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材料:9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材料:9

学习目标: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选择题

1.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2640a a -+=,2640b b -+=,

且a ≠b ,则b a

a b

+的值是( )A.7 B.-7 C.11 D.-11

2.方程()()1132=-+x x 的解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没有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一个实数根

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11x =,22x =,则这个方程是( ) A.2320x x +-= B.2320x x -+= C.2230x x -+=

D.2320x x ++=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1)10kx k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0k =时,方程无解

B.当1k =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C.当1k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D.当0k ≠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5.

判断关于x 0(0)ax bx c a ++=≠A .x <3.24 B .3.24<x <3.25 C.3.25<x <3.26 D .3.26<x <3.28

6.以3、4为两边长的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方程040132=+-x x 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5或12 B.12 C.15 D.以上都不对

7.关于x 的方程220x ax a -+=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 的值是( )A.-1或5 B.1 C.5 D.-1

8.某种花卉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

设每盆多植x 株,则可以列出的方程是( )A .340.515x

x +-=)(

B .3

40.515x x ++=()() C .430.515x x +-=()() D . 1

40.515x x +-=()() 二、填空题

9.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个根为1,则 ;若有一个根是,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若有一个根为0,则 .

1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3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α、β,则

(3)(3

)αβ++= . 11.若一元二次方程0892

=+-x kx 的一个根为1,则 ,另一个根为 .

12.以-3和7为根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13. 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22

(),

().

a a

b a b a b ab b a b ?-≥?*=?-?? < 例如4﹡2,因为4>2,所以2424428*=-?=.

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x x -+=的两个根,则12x x *=________.

14. 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个位数的平方,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则这个两位数

为 . 三、解答题

15.已知关于的方程22(1)(1)0m x m x m --++=. (1)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6.选择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0152=+-x x (用配方法); (2)()()2232-=-x x x ;

(3)052222

=--x x ; (4)()()22132-=+y y .

17.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6 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 86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 (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

(2)某人准备以开盘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开发商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一次性送装修费每平方米80元.试问哪种方案更优惠?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

15 D .15

- 2.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是110000千米/时,将11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41110?

B .51.110?

C .41.110?

D .60.1110? 3. 计算﹣32

的值是( )

A .9

B .9-

C .6

D .6- 4. 1

3-

=( ) A .3 B .3- C .13 D .13

- 5. ﹣3+(﹣5)的结果是( )

A .﹣2

B .﹣8

C .8

D .2

6. a ,b 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 <b ,则a ,b 分别是( )

A 、2,3

B 、3,2

C 、3,4

D 、6,8 7. 8-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8. 下列无理数中,在2-与1之间的是( )

A. B.3 D.5 9.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 b 0+=

B. b

C. ab >0

D.b

其中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

A .阿勒泰

B .喀什

C .吐鲁番

D .乌鲁木齐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 1. 4的平方根是 .

2. 3的倒数是 .

3. 计算:

()

1

122π-??

-- ???

= . 4. ()2

3225-?+--= .

5. 规定用符号[x]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3.69]=3.1=,按此规定,

1??

= . 6.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 _.

三、解答题(1-9题每题5分,10题4分,共50分)

1. 计算:()1

1123π-??

-+- ???

2.计算:()()02

02sin 60π---.

4.计算:(0

2tan3012014?-++

5.()0

cos45423π?-----.

6.计算:2

112-??

-+ ???

7.计算:(1

018sin 454π-??

+- ???

8.计算:2

o 32sin 4514-??

-+-- ???

.

9.计算:())

3

11-

10. 计算:()1

02

614201434-??

?

