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真题】2014年1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红楼梦研究》考试真题4【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红楼梦研究》考试真题4【附答案】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抄检大观园最初是由在园中捡到一个五彩绣香囊而引发的,捡到香囊的是()(1分)A:平儿B:邢夫人C:傻大姐D:王保善家的2、“黛玉一味痴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一句语出()(1分)A:脂砚斋B:张新之C:姚燮D:王希廉3、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1分)A:影射明珠家事B:写的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爱情C:为康熙朝政治小说D:是一部“明清兴亡史”4、《红楼梦》描绘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人物系网,共写了人物()个.(1分)A:248个B:348个C:448个D:548个5、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的()(1分)A:玉麟B:陈其元C:梁恭辰D:丁雨生6、早期红学的索隐研究影响最大的是()(1分)A:张候家事说B:明珠家事说C:清政治说D:自叙传说7、小说中宝、黛二人“三日恼了,三日好了”的爱情试探运用了()(1分)A:切入的叙事艺术手法B:辐射的叙事艺术手法C:流动的叙事艺术手法D:复现的叙事艺术手法8、清代诗人袁枚在一书中明确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书是()(1分)A:《红楼梦考证》B:《小仓山房文集》C:《随园诗话》D:《红楼梦辨》9、“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这是在描绘()(1分)A:潇湘馆B:稻香村C:怡红院D:秋爽斋10、贾雨村经贾政举荐,补了金陵应天府知府,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审理一桩杀人案,涉案的是()(1分)A:贾蔷B:焦大C:薛蟠D:柳湘莲11、刘姥姥首次进大观园的目的是()(1分)A:借贷B:寻人C:说亲D:交租12、《红楼梦》开篇不久,曹雪芹就让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金陵一省许多女子平生遭际的“档案”,梦境发生的地点是()(1分)A:玉石B:红楼C:大观园D:太虚幻境13、在《红楼梦》的影响下诞生的朝鲜语的著名古典小说是《玉楼梦》和()(1分)A:《青楼梦》B:《九云记》C:《九尾龟》D:《金玉缘》14、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放在江南的代言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文人,他的名字是()(1分)A:曹玺B:曹寅C:曹颙D:曹頫15、“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句语出()(1分)A:《芙蓉女儿诔》B:《姽婳词》C:《葬花辞》D:《落花诗》二、填空题(共15题,共15分)16、程本问世后出现了多个评点本,其中王希廉、姚燮的合评本题为《》.(1分)17、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忠顺亲王府派人至贾府寻找戏子琪官儿,也即与宝玉相厚的.(1分)18、所谓木石前盟出自天然的感情誓约,是小说第一回中以对绛珠仙子以生命浇注生命的无私挚爱来表达的.(1分)19、邓狂言的《》被胡适称为晚清隐三派之一.(1分)20、《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 ”,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1分)21、贾雨村曾充当巡盐御史的西席,教他的女儿林黛玉.(1分)22、用流动的“视点”去观察流动的生活,比如“送宫花”一段,便是由在“串门儿”中完成的.(1分)23、清嘉庆年间,京都竹枝词有“开谈不说《红楼梦》, ”的说法.(1分)24、魏秀仁的《》在写作上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1分)25、“新红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为俞平伯《红楼梦辨》所作的序中提出的.(1分)26、1832年,帕维尔·库尔梁德夫将一部早期脂评抄本《红楼梦》带回俄国,此本被研究者定名为 .(1分)27、贾宝玉对于“男人”也没有一概“打倒”,而是区别对待,他结交专好“挥拳行猎”的冯紫英和“素性豪爽、不拘细事”的 .(1分)28、第七回刻画了一个居功自傲而敢说敢骂的老奴的形象.(1分)29、小说第一回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唱的《好了歌》以及所作的《好了歌注》,被视为全书的主题歌.(1分)30、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第一次将引入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1分)三、文字题(共13题,共70分)31、名词解释:脂评本(3分)32、名词解释:旧红学(3分)33、名词解释:探佚学(3分)34、名词解释:《芙蓉女儿诔》(3分)35、名词解释:红学评点派(3分)36、《红楼梦》的程本一般具有哪些特点?(5分)37、简述《红楼梦》的矛盾主线(5分)38、举例说明《红楼梦》叙事艺术中“凝聚”的艺术特征.(5分)39、为什么薛宝钗看上去显得世故而虚伪?(5分)40、贾宝玉的新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41、小说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部分内容有哪些地方违背了曹氏原意?(10分)42、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此语该如何理解?(10分)43、以宝玉被打为例,谈谈小说是如何处理由一事件点辐射出的多条线索及其进展的. (10分)1410-江苏省-红楼梦研究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C解析:抄检大观园是由一个小小的绣香囊引起的.傻大姐在园内掏促织,于山石背后捡得一个五彩绣香囊,上面绣着两个人赤裸裸地盘踞相抱,还有几个字.王夫人见了这伤风败俗的东西,以为是王熙凤夫妇遗失的.经过王熙凤的辩解,遂怀疑大观园中的丫环.并商定以查找“一件要紧的东西”为由,对大观园进行一次查抄.2、【考点】评点派答案:D解析:护花主人王希廉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他认为作品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领”,他说:“《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真假’二字.”二是尊薛抑林.比如他认为“黛玉一味痴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3、【考点】索隐派答案:C解析: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提出,《红楼梦》是关乎政治的:“《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4、【考点】第一节《红楼梦》人物系统答案:C解析:据统计,《红楼梦》共写了四百四十八个人物.5、【考点】《红楼梦》在清朝答案:A解析: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的玉麟.6、【考点】索隐派答案:B解析:早期红学的索隐研究主要是以猜测的方法来揣度《红楼梦》的本事,最详尽的一篇记载是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提出了张侯家事说,但影响不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明珠家事说”.尤其是乾隆认为此书“盖为明珠家作”的传说,更助长了此说的流传.7、【考点】复现和辐射答案:D解析:复现是指在同一部作品中多次描绘同一类生活景观和画面,在反复出现的同一类生活现象中艺术地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意义的差异.