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毕业论文

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学校的实习我对汽车的构造及各总成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以前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进行汽车一些总成的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现选择课题内容为对BJ2022汽车的使用性能的驱动桥(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进行设计。
通过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汽车构造、汽车设计及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特别是本课题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与半轴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经过设计过程,了解学习一些现代汽车工业的新设计方法及新技术,对于即将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我也是一种锻炼,为即将的工作做铺垫。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1.2.1 主减速器的作用汽车传动系的总任务是传递发动机的动力,使之适应于汽车行驶的需要。
在一般汽车的机械式传动中,有了变速器还不能解决发动机特性与汽车行驶要求间的矛盾和结构布置上的问题。
而主减速器是在汽车传动系中起降低转速,增大转矩作用的主要部件。
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旋转方向的作用。
它是依靠齿数少的齿轮带齿数多的齿轮来实现减速的,采用圆锥齿轮传动则可以改变转矩旋转方向。
汽车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比较高,如果将很高的转速只靠变速箱来降低下来,那么变速箱内齿轮副的传动比则需要很大,齿轮的半径也相应加大,也就是说变速箱的尺寸会加大。
另外,转速下降,扭矩必然增加,也加大了变速箱与变速箱后一级传动机构的传动负荷。
所以,在动力向左右驱动轮分流的差速器之前设置一个主减速器,可以使主减速器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箱、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的扭矩减小,同时也减小了变速箱的尺寸和质量,而且操控灵敏省力。
1.2.2 主减速器的工作原理从变速器或分动器经万向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桥的转矩首先传到主减速器,主减速器的一对齿轮增大转矩并相应降低转速,以及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的旋转方向。
1.2.3 国内主减速器的状况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网,环保、舒适、快捷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试析本科毕业论文——汽车差速器与主减速器设计

7 3.1.1按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最低档传动比确定从动齿轮的计算转矩Tce ..
7 3.1.2按驱动车轮打滑转矩确定从动齿轮的计算转矩Tcs ..............
7 3.1.3按日常平均使用转矩来确定从动齿轮的计算转矩................
由小到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对它的影响或许仅限于速度和时间,但由大到强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蜕变,科学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刻,提高汽车车辆、石油化工、电力通讯差速器的精度、可靠性是中国差速器行业的紧迫任3 4 5 6 7 8 9 10
试析本科毕业论文——汽车差速器与主减速器设计导读:4
完成装配后,对主减速器、差速器进行运动仿真,以论证差速器的差速器原理。
关键词:建模,差速器,主减速器,分析
I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utomobile differential design and modeling process of the final drive, and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automobile differential and the final drive.the car After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final drive and differential,to use Pro/E to plete make 3D model of the final drive and differential, then to produce 2D draodeling, Differential,Final drive,Analysis
汽车差速器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第一部分差速器设计及驱动半轴设计1 车型数据 (3)2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设计 (4)2.1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的差速原理 (4)2.2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的结构 (6)2.3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的设计和计算 (6)2.3.1 差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6)2.3.2 差速器齿轮的几何计算 (10)2.3.3 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2)2.3.4差速器齿轮的材料 (13)3 驱动半轴的设计 (14)3.1 半浮式半轴杆部半径的确定 (14)3.2 半轴花键的强度计算 (16)3.3 半轴其他主要参数的选择 (17)3.4 半轴的结构设计及材料与热处理 (17)第二部分 6109客车总体设计要求 (19)1. 6109客车车型数据 (19)1.1尺寸参数 (19)1.2质量参数 (19)1.3发动机技术参数 (19)1.3传动系的传动比 (19)1.5轮胎和轮辋规格 (20)2. 