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及凝固课后学习练习及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融化和凝结课后练习及详解融化和凝结题一:如下图,是某晶体物质融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2)在第3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题二:下表记录了某物质融化时测得的实验数据,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此物质是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
3)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80℃时该物质可能为____________状态。
A.固体B.液体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状况都有可能(4)某同学在该实验时发现融化时间短,不便于察看融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不改变本来实验装置的状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伸该物质融化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 [根源:Z*xx*]温度/℃60657075808080808590题三:对于晶体和非晶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晶体和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都高升.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融化时吸热,非晶体融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题四:以下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B.蜡和冰都是晶体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题五:对于物质的融化和凝结,下边哪句话是正确的().各样固体都有必定的熔点.晶体在融化时要汲取热量,但温度不变C.各样晶体的熔点都同样D.非晶体在凝结时要汲取热量,温度不停降落题六:以下对于物质的融化和凝结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1-/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融化和凝结课后练习及详解.各样固体都有必定的熔点,不一样的固体熔点不一样.晶体融化的温度叫熔点,不一样的晶体熔点不一样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结点D.晶体融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停高升题七:以下现象属于融化的是()A.湿衣服结冰B.铁水浇铸成部件C.河水结冰D.雪化成水题八:以下自然现象中,属于融化现象的是()A.春季,冰雪融化B.夏季,露珠晶莹C.秋季,薄雾缥缈D.冬季,瑞雪纷飞题九:以下示例中是为了防备融化或许凝结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冬季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C.冰冻食品能够保鲜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题十: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________的道理;冬季,北方的菜窖里防备菜冻坏,经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________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2.婷婷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爷爷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多选)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熔化有关的是()A.冬天太阳出来雪人变成了“雪水”B.铁水铸成了铁剑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D.饮料里加的冰块变小知识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4.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像海波、各种金属等,尽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温度却________,这类固体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像蜡、松香、玻璃等,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________,温度就不断地________,这类固体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5.小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选择碎块状的冰并将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________,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实验中,小华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你认为此表格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表数据,请你帮小华同学在图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完成“探究固体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后继续探究该物质的凝固规律的装置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冰雪消融D.湿手烘干2.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4.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5.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6.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10.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B.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12.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二、实验探究题14.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煤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融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汇总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______ 是错误的.(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______ ,体积 ______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______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答案和解析【答案】1.C2.C3.A4.B5.C6.B7.C8.A 9.D 10.A 11.A 12.C 13.A14.正确;凝华;增大;低于;正确;C;增大;减小15.80;液态;小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解析】1. 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 解: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够通过图象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开始熔化的时间.3. 解: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是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选A.解答本题明确:(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的方法:先根据题目明确物质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对照定义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物态变化.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 解:AB、由图知,冰从第2到58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C、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1)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根据常识可判断该物体是晶体.(2)知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根据图象进行判断熔化时间.(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此题通过考查物体的熔化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并能够从熔化图象中总结出相关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图象的综合分析.5. 解:A、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6. 解: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故选B.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与常温矿泉水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冰块附近的水凝固成冰,冰块就会“粘”到一起.解决此题要知道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7. 解:(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 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8.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A.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9. 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合题意;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合题意;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C不合题意;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晶体有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当物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虽然此过程仍然是放热过程,但是温度不会发生变化.10. 解: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会放热.故选:A.(1)熟记六大物态变化的定义,即: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先弄清楚物质变化前处于何种状态,后明确物质变化后又处于何种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这是中考的常考题型,要掌握并理解.11. 解:-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度低于0℃,水会结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A正确.故选A.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水的凝固点为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凝固定义的了解与掌握.12. 解:A、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故A正确.B、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要不断吸热,故C错误;D、第10分钟后,此物质完全熔化完,所以此物质为液态,故D正确.故选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熔化过程.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完后为液态.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与非晶体区别开来.13. 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 错误.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45℃,故D错误.故选A.(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4. 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放出热量.(2)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实心铁块的质量大于泡沫块,则其重力也大于泡沫块,对冰块的压力也大,因此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和丙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当冰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从而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甲的厚度大于丙的厚度,比较甲和丙,可知冰层变薄熔点降低,故说明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是正确的;(3)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时,体积变小,所以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所以体积变小.