风、地面生
有短草、空气流通、水源方便的地方,选好后, 进行清理,挖好排水沟,杀虫灭菌。
3、人工接种。接种时间应根据黑木耳菌丝 生长温度 5-35℃的要求而定,当自然温度稳定在 5℃以上就可接种。
(1)木屑菌种接种法。接种时先用打眼器在 段木表面垂直打眼,打眼深度深达木质部 1-1.5 公分,在段木上交错打成品字形,纵向距离 10-12
0c04f1a 易博
沿壁削平,不留耳根,一般采收后 3-5 天不喷水, 一周后再次形成耳芽,成熟后进行二次采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底部加上些木屑菌种,然后将枝条插入孔内,用 锤敲紧,使枝条与段木表面平,不需加盖树皮。
4、上堆发菌。接种后,立即把段木堆积起 来,用枕木或石头把段木垫高 10-15 公分左右, 将段木按粗细和树种分开堆放上边,段木与段木 之间留约 6-8 公分的间隔,上下层呈井字形,堆 高 1 米,堆长根据段木多少而定。堆好后用薄膜 覆盖,堆内温度控制在 22-28℃,相对湿度在 80%
理。 二、黑木耳的袋料栽培
1、原料选择与配方。锯沫 78%,麸皮(米糠) 20%,白糖 1%,石膏 1%。
上述配方按比例配匀后,加水至手握时指缝 有水珠而不下滴为度,然后装入 17×33 公 分的聚丙稀塑料袋中压紧,袋口用硬塑料作成瓶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被人们称作“山珍菌王”,不仅可以作为美味佳肴,还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也备受人们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一、黑木耳的选种和培育黑木耳的选种是栽培黑木耳的第一步。

选择优良的木耳菌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在采集菌种时,首先要选择黑木耳菌伞角分明,呈圆弧形,菌柄粗壮呈白色等,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传统的黑木耳菌丝,从而提高菌丝流行程度和生长速度。

在培育黑木耳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复合菌床,其配方应该是麸皮、玉米秸秆、豆腐渣、菜籽粕、米糠等原料,以及适量的水和固体菌种。

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后压实,然后将固体菌种均匀撒在上面。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压盖、保温、通风、保湿等管理工作,直到菌丝开始生长后开始移栽。

移栽时还需要注意顶部不能着土,底部不能掉入菌床内,并且在移栽后需要及时喷水保持菌箱内的湿度。

二、黑木耳的生长环境黑木耳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通风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温度:黑木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温度在10℃-35℃之间都能生长,但在22℃-27℃之间为最适温度。

光照:黑木耳喜欢弱光环境,光线不能太强,否则影响它的生长。

湿度:木耳喜欢潮湿的环境,湿度在85%-95%之间才能促进其生长,但也不能过于过湿,过湿会导致二次污染和塌菇等问题。

通风:黑木耳的通风要求比较严格,每天至少要通风一次,保持空气流通,以防止菌丝的滋生。

三、黑木耳的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黑斑病、蝇蛆、草履虫等,下面将逐一介绍防治方法:黑斑病:黑斑病是黑木耳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发病后,会导致木耳菌柄和菌盖上出现黑色圆圈,并且耳边会产生晕斑。

预防这种病害的方法是菌床在混合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即可。

蝇蛆:蝇蛆是一种害虫,会对黑木耳的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其防治方法是在菌床上覆盖塑料袋,注意通风,避免蝇蛆进入。

草履虫:草履虫主要寄生在菇体和菌盖的下部,虫卵孵化出后便开始大量取食菌体,影响木耳的品质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要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目录1.黑木耳栽培技术 (1)2.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 (2)3.袋栽单片黑木耳高产技术 (3)4.桑枝屑袋料栽培黑木耳技术 (5)5.免大棚露地栽培黑木耳技术 (6)6.黑木耳地栽技术 (9)7. 树叶袋栽黑木耳技术 (10)黑木耳栽培技术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新技术,不仅可解决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易栽培、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

一、栽培场地可利用蔬菜大棚、空闲场地、阳台、楼顶、林果树荫下等场地,但要临近水源,通风好,远离污染源。

二、栽培季节以当地气温稳定在15℃~25℃时为最佳出耳期。

三、原料配制1.棉籽壳90%、麸皮5%、玉米粉3%、石灰粉1%、石膏粉1%。

2.玉米心粉80%、麸皮10%、玉米粉5%、黄豆粉2%、生石灰粉2%、石膏粉1%。

四、装袋菌袋可选择22厘米×38厘米×0.04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

装料时要力求装紧,不能使袋与料之间出现空隙,扎口要紧,以防形成水袋,使栽培失败。

五、灭菌一般采用蒸气灭菌,根据生产量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锅炉。

家庭栽培可用铁桶改制成蒸气发生器。

改制时在铁桶的一侧割开一个口,并用直径为2厘米的钢管从开口处插入桶的另一侧,再将开口与钢管接触处焊严密。

在开口的同一侧的不同位置开一个4厘米的口,并用一根4厘米的短钢管(稍插入桶壁即可)与开口焊接严密。

2厘米管作加水管,4厘米管作排气管,用砖砌成灶,将桶坐在灶上,桶内加水后即可于灶内烧火,使蒸气产生。

灭菌中间须经常加水以免将桶烧干,影响蒸气发生量。

六、接种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室后首先可用75%的酒精棉球仔细擦洗双手一遍,然后每3人一组,一人从瓶内挖出菌种,两人解袋、扎袋。

