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 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学案 川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 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学案 川教版

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目标】1.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2.了解日本的武士集团和文化的由来。

【重点难点】1.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影响。

【自主学习】1.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地处亚洲东部,由本州、_____________、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古代中国称之为_____________。

2.大约在公元___________世纪前期,日本形成了早期____________国家邪马台国。

3世纪中期以后,_____________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公元5世纪左右,它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___________国家。

3.____________年,中大兄皇子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实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____”。

诏令规定: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____________;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___________”和租庸调制;建立______________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____________社会过渡到___________社会,此后,日本的国名正式更名为____________。

4.8—10世纪中叶,随着班田制度遭到破坏,_____________制度在日本逐步确立起来,贵族豪强建立起_____________武装保护庄园,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武士阶层。

11世纪初期,武士阶层不断发展,势力进一步强化,成为______________贵族,并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武士团。

武士团经兼并联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武士集团,1192年,源赖朝迫使京都朝廷授予他“征夷大将军”的最高称号,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日本进入了武士专权的______________时期。

2019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 第四单元 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 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

2019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 第四单元 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 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
过渡语: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猛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田制度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庄园制度的确立。
板块二 武士与武士集团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图片日本的武士(见课件),日本幕府统治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随着班田制度遭到破坏,庄园制度在日本逐步确立起来,贵族豪强建立起私家武装保护庄园,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武士阶层。
答案:大和国。
2.分组议一议: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7世纪中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中大兄皇子在其亲信的协助下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为“大化”。
3.大化改新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646年;主要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教学
目标
1.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2.了解日本的武士 集团和文化的由来。
教学
重点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
难点
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影响。








导入1(情境式导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李白的诗(并结合相关的视频材料):“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的“日本晁衡”来到中国的唐朝干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教材
图片
分析
1.古代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地处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古代中国称之为倭国。公元5世纪左右,大和国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201x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第十课日本大化改新川教版

201x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第十课日本大化改新川教版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精标选课演件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课件(共19张PPT)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课件(共19张PPT)

大 街
日本平城京(今奈良)
建筑
唐长安城
大化改新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有些日本天皇本身就 是出色的汉字书法家
《源氏物语》是日 本的一部古典文学 名著,对于日本文 学的发展产生过巨 大的影响,被誉为 日本古典文学的高 峰,在日本开启了 “物哀”的时代。 被认为是日本的 《红楼梦》。引用 白居易的诗句90余 处。
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1、有关“大化改新”的表述中,不准确的
D 一项是( )
A.实行“班田收授法” B.实行租庸调制 C.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 D.实行中央集权和世袭制度
2、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想一想:你还知道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字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
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服饰海和尚在日
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
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朱,大大
日推本传动统了文日化无本处文不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雀汇和
洋化文溢气着息法浓也郁受的中到华汉文语的影响.
源赖朝雕刻像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 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 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12世 纪镰仓幕府控制了日本实权,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 期."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 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 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 杀),以示忠勇、义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共25张PPT)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日本大化改新(共25张PPT)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 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
武士与武士集团知识概略 1. 背景(1)8—10 世纪中叶,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度被破 坏,庄园制度确立起来。(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控制力,社会局势动 荡。 2. 形成: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将部分族人和仆从武装起来, 组成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私家武装,成员称为“武士”。军 事贵族,并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即武士团。 4. 武士团斗争: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集团. 5. 幕府统治时期 (1)开始:1192 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 号,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经过:日本历史上共经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 幕府统治时期。 (3)结束:1867 年,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在日本延续近700年的幕府统 治结束.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内容和意义。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 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 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四、日本对中国文化的 吸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 下列问题: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形 式、内容,表现。
武士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
1. 时间:6世纪—9世纪末,即大致为中国唐朝统治时期,中日交流达到 鼎盛。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2021)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一、大化改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二)背景材料引入相关史事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大和政权的统一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地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地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第10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实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因为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擅长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升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进入课堂,用眼睛环视全场师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导入新课:师: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师问:有谁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吗?生:日本师再问:又有谁知道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生:师承:看看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

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字、片假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日本的兴起。

教学过程:一,日本的兴起(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自主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个别学生回答师:从学习中,我们理解到中国比日本先进了整整2千多年的文明史。

那么,中日之间最初的交往是何时开始的?师:对。

从秦汉开始,日本就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中国文化的历程。

那这种学习在什么时期达到了顶峰?出示:遣唐使航海路线图。

温故而知新:观察以下列图,结合七年级知识,谈谈日本的地理特点?让学生想象一下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日本来中国学习的艰难情况。

师:为何那时的日本要排除万难,远隔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料三得出目的师:这些人回国后对日本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材料或资料三得出。

师:在日本疯狂吸收隋唐文化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就是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板书)师: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需要我们掌握三要素:背景、经过、结果、(板书)。

刚刚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场改革的外在要素,即隋唐先进的文化刺激了当时的日本要发愤图强。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 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1. 教材《日本历史》。

2.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介绍日本古代的历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大化改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加剧、人民生活困苦等。

2. 讲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废除私地、私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等。

3. 讲解大化改新的意义: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使日本逐渐走向封建社会。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总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 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化改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醒学生关注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提高历史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形成历史概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
改新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
(二)背景材料引入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大和政权的统一
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
(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1. 背景(1)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

(2)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646年开始
3.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4. 主要内容:(1)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
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5.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日本的国名正式更名为日本国。

合作探究
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探究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二、武士和武士集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庄园的形成;
2.武士集团的出现;
3.幕府统治的建立;
1.庄园的形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幕府统治:
时间:12世纪晚期
人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武士与武士集团知识概略
1. 背景(1)8—10 世纪中叶,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度被破坏,庄园制度确立起来。

(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控制力,社会局势动荡。

2. 形成: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将部分族人和仆从武装起来,组成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私家武装,成员称为“武士”。

军事贵族,并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即武士团。

4. 武士团斗争: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集团.
5. 幕府统治时期
(1)开始:1192 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经过:日本历史上共经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
幕府三个幕府统治时期。

(3)结束:1867 年,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在日本延续近700年的幕府统治结束.
四、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形式、内容,表现。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
1. 时间:6世纪—9世纪末,即大致为中国唐朝统治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

2. 形式: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3. 内容:大化改新开辟日本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日本从政治、经济、教育到哲学、艺术、宗教和思想观念,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4. 表现:(1)日本吸收儒家学说,提倡“儒道”。

(2)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开办学校。

(3)借用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

5. 影响:日本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唐朝文化风格。

合作探究: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五)历史回顾
阅读下列材料。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
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汉朝。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3)从材料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唐朝;“日出之国”的意思。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
7世纪中期。

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