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2

①《日本的大化改新》背景:
- 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
- 646年,日本朝廷颁布《改新之诏》
②《日本的大化改新》过程:
- 改新的主要内容:废除一切豪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度
- 改新的主要措施:实行班田收授法,建立户籍和租庸调制度
③《日本的大化改新》意义:
- 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前两课的相关知识,如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方面,八年级学生大多喜欢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我也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八、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本节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评价: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互动探究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讨论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能力,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3 (共42张PPT)

1.每组选出记录员和报告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 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 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 2.每个成员先独立用两分钟快速看书本和手头资料 3.然后小组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请记录员做 好记录,讨论完毕后请报告员展示组员的劳动成果 哦。
那在座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次变革 指的是什么论要求
讨论成果要求:请每小组讨论出大化改新的背景 (条件)有哪些?(结合书本和手头资料)
1.每组选出记录员和报告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 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 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 2.每个成员先独立用两分钟快速看书本和手头资料 3.然后小组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请记录员做 好记录,讨论完毕后请报告员展示组员的劳动成果 哦。
材料四:当时的大权贵苏我家族把持 朝政、大修陵墓、操纵皇位的继承, 并于皇极2年(公元643年)苏我家的 苏我入鹿灭掉了主张改革的山背大兄 王一家。
发动政变
645年6月,中大兄 皇子(天智天皇) 、 中臣镰足(藤原镰 足)等人在皇极天 皇接见高句丽、百 济、新罗使节时, 于朝中杀死苏我入 鹿,其父苏我虾夷 自杀。皇室夺取政 权。中大兄皇子等 拥立孝德天皇。
3、大化改新的意义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 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贵族控制的农民转变为国家公民
好想知道当时日本 为什么要大化改新 啊!
遣隋使和遣唐使
材料一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 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 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 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 员、僧侣、留学生和工 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 才。 遣唐使船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一、日本建国
古代中日
交流
①②③④
二、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 ① • ② • ③
三、加强中央政权
• 苏我氏贵族 • 孝德天皇
四、大化改新
• 时间: • 人物: • 内容:
①②③
• • • •
• 意义:
a.b
646年 孝德天皇 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 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 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 ③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 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 a.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 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 b.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 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 制中央集权国家。
五、日本的庄园与武士阶层的形成
• • • • • • 1、日本的庄园 ①建立原因 ②发展情况 2、武士阶层的形成 ①原因 ②形成
日本大化改新后对中国文化的 学习汲取
唐招提寺
鉴真
日本文字
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 反映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外来 文化,同时又善于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 的特点。
平城京与长安城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格局像围棋,宫城都位于城的中轴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人教版

《日本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引用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课标:2-1-8描述欧亚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概况。
解读:“描述”、“了解”、“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地图的分析,知道中日两国距离近,为中日的交流提供便利。
2.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通过图片赏析,了解日本向中国学习的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对比古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课的区域文明,引出日本这个国家。
生: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新课教授:1、观察描述,归纳概括。
生: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师:概括:一衣带水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中国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地理空间概念,为接下来所上内容做铺垫。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和我们中国非常的近,因此自古就有很多来往。
2、自主阅读,以史论证。
师:出示书本41页阅读卡内容。
生:自主阅读,从中找出史实来证明古代中日交流很多。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往来,为下面大化改新向中国的学习作好铺垫。
过渡:在材料中大家看到在唐朝的时候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图2-10,当时日本派了很多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那么学习什么呢?3、阅读材料,以史导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上 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人俆仰多神,请问日本人特别崇拜什么神? 太阳神——“天照大神”,传说,太阳神创造了日本。 •请问日本“天皇”一称癿由来?
日本国君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唐朝时期。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 后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记载是 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国称日本元首为天皇大约是 在清末的同治时期。在日本的历史上,出现天皇的称号以后,还有天皇和皇帝的 称号并用的。这种两个称号并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圣武(追谥)、46代 孝谦、50代垣武。到了近代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致外国首脑信件、国 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使用的还是皇帝称号。从1936年以后,对外就完全使 用天皇称号了。
从10世纪中期开始,日本的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 养起一批武士。武士必须忠于主 人,充当主人的私人武装。武士 从小就要接受专门训练,学习武 艺。这是一幅跨马横刀的日本武 士画像,从中可见中古时期日本 武士的风貌。 日本武士画像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10世纪时,日本豪强贵族占有大片土地,建立起庄园 。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了一批武士, 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这是一幅全身披挂骑马奔驰在疆 场上的武士群像。
• • • • • • • • • • • • • •
那是遗臭万年人见人烦癿日本鬼子 他们没有人格没有尊严还没有丧子 是些道德沦並 罪大恶枀癿下流痞子 只会顺沟溜屁 认贼作父去甘当孙子 从甲午战到九·一八事变 从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八年抗战 小日本总TM在丨国土地上犯贱 灭绝人性癿留给我们丌计其数癿苦难 狗日癿並心病狂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癿惊天血案 狗日癿並尽天良实施了重庆大爆炸癿惨绝人寰 狗日癿令人发指癿建立了七三一用我们同胞试验 狗日癿下流无耻癿利用三光对我们百姓摧残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我们前赴后继 狗日癿敢玩儿猫腻 就把它夷为平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课件人教版

3、大化改新的影响: (1)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
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局限性: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
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 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 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 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武
士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
道 精
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
神 轻生命,勇于战斗。
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 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 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 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 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 你有何启示?
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5)日本留学生力倡改革。
(6)645年,铲除苏我氏势力。
孝 德 天 皇
日本第36代天皇 629.1.4~654.10.10
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 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中 大兄、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 变,诛灭苏我入鹿一族后, 即位。
中臣镰足(614~669)
日本大和国贵族。曾向唐朝 归来的日本学者学习中国的儒、 佛等学说。中大兄皇子与其发动 政变,除掉苏我氏。大化改新后, 中大兄皇子以太子身份摄政,中 臣镰足任内臣,高向玄理任国博 士,共同辅佐孝德。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 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 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