小说中宝、黛二人“三日恼了,三日好了”的爱情试探,在小说中“复现”许多次.8、【考点】《红楼梦》作者的考究答案:C解析: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卷二中说:“康熙间,曹练(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确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9、【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C解析:“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这是后来贾宝玉居住的怡红院的外景.10、【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C解析:贾雨村经贾政举荐,补了金陵应天府知府,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审理薛蟠杀人案.11、【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A解析:在《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首次登台亮相,她是进贾府“打秋风”,即借贷.12、【考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部寻觅精神家园的杰作;小说渗透着一种形而上的意味答案:D解析:《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一省许多女子平生遭际的“档案”.13、【考点】《红楼梦》的艺术影响答案:B解析:朝鲜语的著名古典小说《玉楼梦》和《九云记》就是在《红楼梦》的影响下诞生的.14、【考点】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答案:B解析:曹寅在江南,很得人心.他不仅是精明强干的政治能手,对康熙忠心耿耿,是康熙放在江南的代言人;同时又是优秀的文人,很能笼络汉族士子.15、【考点】论黛玉的性格特征答案:C解析:“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黛玉《葬花辞》中的名句.二、填空题(共15题,共15分)14、【考点】第二节程刻本答案:《金玉缘》解析:程本问世后出现了多个评点本,其中王希廉、姚燮的合评本题为《金玉缘》.15、【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蒋玉函解析: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忠顺亲王府派人至贾府寻找戏子琪官儿.原来忠顺亲王有一个演小旦的琪官和宝玉相厚,近几天出走,遍找不见,便求宝玉交出其下落.宝玉起初不知琪官是何人,后来长史官说出红汗巾子,宝玉方知是蒋玉函,于是说出了他在紫檀堡买房之事.16、【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神瑛侍者解析:所谓木石前盟出自天然的感情誓约,是小说第一回中以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以生命浇注生命的无私挚爱来表达的.17、【考点】索隐派答案:红楼梦释真解析:索隐派是20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事”.索隐派并无统一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清世祖与董鄂妃”论、“明珠家事”论、“政治小说”三说.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孑民(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他们被胡适称为晚清索隐三派.18、【考点】第一章绪论答案:百科全书解析:《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研究红楼梦就可以对中国封建社会和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形象而又深刻的认识.产生于封建社会末世的《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总体毁灭.19、【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林如海解析:贾雨村曾充当巡盐御史林如海的西席,教他的女儿林黛玉.20、【考点】流动和切入答案:周瑞家的解析:用流动的“视点”去观察流动的生活,比如“送宫花”一段,便是由周瑞家的在“串门儿”中完成的.21、【考点】《红楼梦》在清朝答案:读尽诗书也枉然解析:清朝嘉庆年间,京都竹枝词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22、【考点】《红楼梦》的艺术影响答案:花月痕解析:魏秀仁的小说《花月痕》在写作上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23、【考点】关于新红学答案:顾颉刚解析:“新红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顾颉刚为俞平伯《红楼梦辨》所作的序中提出的.24、【考点】第一节脂评本答案:列宁格勒藏本解析:列宁格勒藏本,又称脂亚本.书名《石头记》,存70回.此本有110条眉批和583条夹批,与一般脂批,并不相同.清道光十二年(1832)由访问中国的俄国宗教使团成员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带回俄国.藏于前苏联亚洲人民研究院列宁格勒分院.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出版.25、【考点】“童心”的灵光答案:柳湘莲解析:贾宝玉对于“男人”也没有一概“打倒”,而是区别对待,他结交专好“挥拳行猎”的冯紫英和“素性豪爽、不拘细事”的柳湘莲.26、【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焦大解析:小说第七回“焦大骂府”是别开生面的优秀篇章,不仅刻画了焦大居功自傲而敢说敢骂的老奴形象,而且反映了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溃败的主题.27、【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甄士隐解析:小说第一回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被视为全书的主题歌.28、【考点】第三节批评派的红学研究答案:西方美学批评理论解析: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的最大贡献是运用美学的方法来研究《红楼梦》,即第一次将西方美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三、文字题(共13题,共70分)31、【考点】第一节脂评本答案:脂评本亦称脂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特点如下:脂评本都是抄本;脂评本只有八十回;脂评本的底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评本附有大量的脂砚斋等人的评语.32、【考点】关于旧红学答案: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引与题咏.其中以评点派最具有代表性,贡献也最为卓著.33、【考点】关于新红学答案:探佚学属于红学中的考证派.根据脂批或其他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探佚学”.34、【考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部寻觅精神家园的杰作;小说渗透着一种形而上的意味答案:是贾宝玉作给晴雯的祭奠之辞.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中的“最强音”,也是对晴雯这一个有着完整生命历程的悲剧人物的最后礼赞,充分地展示了曹雪芹寻觅精神“家园”的真实意态.35、【考点】评点派答案: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即在阅读小说时,偶有所感,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为《红楼梦》作评点者,被统称为“评点派”,是旧红学三大流派之一.36、【考点】第二节程刻本答案:程刻本又称程本,是由程伟元、高鹗将原文的八十回抄本补足一百二十回后而印行的版本,一般有如下特点:(1)程本都是刻本.(2)程刻本都是一百二十回.(3)程刻本的书名是《红楼梦》.