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优化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的几点思考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及优化建议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及优化建议作者:汝熙玲来源:《水运管理》2011年第11期【摘要】为推动上海港口物流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论述我国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认为要建立完善的集疏运体系,首先要确定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目标,解决供需矛盾以及集疏运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关键词】港口;物流;集疏运;经济腹地;公路;铁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贸进出口货物大幅增长,进出口物流量不断攀升,对于港口及其集疏运体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我国沿海已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港口共存的总体格局。
每个干线港都有相对稳定的经济腹地,并具有一定规模及通过能力的内陆集疏运体系。
在我国公路、铁路、水路(沿海和内河)三种集装箱集疏运方式中,公路承担80%以上的集疏运任务,水路约承担10%,铁路仅承担2%~3%。
我国港口集疏运对公路运输过于依赖,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疏运运输方式承担率呈现“一边倒”的状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够合理。
与国外一些先进大港相比,我国港口集疏运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向内陆延伸不够,公路集疏运效率有待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较低,铁路集疏运优势不明显,等等。
尽管我国近十年来港口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我国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港口集疏运能力与国际大港相比也存在差距,内陆疏运不及时、设施能力紧张等成为港口发展的“绊脚石”。
1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上海港是腹地型的国际性集装箱吞吐港。
它位于长三角前缘,扼长江入海口,兼具内河港、河口港以及沿海港的特点,是我国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以长江流域为后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能够为集装箱运输提供大量的适箱货源,其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优化措施及建议

(3)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促使铁路运输企业 强化服务意识。
(4)统一港口、海关、铁路场站等运输节点的电 子数据交换系统,探索建立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信 息平台,发挥网络优势,提供信息发布、信息交换、 配载交易、货物配送、统计清算、预测分析、运输监 控等服务,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装备精良、服务优 质、运作高效的物质基础,以满足现代营销和货运 服务的发展要求。
年第 期 总第 期
表 1 可见,即使将铁路运价下浮 45%的优惠政策考 水水联运费用。此外,由于合肥南站至上海杨浦站
虑在内,并全部让利于货主,20 英尺标准箱的海铁 的优惠运价已经取消,货物到达芦潮港中心站后需
联运费用与水水联运费用相比也不具有明显的价 要通过集卡短驳至外高桥港区,无法实现海铁无缝
(5)将铁路集疏运网络纳入全程运输管理范围, 探索建立便捷、高效的通关流程,在强化海关服务 意识和监管职能的基础上,针对铁路场站制定相关 的清关监管细则,着力简化海铁联运清关手续,提 高通关效率。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2-07-25)
MULTIMODAL TRANSPORT
路运输;(3)对于严格要求准时交付的货物,洛杉矶 港除提供码头轨道交货服务外,还提供车架交货服 务,以便尽可能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伯灵顿北方 圣太菲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在洛杉矶港的铁路 班次每周超过 2 班,且该海铁联运网络的辐射范围 包括芝加哥、底特律、费城、休斯敦等美国大部分内 陆点,从而有效提升了洛杉矶港的集疏运效率。以 上海至纽约的货物运输为例,采取上海海运至洛杉 矶并经铁路中转至纽约的海铁联运方式,全程运输 时间仅 17 d,比全水路运输方式的运输时间缩短 10~12 d。从运输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假设 1 个 20 英尺标准箱配货 20 t,按照 2011 年 9 月 5 日上海海 运至洛杉矶并经铁路中转至纽约的运价 3 900 美元/ TEU及上海全水路至纽约的运价 2 800 美元/TEU计 算,前者分摊至单位货量的运费成本仅比后者增加 0.055 美元/kg,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说微乎其微,但 海铁联运带来的运输效率提升、库存成本减少等优 化效果则非常明显。
上港集团: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港口

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上港集团共完成 71 艘次船
色甲醇与水互溶、与油类反应的特性,改造、置换甲 船同步 LNG 加注服务,累计加注 39.7 万立方米;国际
醇使用的工艺管线、工艺泵;规划新增一座 5 万吨级 班轮在受注同时,共同步完成 32.79 万标准箱集装箱装
的能源装卸泊位。
卸。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准箱集装箱船加注服务能级的跃升,标志着上海港具 建成至今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500 吨以上,进一
备为现有主流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进行 LNG 燃料加注 步助力上港集团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循环
能力。2023 年 4 月,“海港未来”轮在绿华山锚地实 发展。
65
专 栏 SPECIAL COLUMN
连船 582 艘次,连船时间 10779 小时,累计供电 1420
上港集团于 2021 年配备 LNG 加注船“海港未来”轮, 万千瓦时,可消除靠泊船舶辅助发电机运行产生的噪
“海港未来”轮舱容 20000 立方米,至今仍是世界最 音、黑烟、废气等环境污染,保护港区和水域生态环境。
大的新造 LNG 加注船。2022 年 3 月 15 日,“海港未来” 上海港绿色岸电推广应用的理念不止于港口设施建设,
一环。此前,为服务好绿色甲醇加注和供应,上港集 轮的 2024 年“新年首单”完成了对“达飞印第安纳波
团从码头扩建、储罐改造、工艺管线调整等方面做足 利斯”轮的 LNG 清洁燃料加注服务,也是滚装船船对
准备:28 万立方米甲醇储罐已完成第三方专项安全评 船 LNG 加注作业的“中国首单”。
价和 ISCC 认证(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根据绿
服务功能得以持续提升与完善。
关于发展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思考和建议

2.1 海 铁联 运 的 意义 我国作为人 口众多 ,地域辽阔 ,中西部地 区河
