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设计指南
公路超载车辆预检系统的设计

公路超载车辆预检系统的设计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外研究现状动态超限监控技术在欧洲已有20多年的历史,拥有较多的生产制造商,可是一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技术问题,迫切需要稳定性好精度高的WIM系统。
于是欧洲高速公路系统研究实验室联盟(FEH]RI)根据欧盟运输委员(ECTD)会提供的程序架构,进行了高速公路上动态车辆载荷监控相关问题的研究,且13COST323计划,经过30个月的实际测试,所选入的WIM系统通过稳定性、相关性能等的比较,最后德国PAT公司的车辆动态预检系统脱颖而出。
1994年,欧盟进行WAVE(Weighing in motion of Axle and Vegucles for Europe)计划,其中著名的CET(Cold Environment Test)测试,第一名仍然是德国PAT公司的产品。
德国PAT公司的产品具有较高声望,产品占领世界大部分市场,于1999年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学习PAT公司的SAW.15C II型便携式称重系统,通过实际标定检测,测量结果稳定且精度高,成为我国自主研发车辆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的样本。
1.2 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情况也十分严重,早期我国只有少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致力于车辆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的研究。
我国最早自主研发的动态车辆称重预检系统等相关产品,是由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生产的,它实现了公路车辆轴载检测的全自动化,以及限重执法和交通调查等功能。
相对于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目前的研究尚不完善,但根据我国国情今后将以开发低成本、高精度、高车速的动态称重预检系统为主要研究开发方向。
1.3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有关规范车辆动态称重的目的有:1)贸易结算,多是整车重量的测量,要求精度低;2)法律规定的强制测量,交通执法部门确认是否超载,主要是车重、轮荷、轴荷和轴组荷的测量,在测量不同位置时需要相应的检测仪,测量精度要求降低;3)采集相关的交通数据,对高速公路设计、建造和维护等提供相关数据等。
超限检测点管理制度

超限检测点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超限检测点的设置和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设置和管理超限检测点的单位和个人。
三、超限检测点设置1. 超限检测点应根据交通流量、道路条件、交通安全等因素合理设置。
2. 超限检测点的设置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随意设置。
3. 超限检测点的设置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确保车辆能够及时识别。
4. 设置超限检测点时,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确保合法合规。
四、超限检测点管理1.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需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负责超限检测点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2.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查超限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需对超限车辆进行记录和处罚,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4.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需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超限车辆情况,协助相关部门处理。
5.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需做好超限车辆的处置工作,确保超限车辆不再上路行驶。
五、超限检测点设备维护1. 超限检测点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超限检测点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确保超限车辆不会漏检。
3. 超限检测点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六、超限检测点处罚1. 对于超限车辆,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应依法给予处罚,并记录在案。
2. 对于严重超限车辆,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3. 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应保持严格的执法纪律,不得私自处理超限车辆。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超限检测点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对于违规行为轻微的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警告和教育处理;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可以进行停职、降级等处理。
3. 进行违规处理时,应充分听取被处理人的申辩意见,确保公正公平。
八、建议和意见1. 对于超限检测点的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听取建议和意见,改进工作不足,提高管理水平。
2. 对于超限检测点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有效运行。
交通部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设计指南

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第一公路勘察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二〇〇五年十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编制目的............................................................................... (2)1.2 适用围............................................................................... . (2)1.3 一般规定............................................................................... . (2)1.4 分类............................................................................... .. (3)1.5 建设规模...................................................................................... .. (3)1.6 检测站选址...................................................................................... . (5)2 总体设计................................................................................. .. (6)2.1 检测站的工作流程............................................................................... (6)2.2 检测站的组成............................................................................... .. (6)2.3 