每袋两端接入红枣大小菌种2块~3块即可。

一次要将所有菌袋全部接完,中间不可随意出入,否则需要重新熏蒸灭菌后才可再行操作。

七、发菌管理接菌后的菌袋放入干净的室内或大棚内避光培养。

保持温度在25℃~28℃。

前5天不要通风,棚内可利用增光或遮光的方法增降温度,增光时袋堆要用黑膜或草帘遮光。

5天后适合时适量通风,保持湿度在70%以下。

经过40天~50天的培养,菌丝发满袋后可转入出耳管理。

八、出耳管理1.场地管理。

如果出耳场地选择在棚内,可在棚内作成15厘米宽,15厘米~20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间距80厘米,在室外也可以按这种方法作成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可按上述距离铺一层砖即可。

2.菌袋开口。

准备好场地后,就可以对菌袋割出耳口。

先将菌袋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2%克霉灵溶液清洗袋的表面,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在两端分别划开4个~6个“V”形口,口的上部直径为2厘米左右。

3.菌袋摆放。

划口后将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与袋间距5厘米~8厘米,中间用土填实,如系硬化地面,也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也加上2厘米~3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按第一导摆法摆好第二层菌袋。

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层袋上摆上两根直径2厘米~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二层菌袋。

这样,依次摆放6层~8层。

最后在土堆近处铺设一层地膜,以防止喷水时土粒溅到耳片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技术体,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其具体程序与环节简介如下:原料和菌种:栽培黑木耳的原料广泛易得,主要是林业农业和工业生产的下脚料:锯末、用枝丫树头粉碎加工的木屑、玉米芯、豆秸、葵花盘、甜菜渣、棉籽壳等等,此外配以一定比例的辅助原料:糠麸、豆饼粉、石膏和石灰等。

地栽黑木耳要选择适合地栽的“888”号菌种,其特点是速生、抗杂和抗逆性强,朵大、肉厚、色黑,能出2-3茬耳。

培养基制作:把选好的原料按比例配好混拌,然后加水拌匀,使拌完的料含水量在60-65%,调好酸碱度,装入特制的折角丙烯塑料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用颈圈与棉塞封住袋口。

灭菌:把装好的袋用常压蒸锅或高压锅进行灭菌,为防袋互相挤压变形,事先应装入灭菌筐内。

灭菌时测温计时要准确,防止灭菌不彻底。

接种:当灭完菌的袋出锅降温至30℃左右时接种,可采用“综合接种法”或接种机接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杂菌感染。

养菌接完种的袋要在室内或室外遮光养菌,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待菌丝长满袋后,及时划口出耳。

管理:长满菌丝的袋去掉棉塞、颈圈,每袋划8-12个“V”型口,均匀分布,摆在事先处理好的大地出耳床上,覆盖草帘遮光保湿。

经过原基形成、原基分化、快速生长三个时期的管理,进入采收。

采收时要整朵连根抠下,去掉培养基,洗净杂质晒干。

采完头茬后经处理,原有的袋进入二、三茬管理。

黑木耳葡萄园稻草瓶栽法采用稻草作培养料,室内养菌,葡萄园出耳的方法培植黑木耳,成本低、栽培简单、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

一般每100公斤稻草培养料可产鲜耳100公斤左右。

现将其培植方法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稻草70%、米糠或麸皮25%、玉米粉1%、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5%、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1%、硫氨素50毫克,均按重量取原料配成培养料。

二、配料装瓶将料配好后即可装瓶。

装瓶时,要边装边压实,直至齐瓶口。

要求上下松紧适中,并用小木棒扎一孔直至瓶底,揩净瓶壁,用双层报纸和一层塑料薄膜封盖瓶口,用橡皮筋扎紧即可。

三、灭菌接种培养料装好后,及时搬入常压消毒锅内,在100℃下保持8小时灭菌时间,然后取出,待料温降到30℃以下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接种量以全部封盖料面为宜。

四、室内养菌接种后,将料瓶搬进培养室,竖放培养架上养菌。

要求室内通风、干燥和避光。

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和定植。

五、出耳管理当发现料瓶里长出耳芽,立即将瓶子搬进葡萄园内,揭去瓶口薄膜,横放在耳架上,瓶底对瓶底,瓶口朝外,一排一排地放好。

揭膜后,瓶口均要用湿布或报纸遮盖以利保湿催耳。

袋栽单片黑木耳高产技术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向生产效益。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33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

