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
近年河流污染情况汇报

近年河流污染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汇报中,我们将就近年来河流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都是导致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也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农药、化肥等也是造成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近年来河流污染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许多河流的水质严重超标,其中有些河流的水质甚至已经达到了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一些重要的水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近年来政府和社会所采取的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推动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推动了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未来河流污染治理的展望。
要想彻底解决河流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社会各界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河流污染问题严重,但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污染。
希望未来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河流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洁的饮用水资源。
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水生态环境

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水生态环境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河流污染治理是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河流污染治理的方法与措施,以期保护水生态环境。
一、河流污染现状自工业化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化发展使得我国河流普遍受到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成为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
二、河流污染治理方法1. 控制污染源河流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也是治理河流污染的关键。
2. 改善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改善和修复生态系统对于治理河流污染至关重要。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水生物种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处理技术科技进步为河流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研发和应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此外,合理利用资源,如利用污水提取能源等,也是治理河流污染的方式之一。
三、河流污染治理的启示1. 政府和企业责任政府在河流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排放,推动绿色生产。
2. 全民参与河流污染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公众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和规定。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河流污染治理中,如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等活动。
3. 着眼长远治理河流污染要坚持长远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真正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在碧水蓝天的背景下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
我国河流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我国河流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近年来,我国河流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河流水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治理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河流水污染的现状。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质恶化。
根据环保部的调查显示,全国一半以上的河流无法达到十大重要水功能区的要求,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河流水质为劣五类,不能供人类生活和饮用水使用。
河流水污染除了对水质影响外,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一些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沦为废水排放的下水道,导致许多珍稀的水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此外,水污染还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污染的水源用于农业灌溉或供人饮用,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导致水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河流水污染问题,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治理对策呢?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力度。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强对企业污水排放的检查和监测,确保工业废水经过合理的处理后再排放。
其次,需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造成的水污染。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应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避免农业废水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另外,我国也应大力发展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同时,提倡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修复,通过自然过滤和生物吸附等方式,净化河流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治理河流水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人们应加强对节水意识的培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减少用水量,合理用水。
同时,推广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减少对河流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利用。
河流整治情况汇报

河流整治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对河流整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河流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我国河流整治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推动工作。
首先,我国河流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水质,清理河道,修复生态,大量的河流得到了有效整治,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例如,北京市对松山湖进行了全面整治,对湖泊周边进行了生态修复,使得湖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其次,我国河流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整治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对于河流整治工作投入不足,导致效果不明显;二是治理措施不够全面,有的地方只注重水质改善,忽略了河道清理和生态修复;三是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和居民乱排污,破坏了河流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完善治理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河流整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最后,我国河流整治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一些地方的河流整治工作受到了当地居民和企业的阻挠,导致工作进展缓慢;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于河流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工作效果不明显;三是生态修复难度较大,一些地方的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修复难度较大。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河流整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综上所述,我国河流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完善治理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河流整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

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一. 国内河流简介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河川纵横,水网密布。
据统计,全国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5万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9条,流域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河流18条。
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差异,中国河流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从东北到华南,中国的大江大河主要有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水系,每一水系的干流都分出无数个支流。
正是因为这数以万计的大小河流奔腾不息,才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滋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然而,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却造成了河流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一首关于河流水体污染的民谣广为流传,它唱到:“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
二主要河流污染现状、危害及原因1.现状:全国的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机污染,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的河流、河段有1/ 4以上因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我国V类水质标准)要求;单就河段来说,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V类)的河段约占10.6%,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W、V类)的河段约占46.5%。
以下是截止到2006年七大水系的污染情况:(1)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0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1〜m类,W、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 17%和7%。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
劣v类水主要发生在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污染严重的水域。
(2)黄河水系: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I、m类,W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25% 和25%。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综述