安全设施...................................................................................... .. (7)2.4 连接道路...................................................................................... (7)3 超限检测系统................................................................................. (8)3.1 预检系统............................................................................... . (8)3.2 精检系统...................................................................................... .. (9)4 交通工程设计................................................................................. (9)4.1 安全设施............................................................................... (9)4.2 视频监视...................................................................................... . (11)4.3 通信系统...................................................................................... . (11)4.4 照明设施...................................................................................... . (11)4.5 防雷接地系统............................................................................... .. (12)5 连接道路设计................................................................................. (12)5.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 (12)5.2 其他等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 (17)6 房建设施................................................................................. (20)6.1 建筑功能构成............................................................................... (20)6.2 总图设计............................................................................... .. (21)6.3 建筑设施............................................................................... .. (21)6.4 建筑设计............................................................................... .. (21)6.5 给排水设施............................................................................... . (22)6.6 供配电设施............................................................................... . (22)附图........................................................................................ .. (23)附录一:超限超载检测站各种用房建筑面积 (39)附录二:超限检测站布设示意图................................................................................. (40)前言统筹规地建设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是未来一段时期治超工作的基础任务。
交通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技术方案201*年*月目录一、概述 (4)1.1 项目概述 (4)1.2 建设规模 (4)二、设计依据、参考标准 (4)2.1 通用 (4)2.2 超限检测设施 (5)2.3 监控设施 (5)2.4 通信设施 (5)三、设计目标 (5)3.1非现场检测 (5)3.2称重准确度 (5)3.3称重速度适应性 (5)3.4全幅路面无缝检测 (6)3.5单轴称量能力 (6)3.6检测数据传输 (6)3.7现场检测数据管理应用 (6)四、设计方案 (7)4.1项目点位比选 (7)4.1.1点位1 XXXXX桩基号 (7)4.1.2点位2 XXXXX (具体点位位置) (9)4.1.3比选结果 (10)4.2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简介 (11)4.2.1概述 (11)4.2.2系统工作流程 (11)4.3项目详细配置方案 (13)4.3.1经济型配置方案 (13)4.3.2满铺型配置方案 (14)4.3.3经济型实例图 (15)4.3.4满铺型实例图 (15)4.3.5数据平台方案 (16)五、技术要求 (16)5.1 总体要求 (16)5.2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参数 (16)5.2.1称重平板框体 (16)5.2.2称重传感器 (17)5.2.3称重数据处理单元 (17)5.2.4称重数据处理软件 (17)5.2.5车辆复杂行驶判别模块 (18)5.2.6工控机 (18)5.2.7 工控机柜 (19)5.2.8线圈车检器 (19)5.2.9外场千兆交换机 (20)5.2.10 700万像素一体化抓拍单元 (20)5.2.11 闪光灯 (21)5.2. 12 30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全景抓拍) (21)5.2. 13 300万低照度球机 (22)5.2.14 LED屏 (23)5.3 数据平台系统参数 (23)5.3.1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管理系统 (23)5.3.2 服务器 (25)5.3.3查询计算机 (25)5.3.4 NVR (26)六项目案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设计规范说明

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二〇〇五年十月目录前言..................................................................................................................................1 1总则..................................................................................................................................2 编制目的....................................................................................................................2 适用范围....................................................................................................................2 一般规定.. (2)分类...........................................................................................................................3 建设规模...................................................................................................................3 检测站选址...............................................................................................................5 