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清尿素
五血尿素氮的测定二乙酰一肟法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六、本卷须知
➢ 沸水浴时间对显色程度影响很大,应该严格控制。 ➢ 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溶液不能久置,假设有结晶析
出应该重新配置。 ➢ 运动实践中利用这一指标时,可以分别在运动前、
后及次日晨取血。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三、实验试剂
➢ 1%的氟化钠溶液 ➢ 10%的三氯乙酸溶液 ➢ 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溶液:称取二乙酰一肟600g和硫氨脲30mg,加蒸馏水溶
解,稀释至100ml,冰箱保存。 ➢ 混合酸液:浓磷酸35ml,浓硫酸80ml,缓缓参加800ml蒸馏水中,冷却后加
蒸馏水至1000ml。 ➢ 尿素氮标准贮存液〔1ml=1mg氮〕:准确称取尿素0.2143g置于100ml容量
充分混匀后,准确沸水浴中10分钟,置于流水中冷却至室温,以空白管 调零,500nm陕波西长师比范色大学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五、实验结果
➢ 计算公式:
OD测 血尿素氮〔mg%〕= -------------- × 100
OD标 血尿素〔mg%〕= 2.143×血尿素氮〔mg%〕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七、指标应用
➢ 正常人血尿素安静值为3.2~7.0mmol/L。运发动的安静值与普通人一 致。一般超过30分钟以上的运动会使血尿素含量有明显增加。
➢ 血尿素是评定运动量、机体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后机能恢复状况的良 好指标。在评定运动量时,一般在运动前及运动后30-60min取血, 假设血尿素≥8mmol/L〔血尿素疲劳阈值〕,且较运动前升高 2mmol/L以上,说明运动量过大,机体不能适应,运发动已达疲劳状 态。
测定血清尿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是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产生,通过肾脏排泄。
二乙酰-肟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尿素氮的方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反应环境中加热,尿素与二乙酰缩合,生成色素原二嗪,称为Feorin反应。
因为二乙酰不稳定,所以通常由反应系统中二乙酰-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二乙酰与尿素反应,综合生成红色的二嗪。
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 碱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然后加入浓硫酸44ml及85%H3PO466ml冷至室温,加入硫氨脲50mg及硫酸镉2g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放冰箱保存,可稳定半年。
- 二乙酰-肟溶液:称取二乙酰-肟20g,加蒸馏水约9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中,贮存放于冰箱内可保存半年不变。
- 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称取干燥纯尿素(MW60.06)0.6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毫升,加0.1g叠氮钠防腐,置冰箱内稳定六个月。
- 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取5.0ml贮存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实验室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0、0.5、1.0、1.5、2.0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0ml碱性试剂,混匀。
- 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
- 以540nm波长,1cm光程,测定各管吸光度。
- 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血清和0.5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二乙酰一肟改良法测定血尿素

二乙酰一肟改良法测定血尿素
冯敬池;尹济群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19)005
【摘要】目前国内多数基层医院仍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尿素。
但原有的数种
配方均有二乙酰一肟试剂易变黄、变浊,两种试剂加量不一,反应液体积大等缺点。
本文改进试剂配方使二乙酰一肟试剂室温可稳定2年,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原法。
现简要报告如下。
1试剂和操作1.1试剂1....
