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绪论

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

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

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

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

1.什么叫打浆?

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

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纤维的结合力有四种:氢键结合力;化学主价键力;极性键吸引力;表面交织力

其中,氢键的结合力最重要,与打浆的关系最密切。打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氢键结合力,从而提高成纸的强度。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通过水分子形成的水桥连接

氢键理论认为,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经过打浆的纸料纤维,可以通过偶极性水分子与纤维形成纤维-水-水-纤维的松散连接的氢键结合。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单层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结合

当纸料在网上滤水后,经过压榨进一步脱出水分,使两纤维间的距离靠拢,在纤维间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单层水分子连接的氢键结合,即纤维-水-纤维的氢键结合。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I)----过程完成,形成氢键结合

纸页经加热干燥进一步脱除水分,水分蒸发时,纤维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纸页收缩,纤维进一步靠拢,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羟基距离小于2.8 ?,最终形成了氢键结合,即纤维-纤维间的氢键结合氢键理论认为,打浆过程的机械作用增大了纤维的外表面,游离出大量极性羟基(-OH+),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结合,形成极性水分子的胶体膜,当水分子蒸发时,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相面结合,从而将纤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纸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氢键形成的条件:有游离羟基的存在;两羟基之间的距离在2.8 ?以内。

纤维的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都会使纤维的游离羟基增加,促进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从而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

7.目前打浆设备分为哪几种类型?

间歇式主要是槽式打浆机;连续式主要有锥形磨浆机、圆柱磨浆机、圆盘磨浆机

8.打浆有哪几方式?

根据纤维在打浆中受到不同的切断、润胀、及细纤维化的作用,将打浆方式分为四种类型:长纤维游离状打浆、短纤维游离状打浆、长纤维粘状打浆、短纤维粘状打浆。

9.低浓打浆和高浓磨浆的原理是什么?

低浓打浆:主要靠刀片直接对纤维进行冲击、剪切、压溃和摩擦。

高浓打浆原理:与低浓打浆相比,高浓打浆作用不是靠磨盘直接作用于纤维,而是依靠磨盘间高浓浆料间的相互摩擦、挤压、揉搓和扭曲等作用使纤维受到磨浆,同时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使浆料软化,有利于浆料的解离。

11.什么叫打浆度?

打浆度,反映浆料脱水的难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13.打浆对纸张性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强度(裂断长,撕裂度,耐折度,耐破度)曲线随着打浆度升高出现转折现象?(1)打浆对纸页性质

a)打浆性能曲线逐步上升(如纤维的结合力、紧度和收缩率);b)与结合力成正比的强度指标,都是先升后降(各种强度曲线);

c)与纸页致密程度有关的指标,均随打浆程度加深而下降(如纤维平均长度、透气度和吸收性)。

(2)打浆存在一组基本矛盾:就是纤维的结合力和纤维的平均长度。随着打浆度的提高,纤维的结合力不断上升,并有利于提高纸页的各种强度。但另一方面,随着打浆度的继续提高,纤维的长度不断减短,使纸页的各种指标下降。

(3)打浆与纤维结合力的关系:

随着打浆度的增加,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大,游离出更多的羟基,促进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使纤维结合力不断上升。

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逐渐缓慢达到最高点。(一)裂断长

主要受纤维间结合力和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同时与纤维的交织排列和纤维自身的强度等也有关。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

(二)撕裂度:主要受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其次是纤维结合力、纤维排列方向、纤维强度和纤维交织情况等。

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比耐折度下降要早)(三)耐破度(Bursting Strength)----纸页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主要受纤维间结合力和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同时与纤维的交织排列和纤维自身的强度等也有关。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

比裂断长的曲线下降早一些,因为纸张在破裂时,不仅受到拉力,同时也受到撕力作用的影响。

(四)耐折度---纸页在一定的张力下承受180度往复折叠的次数。

主要受纤维平均长度、纤维间结合力、纤维在纸页中的排列,纤维本身的强度和弹性等。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与耐破度曲线相似,转折点出现的更早些)

第二章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2.施胶的方法有哪几种?纸内施胶(浆内施胶);纸面施胶(表面施胶);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5.掌握松香施胶剂的施胶机理(用接触角理论解释纸张施胶后为什么能抗水?用配位理论解释胶料是如何附着在纤维上的?施胶效应是如何完成的?)有哪些影响施胶效果的主要因素?施胶效果的产生--接触角理论p67图、公式