2总体设计..........................................................................................................................6 检测站的工作流程. (6)检测站的组成............................................................................................................6 安全设施...................................................................................................................7 连接道路...................................................................................................................7 3超限检测系统..................................................................................................................8 预检系统....................................................................................................................8 精检系统...................................................................................................................9 4交通工程设计..................................................................................................................9 安全设施....................................................................................................................9 视频监视 (11)通信系统..................................................................................................................11 照明设施..................................................................................................................11 防雷接地系统.........................................................................................................12 5连接道路设计................................................................................................................1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12 其他等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 (17)6房建设施........................................................................................................................20 建筑功能构成..........................................................................................................20 总图设计..................................................................................................................21 建筑设施 (21)建筑设计..................................................................................................................21 给排水设施..............................................................................................................22 供配电设施..............................................................................................................22 附图....................................................................................................................................23 附录一:超限超载检测站各种用房建筑面积................................................................39 附录二:超限检测站布设示意图................................................................................统筹规范地建设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是未来一段时期治超工作的基础任务。
公路超限检测站(点)设置和优化方案

公路超限检测站(点)设置和优化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治超检查和处罚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交公路发〔2017〕173号)、《内蒙古自治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实施方案》要求,综合考虑全区路网规划、主要节点、货源地分布和重要关口等多种因素,统筹分析国省干线公路治超需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优化原则结合本区域路网结构、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分布、执法力量部署等实际,分类规范和强化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货运源头等区域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节约行政资源。
通过优化布局和站点功能,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互相衔接、控制严密的干线公路综合治超网络,实现对重点货源地、重要出口路、主要路网通道的有效管控。
二、调整内容2003年至2016年,全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累计批复的超限检测站(卸载点)共138个,其中建成投入使用的116个。
因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和公路的不断改扩建,部分超限检测站(卸载点)已停止使用,目前正常运行的超限检测站(卸载点)共65个。
三、优化措施(一)新建超限检测站(点)。
近年来,全区新建、改建公路项目不断增多,公路里程持续增加,结合我区道路货运流量流向、路网结构、车辆超限超载特征等因素,拟新建超限检测站52个。
为加强区域公路网中货物运输重要路段和节点的管控,针对货物源头节点及省界主要公路节点布局,拟新建超限检测点41个,对现有超限检测站进行有效补充。
(二)改建超限检测站。
大部分超限检测站已建成多年,站内基础设施、办公设备及治超装备已不能满足治超工作的要求,为提高治超工作效率,需改建超限检测站31个,其中正常运行拟改建的9个,暂停运行改建中的18个,正在筹建的4个。
(三)迁址超限检测站。
因公路不断改建、扩建,以及路网密度逐步增加,许多原有的超限检测站位置已不能很好的发挥治超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治超效率,需迁址超限检测站14个(其中需要更名的6个)。
公路超限检测点建设运行方案