??+-?--+

初一数学有理数材料分析题-

. 初一数学有理数材料分析题 1.(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题)阅读下列一段话,并解决后 面的问题. 观察一列数:1、2、4、8、16、…我们发现,这一列数从第二项 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 2.一般地,如果一列数从第 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一列数就 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1)等比数列5、-15、45、…的第4项是_________. (2)如果一列数1234,,,a a a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那么有: 21a a q =,23211()a a q a q q a q ===,234311()a a q a q q a q ===。则: 5a = .a n=-_____________ (用1a 与q 的式子表示) (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4项是40,求它的公比. (本题10分): 2.为了求1+3+32+33+…+3100的值,可令M=1+3+32+33+…+3100,则 3M=3+32+33+34+…+3101,因此,3M ﹣M=3101﹣1,所以M= , 即1+3+32+33+…+3100=,仿照以上推理计算: 1+5+52+53+…+52015的值是 .

3.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只有数码0和1),它们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换算,如将(101)2,(1011) 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 2 ; 按此方式,将二进制(1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的结果是.4.符号“G”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G(1)=1,G(2)=3,G(3)=5,G(4)=7,… (2)G()=2,G()=4,G()=6,G()=8,… 利用以上规律计算:G(2010)﹣G()﹣2010=.5.若|x|=2,|y|=3,且<0,则x+y=. 6.王老师为调动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给每位学生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面积为1的圆形纸片,若在活动中表现优胜 者,可依次用色彩纸片覆盖圆面积的,,….请你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依据图形的变化,推断当n为整数时, +++…+=. 7.请你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 ----,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95908580 人数4682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2018-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1)规律探索问题(含答案)

第二篇专题能力突破 专题一规律探索问题 一、选择题 1.(原创题)观察下列图形, 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中的“★”有( ) A.57个B.60个C.63个D.85个 解析第1个图形有3个“★”,第2个图形有6=2×3个“★”,第3个图形有9=3×3个“★”,第4个图形有12=4×3个“★”,…,第20个图形有20×3=60个.故选B. 答案 B 2.(原创题)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 ) A.29 B.30 C.31 D.32 解析前n行的点数和可以表示成2+4+6+…+2n=2(1+2+3+…+n)= 2×n(n+1) 2 =n(n+1),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n(n+1)=930,可以求出n

=30.故选B. 答案 B 3.(原创题)符号“f ”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f (1)=2,f (2)=4,f (3)=6,…;(2)f ? ????12=2,f ? ????13=3,f ? ?? ??14=4,…利用以上规律计算:f (2 014)-f ? ?? ??12 014等于 ( ) A .2 013 B .2 014 C.12 013 D.12 014 解析 根据题意,得f (2 014)-f ? ?? ??12 014=2 014×2-2 014=2 014.故选B. 答案 B 4.(原创题)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一个图形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形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形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共有点的个数是 ( ) A .38 B .46 C .61 D .64 解析 第1个图形中共有4个点, 第2个图形中共有10个点,比第1个图形中多了6个点; 第3个图形中共有19个点,比第2个图形中多了9个点;…,按此规律可知, 第4个图形比第3个图形中多12个点,所以第4个图形中共有12+19=31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民族九年制学校王磊 一、试题概况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按要求设置,数与代数为49%(74分左右),图形与几何为37%(55分左右),统计与概率为14%(21分左右);易、中、难按5:3:2的题序定位及分配分值。 2、试题结构:1~1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8题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9~28题为解答题,分值为88分,总题量为28道题目,总分值为150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四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试卷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的难度略有变化,考查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②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

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紧扣课程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对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概念”的考查得到较好的体现。 (1)、题目立足于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四基” 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成。例如:第1、3、4、5、6、13、14、17、20、21、22等题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改编而成。有些题也是学生见过的题目的合理改造而来。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试题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另外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借此考查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背景、数据及动手绘制图形来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及复习要基于《课标》和《考试说明》。 试题以《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为依据;体现了《课标》对学生在掌握数学和通过学习数学而达到的自身发展三大方面的要求:获得“四基”、发展能力、养成科学态度。阅读《考试说明》了解中考的考点。哪些是重要考点,哪些是必考考点。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反复练习。对那些

