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教案一:阅读理解,推理阅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2.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文字细节进行推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已有信息推理出结论;2.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1.一些带有推理性的阅读材料;2.学生的练习本;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小明的钢笔不在书包里,那它在哪里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 阅读理解给学生一篇带有推理性的短文,让学生读一遍,然后尝试通过已有的信息推理出问题的答案。

可以一起讨论答案,并分析推理的过程。

Step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找到一篇推理性的短文,并在小组内进行阅读和推理。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短文,读完并推理出结论后,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分享给其他小组。

Step 4: 个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练习本,练习推理阅读。

可以提供一些带有推理性问题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推理练习。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并分析答案的合理性。

Step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解释合理的推理过程,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

Step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推理阅读的能力。

作业可以是写几个自己编的推理性问题,并找相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

教案二:写作,写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教学重点:1.观察和理解他人的细节特征;2.描述他人的外貌和性格;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描述人物内心感受;2.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描写细节;教学准备:1.学生练习本和作文纸;2.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人物照片;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给学生看一张带有明显特征的人物照片,让他们先观察一会儿,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简单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2. 第二单元:想象作文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简单的想象作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3. 第三单元:写人作文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写人作文。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使作文具有个性。

4. 第四单元:记事作文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记事作文。

教学难点:抓住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使作文条理清晰。

5. 第五单元:写景作文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写景作文。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使作文具有画面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定期收集团队作业,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和写作水平。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4.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阅读理解训练2. 第二周:想象作文训练内容:以图片或词语为启发,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3. 第三周:写人作文训练内容:以身边的人为例,进行写人作文训练。

4. 第四周:记事作文训练内容:以自己经历的事情为例,进行记事作文训练。

5. 第五周:写景作文训练内容:以身边的景物为例,进行写景作文训练。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写作。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阅读理解基础学习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2. 第二章:写作基础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句子结构、段落构成、语言表达等。

3. 第三章:生活观察与表达学习如何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事物、人物、事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第四章:想象与创新学习如何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创新性的故事、寓言等。

5. 第五章: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学习如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写作练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阅读和写作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教材。

2. 课外读物:提供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情节等,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章节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练习:选择适合学生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写作指导:根据不同章节的写作主题,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和写作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作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初中作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初中作文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一篇范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等。

2. 素材积累:从文章中挑选出优秀的词语、句子、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模仿。

3. 写作技巧: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作文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三、教学过程:1. 阅读理解:教师发放一篇范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素材积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挑选出优秀的词语、句子、段落,并进行背诵和模仿,让学生逐步积累写作素材。

3. 写作技巧:教师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作文练习: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写作技巧等。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作文,让学生进行模仿。

4. 练习法: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回答问题、做阅读理解题等,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练习和作文批改,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度,检验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 第二课时:素材积累,背诵和模仿优秀词语、句子、段落。

3. 第三课时:写作技巧,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第四课时:作文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作文练习。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优秀教案范本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优秀教案范本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阅读训练和写作练习,学生能够: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主题和关键细节;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段写作;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文章;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相关练习材料;2.学生准备阅读素材和写作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出示一幅画面,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b.启发性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2.阅读训练(15分钟)a.学生阅读一篇短文;b.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c.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回答阅读理解问题。

3.写作练习(30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写作主题,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b.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写作练习,包括:提纲、扩展练习、修改和润色;c.学生自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和点评。

4.作品分享和评价(15分钟)a.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b.教师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

5.总结(5分钟)a.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b.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不足之处;c.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训练和写作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分享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个体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体地参与其中,既注重个体差异的发展,又注重团队协作和共享,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暑假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暑假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暑假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阅读教材和写作范文;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籍。

五、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相关的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在朗诵中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暑假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的实施,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学作品;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网络教学资源;2.阅读与写作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询问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特点;2.通过图片、简短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Step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小飞的一天》,并回答阅读理解题;2.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3.教师讲解关键内容,澄清学生的疑问。

Step 3 写作指导(25分钟)1.教师讲解写作流程,包括写作准备、构思、写作、修改、润色等步骤;2.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进行构思;3.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梗概;4.学生使用写作模板,依照梗概的内容进行细节描述;5.学生相互修改、润色,提出建议和意见。

Step 4 分享与评价(15分钟)1.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文,进行朗读或分享;2.学生通过团队评价的方式,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和建议;3.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优秀作文,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写作小组作文,通过合作来丰富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2.给予学生更多的作文练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素材。

【课后作业】1.完成作文并修改;2.阅读其他小说,并对其中的角色、情节进行分析;3.收集写作素材,积累写作题材和想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

通过互相分享和团队评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3. 通过对写作与阅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阅读:以课内文章为主,拓展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写作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阅读教学: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写作教学:(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写作兴趣。

(2)例文讲解:分析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3)动手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文点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2. 阅读教学:(1)课堂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2)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文章解析: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写作评价:以学生的作文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2. 阅读评价:以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写作和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写作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一)课题:句子训练: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巩固把句子写完整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句子通顺性的要领。

充分利用词语的表达
和先后顺序达到句子的通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说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说话完整性、通顺性。

提高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
良好的交际能力。

善于与人交谈。

教学重点:句子通顺性的要求
教学难点:怎么做到句子通顺性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怎样把句子写完整的要领。

在学习句子的同时,也掌握了词语的分类和怎样积累以及不同词语的运用。

学习了写完整句子以后,就要利用每一个词汇以及词汇的先后顺序来把句子写通顺。

怎样把学过的词汇组合成既完
整又通顺的句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句子,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所见
作者:【袁枚】年代:【清】体裁:【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

诗文分析:诗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夏日农村小景。

诗人抓住牧童活泼好奇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忽然闭口立”这一精彩的瞬间。

诗篇大意: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赏析: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C、主题讲授:
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

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词语与词语的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一、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

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

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二、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

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

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

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

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

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想一想,练一练:
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

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

①土层里的乌鸦啄吃喜鹊在和新翻松的地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走来走去大草原上在羊群一眼望不到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军民联欢我们兴高采烈地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妈妈悄悄地落下去。

小勇轻轻地走上领奖台。

太阳不慌不忙地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

那像雪一样白的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

那像晚霞一样红的是田野里的油菜
花。

那千变万化的是山坡上的桃
花。

那像金子一样黄的是果园里的梨
花。

4.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①分给大家吃
妈妈让我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

①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北风凛冽地呼呼地刮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他把劳动场面热气腾腾地写下来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积累了一首古诗,了解了古诗的事情发生和写作技巧。

学习了新的内容,怎么把句子写通顺,知道了要把句子写通顺的要领。

需要学会运用各个词汇之间的运用和顺序。

掌握这个要求,我们的句子就能写通顺。

句子写完整是第一步,其次就是在完整的基础上怎样做到把句子写通顺。

下一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E、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的想一想,练一练。

2、试着在完整句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词汇的先后顺序把句子写完美、写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