S XX线XX路超限检测点建设工程、运行方案XX市路政管理支队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一章概述S XX线XX路通往省,是我市东北方向进出省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XX县神仙桥码头的主要进出港通道,该路货运交通流量大,超限车辆较多。
据调查,主要超限车辆是我市运往省的沙石、煤炭等矿产品和省运往我市的钢材、水泥等货物运输车辆。
受超限运输车辆的影响,XX路在2009年接近崩溃,社会影响很大。
2010年,XX市交通运输局投入8000多万元对泸永路实行改造。
该路面改造工程于2011年9月完工通车后,治超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有必要设立相对固定的检测点,以增强超限治理的力度和效果。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依据XX路路面改造完工通车以来,由于从XX经XX路前往重庆的线路里程比经XX高速和XX高速前往市更短,加之路面改造工程完工后行驶条件改善,通行时间更省,且收费更少,故许多货运车辆通过XX路前往省,导致该路交通量大增。
据S XX线XX路立石观测点调查结果:昼夜24小时货车通行量为1000-1200辆,其中超限车辆占货车总量的比例较大,许多车辆超限达100%以上。
该路段货运车辆主要装载钢材、煤炭、水泥、河沙、碎石、化工原料等往返于泸州和重庆。
由于S XX线XX路超限车辆大幅增加,治超压力进一步加大,路面损坏速度明显加快。
另一方面,对XX路超限车辆的治理,目前主要采用流动巡查检测的方式,但因执法人员有限,难以实现24小时全面管控,因此该路段超限运输仍然较为严重。
2009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相继转发了《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运输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527号)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公路桥梁安全和治超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XX交路政函〔2010〕145号),文中要求各级政府、交通部门要加大治超力度,在省际交界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集中的入口处等重要位置,增设超限检测站点,加强检测和卸载力度,坚决杜绝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特别是车货总重55吨以上的非法超限车辆行驶公路和桥梁。
公路治超超限检测站建设方案

公路治超超限检测站建设方案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公路治超超限检测站建设方案根据省政府治超办和省厅的统一安排,参照《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建设方案。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公路治超超限检测站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公路治超超限检测站建设方案根据省政府治超办和省厅的统一安排,参照《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建设地点某某某超限检测站位于某某某线K666+666 处公路南侧。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是新建项目,为Ⅱ类治超检测站,总面积****平方米,折合****亩,规划建设面积****平方米。
土地使用形式为永久性购置,购置资金****万元。
建设主要项目包括检测引线、房建设施、场地硬化、检测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信息化软件系统和安全设施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为:1、场地清理共清理办公区场地和卸载区场地****平方米,包括挖除土方****立方。
2、检测引线建设过磅检测引线长***米,宽****米,面积****平方米。
路面结构为:****厘米砂砾,****厘米水稳基层,****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3、检测系统设置为安装预检磅、固定磅、复检磅等三个检测磅,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槽。
4、预检系统5、复检系统6、监控设施及信息化建设。
7、深水井建设8、排水工程设计安装独立的排水系统,安装长***米,直径为****厘米的混凝土预制管。
9、卸载场地硬化(全部硬化)10、办公区场地硬化11、变压器及照明设施12、警卫室新建13、治超岗亭新建14、不停车预检系统15、围墙建设及粉刷16、电动伸缩门两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二〇〇五年十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编制目的 (2)1.2适用范围 (2)1.3一般规定 (2)1.4分类 (3)1.5建设规模 (3)1.6检测站选址 (5)2总体设计 (6)2.1检测站的工作流程 (6)2.2检测站的组成 (6)2.3安全设施 (7)2.4连接道路 (7)3超限检测系统 (8)3.1预检系统 (8)3.2精检系统 (9)4交通工程设计 (9)4.1安全设施 (9)4.2视频监视 (11)4.3通信系统 (11)4.4照明设施 (11)4.5防雷接地系统 (12)5连接道路设计 (12)5.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 (12)5.2其他等级公路的连接道路设计 (17)6房建设施 (20)6.1建筑功能构成 (20)6.2总图设计 (21)6.3建筑设施 (21)6.4建筑设计 (21)6.5给排水设施 (22)6.6供配电设施 (22)附图 (23)附录一:超限超载检测站各种用房建筑面积 (39)附录二:超限检测站布设示意图 (40)统筹规范地建设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是未来一段时期治超工作的基础任务。
作为《治理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旨在对全国治超检测站点建设规模、选址、连接道路设计、检测设备配备、交通工程及房屋建筑设计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以规范治超检测站点的建设和管理。
为了配合全国治超办领导组织的治超检测站点试点工程建设,在初步成果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编写了这部试点工程版指南,供试点工程建设或改造设计过程中参照执行。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前无经验可借鉴,难免有不完善甚至不妥之处,冀望通过试点工程实践广泛吸纳智慧和经验,便于进一步修改完善,为指导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奠定规范化基础。
各有关单位在试点参照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不同意见及建议,请及时联系编写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63号邮编:710075电话:029-********,联系人:张社升、杨晓东Email:xdyangits@或sheji@——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邮编:100029电话:010-********,联系人:谭小平、王燕弓Email:tanxp@或tanxiaoping@1.1编制目的本指南用于规范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的设计,指导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1.2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的选址、建设规模、连接道路设计、站场平纵横技术要求、交通工程设施及检测设备配置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以及场区平面布置等。
本指南适用于我国高速公路及其他各级公路上新建超限超载检测站的设计,超限检测站的改建或利用既有沿线设施改造设置超限检测站的也应符合本指南的有关规定。
1.3一般规定1.3.1超限超载检测站宜设置在视线通视良好,通风条件好,易排水,自然环境好,用水用电方便,生活便利的地点。
1.3.2超限超载检测站的设置及其日常管理不得干扰主线交通的正常运行。
1.3.3超限超载检测站一般宜采取港湾式,靠近公路主线设置;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检测站必须远离公路主线设置时,应合理设置连接公路主线与检测站场区的道路。
