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科健康教育
健康宣教儿科小知识

健康宣教儿科小知识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随着儿童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传染病对其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保护孩子免受疾病侵害。
1. 保持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孩子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接触宠物后以及进食前后。
2. 注重食品安全饮食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家长应确保孩子摄入安全、卫生的食品,并教育他们不随地乱吃东西或进食未经烹饪处理的食物。
3. 建立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预防空气传播疾病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经常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定期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家长应确保孩子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以增强其免疫能力。
二、如何应对儿童常见疾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了解如何正确应对这些常见疾病,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1. 发热发热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感冒、咽炎等感染所致。
家长要及时测量孩子体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应用退烧药物。
2. 咳嗽儿童常因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咳嗽,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和饮食。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些温开水、水蒸气等缓解措施,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3. 腹泻腹泻可能由病毒、食物中毒或消化道感染引起。
家长应确保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并控制饮食,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4.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家长应教育孩子不与他人共用眼镜、洗脸巾等个人用品,并定期检查眼睛健康。
5. 鼻炎孩子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鼻塞等。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同时适当疏导孩子情绪,以预防鼻炎的发生。
三、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养成以下健康习惯:1. 规律作息孩子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
有规律的作息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儿科健康教育处方是指针对儿童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儿科健康教育处方,其中包括了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以及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建议。
一、儿童营养健康教育1. 儿童饮食均衡:建议儿童每天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多种食物,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 控制零食摄入:提醒家长减少给儿童过多的零食,特别是高糖、高脂肪的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欲和营养摄入。
3. 喝水的重要性:教育儿童每天要喝足够的水,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
二、儿童运动健康教育1. 适度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户外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 避免长期久坐:提醒儿童避免长期久坐,特别是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保持良好的姿式。
3. 安全运动:教育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如佩戴护具、遵守交通规则等,以防止意外伤害。
三、儿童眼健康教育1. 用眼卫生:教育儿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用眼时间不宜过长,看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式,避免用眼疲劳。
2. 远离电子产品:提醒儿童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特殊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使用,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3. 定期眼保健操:鼓励儿童进行定期的眼保健操,如眼球转动、眼睛按摩等,以保护眼睛的健康。
四、儿童口腔健康教育1. 正确刷牙方法:教育儿童正确刷牙的方法,如每天早晚刷牙、牙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刷牙要注意用力均匀等。
2. 饮食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提醒儿童饮食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如少食糖分高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等。
3.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儿童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保持口腔的健康。
五、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 情绪管理:教育儿童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学会表达情感、寻求匡助、积极应对压力等。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儿童与同龄人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儿科健康教育是针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素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在儿科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
一、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1. 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健康教育只是简单的疾病知识普及和宣教。
实际上,健康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教育过程,旨在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 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中,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和孩子的实际需求。
这主要是因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家长和孩子的健康状况、需求和兴趣了解不足。
3. 健康教育方式单一目前,儿科健康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座、宣传册等形式进行。
这些方式难以吸引家长和孩子的兴趣,也无法实现互动和个性化教育。
4. 健康教育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在儿科健康教育工作中,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
5. 家长参与度不高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健康教育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健康教育方式不够吸引人。
二、应对措施1. 提高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如儿童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
3. 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如互动讲座、游戏、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5. 鼓励家长参与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6. 建立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确保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儿科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儿科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 儿科患者要按时吃药呀,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重要呢!比如说小明生病了,妈妈按时给他喂药,他才能快快好起来呀。
2. 要让儿科患者多休息,这就好比汽车要加油才能跑更远,像小红生病后好好睡觉,精神马上就好多啦。
3. 注意儿科患者的饮食哦,可不能乱吃东西,这就像盖房子要选好材料一样关键呢!比如小军生病时吃清淡营养的,身体恢复得可快啦。
4. 要给儿科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呀,就像花朵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像小莉在舒适的房间里养病,心情都变好了。
5. 鼓励儿科患者多喝水呀,水可是生命之源呢,就像小树需要水分才能枝繁叶茂,比如小强多喝水,病好得也顺利呢。
6. 带儿科患者适当运动呀,增强体质,这就像给机器上油保养,让它更好工作,像小辉病好后适当运动,身体越来越棒啦。
7. 要关注儿科患者的情绪呢,他们心情不好病怎么能好得快呀,这就像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一样,像小美生病时被关心情绪,恢复得可积极啦。
8. 按时带儿科患者复查哟,这可不是小事呀,就像车子要定期保养检查一样,比如小乐按时复查,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呢。
9. 教儿科患者讲卫生呀,这能预防很多疾病呢,就像给房子打扫干净能住得更舒服,像小阳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生病都少啦。
10. 家长们要多和儿科患者沟通呀,让他们不害怕,这就像给他们加油打气一样,像小俊生病时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鼓励,可勇敢啦!