液滴能否在纸面产生扩散使纸润湿主要取决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和液滴本身的内聚力之间平衡关系;内聚力是液滴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一般不予改变。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而内聚力

与附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决定于液滴与纸面两相间接触角的大

小。sv=sL+Lv cos则

cos=(sv-sL)/Lv当>900时,cos<0,表面不润湿;为使表面不润湿,则应

使sv-sL<0即降低纸面的sv。

配位理论认为,施胶效应是水合铝离子、松香酸和纤维素进行络合反应的结果。松香胶料中的松香酸阴离子能与水合铝离子作用生成不同结构的松香酸铝共沉淀物水合松香酸铝,带正电的水合松香酸铝络合物被带负电荷的纤维所吸附,与纤维表面的羟基阴离子其络合作用,使松香胶料定着在纤维上,或先被两个松香酸李子所取代再与纤维络合。三个方程式P74施胶效应的完成——配位理论施胶效应的最后取得是在纸页干燥过程中完成的。松香胶料是两性分子,松香胶沉淀物定着到纤维表面之后,只有发生内取向,使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朝外形成定向的规则排列,才能降低纸面的自由能,取得抗液性施胶效果。配位理论认为:水合铝离子能产生羟连反应,所以水合松香酸铝沉淀物在干燥过程也能产生羟连反应,使单铝变成双铝结合,逐渐失掉配位水,形成网状的凝聚物而连结在一起。

水合松香酸铝又能与纤维素的羧基构成配位键,在干燥过程也产生羟连反应,形成没有活性的大分子,使松香胶沉淀物获得稳定的内取向,从而使纸面自由能降低,获得抗液性能。6.什么是中性施胶和中-碱性造纸?有什么优点?

中性施胶是指在pH值大于6的弱酸性,接近于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施胶。中-碱性造纸是指在接近于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抄纸。中性施胶剂就是为适应中性或碱性抄纸而发展起来的。

7.纸张加填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常用填料:滑石粉(Talc)、瓷土(又称高岭土

(Al2O3·2SiO2·2H2O))、碳酸钙(1)、改变纸的光学性质

通过改变折光率和光散射系数,增加纸页的不透明度和亮度,并防止透印。

(2)、改善纸页的表面性能和印刷适性

加填可以改善纸页的平滑度和匀度,提高纸页的吸收性和吸墨性,并降低纸页的保水性和变形性。(3)、赋予纸页某些特殊功能

如卷烟纸加碳酸钙,改进透气性,调节燃烧速度。导电纸加入碳黑,以获得导电性。(4)、节省纤维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填料的价格是几角钱1kg,而纤维原料的价格是几元钱1kg。因此加填可大大节约纤维用量,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填料的加入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大大降低纸页的强度指标。(5)、填料有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树脂,使纸浆中的树脂不致凝聚成大粒子,因而有助于克服树脂障碍。

加填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加填的纸张,由于填料分散于纤维之间,使纸的结构疏松多孔,减少了纤维间相互的接触和氢键结合,使纸页的物理强度下降。加填使纸张印刷时掉粉掉毛现象增加。加填会降低纸张的施胶度,尤其是碱性填料对酸性施胶的危害更大。

8.填料留着率有哪些表示方法?影响填料留着率有哪些主要因素?试述填料的留着机理。(一)填料留着率

填料总留着率指保留在纸页中的填料质量与加入纸浆中填料质量的比。单程留着率比总留着率低。影响单程留着率的主要因素有车速、上网纸料浓度、纸页厚度、网案振动、脱水元件性能、真空抽吸程度、成形网形式与特点以及浆料性质等。影响总留着率的主要因素是白水的循环使用情况。

(二)填料留着机理

填料的留着受纸料脱水过程中吸附、过滤、沉积以及絮凝等综合影响。

1、机械截留说:

认为填料是由机械过滤作用,截留在纸浆滤层内的。因而纸张的定量越大,纤维的滤层越厚,填料的颗粒越大,则留着率也越高。但无法解释细小颗粒留着率高的原因。

2、胶体吸附说:

认为填料粒子在水中带有负电荷,并吸附铝离子转变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纤维吸附并沉积在纤维的表面上。在等电点附近,胶体易于絮聚,从而利于填料留着。

综上所述:填料的留着是机械截留和胶体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胶体吸附作用为主。即颗粒较大的填料是靠机械截留作用而留着,颗粒较小的填料是靠胶体吸附作用而留着。

