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精选5篇)

合集下载

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的学习,要分清是非,做个文明有教养的现代人,仅仅靠我们的良知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学法、懂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学法,首先我们必须懂得什么是法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投影两组行为规范,思考,它们各自约束的范围。
第一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二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板书设计】: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视频: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以案说法。
2007年5月29日上午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观看视频后讨论探究:

七年级政治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政治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政治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政治教案篇一一、本课教学设计意图: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①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约束自己活动的能力。

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难点:生活离不开规则三、教学方法:互动式、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根据课标内容精选与我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规则、规矩,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看教材、预习课本内容。

六、本课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有模糊认识,只看到“规矩”和“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规矩”和“法律”也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

二是,青少年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做事易冲动的特点。

2、解读课程的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学会懂得规矩、规则,自觉约束自己。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问题调查导入:(设置六个问题)①去别人家做客,你知道有哪些规矩吗?②你不管什么情况都能按秩序就餐吗?③上学时你遇到红灯时会自觉停下来等待吗?④假如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样处理?⑤平时你能自觉地对自已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反省吗?⑥你会有意识地看一些有修身养性的书吗?来引出: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什么是规则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2、规则的作用:出示材料: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他跳起来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

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则可依。

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规则,并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习题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习题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单项选择题(请你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2分,共56分)( ) 1.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引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韵作用。

道德规范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在社会生活小逐渐形成的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2.下列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中,属于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A.政党规范B.宗教规范C.法律规范D.学生守则( )3.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A.统治阶级制定或认可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认可C.国家制定或认可D.劳动人民制定或认可( )4.在各种行为规则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行为规则是A.法律B.道德C.风俗.习惯D.法律.道德( )5.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是A.法律B.道德C.风俗D.习惯( )6.法律之所以被称为“国法”,是因为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是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各族人民C.党中央和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7.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一般不会去故意违法犯罪;而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往往会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以身试法。

这表明A.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会触犯法律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C.对公民必须先进行道德教育,然后才可进行法制教育。

D.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8.在社会生活中,法津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他们就像一对兄弟.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但法律和道德又是不同的,法律别于道德的本质特征是A. 国家制定或认可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D.由社会舆论监督施行( )9.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B.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中的“社会成员”是指A.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B.社会上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C.除统治阶级以外的各阶层.集团.分子D.世界上全体社会成员( )11.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第课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第课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C、一游客因乱扔垃圾而受到周围人的批评 D、某饭店因高价宰客被媒体曝光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4、在我国,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B 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这表现了……………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去年9月3日,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围
观者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直到老人家人赶到,才被送往医院。遗憾的是,由 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而亡。
2012年10月某日,17岁的邢某和15岁的翟某分别携带尖刀和镊子,窜到 黑龙江省某市桥南菜市场伺机行窃。翟用镊子从李的裤兜内窃得人民 币160元后离去 ,当李发现裤兜内的钱被窃时,便将站在其身边的邢抓住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国家宪法和基本 法律。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律议案的 提出
审议和讨论
法律草案
公布法律
对法律草案 进行表决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特殊2
纪律
道德
一般行为规范
社 宗教
……
会 规
法律区别于其他 行为规范有哪些 基本特征?

法律 特殊行为规范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特殊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
范。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解析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解析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 为规则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练习)
要点: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2)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法律的阶级性质
(2)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 ⑴法律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⑵人们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还能护法。 ⑶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2、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练习)
⑴选择 ①道德规范大多是不成文的,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_____之中。 A 中学生守则 C 社会舆论 ⑵判断 ① 道德一方面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另一方面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 ② 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 德的行为。 ③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说明法律 可以详尽地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④ 小张近几天在脑子里盘算着将窗外的路灯打掉,他的这种想法要受 到法 律制裁。 B 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D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考点总结(2)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考点总结(2)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考点总结(2)(二)知法守法,崇尚法治14.法律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5.法律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6.生活需要法律每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7.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们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同时,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18.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八年级政治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测试题

八年级政治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测试题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单项选择题。

1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A、核心B、政治目标C、保证D、基础2.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C、寻找机会,用严厉的手段报复对方D、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宽容忍让,忍气吞声3.云南省某地,一伙不法之徒无视国家法律,武装贩运毒品和枪支弹药,横行乡里,对抗政府。

我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以武力予以镇压。

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法律()A、工人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B、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只对不法分子有约束力D、和道德没有本质区别4.同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法律是约束被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法律和道德有着明显区别,表现在()①道德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法律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观念中,法律则是由国家创制的③道德对社会成员没有约束力,法律则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道德主要靠人们自觉遵守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法律则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6.“若要美德得以保持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

”这句名言的启示是()①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相同的强制性和约束力③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④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得治国结合起来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关于公民与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自己不违法不犯罪,与法律没有关系B、自己年龄小尚未成人,与法律没有密切关系C、公民不学法不懂法,就不会与法律打交道D、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8.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叫()A、国家认可法律B、国家创制法律C、国家制定法律D、国家修改法律9.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爱岗敬业B、关心集体C、热爱祖国 D为人民服务10.公民购买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经济损失后()A、只能怨自己运气不佳B、可以找商家吵架理论C、可以找人私了D、应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12.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思想是()A、爱祖国、爱人民B、爱科学、爱这会主义C、社会主义理论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3.凡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这说明()A、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就是法律B、我国法律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道德C、我国法律明确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D、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也必然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1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①法律不仅约束被统治阶级,也约束统治阶级自己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③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如果违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多数人违法,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④只有无产阶级才不受法律的约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5.“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来的机关都等于零。