【总页数】1页(P309)
【作者】冯敬池;尹济群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二乙酰一肟法测定乳尿素氮的研究 [J], 翟少伟
2.二乙酰一肟-硫代氨基脲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 [J], 郑瑾;边文耀
3.二乙酰单肟法测定微量尿素的方法改进 [J], 胡娟;李珂
4.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的不确定度分析 [J], 董静刚
5.改良二乙酰一肟-安替比林法测定游泳水中尿素 [J], 施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

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二乙酰一肟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尿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尿素能与二乙酰一肟发生反应生成氨基脲的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
尿素是生物体代谢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氮源。
测定尿素的含量对于了解生物体的氮代谢及肾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乙酰一肟法是一种常用的尿素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将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发生酰化反应,生成氨基脲。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尿液样品,加入适量的三氯乙酸,使尿液中的尿素脱氢酶等酶失活。
2. 加入适量的二乙酰一肟试剂,与尿素发生反应生成氨基脲。
二乙酰一肟试剂的作用是使尿素与一肟酯发生酰化反应,生成稳定的酰尿素化合物。
3. 反应结束后,在碱性条件下,氨基脲水解,生成氨气。
可以利用此氨气的生成量来测定尿素的含量。
4. 使用比色法或者气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中的尿素含量。
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主要基于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反应生成酰尿素的特性。
此反应是一个酯化反应,发生在酸性条件下。
二乙酰一肟试剂作为试剂,可反应生成具有稳定性和可检测性的酰尿素化合物。
此后,在碱性条件下,酰尿素水解生成氨气。
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二乙酰一肟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在水解反应结束后,用酚酞指示剂测定氨气生成量的酸度滴定法,或者使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电位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尿素的含量。
总结起来,二乙酰一肟法是通过尿素与二乙酰一肟试剂发生酰化反应生成氨基脲,再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氨气来测定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灵敏且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两种尿素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超纯水和 0 5m 显 色液 。以 超纯 水 调零 , 定 A 如 . 1 测 4
—
表 2 两种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对 比( n=7 )
2 3 回收率对 比试 验 .
5 。为 了克服 这 些 缺 点 , 究 者 们[ ] 行 了 诸 %) 研 进
取 3个 不同浓 度 的尿 素溶 液 , 分别 加入 5m l mo / L尿素标 准 液 , 二 乙 酰一 肟 法 和 对 二 甲基 氨基 苯 用
加入 1m 浓 盐酸 。酸 性 试 剂 : 子 水 约 10 m , l 离 0 l然
后加入 浓硫酸 4 l8 %磷 酸 6 l 4m 、5 6m 。冷 至室 温后 , 加入氨基 硫脲 5 g 硫 酸镉 2g 溶解 后 稀 释 至 1 0m 及 ,
L
7 m lL范 围 内符 合 郎伯 一 0m o / 比尔定 律 , 回归 曲线 其
多 的改进 , 以提 高其 线 性 范 围 、 减少 褪 色 , 均 不 能 但
彻底解 决 。本室 建 立对 二 甲基 氨 基苯 甲醛 显 色法 ,
甲醛 显色法 重复 测定 7次后 , 平均 值进行 计 算 , 取 其 回 归 率 分 别 为 9 . % 一 12 4 和 9 . % 一 83 0.% 92
乙酰一肟 法和对 二 甲基 氨基 苯 甲醛显 色法分 别在尿 素溶液浓 度为 1nnlL一2 m lL和 lm o I一 uo / 5m o / m l /
尿素标 准 液 ;7 . m lL二 乙 酰 一 肟 溶 液 ; 色 19 9 m o / 显 剂 : 甲基氨基 苯 甲醛 0 2g 溶 于 9r 无水 乙醇后 , 二 . , l n
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清尿素(精)

3) 肾后性疾病:所有使尿路阻塞的因素都可引起血液中尿 素含量增高,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 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2.血尿素浓度降低除婴儿、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 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
1.试剂中加入氨基硫脲和镉离子,可增进显色强度和色泽 稳定性,但仍有轻度褪色现象,(每小时小于5%)。煮沸显色 经冷却后,应及时比色。
2.尿液中尿素也可用此法测定,但因浓度高,需先用去离 子水作50倍以上稀释。
3.尿素浓度以前习惯用尿素氮mg/dl表示,因为一个尿素分 子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1mmol尿素相当于28mg尿素氮 (1mmol/L尿素相当于2.8mg/dL尿素氮);另外还有以尿素氮 mmol/L表示,则1mmol/L尿素=2mmol/L尿素氮。世界卫生 组织推荐尿素用mmol/L表示,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也已规 定一律使用此表示方法,不再用尿素氮一词。