动力性计算 (20)2.1发动机使用外特性 (20)2.2车轮滚动半径 (20)2.3滚动阻力系数f (20)2.4空气阻力系数和空气阻力 (20)2.5机械效率 (20)2.6计算动力因数 (20)2.7确定最高车速 (22)2.8确定最大爬坡度 (22)2.9确定加速时间 (23)3.燃油经济性计算 (23)4.制动性能计算 (23)4.1最大减速度 (23)4.2制动距离S (23)4.3上坡路上的驻坡坡度i1max: (24)4.4下坡路上的驻坡坡度i2max: (24)5. 稳定性计算 (24)5.1纵向倾覆坡度: (24)5.2横向倾覆坡度 (24)N 结束语 (24)参考文献 (26)第一部分差速器设计及驱动半轴设计1 车型数据1.1参数表参数名称数值单位汽车布置方式前置后驱总长4320 mm总宽1750 mm轴距2620 mm前轮距1455 mm后轮距1430 mm整备质量1480 kg总质量2100 kg发动机型式汽油直列四缸排量 1.993 L最大功率76.0/5200 KW最大转矩158/4000 NM压缩比8.7:1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变速器档数五档手动轮胎类型与规格185R14 km/h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前轮制动器盘后轮制动器鼓前悬架类型双叉骨独立悬架后悬架类型螺旋弹簧最高车速140 km/h2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设计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不等。
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毕业论文

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学校的实习我对汽车的构造及各总成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以前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进行汽车一些总成的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现选择课题内容为对BJ2022汽车的使用性能的驱动桥(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进行设计。
通过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汽车构造、汽车设计及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特别是本课题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与半轴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经过设计过程,了解学习一些现代汽车工业的新设计方法及新技术,对于即将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我也是一种锻炼,为即将的工作做铺垫。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1.2.1 主减速器的作用汽车传动系的总任务是传递发动机的动力,使之适应于汽车行驶的需要。
在一般汽车的机械式传动中,有了变速器还不能解决发动机特性与汽车行驶要求间的矛盾和结构布置上的问题。
而主减速器是在汽车传动系中起降低转速,增大转矩作用的主要部件。
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旋转方向的作用。
它是依靠齿数少的齿轮带齿数多的齿轮来实现减速的,采用圆锥齿轮传动则可以改变转矩旋转方向。
汽车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比较高,如果将很高的转速只靠变速箱来降低下来,那么变速箱内齿轮副的传动比则需要很大,齿轮的半径也相应加大,也就是说变速箱的尺寸会加大。
另外,转速下降,扭矩必然增加,也加大了变速箱与变速箱后一级传动机构的传动负荷。
所以,在动力向左右驱动轮分流的差速器之前设置一个主减速器,可以使主减速器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箱、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的扭矩减小,同时也减小了变速箱的尺寸和质量,而且操控灵敏省力。
1.2.2 主减速器的工作原理从变速器或分动器经万向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桥的转矩首先传到主减速器,主减速器的一对齿轮增大转矩并相应降低转速,以及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的旋转方向。
1.2.3 国内主减速器的状况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网,环保、舒适、快捷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防滑差速器-毕业设计

防滑差速器-毕业设计⽬录第⼀章绪论 (1)1.1差速器与防滑差速器的作⽤原理 (1)1.2国内外防滑差速器发展现状 (1)1.2.1防滑差速器国外研究现状 (1)1. 2. 2国内概况 (3)1.3研究⽬的及意义 (3)1. 4差速器的分类 (4)1.4.1⼏种常见的防滑差速器的⼯作原理及优缺点 (5)1.5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13)第⼆章防滑差速器的总体设计 (15)2.1对称式圆锥⾏星齿轮差速器原理 (15)2.2防滑差速器的结构型式选择 (19)2.2.1常见的防滑差速器的⼯作原理及优缺点 (19)2. 2. 2选型结论 (28)第三章差速器的结构设计 (29)3.1差速器齿轮材料选择 (29)3.2 差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选择 (29)全⽂结论 (33)参考⽂献 (34)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绪论1.1差速器与防滑差速器的作⽤原理汽车⾏驶过程中,车轮与路⾯存在着两种相对运动状态:即车轮沿路⾯的滚动和滑动。
滑动将加速轮胎的磨损,增加转向阻⼒,增加汽车的动⼒消耗。
因此,希望在汽车⾏驶过程中,尽量使车轮沿路⾯滚动⽽不是滑动,以减少车轮与路⾯之间的滑磨现象。
为了使车轮相对路⾯的滑磨尽可能地减少,同⼀驱动桥的左右两侧驱动轮不能由⼀根整轴直接驱动,⽽应由两根半轴分别驱动,使两轮有可能以不同转速旋转,尽可能地接近于纯滚动。
两根半轴则由主传动器通过差速器驱动。
传通⾏星齿轮防滑差速器是对普通差速器的⾰新与改进,它克服了普通差速器只能平均分配扭矩的缺点,可以使⼤部分甚⾄全部扭矩传给另外⼀个不滑转的驱动轮,以充分利⽤这⼀驱动轮的附着⼒⽽产⽣⾜够的牵引⼒,⼤⼤提⾼了汽车在双附着系数路⾯上的动⼒性和通过性,显著改善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效地提⾼了汽车的⾏驶安全性.是普通差速器的理想替代产品。