总之,这些儿科患者健康教育制度真的很重要呀,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呀!。
儿科健康教育流程

儿科健康教育流程
概述
儿科健康教育是针对儿童以及其家庭所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儿童和家庭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儿科健康教育流程是指在医院或社区等场所开展的儿科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具体流程步骤。
儿科健康教育流程
第一步:制定教育计划
在开展教育之前,需先进行计划制定。
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及健康问题等情况,结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儿科健康教育计划。
第二步:开展健康评估
在开展教育之前,需先对儿童进行一次健康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卫生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
第三步: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包括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讲座、健康体检、健康日志记录等。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
第四步:进行固化教育
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后,需对教育内容进行固化,包括对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或电话咨询,提供健康指导手册等。
第五步:开展后续跟踪服务
教育活动结束之后,需对儿童进行持续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健康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
儿科健康教育流程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和家庭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水平,还能够健全儿童的身心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健康教育活动是儿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科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儿科健康教育宣教内容1. 营养与生长发育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技巧
- 婴儿及儿童合理膳食
- 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
- 体重、身高的监测与评估
2. 预防接种
- 疫苗接种时间表
- 疫苗的益处与可能副作用
- 建立完整的预防接种记录
3. 安全与意外伤害预防
- 家庭环境安全
- 儿童玩具与用品的选择
- 预防跌倒、烫伤、中毒等意外
- 交通安全教育
4. 口腔卫生
- 适龄开始刷牙的重要性
- 正确的刷牙方法
- 定期检查牙齿
- 控制糖分摄入
5. 行为习惯养成
- 睡眠卫生
- 合理膳食习惯
-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
- 远离不良嗜好(电子产品沉迷等)
6. 心理健康
- 亲子关系的建立
-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
- 培养良好品行与社交能力
- 识别儿童精神行为异常
7. 常见病症及处理
- 感冒、腹泻、皮疹等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护理
- 发热病儿的家庭观察与就诊时机
- 家庭常备药品的使用
8. 就医指南
-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 选择合适的就诊场所
- 做好就诊准备(病史、体征等)
- 遵医嘱,坚持治疗
儿科健康教育涵盖儿童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各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家
长的健康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引言概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儿科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向家长传授有关儿童健康养育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正确地照顾和培养孩子。
本文将从儿童饮食、睡眠、运动、心理健康和疾病预防五个方面,分别介绍儿科健康教育的处方。
一、儿童饮食1.1 均衡营养摄入:儿童在成长发育期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家长应确保儿童每日摄入适量的各类食物,避免偏食,尤其是要注重蛋白质和钙的摄入,以促进骨骼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1.2 合理膳食搭配:儿童饮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和适量的蛋白质为主,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适量控制零食的摄入,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
1.3 饮食安全与卫生:家长应确保食物的安全和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过期食品或不洁食物。
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饭前洗手习惯,避免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的发生。
二、儿童睡眠2.1 规律作息时间:儿童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根据年龄不同,睡眠需求也有所差异。
家长应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
2.2 舒适的睡眠环境: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睡眠环境。
保持房间的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光线刺激,有助于孩子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3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如定期洗澡、听音乐、阅读等。
避免孩子在睡前过度兴奋,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帮助孩子放松身心,有助于入睡。
三、儿童运动3.1 适量运动:儿童应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心肺功能。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运动伤害的发生。
3.2 多样化运动方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如瑜伽、舞蹈、武术等。
儿科疾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儿科疾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一、呼吸道疾病预防