9.染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染料有哪些种类?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染色和调色的目的和作用

a)为了生产颜色纸需进行染色。

b)生产白纸需对纸页进行调色,以使得每批产品的色调趋于一致。c)对某些纸种,需要提高白度,因此需加入增白剂增白。

染色:指在纸浆或纸张中加入某些色料使纸能有选择性地吸收可见光中的大部分光谱,不吸收并反射出所需要色泽的光谱。

用于造纸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纸张染色方法分:浆内染色(间歇染色、连续染色)、纸面染色(浸渍法、压光法和涂布法)

10.增白剂的作用机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其化学组成为二氨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或盐类,是含有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荧光增白剂结构中含有:激发荧光的胺基磺酸类基团、能吸收紫外光的芳香胺和脂肪胺及其衍生物的基团、还有能增强牢固性能的三聚氰氨基团

荧光增白剂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可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蓝色或红色的荧光。

在浆料中,这些荧光能对橙黄或浅绿起补色效应而产生显白效果。因此荧光增白剂对纸浆的作用只是一种光学作用,并未对纸浆起漂白或染色作用。

11.什么是湿纸强度,湿强度?各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湿纸强度是指纸页抄造过程未经干燥的湿纸页的强度,湿纸强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纸页的纤维之间的摩擦力。

纸页的湿强度是指经干燥后的纸张再被水润湿完全饱和后所具有的强度,或称再湿强

度。。

12.湿强树脂增湿强作用的机理是什么?(1)、保护原有的纤维间的结合。该机理认为,湿强剂在纤维周围形成一个交错的链状网络结构,阻止纤维的吸水润涨以保持原有的纤维间的氢键结合。(2)、产生新的抗水纤维结合键。该机理认为,湿强剂与纸浆纤维交联形成了新的共价键、氢键等抗水结合键,从而增加了纤维结合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湿强剂的增强是通过上述两种机理的综合作用来体现的。

13.干强剂增强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1)干强剂能有效地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

如淀粉的自由葡萄糖羟基参与了纤维表面纤维素分子的氢键的形成,因此淀粉的加入增加了纤维间结合面上的氢键数量,从而增加了纤维间的内部结合强度。(2)、其次是改善纸页成形,这可以提供更均匀分布的纤维之间的结合。(3)、此外当增干强剂能够提高细小纤维留着和纸页滤水时,可以改善湿纸页的固结。

14.助留和助滤机理是什么?(一)助留机理

(1)Zeta电位电荷中和助留

纸浆和大多数填料具有负电荷表面,加入阳离子助留剂后,减少了纤维与填料之间的排斥力,从而得到了较好的吸附和留着。

(2)嵌镶结合助留(补丁机理Patching)

阳离子型聚合物的强阳电荷抢先吸附部分细小组分,形成局部区域阳电荷性,这些区域再吸附带阴电荷的细小组分,从而产生镶嵌留着。

(3)形成桥联物助留(Bridging Flocculation)

具有足够链长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在纤维、填料粒子等空隙间架桥,并形成凝

聚。(二).助滤机理(1)电荷中和

阳离子型助留助滤剂能降低纤维、填料等的表面电荷,致使纤维和填料中充满水的结构受到破坏,使其表面定向排列的水分子被扰乱而容易释放出来。(2)凝结与絮聚

阳离子型助留助滤剂能促进纤维和填料凝聚,使纤维和填料的比表面积降低而加速了脱水作用。

15.纤维分散的意义?纤维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①赋予纤维表面电荷,使纤维间产生斥力(阴离子分散剂)。

②吸附在纤维表面,相当于在纤维表面附着了一层薄薄的润滑膜,起到了水溶性润滑剂的作用,减少了纤维间的摩擦力,减少了纤维间相互黏着的机会,使纤维相互滑过而不致缠结。

③分散剂的加入使得浆水的黏度增高,浆液黏度的增加大大限制了纤维在水中的运动自由度,使纤维不相互接触,减少了纤维间的絮聚,改善了纤维成形交织的能力。

16.纸料消泡和除气的意义是什么?消泡剂和除气消泡剂有哪些种类?(一)泡沫的产生

当使用洗涤不良的纸浆或不合理的施胶、在酸性系统中使用碱性填料等,均会造成纸料中产生泡沫,对生产操作和纸页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纸浆中气泡的危害--降低滤水速度、造成纸页针眼消泡剂种类:溶剂型消泡剂;油型消泡剂和乳液型消泡剂

17.产生腐浆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浆料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养料物质,尤其在炎热的季节和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细菌繁殖更为迅速。在纸料和白水流经的各种设备和管线中,如不经常清洗,极易产生腐

浆。腐浆落入浆料中会引起纸页的断头或产生纸病等

18.什么是造纸生产过程的树脂障碍?如何控制?

