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它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其能够对日本大化改新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 大化改新的内容: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如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汉字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 大化改新的意义:认识到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变、促进文化的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大化改新的原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会进行大化改新,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来说明。

- 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学生可能对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理解不清晰,需要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进行解释。

- 大化改新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和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变革进行联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历史地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软件。

-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教学论坛、在线历史学习资源库。

- 信息化资源:大化改新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电子版本。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历史地图绘制、电子问卷调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见学生36页)一、日本国家的出现和大和统一日本1.国家出现:公元__1__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最为强大。

2.统一:公元5世纪时,__大和__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后来改称__天皇__。

二、大化改新1.背景:(1)国内因素:①经济上,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__世袭大贵族__经济实力强大。

②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③推动力量:曾经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建立“__法制完备__”的新国家。

(2)国外因素:日本周边,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也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日本的皇室和的__天皇__制中央集权国家。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改革的局限性:(日本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形成)(1)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__国家__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建起自己的__庄园__。

(2)庄园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到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__武士__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化改新后的中日文化交流(1)教育: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__太学__,在地方设国学。

(2)宗教:佛教经中国、__朝鲜__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

(3)美术和文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4)建筑:710年,日本仿照唐都__长安__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1.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往来:(1)据史书记载,大约2200年前,中国的徐福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很多人认为他去的就是日本。

(2)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

(3)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共23张PPT)
唐朝“三省六部
经济
公地公民制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参照
隋唐制度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州县制
内 容
政治
中央官制: 二官八省制 官制 地方官制: 国、郡、县制
天皇制令
制定唐律
大化改新的影响:
1.积极性: 1)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 集权国家, 3)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
善于学习中国
据《隋书倭国传》载,600年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又 据《日本书纪》记载,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 这便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从630-895年的 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公元645年6月12日,日 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 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 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 举行“受贡”仪式。随着 “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 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 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 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 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 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背景: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国际背景:中国唐朝的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
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 楷模,实行变革。 为什么要学 我们中国的 呢?
一 衣 带 水
古代中日交流史
前21世纪
位于日本佐贺县诸富町井 津的金立神社的石碑上写 有徐福上陆地,在大堂内 立有徐福像。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2
九.板书设计
①《日本的大化改新》背景:
- 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
- 646年,日本朝廷颁布《改新之诏》
②《日本的大化改新》过程:
- 改新的主要内容:废除一切豪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度
- 改新的主要措施:实行班田收授法,建立户籍和租庸调制度
③《日本的大化改新》意义:
- 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前两课的相关知识,如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方面,八年级学生大多喜欢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我也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八、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本节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评价: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互动探究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讨论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能力,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人教版
四、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是由改革的内容得出的,再加一点延伸。性质:自上而下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是日本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过渡。开创了不以大规模流血事件进行改革的先例。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提炼归纳和表达能力。五、本课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是一个岛国,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接着讲述大和兴起与发展,重点讲述公元6C时的统治阶级矛盾尖锐。用图解来讲授,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物部氏与苏我氏的矛盾。突出佛教佛教的争斗。讲述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托古改制。它是大化改新的前奏。再用一段阅读材料,分别说明古代日本与中国的社会现状,引起学生的反思,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最后总结大化改新的国内外的背景。
【板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
背景:
国内:岛国、阶级矛盾、托古改革
国外:隋唐先进的制度――催化剂封建土地国有制
影响:
学习和汲取了……
促进了……
成为……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
2、课后习题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
二、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准备】
古代日本地图、大化改新前统治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图解、孝德天皇和中臣镰足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图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

日本的大化改新1教学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2、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

2学情分析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日本历史有所了解,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教师利用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从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博会遣唐使船播放视频《世博会遣唐使船》。

2010年5月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由日本在中国上海建造1:1的“遣唐使船”亮相在日本馆。

看了这段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感概?活动2【讲授】中大兄皇子与大化改新(二)、讲授(1)、日出之国——日本的发展历程在讲日本大化改新之前,和学生一起了解下中大兄皇子生活国度——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找出重要的时间点。

1、出现国家的时间;大和统一日本的时间?师:在公元3世纪中叶,日本兴起了一个叫大和的国家,那么这个大和什么时候统一日本的?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民族(大和民族)2、自主探究:再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阅读课本和资料,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7世纪初,日本首次使用“天皇”称号。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2)、逆天改命——大化改新的背景1、内部压力: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材料一: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贵族们之间连年征战不断(其原因当然还是为了兼并土地),对朝廷的上供也日益怠慢。

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突出表现在朝臣贵族和皇室成员的斗争上。

材料二:626年,日本发生大灾荒,饿莩遍野,人民群众群起而反抗统治阶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比较一下,平城京与长安街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
结合上述资料和图片,说说这些反映了日本民众的什么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大化改新的影响:
经济上,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政治上,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大化改新的影响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从中日关系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人教版

《日本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引用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
引用两则材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

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分别说明古代日本与中国的社会现状,引起学生的反思,总结大化改新的国内外的背景。

(三)大化改新的内容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了解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分段梳理(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注重引导学生对改革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接着让学生回忆唐初的国家制度,可以看出日本的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过渡)除了这些日本还学习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呢?
这一块内容在教材中没有集中讲解,内容比较分散,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整理和补充。

可以把阅读卡的解读和大化改新的背景衔接起来,展示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说明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和相关资料介绍来中国学习的遣唐使团规模和航海的路线,师生收集当代历史研究成果,了解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和书本的资料补充中国文化在教育、宗教、文学、建筑、城市布局、服饰、书法、钱币、文字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

(四)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是由改革的内容得出的,可在讲解改革的重要的意义的时候要结合内容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进行逐条分析再加一点延伸。

改革以后的日本,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尤其是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步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提炼归纳和表达能力。

(过渡)但是大化改新以后,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通过图文资料给学生补充日本武士的资料。

(五)小组合作探究
提供三则材料,让小组合作探究:从材料中可以反映了日本民族有什么特点?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

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

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六)习题巩固
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2.选择题
1)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C.奴隶制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A.中国秦朝制度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唐制度D.中国明清制度
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建立县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农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新课学习,对于大化改新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自主探究学生们积极思考,但是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思考,没有再继续深入,尤其大化改新的影响总结方面。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文言文接触不是特别多,在文言材料的解读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板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
1.历史背景:内因、外因
2.时间
3.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
4.历史影响:积极性、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