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作业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作业设计人教版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古代学习中国,进行“大化改新”,为曰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你认为日本的这一次改革发展是学习借鉴了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A.秦朝B.西汉C.唐朝 D.宋朝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C.奴隶制民主政治治 D.种姓制度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6.日本“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中主要内容有()①班田收授法②租庸调制③废除世袭制度④培养武士阶层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7.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A.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天皇制度的建立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大和统一、大和兴起 B.大和统一、大化改新C.大和兴起、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明治维新9.关于日本大化改新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完善了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C.脱离了部落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日本从此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二、问答题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9 CCBADBCDD二.问答题1.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见学生36页)一、日本国家的出现和大和统一日本1.国家出现:公元__1__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最为强大。

2.统一:公元5世纪时,__大和__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后来改称__天皇__。

二、大化改新1.背景:(1)国内因素:①经济上,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__世袭大贵族__经济实力强大。

②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③推动力量:曾经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建立“__法制完备__”的新国家。

(2)国外因素:日本周边,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也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日本的皇室和的__天皇__制中央集权国家。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改革的局限性:(日本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形成)(1)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__国家__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建起自己的__庄园__。

(2)庄园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到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__武士__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化改新后的中日文化交流(1)教育: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__太学__,在地方设国学。

(2)宗教:佛教经中国、__朝鲜__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

(3)美术和文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4)建筑:710年,日本仿照唐都__长安__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1.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往来:(1)据史书记载,大约2200年前,中国的徐福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很多人认为他去的就是日本。

(2)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

(3)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上课

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上课
2、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 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作用或影响: (1)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 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2)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阅读资料1、(p42) 问题: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阅读资料2、问题:比较都城相似点? 思考: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这反映了日 本民族什么特点?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外国等特点。
猜猜看:是哪个国家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
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
里,
为了学
习中国文化,先后向
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
使团。其次数之多、
规模之大、时间之久、
内容之丰富,空前盛
举。
快速阅读,初步了解日本
1、日本最早国家的时间?
公元1世纪前后
2、日本为何自称“大和民族”?
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
3、古代日本பைடு நூலகம்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什么?
中大兄皇子
中 臣 镰 足
645年的一天,日 本朝廷正在接见使者。突 然,宫门关闭,中大兄皇 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 苏我入鹿。原来中大兄皇 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
问:1、 宫廷政变针对谁?为什么?结果如何? 2、后来他们拥立哪一位天皇?年号是什么?
三、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p41
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它们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4分)
2.(1)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 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 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 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2分)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一、日本建国
古代中日
交流
①②③④
二、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 ① • ② • ③
三、加强中央政权
• 苏我氏贵族 • 孝德天皇
四、大化改新
• 时间: • 人物: • 内容:
①②③
• • • •
• 意义:
a.b
646年 孝德天皇 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 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 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 ③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 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 a.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 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 b.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 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 制中央集权国家。
五、日本的庄园与武士阶层的形成
• • • • • • 1、日本的庄园 ①建立原因 ②发展情况 2、武士阶层的形成 ①原因 ②形成
日本大化改新后对中国文化的 学习汲取
唐招提寺
鉴真
日本文字
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 反映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外来 文化,同时又善于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 的特点。
平城京与长安城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格局像围棋,宫城都位于城的中轴线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案)教案导学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案)教案导学案

历社八上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②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

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日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次改革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一、日本发展历程1.日本概况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多媒体课件播放古代日本地图民族:大和民族国花:樱花国旗:日出之国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国服:和服国名:东瀛、东洋、扶桑>>>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国旗国徽2.古代日本历程: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1世纪日本出现早期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落后于中国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

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平成天皇明仁3.中日交往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2.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PPT课件 (4)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2.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PPT课件 (4)