(4)程刻本没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37、【考点】论《红楼梦》的矛盾主线答案:从《红楼梦》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贾宝玉、林黛玉叛逆性格的发展和叛逆爱情的悲剧,是全书的矛盾主线和全书艺术结构的中心.38、【考点】融化和凝聚答案:(1)凝聚是指集中笔墨,对特定人物与事件进行突出的描写,使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曹雪芹常采取凝聚法,让那些不可能多露脸面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凝聚”起来,变成一颗闪闪发光的艺术“结晶体”,以此跻身于《红楼梦》的人物之林.(3)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就是焦大和傻大姐儿,写焦大,曹雪芹只用了一千多字;写傻大姐儿,字数更少,仅有五百余字.他从这两个人物的身上,发现了一种最可贵的东西,那便是“真诚”.酒后露真言,醉汉的嘴里常常吐出一般人不敢说的真话,故焦大的一番醉骂,顿时将荣、宁二府的肮脏事掀了个老底朝天!痴人无事故,他们与圆滑、奸诈、投机、钻营永远绝缘,所以,傻大姐儿毫无顾忌地交出了“绣春囊”.曹雪芹能用最传神的笔墨,把一个人物的性格之光汇聚到一点;他能把一个极普通的角色,略加排练,让他粉墨登场,堪与艺术大舞台上的明星们媲美.39、【考点】宝钗性格的另一个特征是世故而虚伪答案:(1)宝钗作为一名贵族少女,本来应该与社会潜规则相距较远的;但由于家道的败落,哥哥“呆霸王”的不争气,以及家庭以经商为生的境况,使她过早地领略到了人世间、人心间潜藏着的诸多东西.(2)宝钗在处理事情时,就善于趋利避害,利用人心中、人性中潜在的各种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因为宝钗在实际上遵循的是潜隐的规则,所以她表面上的温柔敦厚就不能不是一种虚伪的行为.40、【考点】第五节烟消火灭答案:(1)尊重人的价值,放任自己的个性,认为人的欲望不该压抑,而要表现出来,人的因素应得到重视.(2)宝玉头脑中的女尊男卑思想,未必是资产阶级思想,但也是新思想.(3)宝玉提倡主奴平等,也是新思想的一种体现.41、【考点】第三节关于高鹗及《红楼梦》续书答案:(1)最突出的问题是《红楼梦》最后的大结局,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是给《红楼梦》续了个“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光明尾巴,落入大团圆结局的窠臼,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削弱了《红楼梦》深刻的批判意义.(2)有些人物形象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林黛玉,进入后四十回以后竟然也支持贾宝玉去学堂好好读书,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中则几乎灵气全无,等等,不符合前八十回的发展逻辑.具体如下:①“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被恢复,逮捕的贾赦、贾政被放还,贾兰和贾桂均飞黄腾达;②宝玉中举,宝玉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③有些任务结局描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例如王熙凤,其判词是“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绝大多数人认为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可见“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的结局不合原意.42、【考点】今古未有之一人答案: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指出贾宝玉形象的新颖性.(1)在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的人性特征,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的艺术表现.如:宝玉对女儿的亲近,既有对清净女儿的热烈向往,也有青春活力被压抑的骚动和不安.(2)从内部结构看,其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非孤立存在,总是同其他许多极普遍、极常见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的.如:既有对女奴的尊重,又有贵公子纨绔软弱脾性.(3)其性格特征表现为既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精神要素,又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如:“无故寻愁觅恨”与古典诗词中忧郁的天才;叛逆思想与魏晋时期不守礼法的“性情中人”相似.43、【考点】复现和辐射答案:在小说中围绕着宝玉被打这一严重事件,牵动了荣国府里的诸多人际关系网络.为了把“辐射”出去的生活“线头”组织好,形成完整严密的生活有机体,曹雪芹审慎地注意了一下几点:(1)过细地鉴别每条线上的独特内涵,决不让人物泛泛而谈,做一些游离于性格逻辑之外的事情.(2)恰当地处理每条“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在必要的时候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新的、共同的“兴奋点”.(3)分清主次,突出诸多“线头”中最重要的一条,使“辐射中心”所包蕴的思想光彩显得更加耀目.(4)节外生枝,写好从某条“线”上滋生出来的、有表现价值的新枝蔓.。
27038红楼梦研究历年真题

2002年江苏省 200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填空题1. 《红楼梦》以一部专书的形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
2.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 ,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3.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 ,将。
4. 按照周汝昌先生《红楼经历》的编年, 到第八十回的时候, 贾宝玉已经岁。
5. 《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所作。
6. 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是以为底本的。
7. 《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即字辈、“ 代”字辈、字辈、“ 玉” 字辈、“ 草”字辈。
8. 《红楼梦》第一回至第回堪称小说的序幕。
9. 《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是。
10.大观园中,宝玉住怡红院,宝钗住 , 住缀锦园。
11. 的《红楼梦评论》 ,第一次将西方美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领域。
12.王梦阮和沈瓶庵的《红楼梦索引》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清世祖 (顺治 ) 与的爱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1. 《题红楼梦诗》二十首的《小引》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 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其作者是( B ) A永忠 B明义 C敦诚 D敦敏2. 《红楼梦》中的著名开场诗句“一夜北风紧”的作者是( C )A林黛玉 B薛宝钗 C王熙凤 D史湘云 3.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指得是( A ) A晴雯 B袭人 C麝月 D小红4. 《红楼梦》脂评本中,被称为脂怡本的是( C )A甲戌本 B庚辰本 C己卯本 D有正本5. 《妙复轩评石头记》的评者是 ( B ) A王希廉 B张新之 C姚燮 D王瀣6.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飞燕”指的是 ( A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尤三姐 D尤二姐7.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遣九龙杯”中的“浪荡子”指的是( D ) A贾珍 B 柳湘莲 C薛蟠 D贾琏8.