八年级政治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案设计

八年级政治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案设计

八年级政治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案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

”这句古代格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某市市民邓某,去中学接妻子和儿子,途中被货车撞倒。

司机逃跑,围观者无一援助。

后来一位妇女报案,公安部门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

据说,其妻儿也曾围观。

邓某不能说话,用手去拉儿子的脚,儿子没有认出父亲,用脚踢开了他的手。

对这一幕惨剧你有何感想?3、某汽车司机捡到了乘客遗失在车上的500元钱,心安理得地塞入自己的腰包。

你怎么看这种行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来说,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一、什么是法律(板书)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提问: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学生分析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他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群体,教师归纳。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同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介绍“法”的古体字的含义,说明法律是公平、争议和普遍划一的意思。

因此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行为规则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

那么,“特殊”又是什么含义呢?(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X(板书)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某某教规等加以确认。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X,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精选5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篇1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识记:(1)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2)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

(3)法律的含义。

理解:(1)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2)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运用: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3. 思想觉悟目标(1)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1)法律的含义。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检查1. 回忆上节课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1)前言讲了什么?2)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一是什么?3)两个概念: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2. 教师强调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初二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导入新课青少年下学习法律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法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七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第一课(板书)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课前言内容,告诉老师前言说了什么。

(从前言中分析第一课的知识结构)(学生答,教师简单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一. 什么是法律(板书)教师要求学生通读第一框的课文设置思考题:a.法律的含义是什么?B.法律的实施为什么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D.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师讲解:下面,我们讲解法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板书)(1)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良种形式。

(板书)a. 国家制定法律的含义b. 国家认可法律的含义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即成文法。

在法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2)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板书)2.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板书)(1)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板书)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2)法律行为规则必须靠飞机强制力保证实施。

(板书)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才能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循与服从法律。

第二,对统治阶级成员中(在我国是人民中),出现的违法犯罪分子,也需要国家强制力予以制裁。

第三,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确保人民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3)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板书)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板书)教师示例,单位、部门的规章制度、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1)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板书)(2)法律这一特征的表现。

(板书)4.法律的涵义小结: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的涵义,并明确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课后练习见基础训练前言和第一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 什么叫法律?2. 法律的特点是什么?3. 为什么说只有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法律才能得以实施?4.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导入新课教师示例:拾金不昧与拾金不还这个例子说明法律和道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的。

二.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板书)(一)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相同点1.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

它主要包括:a. 崇高精神b. 社会公德c. 职业道德d. 家庭美德2.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3.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1)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3)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二者之间的具体表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要求。

(二)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板书)具体表现:1. 我国法律维护并体现社会主义道德(1)法律明确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2)我国法律具有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

(3)与此同时,我国法律还对某些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通过强制手段打击丑恶现象,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2. 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2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3.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民自觉作到守法、护法(1)道德水平提高了,就能更好地自觉守法(2)道德水平提高了,就能从行动和道义上支持与维护法律(3)青少年既要懂得法律与道德相同点,又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概念: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

明确了一个新观念: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获得了一个新认识:提高道德水平对守法护法有重要意义。

巩固新课: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6页“阅读与思考”,回答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1. 基础训练第一课的内容2. 思考题: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篇2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学目标识记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法律的含义;理解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法的事情。

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法律的含义,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检查:前言讲了什么?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是什么?两个概念: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导入新课青少年下学习法律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法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板书)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课前言内容,告诉老师前言说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

什么是法律(板书)教师要求学生通读第一框的课文设置思考题: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的实施为什么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师讲解:下面,我们讲解法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板书)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良种形式。

(板书)国家制定法律的含义国家认可法律的含义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即成文法。

在法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板书)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板书)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板书)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法律行为规则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板书)因为: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才能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循与服从法律。

对统治阶级成员中(在我国是人民中),出现的违法犯罪分子,也需要国家强制力予以制裁。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确保人民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板书)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板书)教师示例,单位、部门的规章制度、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板书)法律这一特征的表现。

(板书)法律的涵义:小结: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的涵义,并明确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课后练习见基础训练前言和第一课的内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篇3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识记:(1)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2)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

(3)法律的含义。

理解:(1)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2)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运用: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3. 思想觉悟目标(1)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1)法律的含义。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检查1. 回忆上节课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1)前言讲了什么?2)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一是什么?3)两个概念: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2. 教师强调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初二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导入新课青少年下学习法律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法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七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板书)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课前言内容,告诉老师前言说了什么。

(从前言中分析第一课的知识结构)(学生答,教师简单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一. 什么是法律(板书)教师要求学生通读第一框的课文设置思考题:a.法律的含义是什么?B.法律的实施为什么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D.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师讲解:下面,我们讲解法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板书)(1)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良种形式。

(板书)a. 国家制定法律的含义b. 国家认可法律的含义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即成文法。

在法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2)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板书)2.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板书)(1)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板书)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