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北京李锦超【高考原题全呈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中路:中途。

【3】出:生长。

【4】鸱鸮:猫头鹰。

【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原作详注详解】《病柏》,收录于《杜诗详注》卷十,与之相近的另外三首诗《病橘》《枯椶》《枯柟》,梁权道和黄鹤都编在上元二年之秋。

说明这四个作品写在同一时期,这个时候,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之中。

第一句“有柏生崇冈”。

崇,高峻。

冈,山岭。

此句写“柏”生长在高峻的山岭之上,点明柏的生存环境。

《琴赋》中说“惟椅梧之所生兮,讬峻岳之崇冈”。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2卷+答案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2卷+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乙卷)【含答案】

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乙卷)【含答案】

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全国⼄卷)(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忖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睛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 重要。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部分试题)(答案)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部分试题)(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适用于重庆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暂无。

2.暂无。

3.D4.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6.C 7.D8.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示例】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

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

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10.C 11.B 12.D13.(1)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14.①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

②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

15.B【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

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试题情境】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16.【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文学类阅读

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文学类阅读

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文学类阅读原题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初到北京,我对这座城市非常生疏。

那时内城和外城的城楼和城墙都还完好,有轨电车就在几座城门之间穿行。

电车的铃声悦耳而浑厚,从西直门高高的城门洞里穿越而过,一路响过西内大街,响过西四和西单——那时牌楼已没有了,只留下这永恒的名字供人凭吊——直抵天桥。

城楼高耸,白云蓝天,北方萧瑟的秋风,凝重而庄严。

电车进了城,两旁一例灰色的胡同,胡同里一例苍劲的古槐。

一切都说明这城市的悠久。

• •这城市让我这个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东南海滨的人感到了一种神秘。

我知道它的历史,我只能遥遥地怀着几分敬意望着它,那时的北京对我来说的确是生疏的。

我觉得它离我很远, 不仅是离我南国的家乡的距离很远,也不仅是它作为辽金以来的故都与我此际所处的时空相隔绵邈,还有一种心灵和情感的阻隔:那是灵动而飘逸的南方与古朴浑重的北方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反差所造成的心理阻隔。

那时的北京,对我来说是遥远的。

我对北京从初来乍至U的“生分”,到如今的亲切的认同,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

北京接受了我,我也接受了北京。

这包括它的语言、它的气候、它的居住、它的饮食、它的情调,都和我的生命密不可分。

以饮食为例,在北京住久了,在国内外也跑了不少地方,比来比去,北京的烤鸭和北京的涮羊肉还是最好,不谦虚地说,也还是天下第一。

烤鸭的外焦里嫩,裹着吃的那蒸饼和甜面酱都是很有讲究的——我常感外地做的烤鸭总不对味。

至于涮羊肉,羊肉的质量,那薄得纸般透明的羊肉片,还有它的作料,芝麻酱、韭菜花,普天下找不到那种地道的感觉,真的是,一出北京城,味道就变了。

老北京有很多食品是我所怀念的。

最怀念天桥街边的卤煮火烧。

记得是五十年代吧,去天桥看戏,在街边摊上吃卤煮火烧。

昏黄的油灯、冒油的墩板、冒着热气的大海碗,使北京严寒的冬夜也变得充满了人间的温情。

那气氛、那情调,现在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高考全国乙卷:《语文》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乙卷:《语文》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蒙古、山西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高考全国乙卷:2022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北京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英语本试卷共11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30分)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Monday morning, while the children were enjoying “free play”, I stepped to the doorway of the classroom to take a break. Suddenly, I 1 a movement of the heavy wooden door. This was the very door I 2 guided the children through to ensure their safety from the bitter cold. I felt achill ( 寒意 ) go through my body.My legs carried me to that door, and I pushed it open. It was one of my kindergarteners who I thought was 3 that day. He had been dropped off at school late and was 4 to open the door.He must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quite a while! Without a word, I rushed him to the hospital. He was treated for frostbite on his hands.He’d need time to 5 , and wouldn’t come for class the next day, I thought. The next morning, one of the first to 6 was my little frostbitten boy.Not only did he run in with energy, but his 7 could be heard as loud asever! I gave him a warm hug and told him how 8 I was to see him. His words have stayed with me all these years, “I knew you would open the door.”That cold Monday morning, he waited a long, long while for adults to 9 . To a child, every minute feels like forever. He didn’t attempt to walkback home; he waited and trusted. This five-year-old taught me a powerful lesson in 10 .1.A.caused B.spotted C.checked D.imagined2.A.hesitantly B.randomly C.dizzily D.carefully3.A.angry B.absent C.special D.noisy4.A.courageous B.content C.unable D.unwilling5.A.recover B.play C.change D.wait6.A.settle B.gather C.arrive D.react7.A.sneeze B.weep plaint ughter8.A.lucky B.happy C.curious D.nervous9.A.show up B.pull up C.hold up D.line up10.A.gratitude B.forgiveness C.faith D.kindness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局部(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活性炭韬光养晦7L (rong)长恪(ke)尽职守B.谐奏曲咄咄逼人惟(chuang)然怙恶不俊(qu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6)取唯(chui)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谭(niu)i壁(pu)归真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欢快,不少“粉丝”竞相仿照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缺乏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也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始终枯燥的空气变得潮湿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巨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竞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去匹不皿刃,最终以3:0取得成功。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速大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缘由是司机违反交通规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蛛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觉察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成效,皮肤吸取之后,可改善养分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4.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胜败乃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逡,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 “枫叶四弦秋,极触天际迁谪恨;河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的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有名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以下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库远近有名的纳西古城,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消灭在前面,②,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①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①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D.①古城建在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事有可行跑不行言者,有可言而不行行者。

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收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加留意也。

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那么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行疵,不害于视,不行灼也:喉中行病,无害于息、,不行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行胜数, 犹之为勿也:水激兴波,高低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 亡地千里。

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那么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居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行谓智;遁逃奔驰,不死其难,不行谓: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行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累细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狷功哉!今人君之论其里也,不计其大功,总其联行,而求小善,那么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鳍嵋鲂,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缺乏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有难成而易畋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行胜数,犹之为笏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单7.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行言者圣人之所独见画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那么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 ・8.以下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笞令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那么)不行灼也8.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行凿也C.水激兴波,高低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D.遁逃奔驰,(然)不使其难,不行谓勇.以下的理解和分析,不得翁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世间之事是极为简单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格外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其次局部(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训: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提醒》).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①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等,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⑷衔远山,在长江,,横尢际涯,,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⑤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啦)⑥j到底东流去。

山深闻鹏鹃。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柜秸① 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由于作诗,且有所警,示柜,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和秸:张耒二子张柜、张秸。

张耒,北宋有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0.(7 分)①以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 • •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薄弱,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终,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白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

直接燃烧桔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峻。

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进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

为农户乃至城镇居民生活供给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

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

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

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耀(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

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 一个四II 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所需。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拟成熟。

国外重点进展的是比拟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工程,该工程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 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进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

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他们分别开是没方法酶解的。

以前用酸解法分别,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

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展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了葡萄糖,同时参加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

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根本不含硫,很清洁, 这个示范工程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宽阔前景。

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进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桔秆酶醉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所承受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4文中谈到秸秆防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依据文意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布满、闻寂荒凉的,明显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肯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有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固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