下列作品中,模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是( D )A 《姽婳词》 B《芙蓉女儿诔》 C《葬花词》 D《秋窗风雨夕》9.第二十三回,林黛玉所听到的戏文“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出自( B ) A《牡丹亭》 B《西厢记》 C《荆钗记》 D《邯郸记》10. 《红楼梦》第十七回到第十八回元妃省亲, 点了四出戏, 其中“伏元妃之死” 的是( C ) A 《豪宴》 (出自《一捧雪》 ) B《仙缘》 (出自《邯郸记》 ) C《乞巧》 (出自《长生殿》 ) D《离魂》 (出自《牡丹亭》 )11.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 ,其作者是( B )A 贾母 B贾政 C元春 D迎春12. 《红楼梦》中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描写的是( A )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贾宝玉 D贾探春13.贾府中的丫环雪雁服侍的主子是( B ) A宝钗 B黛玉 C贾母 D迎春 14.下列红学家中,属于考证派的是( D ) A王国维 B蓝翎 C蔡元培 D俞平伯15. 提出“四大家族” 说法的红学著作 (红楼梦试论》 , 其作者是 ( D ) A佩之 B吴宓 C 陈独秀 D陈觉玄三、名词解释1. 《金陵十二钗》2.脂评本3.焦大4. “辐射”5.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四、简答题1.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2.简述元妃省亲描写的意义。
【江苏自考真题】2017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2017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课程代码2703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修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甲戍本又称脂残本,现存A. 12回B. 15回C. 16回D. 28回2. 程甲本问世以后出现了多个据以底本的评本,其中影响最大的评本出自A. 王希廉B. 张新之C. 姚燮D. 哈斯宝3. “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方法是A. 艺术夸张B. 艺术变形C. 艺术真实D. 艺术虚构4.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A. 贾环告状B. 金钏之死C. 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D. 雨村来访5. 《芙蓉女儿诔》直接抒发爱憎之情,对现实生活中迫害生命的丑恶制度进行了抨击,所仿效的对象是A.《思旧赋》B.《秋浦歌》C.《长恨歌》D.《离骚》6. 评价《红楼梦》是“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是A. 鲁迅B. 黄遵宪C. 梁启超D. 龚自珍7. 在《红楼梦》的影响下诞生的朝鲜语著名古典小说是《玉楼梦》和A.《青楼梦》B.《九云记》C.《九尾龟》D.《金玉缘》8.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研究《红楼梦》运用了A. 索隐的方法B. 考证的方法C. 历史的方法D. 美学的方法9. 秦可卿的丈夫是宁国府的A. 贾珍B. 贾瑞C. 贾蔷D. 贾蓉10. 曹家最早出任江宁织造的是A. 曹玺B. 曹鼎C. 曹寅D. 曹颙11. 在《红楼梦》中以诗性的想象构建的另一种情感天地是A. 石头B. 红楼C. 太虚幻境D. 木石前盟12. 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看望宝玉说了一句“你可都改了吧”,其潜台词是A. 要他痛改前非B. 生怕宝玉顶不住压力C. 要慢慢地改D. 就知道你不可能改13. 称《红楼梦》“引人入邪径”的是A. 润东漱石主人B. 陈其元C. 梁恭辰D. 丁雨生14. 早期红学的索隐研究影响最大的是A. 张侯家事说B. 明珠家事说C. 明清政治说D. 自叙传说15. 贾府纨绔习气的集大成者,“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的是A. 贾琏B. 贾珍C. 贾赦D. 贾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7038_红楼梦研究__论述题

《红楼梦研究》[论述题]提示:1、所有论述试题、答案要点均来源于教材《红楼梦研究》(何永康主编);2、所有论述题都要在通读并记忆原文的基础上作答,便于论述要点的展开。
1、论述《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浮沉的故事作为前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由盛而衰的主题可以从甄士隐的经历中预示出来,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②其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写贾雨村被革职,游至维扬听到林如海任盐政的信息,推出了核心人物林黛玉;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贾府的谱系血脉;由林黛玉进贾府继而基本交代了书中的主要人物;③复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第一回交代了情鬼前缘,即贾宝玉是补天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第二回交代了林黛玉年幼丧母之不幸;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开始了金玉良缘;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④最后,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虚构手法。
2、论述“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及其矛盾冲突。
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①根本原因: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矛盾;②远因:金钏之死,主奴矛盾;③近因:雨村来访,两条道路的矛盾;④导火线:忠顺亲王府派人到贾府寻找琪官,两个护官符之间的矛盾;⑤催化剂:贾环告状,嫡庶之间的矛盾。
3、论述高鹗续书哪些方面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①“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被恢复,逮捕的贾赦、贾政被放还,贾兰和贾桂均飞黄腾达;②宝玉中举,宝玉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③有些任务结局描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
例如王熙凤,其判词是“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绝大多数人认为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可见“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的结局不合原意。
27038--红楼梦研究--江苏自考

1.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
2.“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的冷子兴是大观园中周瑞家的女婿。
4. 林黛玉进贾府时,“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描写的是贾迎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描写的是贾探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王熙凤。
5.“荣喜堂”两边的对联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
6.“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描写的是贾宝玉。