年 削弱氮 、 磷污染物 的 5 . 9 倍和 7 . 0 倍; 荷兰投资 1 . 1 亿美元治理
K e l e m e e r 湖, 疏浚了 3 5 0 h m 的污染底泥 , 是 西欧最 大的环保 疏 浚工程 : 瑞典投 入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治理 T r u m me n湖, 通过底泥
1 . 4 原位覆盖技术 。 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控制 江河湖库 内
污染源 的技术 。通过在 污染底 泥表面覆盖清洁的一种或多种覆
表 明未见沙子被侵蚀。1 9 9 2年至 1 9 9 3年 . 加拿大环保署选取 了
一
块区域 D o f a s c o B o a t s l i p 来进行原位覆盖试验 。 结果表 明。 覆盖
4 O种 , 有 沙草 、 蒙草 、 三 自草 、 马齿觅 , 水竹, 美人 蕉植 物等外 , 还 有 多种 鱼类 、 昆虫 、 两栖类 和鸟类等动物 。该实验河道每天排入
的污水 约 5 0 0 0 t ,进 水水质 B O D为 8 0 — 1 2 0 m g / L,经处理后 的
B O D小 于 1 l m g / L 。该工程建设费用与传统 污水 厂相 当, 但 运行 费用则较低 。
底 泥疏浚 , 共 去除 T N 3 9 6 0 0 t , T P 7 9 0 0 t , 分别是外 源治理工 程每
1 . 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 微 生物修 复技术 、 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 利用水生植物 的自然净化
机能, 对去除富营养化水体 中的 T N和 T P , 增加水体 中的溶解 氧
—
—
—
—
! 型 ! ! ! ! ! !
— — — 一 一 。
河流治理和水域环境保护措施

