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上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它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其能够对日本大化改新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 大化改新的内容: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如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汉字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 大化改新的意义:认识到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变、促进文化的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大化改新的原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会进行大化改新,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来说明。
- 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学生可能对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理解不清晰,需要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进行解释。
- 大化改新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和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变革进行联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历史地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软件。
-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教学论坛、在线历史学习资源库。
- 信息化资源:大化改新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电子版本。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历史地图绘制、电子问卷调查。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课件)

2、大化改新的内容:
仿照隋 唐制度
(1)政治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2)经济上: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法律上: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
作为治国基础。
3、大化改新的影响:
(1)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 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 (2)局限性: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 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 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 自己的庄园。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 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 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 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
日本武士图
赤金丝威大铠日本武士 中上层武士
专为武士制造刀剑的传统技术 长弓大铠武士造型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 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 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 期。 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 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 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 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 很好地保存下来。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 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 族特性的极致体现。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 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 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 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 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 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课件(极品)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693~775 奈良时代政治家、学者
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年代尺,理清 历史脉络
出 现 早 期 国 家
公元1 世纪 前后
大 和 兴 起
公元3 世纪 中叶
统 一 日 本 本 土
铲 除 苏 我 氏
大 化 改 新
出 现 武 士 阶 层
材料3:668年,日本开始引进唐朝法制体系,以中国唐朝的 《永徽律》为蓝图,是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建 立起律令体制。标志着古代国家的律令法体系初步确立和律令 制国家的形成。 法制上,制定律令,建立律令制度。
大化改新的内容
(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仿照隋唐制度
(2)经济上: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法律上: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
作为治国基础。
大化改新的影响
资料1: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 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学各方面积极汲取中 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 …….汉文化在日本 风行一时。 资料2:改革后不久,日本进入奈良时代。710年, 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 大化改新的影响 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 1.积极: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 资料3: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贵族实力大受打击, 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 皇权得到强化……。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局限: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 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说说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 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哪些变化?( 3分)
小结:大化革新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共10张PPT)

【答案】D
【例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 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1)这是哪个国家哪一年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 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了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 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 治、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例 1】
下列选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或原因的是 ( )
A.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 B. 以苏我氏贵族为代表的豪强贵族专权跋扈, 独揽朝政 C. 中国大唐王朝的高度繁荣,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D. 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点拨】(1)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
(2)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原因。
3. 6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孝德天皇颁布诏书, 进行国制改革, 史称 “大 化改新” 。
4.701 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 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5.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710 年,日本 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6.到 10 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武士阶 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点拨】(1)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
(2)解答本题需全面了解这次改革的内容、与古代中国 的关系,以及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的变化。
(3) 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无法从材料所提供 的信息中解读出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不了解大化改 新的时间、内容及作用等。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

日本的大化改新1教学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2、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
2学情分析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日本历史有所了解,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教师利用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从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博会遣唐使船播放视频《世博会遣唐使船》。
2010年5月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由日本在中国上海建造1:1的“遣唐使船”亮相在日本馆。
看了这段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感概?活动2【讲授】中大兄皇子与大化改新(二)、讲授(1)、日出之国——日本的发展历程在讲日本大化改新之前,和学生一起了解下中大兄皇子生活国度——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找出重要的时间点。
1、出现国家的时间;大和统一日本的时间?师:在公元3世纪中叶,日本兴起了一个叫大和的国家,那么这个大和什么时候统一日本的?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民族(大和民族)2、自主探究:再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阅读课本和资料,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7世纪初,日本首次使用“天皇”称号。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2)、逆天改命——大化改新的背景1、内部压力: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材料一: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贵族们之间连年征战不断(其原因当然还是为了兼并土地),对朝廷的上供也日益怠慢。
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突出表现在朝臣贵族和皇室成员的斗争上。
材料二:626年,日本发生大灾荒,饿莩遍野,人民群众群起而反抗统治阶级。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2.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word教案 (2)