由于纸浆中带有的一些溶于中性有机溶剂的憎水性物质以多种形式沉积在设备的表面上而带来的。生产中控制树脂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控制法、工艺控制法和生物控制法。

21.什么是造纸湿部化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造纸湿部化学是造纸配料各组分的表面和胶体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是论述造纸配料中各组分在纸机网部滤水、留着、成形以及在白水循环过程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关系到纸机操作性能和最终产品(纸和纸板)的质量。

造纸湿部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造纸湿部化学作用基本原理;造纸湿部化学助剂;造纸湿部化学测量和过程控制。

23.湿部化学控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1)结构性质(定量、厚度、成形、方向性、两面差、多孔性、粗糙度及尺寸稳定性等)

(2)机械性质(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破强度、挺度、耐折强度、内结合强度和表面强度等)(3)表观性质(颜色、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泽度等)(4)屏蔽和阻抗性(抗水、抗油性等)

(5)持久性(耐久性、褪色及化学稳定性)

24.湿部化学控制对纸机运行性能有哪些影响?

湿部化学对纸机的运行性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一方面,湿部化学能被用于提高滤水性,减少进入的空气和泡沫,保持纸机清洁,以及使循环白水的固含量下降。另一方面,当湿部化学失控时,会产生纸机沉淀、结垢和气泡痕,降低滤水性、纸机洁净度和压榨效率。

第三章供浆系统和白水系统——书本思考题

2.纸料悬浮液流动过程的湍动形式有哪几种类型流动状态:可分为塞流、混流和湍流三种基本状态。湍动形式:低强微湍流、高强大湍流、高强微湍流。

3.纸料的供浆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供浆系统:在纸料制备系统后至抄造前,对纸料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组成:供浆系统从造纸机车间的成浆池开始至造纸机流浆箱布浆器的进浆口为止,由调量、稀释、除气、净化、筛选、消除压力脉冲和纸浆输送等部分组成。

5.简述纸料调量和稀释的目的

调量:按造纸机的车速和定量的要求提供连续不断的稳定的供浆绝干量

稀释:按照造纸机抄造的要求,将纸料稀释到适合的浓度,以便在抄纸过程中形成均匀的湿纸页。7.纸料进入流浆箱之前,筛选和净化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目的:筛选:除掉纸浆中相对密度小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束、草屑等。

净化:除掉纸浆中相对密度大的杂质,如沙粒、金属屑、煤渣等。

净化和筛选的作用是除去纸料中残余的杂质,并制成均匀分散的纤维悬浮液。

10.简述浆料中结合气体和游离气体的危害1)游离状态空气

a.改变纤维的比重和浆料的可压缩性、脱水性;

b.产生泡沫;

c.使纤维的比重减轻,产生浮浆,造成在网上出现纤维团和定量不均。

d.使纸张的质量下降

2)结合状态空气:能够造成泡沫,并降低成形部的脱水率;3)溶解状态空气:对纸料性质影响不大。

11.纸料为什么需要除气?除气的方式有哪些作用:(1)、避免在造纸机流浆箱产生泡沫,并把不含气泡的纸料喷射到成形部,从而改进纸页成型,解决纸页中出现的泡沫点,针眼等纸

病。(2)、由于没有气泡和纤维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到流浆箱中纸料的絮聚易于分散,有助于改进纸页匀度。(3)、使管道系统脉动的幅度较低,使纸页的定量更加稳定。(4)、加快成形部的脱水,增加成形部的脱水能力。除气的方法:预防、排除。

(1)、化学除气(如加表面活性剂):用物化的方法除去纸料中的空气;将添加剂加入到纸料和白水中,使小气泡破裂而变成大气泡,从而从纸料或白水中溢出。(2)、机械法:高压水、热蒸汽、脱气设备(如脱气罐)。

13.常用的造纸白水处理的方式有哪些?白水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白水的循环与使

用(一).短循环

从网部脱除的部分白水,又回用于稀释进入流浆箱的浆料,这个称之为“短循环”。将富含纤维的部分白水送回短循环,而将纤维含量很低的部分白水溢流到长循环去。(二)长循环长循环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物料和热量的利用。长循环系统包括损纸系统、白水回收装置、温度控制系统、更换纸种、物料损失、热损失、生产废水等。