2020年中考数学必考压轴题及答案

教育部2020年中考数学必考压轴题及答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 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E ′点,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C (1,-3) A 2,-6) B D O x E y 图② C (1+k ,-3 A 2,-6) B D O x E ′ y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 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 2 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 +bx +c (a ≠0)过A (-2,-6),C 图①

中考数学材料阅读题练习

阅读理解(24题) 解题方法和技巧:1、根据他给的例子,模仿求解,2、转化思想,3、较强的观察、归纳、推理、分析能力,4、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升华。 阅读理解题按解题方法不同常见的类型有:(1)定义概念与定义法则型;(2)解题示范(改错)与新知模仿型;(3)迁移探究与拓展应用型等. 【解题策略】解答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基本模式:阅读——理解——应用.重点是阅读,难点是理解,关键是应用.阅读时要理解材料的脉络,要对提供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整理信息,及时归纳要点,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类比、转化、迁移等方法,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式或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 典型例题: 整除类: 例1、若一个正整数,它的各位数字是左右对称的,则称这个数是对称数. 如22,797,12321都是对称数,最小的对称数是11,但没有最大的对称数,因为数位是无穷的. (1)若将任意一个四位对称数分解为前两位数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数表示的数,请你证明:这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2)设一个三位对称数为______ aba(10 a b +<),该对称数与11相乘后得到一个四位数,该 四位数前两位所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所表示的数相等,且该四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8,求这个三位对称数. 例2、(2015?重庆)如果把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一串数字,与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出的一串数字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和谐数”.例如:自然数64746从最高位到个位排出的一串数字是:6、4、7、4、6,从个位到最高排出的一串数字也是:6、4、7、4、6,所64746是“和谐数”.再如:33,181,212,4664,…,都是“和谐数”. (1)请你直接写出3个四位“和谐数”,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和谐数”能否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 (2) 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三位“和谐数”,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14 x ≤≤,x为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为y,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难题汇编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难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 【详解】 ∵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 ++++++÷=m, 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 故选:B. 【点睛】 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 4.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规律探索 一.选择题 1. (2018·湖北随州·3 分)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 1,3, 6,10…)和“正方形数”(如 1,4,9,16…),在小于 200 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 m ,最大的 “正方形数”为 n ,则 m +n 的值为( ) A .33 B .301 C .386 D .571 2.(2018?山东烟台市?3 分)如图所示,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玫瑰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成的,按此规律摆 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 120 朵玫瑰花,则 n 的值为( ) 3.(2018?山东济宁市?3 分)如图,小正方形是按一定规律摆放的,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图片, 适合填补图 中空白处的是( ) A . B . B. C . D . 4. (2018 湖南张家界 3.00 分)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 =256…, 则 2+22+23+24+25+…+21018 的末位数字是( ) A .8 B .6 C .4 D .0 二、填空题 1. (2018·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1OA 1,△P 2A 1A 2, △P 3A 2A 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P (13, 3),P 2,P 3,…均在直线 y =﹣13 x+4 上.设△P 1OA 1,△P 2A 1A 2,△P 3A 2A 3,…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S 3,…,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S 2018

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备考大全)

201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互为相反数?a+b =0 2、倒数: (1)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的立方根。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新考点必考题型)

最新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6)0的相反数等于( ) A .1 B .—1 C .6 D .—6 2.已知点M (a ,3)和点N (4,b )关于y 轴对称,则(b a +)2012的值为( ). A .1 B .一l C .72012 D .一72012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a a =-23 B .6 32a a a =? C .326 ()a a = D .()3 3 93a a = 4.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 C . D . 5. 下列数中:6、 2 π 、23.1、722、36-,0.333…、1.212112 、1.232232223… (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2);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如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7.不等式211 841x x x x -≥+?? +≤-? 的解集是( ). A .3x ≥ B .2x ≥ C .23x ≤≤ D .空集 8.某次有奖竞答比赛中,10名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