自主学习,完成年代尺
回答“大和”“天皇”
“大化”
过渡:646年,大化改新。“大化”意思?年号,日语的意思是“伟大的变化”。为什么要改变?板书——大化“646年”。
我们通过一个历史剧来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思考:当时日本社会存在哪些尖锐的矛盾?
背景分析,点出“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是根本原因,唐的强盛是催化剂,遣唐使是推动力量”
过渡: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那个时代的日本看看。板书:“日本”
回答“日本”
回答“日本向中国学的”
“日本”
ppt展示古代日本地图
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教师抓点:1.岛国。靠自己解决矛盾2.与中国“一衣带水”,距离很近。有很多交流。(哪些?点到即可。)
过渡:我们来看看古代日本的历 史发展
不同点:1.“每六年”2.“神祗官”(点出日本文化独特性)
副板书展示相同点
启发这么学习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大化改新是向唐朝学习政治经济制度的一次改革
小组合作,讨论“相同点,不 同点”
回答
归纳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年代尺。(时间2分钟,不要求精确,只要求能体现先后顺序)
副板书展示年代尺,边填边补充。1.“大和”统一日 本本土,所以 现在的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2.“大和”的最高统 治者称为“大王”,后 来改称“天皇”,延续至今。“天皇”意思就是神的后代。
学生观察地图
回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日语中的汉字
你们能告诉我这是哪个国家文字么?这句日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课标:2-1-8描述欧亚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概况。
解读:“描述”、“了解”、“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地图的分析,知道中日两国距离近,为中日的交流提供便利。
2.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通过图片赏析,了解日本向中国学习的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对比古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课的区域文明,引出日本这个国家。
生: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新课教授:1、观察描述,归纳概括。
生: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师:概括:一衣带水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中国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地理空间概念,为接下来所上内容做铺垫。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和我们中国非常的近,因此自古就有很多来往。
2、自主阅读,以史论证。
师:出示书本41页阅读卡内容。
生:自主阅读,从中找出史实来证明古代中日交流很多。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往来,为下面大化改新向中国的学习作好铺垫。
过渡:在材料中大家看到在唐朝的时候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图2-10,当时日本派了很多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那么学习什么呢?3、阅读材料,以史导论。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2.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PPT课件 (4)

• 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 ,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 为治国的基础。
• 大化改新完全以隋唐为师,是一次模仿唐 朝的政治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改革。日本对隋唐的学习仅仅体现在政治 制度方面吗?
你能举例说明 日本文化当中有 哪些地方是学习 中国的吗?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日本位于亚洲的东 部,是我们一衣带 水的邻邦,它的周 围都是海洋,是一 个典型的岛国,由 四个大岛组成。
•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共100 多个国家。
• 5世纪时,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了日本 。
•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有限,随着奴隶制 的发展,到了7世纪这些有限的土地大都被贵族奴 隶主占有,普通人民几乎没有土地,他们只能给 奴隶主种地以获得少量的口粮,生活得很凄惨, 有点像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 描写的那样,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 锐,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农民和奴隶反对奴隶主的 起义。朝廷中也是权臣当道,贪污腐败,政治黑 暗,大家想想如果你是当时大和国的统治者,你 会等着朝廷被权臣控制,地方上人民起义,政权 被推翻而坐视不管吗?
• 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有的在唐朝留学达 二、三十年,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空前的 规模和速度将唐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引入 日本,这些先进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时 的统治者,尤其是思想比较先进的改革派 ,比如发动政变的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 等革新人物,以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为政 治顾问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仿照唐制进行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以“中华化”为 最高理想,推行的很多制度都是以唐制为 底本。
• 那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改变现状呢?
• 国家可以派兵镇压奴隶起义,除掉那些控制朝政 、奢侈跋扈的大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作用或影响: (1)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 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2)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阅读资料1、(p42) 问题: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阅读资料2、问题:比较都城相似点? 思考: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这反映了日 本民族什么特点?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外国等特点。
猜猜看:是哪个国家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
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
里,
为了学
习中国文化,先后向
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
使团。其次数之多、
规模之大、时间之久、
内容之丰富,空前盛
举。
快速阅读,初步了解日本
1、日本最早国家的时间?
公元1世纪前后
2、日本为何自称“大和民族”?
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
3、古代日本பைடு நூலகம்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什么?
中大兄皇子
中 臣 镰 足
645年的一天,日 本朝廷正在接见使者。突 然,宫门关闭,中大兄皇 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 苏我入鹿。原来中大兄皇 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
问:1、 宫廷政变针对谁?为什么?结果如何? 2、后来他们拥立哪一位天皇?年号是什么?
三、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p41
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它们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4分)
2.(1)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 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 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 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2分)
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 济贸易往来。(2分)
(2)说明:日本善于学习外国长处及先进文化(1分)
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先进文化;要有改革创新精 神,积极对外开放。
注:“和同开珎”系日本于公元708年铸造的银钱, 含银98.83%、铜1.17%。“开元通宝”始铸于公元621
年,含银99.26%、铜0.74%。 (1)货币能反映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右图两枚货
币中你能获取有关中日两国交流的哪些信息?(4分) (2)综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日本民族的认识,并说说
天皇 4、 什么时候,改名为日本国?
大化改新以后(p42资料一)
一、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 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皇权旁落;
国际背景: 中国唐朝繁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蒸蒸日上,
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皇族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
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三、非选择题
1.(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 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1分)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 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4分)
(3)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农业繁荣,手工业发 展,商业活跃,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启示: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要有改革创新精神;
要积极对外开放。
(从学习、改革创新、开放三个角度作答,3分)
作业 1.背诵第41页最后两段; 2.励耘:判断+选择+非选择题第一题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一、判断改错 1.错。日本大化改新后,庄园主为了维护自 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日本武士阶层出现。 2.错。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实现了由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选择题 1.B 2.B 3.C 4.B 5.D 6.C 7.A 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