网水运 条件 并不 发达 的发展 中国家 ,发 展海 铁联 运 对 于 提高 运 输能 力 ,降 低 物 流成 本 ,节 约 土地 资 源 以及保 护环境 都有 着重 大意 义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4 方面 :一是可 以有力支撑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 目标和 可持续 发展 。发 展集 装箱 海铁联 运 ,既 可 以 迅速扩大中长距离铁路集装箱运输规模 ,也可以积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 国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 境 的基本 国策 ,坚持 “绿水 青 山就 是金 山银 山 ”的发 展理 念 ,坚 持厉行 节 约 、保 护优先 、自然 恢 复为 主 的 环保意识 ,坚持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为 人民创造美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 贡献 的发 展思 想 已经成 为全 民共识 ,上升 为 国家 战 略 。在新 的历 史发 展 阶段 ,坚 持转 型发展 创新 突破 , 走节 约 型 、环保 型 、可 持 续 的循 环 发 展道 路 已经摆 在我 们 面前 。党 的十九 大报告 指 出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进入 了新 时代 ,我 国社 会 主要矛 盾 已经转 化 为 人 民 日益增 长 的美好 生 活需 要 和 不平 衡 不 充 分 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是我们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必须 回答的历史课题 。 随着经济 发展 和 贸易量 的增 加 ,汽 车运输 带来 的尾 气 污染 和交通 拥堵 的 问题 愈加 严峻 ,制 约着城 市 的 发展 。汽 车尾 气污 染物 更是 PM 的主要 来源 之一 。 这 一系列 问题 在上 海尤 为突 出 。
上海港水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对策

2009第 8期 CHINA PORTS集装箱运输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及现状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始于 1973年 , 是我国第一条开辟上海、天津至日本的国际集装箱航线 , 不久又开辟了上海港至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和西欧航线。
经过近 40年的发展 ,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 上海港已开辟遍布全球国际直达的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以及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班轮航线 200多条 , 集装箱月航班密度达到 2183班 , 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全球最大的 20家中外船公司已全部进驻上海 , 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外国航运公司已逾 80家。
2005年 , 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4.43亿 t , 超越新加坡港 (4.23亿 t 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口 ; 2007年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2615万TEU , 首次超越中国香港港升至世界第二 ; 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 5.82亿 t , 同比增长 3.6%, 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 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2800.6万 TEU , 同比增长 7.1%, 仍位列世界第二。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虽有长足进步 , 但长期以来 ,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 , 内河水运和铁路运量所占比例极少 , 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 , 上海当地集装箱量所占比例大 , 适用公路运输 ; 第二 , 受上海市内河航道的制约 , 上海市内河集装箱运输没有开展起来 ; 第三 , 上海港缺少集装箱铁路集疏运条件 ; 第四 ,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内 ,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主要腹地邻近外高桥 , 公路集疏运条件充分。
上述原因造成了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主要为单一的公路运输方式。
二、上海港水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对策上海港 65%的出口货物来源于长三角地区 , 长期以来 , 这一地区的集装箱主要是由公路运至上海港。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上海港集疏运系统低碳政策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上海港集疏运系统低碳政策仿真研究作者:马骥申彦来源:《物流科技》2024年第01期摘要:港口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载体,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
实现港口低碳发展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对达成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深入分析上海港运行现状,理清集疏運系统结构和因果反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仿真模型,动态仿真不同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果表明:集疏运结构优化是推动港口低碳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新能源设备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投入效果稍弱,而低碳运输方式补贴效果最不明显。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上海港;集疏运系统;政策仿真;碳排放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ki.1002-3100.2024.01.025Abstract: Ports are not only the main carrier of foreign trad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Achiev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ports is the key to accelera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ak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2030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hanghai Port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causal feedback relationship, the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to build a simulation mode to dynamically simul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low-carbon polic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ports, and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new energy equipment and the investment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technology is slightly weaker, while the effect of subsidies for