7.林黛玉进贾府时随身带的丫鬟是雪燕。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贴身丫鬟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8.《燃藜图》旁边的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 《海棠春睡图》旁边的对联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10.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翻看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看到的是晴雯、袭人的判词,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看到的是香菱的判词。
11.太虚幻境所焚的香是:群芳髓,宝玉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喝的酒名叫万艳同悲。
12.警幻仙姑所说的乳名“兼美”的是秦可卿。
贾家义学的老师是:贾代儒,其孙是贾瑞。
13.人物判词:14.与贾宝玉初试云雨的丫鬟是袭人。
15.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第六回。
16.“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描写的是薛宝钗。
17.贾宝玉的宝玉上的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金锁上的文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8.红楼梦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如元妃省亲时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分别代表着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黛玉之死。
【江苏自考真题】2016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201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试卷(课程代码27038)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共2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4页,共2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红楼梦》诞生时间应在A. 顺治的前期B. 康熙的前期C. 雍正的前期D. 乾隆的前期2. 刊于乾隆五十六年的《红楼梦》程甲本为A. 抄本B. 木活字本C. 铜活字本D. 石印本3. 第三十四回的中是宝玉与黛玉旗帜鲜明地结合起来,共同走向叛逆道路的标志是A. 抄检大观园B. 金钏之死C. 题帕定情D. 宝玉挨打4. 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的A. 玉麟B. 陈其元C. 梁恭辰D. 丁雨生5.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提出《红楼梦》A. 隐射明珠家事B. 写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C. 为康熙朝政治小说D. 是一部“明清兴亡史”6.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解释《红楼梦》悲剧所用的悲剧理论源自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莎士比亚D. 尼采7 抄检大观园导致的结果是晴雯被逐、入画遭撵以及A. 金钏的自杀B. 司琪的自杀C. 鸳鸯的自杀D. 傻大姐的自杀8 当元妃晋封的喜讯传来时,书中突然出了宝玉对秦钟的思念,透露了秦钟被打、老父气死的不幸消息。
这种艺术手法称之为A. 切入B. 辐射C. 流动D. 复现9 护花主人王希廉认为《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A. 红楼B. 空幻C.真假D. 情情10. 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催化剂是A. 贾环告状B. 金钏之死C. 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D. 雨村来访1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说法,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A.《红楼梦考证》B.《小仓山房文集》C.《随园诗话》D.《红楼梦辨》12 宝玉“富贵闲人”的称号起自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王熙凤13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红楼梦研究》考试真题3【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红楼梦研究》考试真题3【附答案】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刊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程甲本为()(1分)A:抄本B:木活字本C:钢活字本D:石印本2、评价《红楼梦》是“开天辞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是()(1分)A:鲁迅B:黄遵宪C:梁启超D:龚自珍3、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1分)A:影射明珠家事B:写的是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C:为康熙朝政治小说D:是一部“明清兴亡史”4、用一年四季喻贾府的兴衰际遇的是二知道人的()(1分)A:《红楼梦说梦》B:《红楼梦精义》C:《红楼梦评论》D:《红楼梦辨》5、大观园中宝玉与诸姐妹一人一座大院,宝钗所住的是()(1分)A:稻香村B:潇湘馆C:衡芜苑D:秋爽斋6、在《红楼梦》诸多意象中,以诗性的想象构建了情感的另一种天地的是()(1分)A:石头B:红楼C:太虚幻境D:木石前盟7、当元妃普封的善讯传来时,书中突然出现了宝玉对秦钟的思念,透露了秦钟被打、老父气死的不幸消息,这种艺术手法可称之为()(1分)A:切入B:辐射C:流动D:复现8、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1分)A:王希廉B:姚樊C:永忠D:脂砚斋9、元妃省亲的时间是()(1分)A:正月初一B:元宵节C:中秋节D:重阳节10、曹家最早出任江宁织造的是()(1分)A:曹玺B:曹鼎C:曹寅D:曹颙11、刘姥姥首次进大观园的目的是()(1分)A:借贷B:寻人C:说亲D:交租12、宝玉“富贵闲人”的称号是()(1分)A:林黛玉起的B:薛宝钗起的C:史湘云起的D:王熙凤起的13、程本问世以后出现了多个据以为底本的评本,其中影响最大的评本是()(1分) A:王希廉的评本B:张新之的评本C:姚燮的评本D:哈斯宝的评本14、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1分)A:贾环告状B:金钏之死C: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D:雨村来访15、抄检大观园导致的结果是晴雯被逐,入画遭撵,()(1分)A:金钏自杀B:司棋自杀C:鸳鸯自杀D:傻大姐自杀二、填空题(共15题,共15分)16、庚辰本,又称 ,现存七十八回.(1分)17、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德国哲学家的理论作为他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基础.(1分)18、小说第一回曾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 ,敷演出一段故事,亦可使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1分)19、王熙凤出台亮相干的第一件缺德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了 .(1分)20、自1921年胡适发表《》之后,索隐派红学从发展趋势上已进入衰竭时期.(1分)21、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其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著称.