1.3.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设置超限超载检测站时应按双侧布置考虑,实行单向检测。
其他等级公路上的超限超载检测站宜单侧设置,实行双向检测;当实行双向检测严重干扰主线交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主线交通运行的影响,或考虑双侧设站实行单向检测。
1.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在主线上设置超限超载预检系统,预先分离可疑超限超载车辆,尽量减少对非超限车辆通行的影响,有效降低超限检测站的工作负荷;采取计重收费方式的收费公路可利用计重车道对超限超载车辆实行预分离。
1.3.6其他等级公路一般可采用人工方式初步分离可疑超限超载车辆;当人工方式对公路通行能力干扰较大时,也应在主线上设置超限超载预检系统。
1.4分类1.4.1超限检测站按设置型式可分为独立设置和合并设置两种。
参见附录二(附后)布设示意图1-4。
独立式超限超载检测站:在公路沿线单侧或双侧设置的仅用于超限超载检测功能的港湾式超限超载检测站。
合并式超限超载检测站:利用既有的沿线设施如服务区、收费站、道班房、各类专业检测站进行改造或扩建而成的超限运输检测站,这些检测站与沿线设施场地共用,办公和生活设施全部或部分共用。
1.4.2超限超载检测站按适应的交通量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检测站。
1.5建设规模1.5.1超限检测站的检测车道数宜按公路开通后第10年的预测交通量设计。
1.5.2参照收费车道数计算方法,考虑车辆组成、超限率等因素,将收费车道数计算采用的基础数据DHV修正为超限交通量,即DHV超限=AADT×K×D×δ1×δ2,式中δ1为载货车组成比例,δ2为超载率,检测服务时间(检测车道检测完一辆车辆并打印结果所持续时间,不包括卸载处理时间)按30~50秒考虑,平均等待车辆数2~3辆。
1.5.3计算各级公路上设置的超限超载检测站单侧用地指标的主要设施总规模见表1.5.3。
各分项功能设施的建筑规模可参照附录一(附后)考虑。
计算超限检测站用地指标的主要设施规模(单侧)表1.5.3检测站类型检测站规模建筑面积(M 2)独立式大型800中型600小型400合并式大型600中型400小型300每增加一个检测道1001.5.4超限超载检测站的用地可分为永久用地和临时(变动)用地,永久用地用于检测站工作生活用地,临时用地用于卸载货物的存放(根据治超形势变化而变动)。
永久用地是指维持一个超限站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最小占地面积,一般应根据交通量、货车比重、超载率、检测时间及排队车辆数确定。
参照国内部分超限站设置规模的调研结果,一般遵循表1.5.4的规定;临时用地应根据卸载货物种类、性质和超限超载交通量等因素确定。
超限检测站用地指标(单侧)表1.5.4检测站类型检测站类型永久用地(亩)临时用地(亩)独立式大型8~10根据卸载货物种类、性质和超限超载交通量等因素确定中型6~8小型4~6合并式大型5~7中型4~5小型3~4每增加一个检测车道0.51.6检测站选址1.6.1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置位置应符合全国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规划要求。
1.6.2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选址应考虑路段交通流量和车型组成。
1.6.3新建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应结合服务设施、收费站等沿线设施综合考虑,合理布局;有条件时宜与其他沿线设施合并设置。
1.6.4既有道路可在原有服务设施、收费站等沿线设施的基础上经过适当改造建设超限超载检测站,合理利用原有设施。
1.6.5超限超载检测站不应设在平、纵曲线半径较小和视距不良路段,以保证交通安全。
1.6.6超限超载检测站不得设置在易超速的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长下坡路段的下方。
2总体设计2.1检测站的工作流程超限超载检测站的工作流程可参照图2.1。
图2.1检测站工作流程示意图2.2检测站的组成超限超载检测站一般由检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设施、连接道路、房建设施等组成。
2.2.1检测系统包括预检系统和精检系统。
2.2.1.1预检系统设置预检系统时系统应能有效的对主线车辆进行初检,实现对车辆无障碍预分离,引导可疑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检测站,预检误差不得大于10%。
2.2.1.2精检系统精检系统对初检认定的超限车辆进行低速精确检测,准确判别车辆类别,认定超限超载情况。
2.2.2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管理,数据汇总查询及上传等功能,根据检测站级别,利用通信系统将超限超载数据上传至上级管理部门。
系统建设应遵循《全国治超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2.3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防撞及隔离设施等。
2.3.1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有关规定。
2.3.2在检测站区域应根据交通组织需要布设正确引导交通的标线、导向箭头、文字标记等,标线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3.3根据交通安全需要,在检测站场区应设置必要的安全护栏、防撞及隔离设施,其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4连接道路2.4.1连接道路包括进出检测站的加减速车道、排队车道、检测车道及供车辆进出检测站的连接匝道。
2.4.2在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主线两侧设置超限检测站的,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及供超限车辆进出检测站的连接匝道。
2.4.3其他等级的公路单侧设置超限检测站的,应设置进出场区的连接道路,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超限车辆安全驶入及驶出检测车道。
3超限检测系统3.1预检系统3.1.1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检测过往车辆的车长、每根轴的承载重量,并将每轴重量自动进行累加得到总重。
3.1.2预检系统由动态称重、车型车牌自动识别、信息显示诱导等子系统组成。
3.1.2.1动态称重子系统动态称重子系统一般由控制器、称重台、轮胎识别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等组成。
设备精度主要受安装精度、设备性能、排水设施等因素影响,并应考虑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应采用轴重检测精度为不大于±10%、整车重量精度小于10%的动态称重设备。
控制器连接主线外场设备,完成数据处理,识别超限车辆并报警,将有关数据传输至超限检测站。
3.1.2.2车型车牌自动识别子系统车型车牌自动识别子系统由摄像机、环形线圈、轮胎识别器、辅助照明设施等组成。
车型车牌自动识别子系统应能准确判别车型、识别车牌,识别率不小于90%。
应能正确识别轮数和轴数。
为保证夜间车型判别与车牌识别子系统的可靠工作,应设置辅助照明装置,照明强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3.1.2.3信息显示诱导子系统信息显示诱导子系统由信息显示屏、交通信号灯及控制器等组成。
信息显示诱导子系统应能及时告知初检超限超载信息,正确诱导初检后判定的超限车辆进入检测站精确检测。
3.2精检系统3.2.1精检系统由工作站,测高、测宽、测重装置,轮胎识别器及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等设备组成。
3.2.2当载货车辆以低于10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通过检测车道时,测重设备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5%。
3.2.3超重检测子系统包括车辆检测器、低速称重台、红外线车辆分离器、轮胎识别器等。
3.2.4轮胎识别器检测宽度宜在1米至2米之间。
3.2.5测高、测宽设备应能准确判断载货车辆是否超高、超宽。
3.2.6红外线车辆分离器检测高度应在1.3米以上,扫描时间小于50微秒。
3.2.7检测设备应及时将检测数据传输给管理计算机,接口可采用RS232或RS422。
3.2.8有条件时,采取计重收费的收费公路可利用收费站入口计重车道设备实现精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