low-carbon transport modes is the least obvious.Key words: system dynamics; Shanghai Por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policy simulation; carbon emission0 引言港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供应链的转运节点,是能源消耗大户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作者:叶培坚来源:《物流科技》2009年第12期摘要:为了研究上海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从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通过分析上海港现阶段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现状,并与国外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比较,发现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很不平衡,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对策,使公路、水路和铁路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公路;水路;铁路中图分类号:U50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hanghai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so as to support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hanghai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contrasting with the foreign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enters, find the road、waterway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shanghai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s not balance.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anghai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so that the three sub-systems, road、waterway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an develop coordinated.Key words: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road; waterway; railway上海港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2 600万TEU,一举超过香港,名列世界第二位。
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文/杨 晨,韩洁,王忠强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何 明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摘 要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关键冲刺期,而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滞后,港站设施相互分离已成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短板。
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宁波舟山港、连云港、大连港等沿海港口海铁联运发展迅速。
针对上海港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促进海铁联运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上海港发展海铁联运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铁联运;港口集疏运;港站分离;财政补贴0 引 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港已成为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我国进出口货物最重要的流通口岸之一。
在上海港的长江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水水中转比例不断提升,2015年达到45%,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但集疏运体系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公路为主的集疏运方式结构未有本质改变,铁路集疏运比重过低。
2015年,上海港海铁联运箱量为5.35万TEU,同比下降43.6%,仅占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0.16%[1]。
上海港海铁联运的发展水平和上海港作为门户枢纽港的地位不相适应,同国内其他港口海铁联运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反差。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化集疏运系统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上海港海铁联运的瓶颈问题进行剖析,对是否需要发展及如何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
1 上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的瓶颈问题1.1 制约海铁联运发展的内部因素首先,港站设施衔接不紧,公路短驳成本过高。
外高桥港区和杨浦站以及洋山深水港区和芦潮港中心站之间都有约40 k m路程,港站设施相分离导致海铁联运要增加两次装卸和一次短驳。
据调研了解,芦潮港中心站至洋山深水港区的公路短驳费用约500~800元,而宁波港的公路短驳费用仅为70~140元。
若不考虑短驳费用,以合肥至上海和合肥至宁波的铁路运输费用进行对比,运费基本相近(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碳”目标下优化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的几点思考
张文丹;徐佳毅
【期刊名称】《交通与港航》
【年(卷),期】2023(10)1
【摘要】集装箱铁路集疏运是构建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
以来,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不断优化,海铁联运发展成效显著,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等要求的不断深入,上海海铁联运在保持高质量发展态
势上面临了更高挑战。
该文以优化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为切入点,总结成效、
梳理问题、研判趋势、提炼经验,在发挥扶持政策带动溢出作用、加强软硬件建设、关注箱量腹地及结构、积极开展前期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为上海港进
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张文丹;徐佳毅
【作者单位】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
【相关文献】
1.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结构优化的节能减排效应分析
2.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3.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优化
4.上海港集装箱内河集疏运
网络优化5.“双碳”目标下深圳国际枢纽海港集疏运体系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