河流治理和水域环境保护措施一、引言河流作为重要的自然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增加,许多河流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河流和水域环境,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本文将对河流治理和水域环境保护措施展开详细阐述。
二、完善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1. 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对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物,应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其排放量和含量,以降低对河流和水域环境的污染程度。
2. 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对于各类行业和企业,应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审核和管理其排污行为,确保排放达到标准,以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1.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如有机耕作、轮作休耕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农业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农田排水系统,避免农田内肥料和农药等污染物的径流入河流。
四、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 完善工业排污治理设施:对于工业企业,应强制要求其安装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排放的污染物符合相应标准。
2. 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应用: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如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和污水回用等措施,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五、强化河道管理1. 加强河道维护和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和疏浚工作,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洪水和淤泥等因素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2. 建设堤防和护岸工程:加强河道堤防和护岸的建设,防止因河道塌陷和侵蚀引起的水域环境变化和破坏。
六、加强水域生态保护1. 实施河岸带保护:将河岸带划定为景观区和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和破坏行为,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 促进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七、建立水域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1.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站和监测系统:在重要的水域区域建立水质监测点和水域环境监测站,定期对水质和水域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024年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范文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对我国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水污染的种类和范围我国水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其中,工业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部分企业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此外,农业污染也日益严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退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水污染的范围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河流到湖泊,甚至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那些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2.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水污染会导致饮用水不安全,增加人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此外,水污染还会影响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三、治理措施针对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废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农业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方法和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和农药流失。
此外,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农田排水和灌溉的分离。
4.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一. 国内河流简介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河川纵横,水网密布。
据统计,全国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5万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9条,流域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河流18条。
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差异,中国河流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从东北到华南,中国的大江大河主要有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水系,每一水系的干流都分出无数个支流。
正是因为这数以万计的大小河流奔腾不息,才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滋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然而,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却造成了河流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一首关于河流水体污染的民谣广为流传,它唱到:“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鱼虾绝代,90 年代不洗马桶盖”。
二主要河流污染现状、危害及原因1.现状:全国的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机污染, 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的河流、河段有1/ 4 以上因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我国Ⅴ类水质标准) 要求;单就河段来说,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Ⅴ类)的河段约占10.6%,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Ⅳ、Ⅴ类)的河段约占46.5%。
以下是截止到2006年七大水系的污染情况:(1)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0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7%和7%。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
劣ⅴ类水主要发生在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污染严重的水域。
(2)黄河水系: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4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25%和25%。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3)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3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2%、15%和3%。
珠江干流、支流总体水质均良好。
(4)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42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55%和21%。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2005年相比,支流水体水质变差。
(5)淮河水系: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86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26%,Ⅳ、Ⅴ类为44%,劣Ⅴ类为30%。
淮河干流整体属轻度污染,与2005年相比,淮河干流水质好转。
支流总体属中度污染,与2005年相比,支流水质好转。
(6) 海河水系: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6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22%,Ⅳ、Ⅴ类占21%,劣Ⅴ类占57%。
海河干流为重度污染,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为重度污染。
(7)辽河水系: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37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5%,Ⅳ、Ⅴ类为22%,劣Ⅴ类为43%。
辽河干流属中度污染。
支流中,西拉沐伦河属轻度污染,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
由上可知,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两大水系属于重度污染,淮河、松花江、黄河三大水系属于中度污染,只有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总体水质良好。
而且,各个水系支流的污染情况都比干流严重。
近岸地区人口众多或是工业聚集的干支流,污染尤其严重。
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 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从地表向地下渗透, 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2.危害:(1)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河流受到污染后,其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虾等水生动物逐渐减少,甚至发生珍稀水生动物的灭绝现象。
严重污染使河流变得五颜六色,气味难闻,影响景观。
(2)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沿流域的地区和城市,由于河流水质被污染,在饮用水源中已发现有机污染物2000余种, 其中114种是具有或怀疑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
另外水中的重金属和水中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还会导致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和流行,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危害极大。
河流污染也可能会使水中可食用生物中毒,并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工业化学品突然泄漏,造成河流污染事件,会影响较多人的生命安全。
(3)经济损失:资源污染造成了农业、渔业、工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据统计,全国受污染农田面积达1 000 多万hm2,减产污染粮食120 亿kg,因污染造成的各种鱼类死亡达4 550 万kg。
中国科学院最新公布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 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 428.9亿元.3.原因:(1)废污水处理力度不够:污水处理率偏低。
大量资料显示,全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 292 万立方米,城市废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4%,与发达国家废水处理率80%~90%相比,我国废水处理率极低,才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江河水质的严重污染。
(2)水土流失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用进入本世纪,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都翻了一番。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造成大量化肥、农药随降水或灌溉水流入河道中,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
(3)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地区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利益驱使,常常出现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损害环境的现象。
而地区经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尚未改变,工艺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物耗、能耗等指标居高不下。
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是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内在原因。
此外,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但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很难对排污大户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普遍。
三治理方法简介1.污染源的控制技术点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水质远劣于地表水)。
对点污染源的控制措施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并相应按各类废污水的排放标准排污。
非点污染源也称面污染源,指较大范围内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造成的污染. 其控制方法主要是,在各污染源发生地采取措施将污染物截留下来,从而避免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输送过程中进行溶解和扩散。
城市河流周边地区绿地、道路、岸坡等不同源头的降雨径流的控制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缓冲带、生态护岸等。
2.污染河流水体治理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3 类方法.(1)物理方法Ⅰ曝气复氧: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分解耗氧,河内溶解氧降低才导致水质恶化。
而曝气复氧技术是根据河流污染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河道中充入空气(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恢复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活力,使水体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状况。
应用形式主要有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
Ⅱ调水:调水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其实质是由于清洁水的大幅增加使污染水质得到改善,未减少河道的污染物通量(总量)。
Ⅲ机械除藻: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机械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对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Ⅳ底泥疏浚:底泥疏浚是解决河流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
主要适用于富营养化河流的治理,应用形式有放水作业和带水作业两种。
(2)化学方法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等促进磷的沉淀(化学固磷)等.Ⅰ化学除藻: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严重富营养化河流的应急除藻措施。
但常用化学除藻剂会对鱼类、水草等生物会产生危害甚至导致死亡,具有致癌作用,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饮用水源地应禁止使用.Ⅱ絮凝沉淀:化学絮凝处理技术(CEPT)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一般为混凝剂)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的处理技术,较适用于污染严重、较为封闭的地表水体。
对于控制河流内源磷负荷,特别是低泥磷的释放 ,有一定效果.(3)生物-生态方法生物-生态法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造价低、耗能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Ⅰ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是直接向污染水体中接种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利用其唤醒或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消除水体的黑臭以及硝化底泥。
Ⅱ生物促生技术:生物促生技术是通过向污染河流投放解毒剂、降解污染物的多种酶、有机酸、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微生素等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减轻环境中的毒性,对自然界中的污染物降解土著微生物起到促生作用,为之创造一个能顺利完成其自然降解功能的环境,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加速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Ⅲ生态修复技术①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对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 和TP、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明显效果,并且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
只有重建并依靠优化的水生植物大面积的稳定存在 ,才能实现逐步恢复和提高河道水质的目的.②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根据天然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的净化及过滤机制,人工填充填料或载体,供细菌絮凝生长,形成生物膜。
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
它非常适合于城市中小河流的直接净化。
③浮岛技术:生物浮岛技术是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在受污染河道,用木头、泡沫等轻质材料搭建浮岛,以浮岛作为载体,在水面上种植植物,构成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植物等自然生物栖息地,形成生物链来帮助水体恢复,降解水体的COD、氮、磷的含量,主要适用于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的河流。
除此之外,还具有为生物提供生息空间,改善景观以及消波护岸的功能。
④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模仿自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地层生态结构, 由五部分组成:㈠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㈡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㈢水体(在基质表面下或上流动的水);㈣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㈤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通过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过程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差异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类。
⑤稳定塘技术:稳定塘技术是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将被污染的河水在一种类似于池塘的处理设备内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通过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技术,适用于富营养化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