则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A .学生成绩的极差是2 B .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2 C .学生成绩的众数是80分 D .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是70分 9.如图,AB CD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123180++= ∠∠∠ B .123360++= ∠∠∠ C .1322+=∠∠∠ D .132+=∠∠∠ 10.已知反比例函数5 m y 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取值范围是( ) A . m >5 B .m<5 C .m ≥5 D .m >6 _ 11.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1)(x-1)=x 2-1 B .(a-b )(m-n )=(b-a )(n-m ) C .ab-a-b+1=(a-1)(b-1) D .m 2-2m-3=m (m-2- m 3 ) 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 →D →C →B →A ,设P 点经过的路程为x ,以点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数据分析含答案

数据分析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5天中,两台机床每天出次品数如下表所示,则出次品波动较小的是 () A.甲机床B.乙机床C.两台机床一样 D.无法判断 2.六箱救灾区物资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是17,20,18,17,18,1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方差依次是() A.18,18,3 B.18,18,1 C.18,17.5,3 D.17.5,18,1 3.数据﹣2,﹣1,0,1,2的方差是() A.0 B.C.2 D.4 4.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 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方差是29 D.平均数是54 5.某校将举办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要求各班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初三(1)班组织了五轮班级选拔赛,在这五轮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6分,甲的成绩的方差是0.2,乙的成绩的方差是0.8.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 6.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56,S乙2=0.60,S丙2=0.50,S丁2=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6轮投篮比赛,两人的得分情况统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得分的极差小于乙得分的极差 B.甲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得分的中位数 C.甲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得分的平均数 D.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8.在某中学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初一年级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这5名选手成绩的方差() A.2 B.6.8 C.34 D.93 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A.甲B.乙C.丙D.丁 10.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8 B.5 C.D.3 1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射击训练,每人各射击20次,他们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1环,各自的方差见如下表格: 由上可知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适合用全面调查

中考数学专题 规律探索题

1 规律探索 类型一 数式规律 1.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 4尺,…,第n 天折断一半后 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 12n 2. 如图,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三角形数阵,按图中数阵的排列规律,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________. 第2题图 41【解析】由图形可知,第n 行最后一个数为1+2+3+…+n = n (n +1) 2 ,∴第8行最后一个数为 8×9 2 =36=6,则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36+5 =41. 3. 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式子:

2 第一个式子:4×12-12 ① 第二个式子:4×22-32 ② 第三个式子:4×32-52 ③ … 根据上述规律,则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______. 8075 【解析】∵4×12-12=3①,4×22-32=7②,4×32-52=11③,…,4n 2-(2n -1)2=4n -1,∴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4×2019-1=8075. 4. 将数1个1,2个12,3个13,…,n 个1 n (n 为正整数)顺次排成一列: 1,12,12,13,13,13,…,1n ,1n ,…,记a 1=1,a 2=12,a 3=1 2,…,S 1 =a 1,S 2=a 1+a 2,S 3=a 1+a 2+a 3,…,S n =a 1+a 2+…+a n ,则S 2019=________. 63364 【解析】根据题意,将该数列分组,1个1的和为1,2个12的和为1,3个1 3的和为1,…;∵1+2+3+…+63=2016个数,则第 2019个数为64个164的第3个数,则此数列中,S 2019=1×63+3× 1 64=633 64 .