(1分)22、《红楼梦》第一回至第回堪称小说的序幕.(1分)23、作者选择“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人物,作为旁观者,通过她来观察贾家由盛而衰的全过程,这个人物是 .(1分)24、新中国成立后,一场对红学研究的批评运动,不仅使其最终以红学家的身份留名文学史,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众多学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兴趣.(1分)25、尤三姐与有相似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最突出的相似点是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这种理想的破灭.(1分)26、“天下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出自《》.(1分)27、贾宝玉对于“男人”也没有一概“打倒”,而是区别对待,他结交专好“挥拳行猎”的的冯紫英和“素性豪爽、不拘细事”的 .(1分)28、据第一回所说,林黛玉的前世为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 .(1分)29、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隐与 .(1分)30、《红楼梦》的悲剧结局用《飞鸟各投林》中的话说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 .(1分)三、文字题(共13题,共70分)31、名词解释:木石前盟(3分)32、名词解释:《红楼梦索隐》(3分)33、名词解释:元妃省亲(3分)34、名词解释:《芙蓉女儿诔》(3分)35、名词解释:“情情”(3分)36、脂评本中依附于正文的批注有哪几种形式?(5分)37、在《红楼梦》中,荣国府主要存在哪些矛盾?(5分)38、举例说明《红楼梦》叙事艺术中“融化”的艺术特征?(5分)39、简述贾府权势丧失的主要原因(5分)40、简评红学索隐派的学术价值.(5分)41、试述贾宝玉“弱的天才”的性格特征.(10分)42、如何理解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命运?(10分)43、以宝玉被打为例,谈谈小说是如何处理由某一事件点辐射出的多条线索及其进展的?(10分)1401-江苏省-红楼梦研究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考点】第二节程刻本答案:B解析: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印本,一百二十回.卷首有程伟元序,次高鹗序,次木刻绣像二十四页,前图后赞.正文每面十行,每行二十四字.2、【考点】《红楼梦》在近代答案:B解析:传统的学者仍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即使是不治小说的学者,也对《红楼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它是“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黄遵宪语).3、【考点】索隐派答案:C解析: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提出,《红楼梦》是关乎政治的:“《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4、【考点】第一节关于主题及分期答案:A解析:旧红学阶段,有人用花的新陈代谢和一年四季喻贾府的兴衰际遇.如话石主人《红楼梦精义》,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5、【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C解析:大观园中宝玉与诸姐妹一人一座大院.宝玉占了怡红院,黛玉驻潇湘馆,宝钗居蘅芜院,迎春缀锦阁,探春秋爽斋,惜春蓼风轩,李纨稻香村.可见其居住条件十分优越.6、【考点】《红楼梦》作为一部“诗体”小说,是曹雪芹以诗人式的创作冲动进行意象经营和融会雅俗文化而创作的艺术精品答案:D解析:至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则更是以诗性的想象构建了情感的另一种天地.7、【考点】流动和切入答案:A解析:切入是指在对某一生活现象进行描写时,突然中止对前一幅生活画面的描写,直接将艺术的镜头转向后一幅生活画面.当元妃晋封的喜讯传来时,书中突然出了宝玉对秦钟的思念,透露了秦钟被打、老父气死的不幸消息.这是典型的切入的艺术手法.8、【考点】评点派答案:D解析: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而以脂砚斋的名义进行的评点被称为“脂评”.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来看,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创作同时进行的.9、【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B解析: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进行的.贾府元宵之夜,元妃归省之时,确实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10、【考点】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答案:A解析:曹雪芹家族之所以能够达到极盛,与他的曾祖父曹玺这一辈有关.康熙二年(1663)他以内工部郎中的职衔出任江宁织造,来到南京.11、【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A解析:《红楼梦》第六回开始展开小说情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小说的开端.刘姥姥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她第一次进大观园是为了“打秋风”,即借贷.12、【考点】第五节烟消火灭答案:B解析:宝玉有两个绰号:一是“富贵闲人”(第37回,宝钗所送),另一绰号是“混世魔王”,带有贬义,有不务正业,不服管束的内涵,一定程度上概括了贾宝玉叛逆性格特征.13、【考点】第二节程刻本答案:A解析:程甲本问世后,据其翻印的东观阁本、抱青阁本、藤花榭本等三种本子影响较大.尤其是东观阁本所传的子本中,出现了依附正文加以批注的本子.以道光十二年(1832)刊行的王希廉评本影响最著.14、【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C解析: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忠顺亲王府派人至贾府来寻找戏子琪官儿.这是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15、【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B解析:抄检大观园导致的结果是晴雯被逐,入画遭撵,司棋自杀.二、填空题(共15题,共15分)16、【考点】第一节脂评本答案:脂京本解析:庚辰本,又称脂京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七十八回.17、【考点】第三节批评派的红学研究答案:叔本华解析: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作为他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基础.18、【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用假语村言解析:小说第一回曾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亦可使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19、【考点】第一节《红楼梦》人物系统答案:贾瑞解析:王熙凤出台亮相干的第一件缺德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20、【考点】索隐派答案:红楼梦考证解析: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之后,索隐派红学从发展趋势上已进入衰竭时期.21、【考点】关于旧红学答案:史料解析: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其史料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著称,它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红楼梦》作者、版本等方面的重要信息.22、【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五解析:《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堪称小说的序幕.23、【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刘姥姥解析:作者选择“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人物,作为旁观者,通过她来观察贾家由盛而衰的全过程,这个人物是刘姥姥.24、【考点】《红楼梦》在现当代答案:俞平伯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的变革影响到了文艺批评的发展.