1. 注重手部卫生,经常洗手可以降低感冒、咳嗽的机率。
2. 空气质量对呼吸道健康很重要,室内应保持通风。
3. 孩子照料后记得及时落窗,避免室内过于潮湿。
4. 季节性感冒高发期注意给孩子补充维生素。
二、营养食谱
1. 儿童应均衡饮食,不宜剩饭剩食或吃太多零食。
2. 注重蔬菜水果摄入,给孩子丰富视野带来健康。
3. 必须族属食物不宜过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体重问题。
4. 营养安全宜多注意,禁止给儿童饮用含酒精或咖啡饮料。
三、日常安全
1. 温馨提示家长留意孩子生活细节,防止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事故。
2. 给孩子讲解基本安全常识,如不随意取食物、不动不明物体等。
3. 户外活动应配备安全设施,家长也要时刻注视孩子。
4. 监督孩子勿任意上网,保护其身心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希望对家长子女健康教育有所帮助!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外科健康宣教目录1、小儿肠套叠2、急性阑尾炎3、先天性巨结肠4、胆道闭锁5、肥厚性幽门狭窄6、甲状舌骨囊肿7、梅克尔憩室8、嵌顿疝9、血管瘤10、肾母细胞瘤11、斜颈小儿肠套叠一、什么是肠套?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领进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二、病因:原发性: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
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如喂养不当、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继发性:肠管机械性原因(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腹部紫癜)三、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全身症状四、治疗原则:手术治疗:病情严重、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空气灌肠复位法: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患儿安静、无哭闹、无呕吐腹部包块消失口服碳片6-8 小时后排出黑便五、手术前注意要点:1、抽血检查2、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3、测体重、生命体征4、观察患儿神志、哭闹、呕吐及全身情况六、术后注意要点:1、去枕平卧6 小时,注意患儿术后有无呕吐。
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腋温》38 C给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
4、因手术及禁食,患儿术后可能比较哭吵,需家长耐心安抚。
5、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儿术后第一天大便可能有血便,请告知医护人员6、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7、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母乳或奶粉,注意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
七、出院健康指导:1、注意饮食卫生,要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少量多餐,婴幼儿暂缓添加辅食,特别在夏季(避免肠功能紊乱,再次肠套发生)。
2、观察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再次肠套叠的症状出现,必要时及时就诊。
3、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减少肠套叠的诱发因素。
4、术后如有不适,延迟预防接种。
5、术后7 天门诊换药、拆线。
急性阑尾炎一、概述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 岁以上的儿童多见。
二、病因阑尾管腔阻塞细菌侵入三、临床表现1、腹痛:以转移性的脐部、右下腹痛为主。
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3、全身症状:乏力、体温升高为》38 °C左右,如有穿孔会更高。
四、手术前注意要点:1、完善术前各项检查2、如腋温》38C,给予退热处理3、给予禁食、补液、抗炎治疗4、观察患儿神志、腹痛、呕吐、大便及全身情况。
五、手术后护理要点:1、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偏向一侧,注意患儿有无呕吐。
2、注意体温、呼吸、脉搏情况,患儿如体温》38 C,给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抗炎治疗。
4、术后 6 小时后,鼓励患儿在旁人的帮助下,翻身或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5、可进食患儿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
6、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渗液多给予换药。
7、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可能会发生多次的便秘,给予肛门护理,必要时给予温盐水保留灌肠或开塞露纳肛。
8、出院前阑尾炎术后病人复查血常规或 B 超。
六、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勿碰撞伤口。
伤口一般术后7 天拆线。
2、饮食有规律,进食易消化、少刺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
3、注意劳逸结合,可散步,做操,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打球、跑步、跳高、跳远等或撞击性运动)。
4、如有呕吐、腹痛,便秘等肠梗阻,肠粘连症状需及时就诊。
先天性巨结肠一、概念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二、诊断方法钡剂灌肠X 线摄片肛门直肠测压粘膜与粘膜下层活检直肠全层活检三、临床表现1、间断或进行性腹胀、排便困难。
2、腹胀明显、可见肠型、左下腹扪及粪块。
3、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延迟。
4、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治疗方法1、温盐水灌肠2、结肠造瘘3、巨结肠根治术五、术前护理要点(一)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无渣饮食,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二)肠道准备:1、口服肠道抗生素(灭滴灵)术前三天。
2、术前一日禁食饮水,术前晚灌肠后禁食、补液3、巨结肠灌肠:(1)目的:①清除肠道内淤积粪便和肠道内毒素,减轻腹胀。
②有利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结肠内溃疡愈合。
③有利于增进食欲,改善全身营养。
④灌肠使扩张肠管充盈度减低,利于扩张肠段肠管部分复原,使术中保留更多结肠,发挥生理功能。
(2)灌肠需注意:①第一次灌肠前家属了解灌肠的目的后签灌肠知情同意书,最好能由医生插肛管,且需要有腹部平片结果。
②常用的灌肠液为温的0.9%生理盐水。
③灌肠时请家属协助患儿尽可能放松腹部。
④灌肠前请勿予患儿饮食,防止灌肠中患儿呕吐,引起窒息。
⑤灌肠过程中若有灌肠液注入受阻或抽吸不畅时应检查有无粪块阻塞。
⑥灌肠后请给患儿换干净的衣裤,防止污染。
⑦灌肠后观察大便排出情况及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⑧如有需要可给予静脉补液。