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资料

精品文档 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扶沟县基础教育教研室李长富 一、试题评析 (一)整体评价 2017年河南省中招数学试题考查做到了五个关注,即:关注对数学核心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对基本数学能力的考查、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状况。试题紧扣课标,无偏题、怪题;体现了较好的选拔性及良好的区分度,是一套高质量的数学试题。 (二)三点变化 与前几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相比较,今年试题有如下三点变化:1.三大题型题目数量有变化。选择题由8道变为10道,填空题由7道变为5道,解答题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2.题目考查知识点发生了些许变化。①第16题由分式化简求值变为整式化简求值;②第18题圆的综合题没有与四边形存在性结合。对四边形的考查偏少,且均出现在选择题中;③第20题重新把反比例函数加入了解答题阵营;④选择题压轴舍去找规律问题,被替换成扇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了。选择题压轴题通常是规律题或动态几何为背景的函数图像题,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常出现在填空题里,今年仍对此类题目进行了考查,只是题型做了调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整体难度较近几年相比,有些降低,估计满分人数难度降低。 3.以后的高考、可能要比去年略多。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顾明远谈到: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度。通过中考、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简单地必须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握的还要掌握牢固。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九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三)各部分所占比例“数与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它没有单独命题,体现在一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些试题中,所占分值没作单独统计,在此说明。精品文档.

中考数学专题(十九)阅读理解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9 阅读理解题专题 【前言】 新课标以来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出现在数学当中就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不同以往的单纯“给条件”to “求结果”式的题目,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条件出题。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得不偿失。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就成为了关键,让我们先看以下的例题。 【例1】 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且PA=2, PB=3, PC=1.求∠BPC 度数的大小和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 李明同学的思路是:将△BP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如图2).连接PP′,可得△P′P B 是等边三角形,而△PP′A 又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所以∠AP′C=150°,而∠BPC=∠AP′C=150°.进而求出等边△ABC 的边长为7.问题得到解 决. 请你参考李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 内有一点P ,且PA=5,BP=2,PC=1.求∠BPC 度数的大小和正方形ABCD 的边长. 【思路分析】首先仔细阅读材料,问题中小明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通过旋转固定的角度将已知条件放在同一个(组)图形中进行研究。旋转60度以后BP 就成了BP`,PC 成了P`A,借助等量关系BP`=PP`,于是△APP`就可以计算了.至于说为什么是60°,则完全是因为大图 图 3 图 1

形是等边三角形,需要用60度去构造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看完这个,再看所求的问题,几乎是一个一模一样的问题,只不过大图形由三角形变成了正方形。那么根据题中所给的思路,很自然就会想到将△BPC 旋转90度看看行不行。旋转90度之后,成功将PC 挪了出来,于是很自然做AP`延长线,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来,于是问题得解。说实话如果完全不看材料,在正方形内做辅助线,当成一道普通的线段角计算问题也是可以算的。但是借助材料中已经给出的旋转方法做这道题会非常简单快捷。大家可以从本题中体会一下领会材料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所在。 【解析】 (1)如图,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BP′A ,则△BPC ≌△BP′A . ∴AP′=PC=1,. 连结P P′, 在Rt △BP′P 中, ∵ ,∠PBP′=90°, ∴ P P′=2,∠BP′P=45°. 在△AP′P 中, AP′=1,P P′=2, ∵ 22212+=,即AP′ 2 + PP′ 2 = AP2. ∴ △AP′P 是直角三角形,即∠A P′ P=90°. ∴ ∠AP′B=135°. ∴ ∠BPC=∠AP′B=135°. … (2)过点B 作BE ⊥AP′ 交AP′ 的延长线于点E . ∴ ∠E P′ B=45° .∴ E P′=B E=1.∴ AE=2. ∴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 ∴ ∠BPC=135° 【例2】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 B .中位数是8 C .平均数是8.2 D .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最新广东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规律探索

规律探索 类型一 数式规律 1.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 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4尺,…,第n 天折断一半后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 1 2n 2. 如图,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三角形数阵,按图中数阵的排列规律,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________. 第2题图 41【解析】由图形可知,第n 行最后一个数为1+2+3+…+n =n (n +1)2 ,∴第8行最后一个数为8×92=36=6,则第9行从 左至右第5个数是36+5=41. 3. 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式子: 第一个式子:4×12-12 ①