一场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评运动,不仅使俞平伯最终以红学家的身份留名文学史,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众多学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兴趣.25、【考点】第四节死而不僵答案:林黛玉解析:尤三姐与林黛玉有相似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最突出的相似点是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这种理想的破灭.26、【考点】第五节烟消火灭答案:姽婳词解析:“天下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出自《姽婳词》.27、【考点】今古未有之一人答案:柳湘莲解析:贾宝玉对于“男人”也没有一概“打倒”,而是区别对待,他结交专好“挥拳行猎”的的冯紫英和“素性豪爽、不拘细事”的柳湘莲.28、【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绛珠仙草解析:据第一回所说,林黛玉的前世为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29、【考点】关于旧红学答案:题咏解析: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隐与题咏.30、【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解析:《红楼梦》的悲剧结局用《飞鸟各投林》中的话说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三、文字题(共13题,共70分)31、【考点】第二节序幕答案:木石前盟:指的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的爱情盟誓.木指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贾宝玉前世神瑛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为报灌溉之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32、【考点】索隐派答案: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是红学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红学专著.它第一次对索引方法得出的结论中的一种说法进行系统的论述,坐实《红楼梦》中“隐去”的“其人”、“其事”,逐回进行索引研究,以尽可能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断.王梦阮、沈瓶庵认为小说《红楼梦》写的是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这是《红楼梦索隐》一书的核心论点.33、【考点】第三节回光返照答案:荣国府贾政的长女元春被皇帝加封为贤德妃,皇帝以孝治天下,准许嫔妃回家省亲以遂天伦,“凡有重宇别院之家”便可迎接皇妃銮舆,贾府特造省亲别院大观园,迎接元妃,元春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回家省亲.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34、【考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部寻觅精神家园的杰作;小说渗透着一种形而上的意味答案:是贾宝玉作给晴雯的祭奠之辞.是《红楼梦》前80回文字中的“最强音”,也是对晴雯这一个有着完整生命历程的悲剧人物的最后礼赞,充分的展示曹雪芹寻觅精神“家园”的真实意态.35、【考点】第一节《红楼梦》人物系统答案:所谓“情情”,是指的是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表示眷恋和关怀.再如,尤三姐、晴雯,像林黛玉.从整体来看,如王熙凤、贾母、贾政等人,就是统治阶级内部“乌眼鸡”之间的“情情”了,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纯真感情.36、【考点】第一节脂评本答案:依附正文有五种形式的批注:(1)开首总批;(2)眉批;(3)夹批;(4)文中双行批注;(5)回末总批.37、【考点】论《红楼梦》的矛盾主线答案:(1)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同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2)以晴雯、鸳鸯等人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奴隶,同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38、【考点】融化和凝聚答案:融化是指在艺术描写中,用分散的笔墨,把对人物与事物的刻画放置到流动而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去叙述,最终使读者从融化到生活之流的各种细节中得出对人物和事物的总体印象.一些着墨不多的人物由于被“融化”了,变得活跃厚实.紫鹃使人感到生动、亲切、丰富和博大;简直成了忠诚和友谊的化身!但文中对紫鹃的描写都是星星点点的,而且无骄矜之色,总是在“山花丛中“文静的微笑,活的曹雪芹把紫鹃的性格特征巧妙的融化在生漩涡之中,使这些性格征象得到了多方面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在读者的思想屏幕上留下了最闪光的印象,最经久的记忆.“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施展了一番聪明的又傻气的小计谋,捅破了窗户纸.39、【考点】第五节烟消火灭答案:(1)钱财越来越少,经济是权势的基础,经济崩溃必然导致权势丧失.(2)贾府主子资质平庸,缺少才干,升不了大官,影响了权势,这是关键.(3)史家、林家、薛家早在贾府垮台之前就寿终正寝了.小说第十四回叙及巡盐御史林如海逝世,而史家、薛家失势更早,这对于贾府极为不利,势单力薄必然崩溃.(4)元春早逝,后台倒坍,使贾府大伤元气,一蹶不振,否则不至于抄家.第九十五回元春薨逝,时隔不久,贾府便被查抄.40、【考点】索隐派答案:1、索隐派是20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事”.索隐派并无统一的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清世祖与董鄂妃”论,“明珠家事”论、“政治小说”三说.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孑民(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他们被胡适称为“晚清索隐三派”.蔡元培等人的索隐红学帮助我们切实了解20世纪初叶人们的文本阅读习惯以及文化接受倾向,进而从宏观角度把握近现代之交的中国文化脉络和走向提供了有力例证,是《红楼梦》接受史中不可或缺的一节.2、红学索隐派的产生,对《红楼梦》研究而成为红学,是有贡献的.它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对小说文本进行仔细研读,并且对小说故事的“言外之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和探讨.《红楼梦》这个伟大的文学之谜,人们将继续猜下去,今后还会有索隐文章和索隐著作的出现;索隐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仍不时地为人们运用.