【原理】本实验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清尿素氮。二乙酰 一肟法系根据双乙酰与尿素形成二嗪衍生物的有色复合物 的显色反应。由于双乙酰本身不稳定,故用二乙酰一肟来 代替,其反应式如下:
二乙酰在强酸条件下与尿素缩合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因二乙酰 不稳定,故由试剂中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
3.二乙酰一肟法的主要干扰来自血清中存在的含氮化合物。很多其它 化合物在结构中会有尿素的残基,如瓜氨酸、四氧嘧啶和尿囊素,虽然 也会产生一种带颜色的产物,但这些化合物在血清中浓度很低,故很少 引起明显的干扰。另一些其它的化合物在血清中浓度高,但这些色素的 最大吸收峰不同,因此不产生明显干扰。胆红素达171μmol/L、血红蛋 白达10g/L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 基础管 回收管
测血清尿素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3. 了解血清尿素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清尿素含量测定采用二乙酰-肟法,其原理如下:在强酸条件下,二乙酰与尿素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尿素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法,可以计算出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二乙酰-肟试剂、血清、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的标准尿素溶液;(2)向各试管加入2ml的二乙酰-肟试剂,充分混匀;(3)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反应30分钟;(4)取出试管,用蒸馏水定容至5ml;(5)以蒸馏水为空白,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各管的光密度(OD);(6)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1)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的血清样本;(2)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中的操作,进行反应和测定;(3)以蒸馏水为空白,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各管的光密度(OD);(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尿素浓度与光密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8。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血清样本中尿素的含量,结果如下:样本1:尿素含量为5.2mmol/L;样本2:尿素含量为6.8mmol/L;样本3:尿素含量为7.4mmol/L;样本4:尿素含量为8.2mmol/L;样本5:尿素含量为9.0mmol/L;样本6:尿素含量为10.0mmol/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二乙酰-肟试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血清尿素测定(精)

样本(微升) 校准液(微升) 蒸馏水(微升) 试剂R1(微升) 试剂R3(微升)
测定 10
50 1000
混匀,置37摄氏度水浴恒温5分钟 试剂R4(微升) 1000
校准 10 50 1000
1000
空白
10 50 1000
1000
混匀,置37摄氏度水浴恒温5分钟,600纳米波长,以空白管调零,测定 各管吸光度值。
血清尿素测定
尿素的测定方法
尿素(urea)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 终产物,在肝脏合成,通过血液运至肾 脏,从尿中排除。检测尿素的方法有二 乙酰一肟法和酶法。二乙酰一肟法操作 简便,仍为大多数基层医疗单位所采用。
脲酶波氏法是我们今天实验课所选用的 酶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原理
脲酶水解样本中的尿素,产生两分子氨和一分 子的二氧化碳。氨在碱性条件下与酚及次氯酸 反应,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作用下生成蓝色 化合物,与经过同样处理的校准液进行比较, 即可计算出样本中尿素的含量。(终点法)
方法局限性
1.尿液尿素也可用此法测定,但因浓度 高(超过28mmol/L),需先用去离子 水稀释。
再乘以稀释倍数。 2.试剂变混浊或空白吸光度大于0.150,
将不能使用,应弃去。 3.所用试验器材必须清洁,避免氨污染。 4.试剂含化学成分,应避免氨污染。
环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引起肾血流 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血中尿素潴留; ②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 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都可出现血 中尿素含量增高。③肾后性疾患:如前列腺肿 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 受压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 增加。 2.血清尿素减少 较少见,尿素减少表示严重 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清尿素
【目的】
掌握血清尿素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了解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原理】
二乙酰在强酸条件下与尿素缩合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因二乙酰不稳定,故由试剂中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
【器材】
可见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刻度吸管、试管
【试剂】
1.酸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去离子水约100ml,然后加入浓硫酸44ml、85%磷酸66ml。