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毕业作品】

任务书设计题目: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分析影响差速器结构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差速器的设计步骤确定;(2)利用高级语言完成差速器参数化设计。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完成对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设计并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2)完成参数化设计软件一份;(3)完成差速器部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
3.主要参考文献《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进度安排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摘要:直齿圆锥齿轮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差速器上,由于其形状很复杂, 设计过程中需要计算的参数很多。
一般是先计算其相关参数, 然后在CAD软件中手工造型。
其设计过程复杂繁琐,重复性劳动太多,并且对于同一类型但尺寸不同的圆锥齿轮不能实现模型的自动更新。
如果对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编制专用的圆锥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设计选择采用UGNX软件,利用UG二次开发工具UG OPEN API和VC++联合开发了汽车差速器圆锥齿轮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的参数精确而快速地生成齿轮实体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关键词:差速器,直齿圆锥齿轮,UG,二次开发,参数化Parametric design of differentialAbstract:Straight bevel gears are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ial,because its shape is very complicated,a lot of the design process.Is generally the first to related parameters,and then manually in the CAD softwaremodeling.The design process is complex,repetitive work too much,and t update the same type but sizes of bevel gear can not achieve model.If the two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AD software,making the bevel gear parametri design system can solve this problem.This design uses UGNX software,parameterized solid modeling system using the UG two development tool UG OPENAPI and VC++ joint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differential bevel gear,the system canaccording to the input parameters accurately and quickly generate gear solid model,greatly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and design efficiency.Keywords: Differential,Straight bevel gear,UG,Re-develop,Parametric目录1 前言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内容 (1)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2)2 差速器参数化系统 (3)2.1系统开发软件简介 (3)2.1.1 UG软件简介 (3)2.1.2 VC++简介 (3)2.2 UG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3)2.2.1 UG/OPEN API (4)2.2.2 UG OPEN UIStyler (4)3 差速器的设计 (6)3.1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6)3.2设计差速器的选型 (8)3.3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8)3.4差速器结构分析简图 (8)3.4.1差速器结构方案图 (8)3.4.2差速器的结构分析 (9)3.4.3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10)3.5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2)3.6锥齿轮最终设计方案 (15)3.7 差速器壳体的建模 (19)4 差速器的三维参数化建模 (20)4.1直齿锥齿轮的手工建模 (20)4.1.1直齿锥齿轮的建模思路 (20)4.1.2齿轮常用的齿形曲线—渐开线 (21)4.1.3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21)4.1.4绘制思路 (23)4.2绘制过程 (24)4.2.1建立渐开线齿廓曲线 (24)4.3差速器的整体模型 (27)4.4直齿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28)4.4.1创建人机交互界面——对话框 (28)4.4.2 编写菜单文件 (29)4.5 创建应用程序框架 (30)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 (37)1 前言1.1课题研究背景差速器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主要安装在驱动桥内,其各构件的强度和力矩的分配,对车辆的转向性能、通过性和可靠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差速器毕业论文答辩

(总是将转矩近似平均分配给左右驱动轮)