索隐派红学的研究者,以严谨治学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献史料,企图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终解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41、【考点】弱的天才答案:(1)首先同宝玉情感的深沉性相关.(2)还蕴藏在他那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中.(3)还体现于其内在的情感的“焦点”——“痴”上.42、【考点】“机关算尽太聪明”答案:聪明而太,其过失在于这种聪明与计算都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在扩张其个人欲望的过程中伤害与摧毁着别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太聪明就是聪明表现在对别人生命价值的漠视,对别人的情感世界的漠视和鄙夷,以及对异己的无情剿杀.凤姐是贪婪自私的.她的机关算尽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权和利.太聪明的结果就是贪婪的欲念毁灭了她内心中一切美好的东西.43、【考点】复现和辐射答案:在小说中围绕着宝玉被打这一严重事件,牵动了荣国府里的诸多人际关系网络.为了把“辐射”出去的生活“线头”组织好,形成完整严密的生活有机体,曹雪芹审慎地注意了一下几点:(1)过细地鉴别每条线上的独特内涵,决不让人物泛泛而谈,做一些游离于性格逻辑之外的事情.(2)恰当地处理每条“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在必要的时候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新的、共同的“兴奋点”.(3)分清主次,突出诸多“线头”中最重要的一条,使“辐射中心”所包蕴的思想光彩显得更加耀目.(4)节外生枝,写好从某条“线”上滋生出来的、有表现价值的新枝蔓.。
自考复习专题:红楼梦研究(江苏)

(一)人物序列的特点《红楼梦》共写了448个人物,庞大而又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1、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
红楼人物作出历史抉择时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甘当“猢狲”还是直立为“人”。
第一,两头小,中间大。
(叛逆、奴性与两者之间)第二,阶级界线模糊。
(如宝玉和袭人)第三,相互制约,均为“逆水行舟”。
(宝玉的先天不足与逐渐觉醒)2、由“震中”向外扩散的悲剧人物圈。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打破传统小说人物善恶两分,忠奸分明的“格套”,形成一种更为丰富复杂,也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
越有价值越在震中:宝、黛、晴雯等;探春一类;凤、钗、袭人一边维护女性尊严,一边压抑践踏。
3、历史螺旋上的葬礼和更生。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在“好”与“了”的蜕变与升华中考察人物的相互关系。
“好”便是“了”:必然灭亡。
——趋向于奴性,人生价值低的。
“了”便是“好”:勘破放下。
——趋向于人性,人生价值高的。
4、总体上把握人物系统,应抓住一个中心环节:“情不情”向“情情”的运动和转化。
(1)“情不情”指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而且还用情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
(泛爱)(2)“情情”指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表示眷恋和关怀。
(如:晴雯、尤三姐)整体:如王熙凤、贾母、贾政等人,统治阶级内部“情情”。
(不稳定的人物关系)(一)宝玉论1、今古未有之一人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指出贾宝玉形象的新颖性。
(1)在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的人性特征,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的艺术表现。
如:宝玉对女儿的亲近,既有对清净女儿的热烈向往,也有青春活力被压抑的骚动和不安。
(一)宝玉论1、今古未有之一人(2)从内部结构看,其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非孤立存在,总是同其他许多极普遍、极常见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的。
如:既有对女奴的尊重,又有贵公子纨绔软弱脾性。
(3)其性格特征表现为既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精神要素,又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红楼梦研究
(课程代码2703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刊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程甲本为
A. 抄本
B. 木活字本
C. 铜活字本
D. 石印本
2. 程本问世以后出现了多个据以为底本的评本,其中影响最大的评本是
A. 王希廉的评本
B. 张新之的评本
C. 姚燮的评本
D. 哈斯宝的评本
3. 刘姥姥首次进大观园的目的是
A. 借贷
B. 寻人
C. 说亲
D. 交租
4. 大观园中宝玉与诸姐妹一人一座大院,宝钗所住的是
A. 稻香村
B. 潇湘馆
C. 蘅芜馆
D. 秋爽斋
5. 评价《红楼梦》是“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的是
A. 鲁迅
B. 黄遵宪
C. 梁启超
D. 龚自珍
6.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
A. 隐射明珠家事
B. 写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C. 为康熙朝政治小说
D. 是一部“明清兴亡史”
7. 用一年四季喻贾府兴衰际遇是二知道人的
A.《红楼梦说梦》
B.《红楼梦精义》
C.《红楼梦评论》
D.《红楼梦辨》
8. 抄检大观园导致的结果是晴雯被逐、入画遭撵和
A. 金钏自杀
B. 司棋自杀
C. 鸳鸯自杀
D. 傻大姐自杀
9. 在《红楼梦》诸多意象中以诗性的想象构建了情感的另一种天地是
A. 石头
B. 红楼
C. 太虚幻境
D. 木石前盟
10. 当元妃晋封的喜讯传来时,书中突然出了宝玉对秦钟的思念,透露了秦钟被打、老父气
死的不幸消息。
这种艺术手法称之为
A. 切入
B. 辐射
C. 流动
D. 复现
11. 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
A. 王希廉
B. 姚燮
C. 永忠
D. 脂砚斋
12. 元妃省亲的时间是
A. 正月初一
B. 元宵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13. 曹家最早出任江宁织造的是
A. 曹玺
B. 曹鼎
C. 曹寅
D. 曹颙
14. 宝玉“富贵闲人”的称号是
A. 林黛玉起的
B. 薛宝钗起的
C. 史湘云起的
D. 王熙凤起的
15.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
A. 贾环告状
B. 金钏之死
C. 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
D. 雨村来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6. 庚辰本,又称①,现存七十八回。
17. 据第一回所说,林黛玉前世为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①。
18.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出自《①》。
19. 自1921年胡适发表《①》之后,索隐派红学从发展趋势上进入衰竭时期。
20.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德国哲学家①的理论作为他的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基础。
21. 小说第一回曾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①,敷演出一段故事,亦可使闺阁
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
22. 王熙凤出台亮相干的第一件缺德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