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能够掌握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习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理解季节变化的能力,并能够通过相关活动和作品表达对节气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和相关习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作品表达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三.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材准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材料,如《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四.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二十四节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节气的了解。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2. 根据节气的特点,介绍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的习俗。

Step 3 活动设计(30分钟)1. 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六个节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气,用图片、手工制作、小品等形式表达该节气的意义和习俗。

3.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点评和讨论。

Step 4 总结(10分钟)1. 简要总结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含义。

2.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个节气的体验和感受。

Step 5 拓展阅读(5分钟)1. 分发《二十四节气知多少》等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二十四节气。

2.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节气和传统文化。

五.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习俗。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表达节气的能力,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 课后作业1. 完成《二十四节气知多少》中的相关问题。

2. 带回家中,与家人一起体验和感受四个季节的变化,并拍照记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7篇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

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记者张伟)-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

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准备工作:
两张挂图,一个西瓜。
活动流程:
一、进口
户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夏天到了。我们站在院子里。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
二、拓展
1、室外观察,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
(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冬至,吃水饺。我国北方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色鲜味美、满口生津、老少皆宜。相传“医圣”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裹成耳朵样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给乡亲,吃后冻烂的耳朵就会变好,固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画九
所谓的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2)展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这些雪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结合视频《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向幼儿讲解雪花的分子组成及形成过程。
3、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25分钟)
所需材料:吸水树脂,色素,清水,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吸水树脂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会膨胀成水凝胶,像雪花一样。
一、小雪花飘来了1.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吹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
2.教师手捧雪花,吹起来,模仿雪花在风中飘落的`情景。
3.一片片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能用动作表演吗?(请个别幼儿表演)4.雪花飘到树枝上、飘到房顶上、飘到草地上、飘到窗户上。它敲着窗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沙沙沙沙沙)二、1.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优秀教案的详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节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的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2、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第二十节大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三、活动过程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小雪节气的原本之意。

小雪过后,要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四、活动延伸24节气的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大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大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三、活动过程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教案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教案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教案【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教案】注:本教案完整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及文化内涵,并结合具体的节气日期,提供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气文化。

一、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历节气划分的产物,每个节气均代表着天体运转、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特点。

这些节气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和气象学的瑰宝。

二、节气的起源与文化内涵1. 起源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黄帝时代有关,主要来源于古人对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的观察。

通过观测太阳的高度和位置变化,古人划分出了二十四个节气。

2. 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划分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农事活动。

每个节气都与特定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饮食习惯相结合,反映了中国人民丰收、生活和民族团结的愿景。

三、具体节气及教学活动1. 立春(2月3日左右)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立春的由来,制作春联、贴窗花传统装饰品等。

2. 雨水(2月18日左右)雨水节气意味着湿润的天气,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观察雨水的形成、制作雨滴模型并进行实验等。

3. 清明(4月4日左右)清明节气是传统的祭祀节日,学生可以了解清明的来历并制作纸扎供品、到陵园扫墓等。

4. 立夏(5月5日左右)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立夏的含义,制作夏季玩具等。

5. 小满(5月20日左右)小满意味着农作物开始进入丰收期。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了解小满的特点、种植和采摘小麦等。

6. 芒种(6月5日左右)芒种是麦苗长成芒果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迅速的时期。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小麦生长实验、制作芒种主题的手工制品等。

7. 夏至(6月21日左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学生可以了解夏至的天文现象,制作夏至饮食特色的食物等。

8. 小暑(7月7日左右)小暑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气温持续升高。

科学活动《二十四节气》教案

科学活动《二十四节气》教案

科学活动《二十四节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括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2.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节气的特点;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实验和报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难点,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与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2. 学习。

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

3. 实地观察。

安排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田野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记录当天的气温、天气情况和植物生长状况,以了解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4. 实验。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节气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节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的关系,并撰写小组报告。

6. 总结。

通过学生的报告和讨论,总结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和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记录。

学生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当天的气温、天气情况和植物生长状况,完成观察记录表。

2. 报告评价。

根据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知识检测。

通过问答或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科学活动,《二十四节气》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加深了对节气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样的科学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有趣的“二十四节气”教案

有趣的“二十四节气”教案

有趣的“二十四节气”教案7篇“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划分依据。

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

3.探索节气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无尽财富,引导学生感悟“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各个节气的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难点: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准备日历、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看到《认识二十四节气》,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节气?你能说出几个你所熟悉的节气?由课题引入《节气歌》,大家齐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是干什么用的?与什么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吧!板书:认识二十四节气。

走入课堂(一)解惑二十四节气1.观察日历,说出你的发现。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节气的划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天分成24段,分列在12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气候、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2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节气的由来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一套规律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二)走进二十四节气。

1.把班级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是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和冬季组。

每个大组又以四人一小组讨论课前搜集的表格资料:每个季节有哪些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讨论完之后,各季节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2、教师讲解部分节气的含义及出示节气的精美图片。

3、总结特殊节气的特点。

简单介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特殊的节气。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教案的写作开始下功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

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岭南风俗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小学吉林地方教材四年级《家乡》下册
课时进度
第三周课题二十来自节气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具
图片
教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二、新课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自由回答问题。
4、背一背:
每个小组选择二十四节歌或二十四节气诗练习背一背,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记得又快又准。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立秋芒种小暑大寒大雪
2、读一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教材上的材料《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二十四节气歌和诗,体会它们所代表的气候节律。
3、试一试:
二十四节气反应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气候节律变化,不过,我们家乡的生活也很受“节气”的影响。
生活中有哪些和“节气”有关的谚语或习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