对 称 锥 齿 轮 式
3. 半轴的设计
半轴按其轮端的受力情况,分为半 浮式、3/4浮式和全浮式。
半浮式半轴 3/4浮式半轴 全浮式半轴
半轴结构形式
3/4浮式半轴
根据实体模型,及半轴工作的情况,本车确定采用 3/4浮式半轴布置
3.进行强度、寿命校核 4.UG进行三维建模,CAD
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非断开式 带有摆动半轴的非断开式 断开式
5
1.主减速器的设计 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 单级主减速器
弧齿锥齿轮传动 双曲面齿轮传动 圆柱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双曲面齿轮传动
1.齿轮尺寸可以小,最小离地间隙大 2.具有更好的运转平稳性
2.差速器的设计
4.桥壳的设计
作 用
1保护作用
2承受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并经 悬架传递给车架
3安装悬架和车轮,并给车轮定位
驱动桥壳的形式
整体式 扩张成形桥壳
节省材料 重量轻 寿命提高
5.差速器壳有限元分析
建立 模型
有限元
网格
分析
划分
加载 求解
5.差速器壳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模型
网格划分图
差速器壳的最大应力在 根部圆角处,最大应力为
后驱动桥的功用
变动力传递方向
2
• 将驱动轮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力
3
通过悬架传递给车身或车架
组 成
设
计
1 主减速器的设计
的
2 差速器的设计
主
3 半轴的设计
要
4 驱动桥壳的设计
内
5 差速器壳的有限元分析
容
设计方法: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
拖森差速器设计毕业设计

拖森差速器设计毕业设计拖森差速器设计毕业设计差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两个驱动轮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然而,传统的差速器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极端路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分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因此,本文将探讨拖森差速器的设计,以解决传统差速器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拖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拖森差速器是一种基于液力传动的差速器,它通过液力耦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驱动力的分配。
液力耦合器可以使两个驱动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而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将驱动力分配到需要的轮胎上。
这种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然而,传统的拖森差速器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如果一侧的驱动轮失去了附着力,传统差速器无法及时调整驱动力分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电子控制系统来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驱动力分配。
通过安装传感器来监测驱动轮的附着力,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
当发现一侧驱动轮失去附着力时,电子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整液力耦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状态,实现驱动力的自动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可变液力耦合器。
传统的液力耦合器具有固定的传动比,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而可变液力耦合器可以通过调整液力传递介质的流动性能,实现传动比的调整。
这样一来,当一侧驱动轮失去附着力时,可变液力耦合器可以自动调整传动比,将更多的驱动力分配到有附着力的驱动轮上,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其他的改进措施可以应用到拖森差速器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来制造差速器的零部件,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此外,还可以优化差速器的结构,减少其体积和重量,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引言 (3)1.1 差速器的作用. (3)1.2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3)1.3 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 (7)1.3.1 差速器的方案选择. (7)1.3.2 差速器的结构分析 (7)2 差速器的设计. (8)2.1 差速器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8)2.2 差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8)2.3 差速器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2)2.3.1 差速器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参数. (12)2.3.2 差速器齿轮的材料选用. (13)2.3.3 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4)3 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设计计算. (15)3.1 行星齿轮轴的分类及选用. (15)3.2 行星齿轮轴的尺寸设计. (16)3.3 行星齿轮轴材料的选择. (16)3.4 差速器垫圈的设计计算. (16)3.4.1 半轴齿轮平垫圈的尺寸设计. (17)3.4.2 行星齿轮球面垫圈的尺寸设计. (17)4 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17)4.1 螺栓的选用和螺栓的材料. (17)4.2 