六、术后护理要点1、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儿术后生命体征。
2、请家属尽量配合好各引流管的固定,不要让导管拉扯出事或扭曲。
3、如果有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4、随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或含碘棉球清洁肛门,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5、禁止经肛门进行任何操作。
6、术后 2 周可进行扩肛治疗。
七、出院指导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功能紊乱及肠炎发生,饮食有规律,半年内以软食及含纤维素低的食物为宜。
2、手术后在短时间内可能并发症较多(便秘、腹泻、污粪、失禁),是要训练患儿定时排便,建立排便反射,注意患儿大便的性状。
3、如有腹痛、便秘、腹胀、呕吐、发热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就医。
盆腔感染:术后3-5 天起高热、腹胀、肛门有脓性分泌物。
结肠炎:大便次数增多、腹胀、稀水便伴有粘液、体温升高。
4、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减少诱发因素。
5、出院后1 个月门诊随诊。
6、定期扩肛:术后因切口瘢痕挛缩,可导致肛门不同程度狭窄,需定期以扩肛器进行肛门口的扩张。
指导并教会家长扩肛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出院后一个月先每日扩肛一次,每次10 分钟。
扩肛时,扩肛器(或手指)一定要通过吻合口处,以后可隔日扩张一次,持续1周后改为大一号扩肛器扩张,坚持扩肛3-6 个月,至排便基本正常,防止术后肛门狭窄。
胆道闭锁一、胆道闭锁入院宣教:什么是胆道闭锁:因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细、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至胆汁排出障碍。
临床表现为黄疸、大便呈陶土色,偶有淡黄色,小便颜色深,皮肤、巩膜、粘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
晚期大多因肝硬变、门脉高压、肝昏迷死亡。
二、病因:1、先天发育畸形2、炎症、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3、代谢异常(胆汁酸)三、病理类型:1、肝总管闭锁2、肝管闭锁3、肝门部闭锁(最严重)四、临床表现:1、皮肤巩膜黄染患儿出现黄疸时间不一,早的在1-2 天内出现黄疸,经常被视为生理性黄疸,随年龄增加皮肤、巩膜黄染加深,甚至为暗黄色。
2、大便异常胎粪排净后,出现由正常大便颜色转为淡黄色,甚至为陶土色。
3、小便异常小便呈深黄色,直至为浓茶色。
五、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六、手术后注意事项:1、做好皮肤、口腔护理:①保持皮肤清洁,皮肤瘙痒明显可涂润肤露,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引起溃疡激素及抗生素应用易患鹅口疮,预防主要以保持口腔清洁,进奶后可喂少量温开水,治疗主要以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
精品文档②激素的治疗使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兴奋、激惹、夜间烦躁,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不需担心,需要家属的耐心护理。
一旦停药,症状会逐渐消失。
③术后常规静脉抗生素、保肝药2周:出院后在当地医院继续静脉用药2周;术后4 周开始口服抗生素、保肝药、激素及维生素AD 等药物(详细根据出院小结)。
2、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3、术后1-2 周复查肝功能及生化指标。
4、胆道闭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胆管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大便颜色变白、血白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黄疸加重。
5、胆管炎的主要治疗:①及时就医治疗。
②静脉抗生素、保肝药。
③降温,注意体温变化。
④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⑤注意胃纳及精神状况变化。
七、胆道闭锁出院健康指导1、家属注意观察和记录患儿黄疸及大便色泽的变化。
2、注意患儿体温、胃纳、体重、营养及精神状况。
3、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4、低脂饮食,少量多餐。
患儿四个月后可按添加辅食原则来添加辅食。
5、按出院小结上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6、按出院小结上时间规定门诊随诊复查肝功能、B 超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7、病情不稳定时可延迟预防接种。
肥厚性幽门狭窄一、什么是幽门肥厚: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至幽门狭窄引起机械性梗阻,使奶液不能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引起呕吐。
二、临床表现:1、呕吐:多在出生后3-4 周开始及进行性加重,每次喂奶后15-30 分钟发生呕吐,呈喷射状。
2、少尿、便秘、消瘦、脱水、营养不良3、右上腹触摸到橄榄样肿块三、治疗原则:诊断确定后,手术解除梗阻。
四、幽门肥厚手术前注意要点:1、抽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等)。
2、胃肠钡餐检查后需温盐水洗胃。
3、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
4、测患儿体重、体温、呼吸、脉搏。
5、观察患儿神志、呕吐、尿量及全身情况。
五、手术后注意要点:1、术后需去枕平卧 6 小时,注意患儿术后有无呕吐。
2、注意体温、脉搏、呼吸情况。
腋温》38C予退热处理。
3、术后需继续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治疗。
甲状舌骨囊肿一、什么是甲状舌骨囊肿?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由于甲状舌管退化不完全所引起,囊肿因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多出现于5岁以前,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临床表现: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三、治疗方法: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四、术后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呼吸情况。
如伤口有皮片引流者,渗血渗液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
2、因手术给予禁食,患儿术后可能比较哭吵,需家长耐心安抚。
3、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4、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母乳或奶粉,喂奶时少量多餐,避免呕吐再次发生。
喂奶后竖抱拍背排气。
5、注意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如继续反复呕吐需再次禁食。
五、出院健康指导1、喂奶后拍背,少量多餐,逐步添加辅食。
2、观察患儿营养改善及体重增长情况。
3、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