故答案为:(1)正确;凝华;(2)增大;低于;正确;C;(3)增大;减小.(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冰中掺杂盐等其他物质以及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3)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根据公式V=可知水体积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凝华现象等,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15. 解:由图象可知:(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 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3)由Q=cm△t得c=,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AB段升高20℃,加热时间为5min,即1min升高4℃,CD段升高10℃,加热时间为10min,即1min升高1℃,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CD段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大,故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故答案为:(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初中物理试卷第11页,共12页(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4)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此题考查晶体熔化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A.0 ℃B.0 ℃以下C.0 ℃以上D.0 ℃或0 ℃以下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温度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8.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熔化和凝固 对点强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全部为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2.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象如图3-2-3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3.下列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4.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你认为其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的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5.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255 ℃时,氢是固态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 ℃的气温6.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盐水起化学作用7.在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 ℃的水,现将温度为-10 ℃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B.水和冰的多少都不变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D.水减少,冰增加8.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如图所示,其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中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神奇物质”在55 ℃时()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 min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二、非选择题10.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有熔点没有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确定熔点。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沥青、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3.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4.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熔化以前()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5.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的温度不超过熔点D.烛蜡熔化过程中升温变缓说明烛蜡是非晶体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是晶体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石蜡是非晶体D.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7.如图甲所示,是小坤“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C.图丙中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该物质是晶体D.图丙中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乙有熔点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石蜡二、填空题9.民间数九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说的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湖面河水结冰,水结为冰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 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C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4.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
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5.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A.气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阐述正确的是AA.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B.用敞口的锅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7.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D.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9.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C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1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
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
A.0 ℃B.0 ℃以下
C.0 ℃以上D.0 ℃或0 ℃以下
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
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温度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8.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
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能起保鲜作用,这可能应用了() A.冰熔化吸热B.冰凝固吸热
C.冰熔化放热D.冰凝固放热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0.在一个室温为0 ℃的房间内,将-12 ℃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 ℃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将变多,冰将减少
B.容器中的水将减少,冰将增多
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量都不变
D.水立刻变少,冰也立刻变少
1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
1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水会逐渐增加
D.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中冰会增加
13.金属“镓”的熔点较低,为29.78 ℃。
如图所示,夏天,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它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体,这个过程中镓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
如图所示,从火山口涌出的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________(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2)实验中甲物质一定比乙物质________(选填“多”或“少”)。
1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 ℃。
(3)他们发现各自所测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所装水的多少是相同的,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冷藏盒中给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17.如果把相同质量0 ℃的水和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
A.用0 ℃的冰好B.用0 ℃的水好
C.都一样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固液吸收凝固放出
2.熔化吸热降低
3.B
4.A[解析] 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试管内的冰虽能达到熔点0 ℃,但与烧杯内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不会熔化。
5.D
6.(1)固液共存液固液共存
(2)80 ℃80 ℃(3)84吸不变
[解析]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固态和液态是共同存在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过程是指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过程是从开始凝固到全部凝固为固态的过程,从图象可以看出,晶体萘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却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7.D
8.A[解析] 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
9.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
10.B[解析] 当-12 ℃的冰和0 ℃的水接触后,0 ℃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12 ℃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
所以容器中的水逐渐变成冰,水逐渐减少,冰逐渐增多。
11.B
12.D[解析]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 min开始熔化,到第20 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大约是-2 ℃。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D正确,C错误。
13.熔化吸热不变14.凝固降低
15.(1)甲、乙(2)少[解析] (1)由图可知,甲、乙、丙的熔化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甲和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同种物质。
(2)甲和乙相比,乙从固态加热到熔化时需要的时间长(即乙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熔化),说明乙物质比甲物质多。
16.(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4
(3)先降低后升高(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解析] (1)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 ℃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
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升高;(4)药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 ℃以下,冰的熔点是0 ℃,盐水冰块的熔点低于0 ℃,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的冰。
17.A[解析] 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要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降温,冰的效果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