• 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 ,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 为治国的基础。
• 大化改新完全以隋唐为师,是一次模仿唐 朝的政治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改革。日本对隋唐的学习仅仅体现在政治 制度方面吗?
你能举例说明 日本文化当中有 哪些地方是学习 中国的吗?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日本位于亚洲的东 部,是我们一衣带 水的邻邦,它的周 围都是海洋,是一 个典型的岛国,由 四个大岛组成。
•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共100 多个国家。
• 5世纪时,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了日本 。
•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有限,随着奴隶制 的发展,到了7世纪这些有限的土地大都被贵族奴 隶主占有,普通人民几乎没有土地,他们只能给 奴隶主种地以获得少量的口粮,生活得很凄惨, 有点像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 描写的那样,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 锐,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农民和奴隶反对奴隶主的 起义。朝廷中也是权臣当道,贪污腐败,政治黑 暗,大家想想如果你是当时大和国的统治者,你 会等着朝廷被权臣控制,地方上人民起义,政权 被推翻而坐视不管吗?
• 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有的在唐朝留学达 二、三十年,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空前的 规模和速度将唐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引入 日本,这些先进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时 的统治者,尤其是思想比较先进的改革派 ,比如发动政变的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 等革新人物,以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为政 治顾问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仿照唐制进行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以“中华化”为 最高理想,推行的很多制度都是以唐制为 底本。
• 那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改变现状呢?
• 国家可以派兵镇压奴隶起义,除掉那些控制朝政 、奢侈跋扈的大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1.日本大化改新效仿的是哪个国家?2.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是什么?【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

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日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次改革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日本的兴起阅读教材P40第1段,思考:日本什么时候实现了统一?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答案提示:5世纪时大和国统一日本。

开始叫做大王,后来称为天皇。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1.结合教材P41的内容,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外背景是什么?答案提示:国内矛盾:经济上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政治上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皇权名存实亡。

国外影响: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的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皇室和改革派都迫切希望改革。

2.结合教材P41的内容,思考:为了解决这些烦恼,天皇做了什么事情?答案提示:进行改革,俗称大化改新。

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内容见教材)。

3.结合教材P42的内容,思考:(1)大化改新有没有帮助天皇解决烦恼呢?答案提示:解决了烦恼。

(2)烦恼虽然解决了,但却存在着一个隐患。

这个忧患是什么?答案提示:武士阶层的出现。

【课堂小结】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该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革创新,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1世纪前后 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5世纪 大和国统一日本 7世纪中期 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645年 铲除苏我氏势力,强化中 央政权 646年 “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 ■背景:
◆内部因素: ①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a.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b.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 ·· ②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建立天 衣 带 水
黄海
北海道
日本位于亚 洲的东部, 是我们一衣 带水的邻邦, 日本是一个 典型的岛国, 由四个大岛 组成。
地域特点: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日本概况
民族:大和民族 国花: 樱花 国旗:日出之国 国徽: 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大化改新”的影响:
① 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 商业活跃。
②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 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后,除了政治、经济、法律外,日本还大 规模汲取中国文化。请列举史实说明。
① ② ③
比较一下,平 城京与长安街在城 市布局方面有哪些 相似的地方?
4、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 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 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 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 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 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 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 "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 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 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 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 杀),以示忠勇、义烈。 日本武士图
1、远古时期日本原始宗教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和许多民族一样, 他们崇拜太阳神
“天皇”的由来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 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 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 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 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 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③曾经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 ··
◆外部因素: 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也 蒸蒸日上。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组建新政府, 建号“大化”;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 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 中国隋唐 政治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
国服:和服
国名: 东瀛、东洋、扶桑
日本国名的由来
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 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 记载,我国古代称 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 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 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 使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 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 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 因近日出,以为名。”此外,在汉语中,“扶 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古代日本发展深受中国的影响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 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 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唐招提寺(鉴真)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日本民族有强烈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 等特点。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 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日本以后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要有改 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
(二官八省制;国、郡、里)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 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 经济上 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 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法律上 701年,第一部律令法典《大宝 《永徽律》 律令》,作为治国基础。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日本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乐于吸纳中国的文化精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