螺母的选用和螺母的材料. (18)4.3 差速器轴承的选用. (18)4.4 十字轴键的选用. (18)5 半轴的设计. (18)5.1 半轴的选型. (18)5.2 半轴的设计计算. (19)5.2.1 半轴的受力分析. (19)5.2.2 半轴计算载荷的确定. (20)5.2.3 半轴杆部直径初选. (21)5.2.4 半轴的强度计算. (21)5.2.5 半轴的材料. (22)6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23)6.1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 (23)6.2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 (23)解放CA1092型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摘要本文参照传统差速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解放CA1092型载货汽车差速器的设计,首先根据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参考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的结构尺寸,确定出差速器齿轮的主要设计参数,然后对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进行计算和校核,最后进行一些标准件的选用和非标准件的设计。
文章对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方案选择也作出了简略说明。
关键词汽车/差速器/ 设计LIBERATION CA1092 CARS DIFFERENTIAL DESIGNAbstract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differential design methods, conducted a liberated CA1092-type truck differential design. First,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formula, reference structure size cone the planetary gear differential, determined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differential gear. Then calculate the strength of the differential gear and check. Finally, someof the standard parts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non-standard. Articles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scheme selection differentials also made a brief explanation.KEY WORDS automobile/ differential / design1 引言在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雷诺发明了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车专家誉为“小零件大功用” 。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是不相等的,左右两轮胎内的气压不等、胎面磨损不均匀、两车轮上的负荷不均匀而引起车轮滚动半径不相等;左右两车轮接触的路面条件不同,行驶阻力不等等。
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不论转弯行驶或者直线行驶,均会引起车轮在路面上的滑移或滑转,一方面会加剧轮胎磨损、功率和燃料消耗,另一方面会使转向沉重,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
为此,在驱动桥的左右车轮间都装有轮间差速[1]器。
差速器是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在两输出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2]。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差速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差速器产业向高技术产品发展。
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就是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还有现在各种各样的功能多样的差速器,如:轮间差速器、防滑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
其中的托森差速器是一种新型差速器机构,它能解决在其它差速器内差动转矩较小时不能起差速作用的问题和转矩较大时不能自动将差速器锁死的问题[3]。
1.1 差速器的作用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转速几乎相同,而在转弯时,左右车轮转速不同,差速器能实现左右车轮转速的自动调节,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汽车差速器是汽车传动中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有三大作用:首先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其次,将主减速器已经增加的扭矩一分为二的分配给左右两根半轴;最后,担任汽车主减速齿轮,在动力传输至车轮前将传动系的转速减下来,将动力传到车轮上,同时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4]。
差速器对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其通过性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汽车设计的重点之一。
1.2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当转弯时,由于外侧轮有滑拖的现象, 时就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由于 的转速不同,从而破坏了三者的平衡关系, 行星齿轮产生自转,使外侧半轴转速加快, 轮转速的差异。