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

全周期50-80天,每袋产干耳50-60克,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

1、栽培季节在气温为10-32℃的季节均可栽培。

早春及秋季栽培选用中晚熟品种,制袋在栽培前40天进行;晚春及初夏栽培选用中早熟品种,制袋在栽培前30天进行。

2、生产设备以年产30000袋计算,需装袋机1台,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也可)1台,接种箱2台,培养室1-2间(25-30㎡),培养架若干;每亩备出水口径75㎜水泵1台,定时控制器1个,喷水带450m。

若原料来源不具备,需增一套粉碎木屑、稻草、玉米芯设备。

其投投资4000-10000元,使用8-5年。

同时,每亩需备草帘400条,地膜4kg.。

3、菌种的选择选择优良的袋栽菌种,是袋栽黑木耳成败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袋栽品种分早熟、中熟及中晚熟,早熟品种有秦单2#,中熟品种有秦单1#、秦单3#,中晚熟品种有秦优858。

4、原材料的配备及菌袋制作①、原材料的准备栽制袋前备好17×33聚丙烯菌袋、代用棉、25cm镊子、酒精灯、95%乙醇、75%乙醇、甲醛、高锰酸钾或烟雾杀菌剂;同时备好木屑或棉籽壳、稻草、玉米芯、麸皮或精米糠及其它物品。

②、配方A:木屑84%、精米糠13%、黄豆粉2%、轻质碳酸钙1%、另加耳壮素0.2%。

B:棉籽壳88%、精米糠9%、黄豆粉2%、轻质碳酸钙1%、另加耳壮素0.2%。

C:木屑44%、稻草40%、精米糠13%、黄豆粉2%、轻质碳酸钙1%、另加耳壮素0.2%。

D:木屑40%、玉米芯44%、精米糠13%,黄豆粉2%、轻质碳酸钙1%,另加耳壮素0.2%。

E:木屑44%、稻糠40%、麸皮13%、黄豆粉2%、轻质碳酸钙1%、另加耳壮素0.2%。

③、原料的培制、装袋及灭菌先将木屑(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米糠、石膏充分拌匀,再将耳壮素兑成母液,最后将母液均匀的分兑在总料所需的水中,与料充分拌匀,使之含水量达到58%。

料拌好后,用打孔装袋机装入17×33菌袋中至适量,再将菌袋口反折于所打孔内,并压平整,塞上代用棉即可。

装好的菌袋在短时间里置于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高压在0.147MPa下维持60分钟,常压在100℃维持12小时。

5、接种与培养袋栽黑木耳的菌种以10cm栎木扦作种源载体,即木扦菌种,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该单根种扦插入灭菌后的菌袋孔中,然后塞上原有代用棉塞即可。

对已好菌的菌袋方进培养室内进行培养。

培养室要求室内干净、保温、通分良好,培养架层距28-30cm,宽70-80cm,长度视室内而定,最高不超10层。

培养室在培养前,先用400倍的克霉灵对架层进行喷雾杀菌,再按5g/m3的高锰酸钾和10ml甲醛薰蒸24小时,对室内进行杀菌,并将室内温度升至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以下。

在摆菌袋时,袋间必须有空隙,培养过程中,恒温、少湿、通分,这样,经18-25天,木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菌丝满袋后再培养10-20天。

6、催耳①、打孔为了保证出耳形态和出耳密度,将菌袋的划口改为打孔,打孔孔径4-3㎜,深度10mm,打孔密度80-100个/袋,打孔工具通常用3-4mm的梅花改锥最好,孔打好,一般放于培养架上,待打孔完全愈合后,再搬于栽培田间进行增湿催耳。

②、催耳场地的选择与整理催耳育耳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田间,场地选好后,经翻耕后进行平整。

③、催耳将已打孔后愈合的菌袋倒立摆放于平整的田间,每袋间隔3cm,长宽视草帘及场地而定,然后将草帘覆盖于菌袋之上,再在草帘上布上喷水带,喷水带间距2m。

草帘覆盖于菌袋后,及时将草帘通过喷水带浇湿,并始终保持草帘的湿度,使菌袋在一定的湿度(85-90%)和温度(15-26℃)下形成耳基。

在催耳期间,若遇高温,通过喷水带定时喷水进行控温,一般情况下,气温在26℃以上时,每1小时喷水20分钟,即可将草帘下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

通过7-10天的保湿,打孔处即可全部形成耳基,当耳基长之耳芽时,去掉草帘,即可散袋育耳。

7、育耳在散袋前,先将地膜用12.5mm的皮带冲打成8×8cm的孔,然后铺在地上。

地膜宽度为2m,刚好摆放10个菌袋,即袋距大约10cm,摆放长度视场地而定,使袋间间隔10cm,摆成长行,每行间距60cm,每行间布上喷水袋。

对已摆放好的菌袋,先在阳光下照晒至耳芽完全干透后,再喷水增湿进行育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