冷至室温,加入氨基硫脲50mg及硫酸镉(CdSO4·8H2O)2g,溶解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L。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2.179.9mmol/L二乙酰一肟溶液称二乙酰一肟20g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L。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3.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 精确称取于60~65℃干燥恒重的尿素(Mw为60.06)0.6g,溶解于无氨去离子水,并定容至100ml,加0.1g叠氮钠防腐,4℃可保存6个月。
4.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 取5ml上述贮存液用无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操作步骤】按下表操作。
二乙酰一肟法操作步骤
加入物(ml)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
血清--0.02
尿素标准应用液-0.02 -
去离子水0.02 --
二乙酰一肟溶液0.5 0.5 0.5
酸性试剂 5.0 5.0 5.0
混匀,置沸水浴加热12min,取出置冷水中冷却5min,以空白管调零,在540nm 处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 5)/(⨯=标准测定
尿素A A L mmol
【参考范围】 血清尿素1.78~7.14mmol/L 。
【临床意义】
1.血液尿素浓度增高 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两方面。
(1) 生理因素: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增高。
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0.3~0.5mmol/L ,随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
成人日间生理变异平均为0.63mmol/L 。
(2) 病理因素
1) 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因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致血液尿素浓度增加。
2) 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疾病,都可使血液尿素含量增高。
3) 肾后性疾病:所有使尿路阻塞的因素都可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增高,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2.血尿素浓度降低除婴儿、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
1.试剂中加入氨基硫脲和镉离子,可增进显色强度和色泽稳定性,但仍有轻度褪色现象,(每小时小于5%)。
煮沸显色经冷却后,应及时比色。
2.尿液中尿素也可用此法测定,但因浓度高,需先用去离子水作50倍以上稀释。
3.尿素浓度以前习惯用尿素氮mg/dl 表示,因为一个尿素分子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1mmol 尿素相当于28mg 尿素氮(1mmol/L 尿素相当于2.8mg/dL 尿素氮);另外还有以尿素氮mmol/L 表示,则1mmol/L 尿素=2mmol/L 尿素氮。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尿素用mmol/L 表示,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也已规定一律使用此表示方法,不再用尿素氮一词。
【评价】
1.本法试剂单一,方法简便,但试剂具毒性和腐蚀性。
在标本数量多时加热开始难以达到100℃,各管间受热温度也可能不一致,因而本法重复性不佳。
若改善加热条件,如采用在水浴锅底部加置高约5mm 的网垫,在网垫上加热显色,可使CV 由不加网垫时的6.46%降至2.99%。
2.线性上限仅达7.14mmol/L ;回收率为96%~102.1%。
3.二乙酰一肟法的主要干扰来自血清中存在的含氮化合物。
很多其它化合物在结构中会有尿素的残基,如瓜氨酸、四氧嘧啶和尿囊素,虽然也会产生一种带颜色的产物,但这些化合物在血清中浓度很低,故很少引起明显的干扰。
另一些其它的化合物在血清中浓度高,但这些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不同,因此不产生明显干扰。
胆红素达171μmol/L、血红蛋白达10g/L均无影响。
血尿素氮增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
血尿素氮增高:
(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血尿素氮高,尤其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血尿素氮降低:
血尿素氮低对于临床诊断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在机体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氨,氨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尿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之一,因此测定血液尿素氮(BUN)的含量可以了解机体肾功能状况。
尿素氮的测定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即用某种特殊试剂与尿素直接作用,产生显色反应再进行测定,如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间接法,先用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氨,然后用不同方法测定氨的量再换算成尿素,如脲酶比色法、酶偶联法、电导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指示染料法(一种干试剂方法)等。
二乙酰一肟法灵敏度高,精密度较好,操作简便,也可用于自动化分析,目前该法仍为大多数基层医院所采用,其主要问题是显色后有褪色现象。
酶偶联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精度好、不受其他含氮化合物干扰等特点,且既可手工操作也可用于自动化分析,是当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