第二个式子:4×22-32 ② 第三个式子:4×32-52 ③ … 根据上述规律,则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______. 8075 【解析】∵4×12-12=3①,4×22-32=7②,4×32-52=11③,…,4n 2-(2n -1)2=4n -1,∴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4×2019-1=8075. 4. 将数1个1,2个12,3个13,…,n 个1n (n 为正整数)顺次排成一列: 1,12,12,13,13,13,…,1n ,1n ,…,记a 1=1,a 2=12,a 3=12,…,S 1=a 1,S 2=a 1+a 2,S 3=a 1+a 2+a 3,…,S n =a 1+a 2+…+a n ,则S 2019=________. 63364 【解析】根据题意,将该数列分组,1个1的和为1,2个12的 和为1,3个13的和为1,…;∵1+2+3+…+63=2016个数,则第 2019个数为64个164的第3个数,则此数列中,S 2019=1×63+3×164= 63364. 类型二 图形规律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变换成△OA 2B 2,第三次将△OA 2B 2变换成△OA 3B 3,…,

2019年绍兴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

2019年绍兴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5的绝对值是() A.5 B.﹣5 C.D.﹣ 2.某市决定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今年预计投入资金126000000元,其中数字126000000用科学记 数法可表示为() A.12.6×107B.1.26×108C.1.26×109D.0.126×1010 3.如图的几何体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它的主视图是() A.B. C.D. 4.为了解某地区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地区100名九年级男生,他们的身高x(cm)统计 如下: 根据以上结果,抽查该地区一名九年级男生,估计他的身高不低于180cm的概率是() A.0.85 B.0.57 C.0.42 D.0.15

5.如图,墙上钉着三根木条a,b,C,量得∠1=70°,∠2=100°,那么木条a,b所在直线所夹的锐角 是() A.5°B.10°C.30°D.70° 6.若三点(1,4),(2,7),(a,10)在同一直线上,则a的值等于() A.﹣1 B.0 C.3 D.4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5)(x﹣3)经变换后得到抛物线y=(x+3)(x﹣5),则这个变换 可以是() A.向左平移2个单位B.向右平移2个单位 C.向左平移8个单位D.向右平移8个单位 8.如图,△ABC内接于⊙O,∠B=65°,∠C=70°.若BC=2,则的长为() A.πB.πC.2πD.2π 9.正方形ABCD的边AB上有一动点E,以EC为边作矩形ECFG,且边FG过点D.在点E从点A移动到 点B的过程中,矩形ECFG的面积()

中考数学复习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中考数学复习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我是来自四中的。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组织领导下,在市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初三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年中招考试中,四中的数学学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教研室的指导明确了方向 本届从初一开始,我们在资料的选择和习题的选编中,一直以市教研室编写的《导、学、练》为重要参考,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组织练习和考试,为初三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进入初三以来,我们更是认真研究教研室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并且在教研室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编印了自己的校本复习材料,由于校本材料符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特点,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中招复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紧张的初三复习以后,我们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观摩课、质量分析、备考会等活动,每一次交流后,根据获得的信息,我们都及时地进行总结,不断修正复习中的偏差,并把好的复习方式方法加以吸收和应用,从中受益匪浅。 更难能可贵的是,市教研室领导在百忙中还先后三次到我校毕业年级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对我校的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有效性。

二、学校的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四中教学改革的中心,学校通过每学年两次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大赛、两次常规教学质量月活动、数轮毕业班调研听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打造有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学校主要领导都亲自包班,深入班级和课堂,参与班级管理,关注班级状况和学生变化。 学校形成了规范化的备考方案:定期召开毕业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和学情分析会,进行经验交流;坚持月考和质量分析制度,及时查找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向毕业班倾斜,多次组织全组老师去毕业班听课,评课,加强中招备考研究,教研组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气氛,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三、备课组的团结协作、创新工作是关键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学校逐步形成了质量监控的“四级责任制”:即年级长的总体目标责任制、备课组的学科质量责任制、班主任的班级整体战目标责任制、教师的个人质量负责制。我们深深感到,备课组的学科质量责任制是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都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提前做好规划,强化集体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