内侧轮有滑转的现象,两个驱动轮此 “最小能耗原理”,必然导致两边车轮 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 迫使 内侧半轴转速减慢,从而实现两边车 ~1 0A C差速器的这种调整是自动的,这里涉及到“最小能耗原理”,也就是地球上 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
例如把一粒豆子放进一个碗内,豆子会自动 停留在碗底而绝不会停留在碗壁,因为碗底是能量最低的位置(位能) ,它自动 选择静止(动能最小)而不会不断运动。
同样的道理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自动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自动地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
驱动桥两侧的驱动轮若用一根整轴刚性连接,则两轮只能以相同的角度旋 转。
这样,当汽车转向行驶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过的距离大,将使 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内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转。
即使是汽 车直线行驶,也会因路面不平或虽然路面平直但轮胎滚动半径不等(轮胎制造误 差、磨损不同、受载不均或气压不等)而引起车轮的滑动。
车轮滑动时不仅加剧轮胎磨损、增加功率和燃料消耗,还会使汽车转向困难、 制动性能变差。
为使车轮尽可能不发生滑动,在结构上必须保证各车轮能以不同 的角度转动。
差速器采用对称式圆锥齿轮结构,其原理如下图所示:35 4 C B图1-2差速器差速原理图如上图所示,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是一种行星齿轮结构。
差速器壳3与行星齿轮轴5连成一体,形成行星架。
因为它又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6连在一起,故为主动件,假设其角速度为-.0 ;半轴齿轮1和2为从动件,其角速度为」和匕。
A、B两点分别为行星齿轮4与半轴齿轮1和2的啮合点。
行星齿轮的中点为C, A、B、C三点到差速器旋转轴线的距离均为r。
当行星齿轮只是随同行星架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时,显然,处在同一半径r上的A、B、C三点的圆周速度都相等,其值为。
于是• .^■■^■.0,即差速器起不到差速的作用,而半轴角速度等于差速器壳3的角速度。
当行星齿轮4除公转外,还绕本身的轴5以角速度「4自转时,啮合点A的圆周速度为• =.:::訂…,啮合点B的圆周速度为tr Zp r 。
于是便有•-订…’2r = • 0r …’4r j亠0r -「4r即* '1 …’2 =2「o (1-1)如果角速度以每分钟转数n来表示,则n1n2二2n0(1-2)上式为两半轴齿轮直径的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征方程式,它表明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而与行星齿轮转速无关。
因此在汽车转弯行驶或者其它行驶的情况下,也都可以借行星齿轮以相应转速自转,使两侧驱动车轮以不同转速在地面上滚动而无滑动[5]。
由式(1-2 )还可以得知:①当任何一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为零时,另一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为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②当差速器壳的转速为零(例如中央制动器制动传动轴时),另一侧半轴齿轮受其它外来力矩而转动时,另一侧半轴齿轮即以相同的转速反向转动⑹。
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由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经由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和行星齿轮传给半轴齿轮。
行星齿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而两个半轴齿轮的半径也是相等的。
因此,当行星齿轮没有自转时,总是将转矩M。
平均分配给左、右两个半轴齿轮,即M1 =M2二M0「2。
K b =M2. M i F1 K 1 - K (1-4)当两半轴齿轮以不同的转速朝相同的方向转动时,设左半轴转速n i大于右半轴转速n2,则行星齿轮将按顺时针的方向绕行星齿轮轴自转。
此时行星齿轮孔与行星齿轮轴轴颈间以及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都产生摩擦。
行星齿轮所受的摩擦力矩M r方向与行星齿轮的转向相反,此摩擦力矩使行星齿轮分别对左、右驱动车轮存在转速差时,M j hl.M o-M r^,M iM 0M r2,左、右车轮上的转矩之差等于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M r。
为了衡量差速器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及转矩分配特性,常以锁紧系数K表示K = M2-M1M 二M r. M0(1-3)差速器内摩擦力矩M r和其输入转矩M o (差速器壳体上的力矩)之比定义为差速器锁紧系数K。
快慢半轴的转矩之比M2. M i定义为转矩比,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很小,其锁紧系数K =0.05~ 0.15,转矩比K b =1.1 ~1.4,可以认为无论左、右驱动车轮转速是否相等,其转矩基本上总是平均分配的。
这样的分配比例对于汽车在较好的路面上直线或者转弯行驶时,都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当汽车在较坏的路面行驶时,却严重影响了通过能力⑺。
例如,当汽车的一个驱动车轮接触到泥泞或冰雪路面的时候,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原地滑转,而在好的路面上的车轮静止不动。
这是因为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比在好的路面上的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小,路面只能对半轴作用很小的反作用转矩,虽然另一车轮与好的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较小,但是由于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具有转矩平均分配的特性,使这一个车轮分配到的转矩只能与传到滑转的驱动车轮上的很小的转矩相等,致使总的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汽车便不能前进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