(三)白水的分级处理——图3-19为造纸车间白水循环分级的示意图根据白水浓度的高低划分为三级循环来回收利用。第一级循环是网部的白水,用于冲浆稀释系统。

第二级循环是网部剩余的白水和喷水管的水等经白水回收设备处理,回收其中物料,并将处理后的水分配到使用的系统。

第三级循环是纸机废水和第二级循环多余的水,汇合起来经厂内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并将部分处理水分配到使用的系统。

白水封闭循环的原则——纸机排出来的的白水直接或者经过白水回收设备进行固体物料的回收后进入纸机系统循环在利用。

白水回收方式:过滤法(浓缩机、脱水机、多圆盘过滤机等)、气浮法(气浮白水回收机)、沉淀法(沉淀池、沉淀塔、沉降器)

14.纸页纵向定量波动的概念

纸页纵向波动的概念:是指纸页抄造过程中纸页纵向定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况。

第四章纸浆流送与纸页成形

1.纸料上网的作用是什么?流浆箱的任务是什么?(一)纸料流送的作用

纸料流送的作用是按照纸机车速和产品的质量要求,用流送设备将纸料流均匀、稳定地沿着纸机横幅全宽流送上网,为纸页以良好的质量成形提供必要的前期条件。(二)纸料流送设备——流浆箱的任务

(1)沿着造纸机全宽,均匀、稳定地分布纸料,保证压力均布、速度均布、流量均布、浓度均布和纤维定向的可控性和均匀性。并将上网喷射纸料流一最适当的角度送到成形部最适合的位

置。(2)有效地分散纤维,防止纤维絮聚。

(3)按照工艺要求,提供和保持稳定的上网纸料流压头和浆速关系,并且便于控制和调节。

.流浆箱由哪几部分组成?

流浆箱由布浆装置、整流装置和上网装置等3部分组成。

布浆器——纸料的分布装置;堰池——纸料的整流装置;堰板——纸料的上网装置。

3.当今流浆箱有哪些类型?

以上网纸料流的流送和控制方式来分可归纳为五大类:

①敞开式流浆箱;②封闭式流浆箱;③水力式流浆箱;④多层成形流浆箱;⑤用于高浓纸料上网成形的高浓流浆箱。

6.流浆箱的堰板有哪几种形式?

堰板传统上可以分为收敛式堰板、垂直式堰板和结合式堰板三种。

7.纸页成形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成形部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一)纸页成形的目的

纸页成形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控制纸料在网上的留着和滤水工艺,使上网的纸料形成具有优良匀度和物理性能的湿纸幅。

(二)成形部的任务和要求

主要任务:使纸料尽量地保留在网上,较多地脱除水分并形成全幅结构均匀的湿纸幅。

要求:纸料在网上应该均匀分散,使全幅纸页的定量、厚度、匀度等均匀一致,为形成一张质量良好的湿纸幅打下基础。湿纸幅经网部脱水后应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以便将湿纸幅传递到压榨

部。

9.纸页成形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成形机理是什么?

纸页成形过程是指纸浆悬浮液在成形网上脱出大部分水分而形成湿纸幅的过程。其基本过程包括滤水、定向剪切和湍动。

(1)滤水是指成形过程中的纤维悬浮液中的水分借重力、离心力和真空吸力等排出的过程。滤水是水通过网或筛的流动,其方向主要是(但不完全是)垂直于网面的,其特征是流速往往会随时间起变化。滤水的主要作用是纤维悬浮体的脱水,使悬浮体中的纤维沉积到网上成为沉积层。滤水的包含两种机理:过滤与浓缩。

(2)定向剪切是在未滤水的纤维悬浮体中具有可清楚识别形态的剪切流动。它以流动的方向性以及平均速度梯度为特征。定向剪切具有分散作用,定向作用和浓集作用。

(3)湍动从理想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未滤水的纤维悬浮液中流速的无定向波动。实际上,在纸页的成形过程中,湍动扰动可列为湍动流型者,并非真是无定向的。只不过他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定向剪切,因此对纸页结构的影响近似真正的湍流。湍动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纤维网络,并在有限的程度上使纤维在悬浮体中易动,从而降低悬浮体的絮聚程度,以及作为定向剪切衰减的手段。

11.长网成形器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胸辊、成形板、案辊、刮水板(又称为案板)、湿真空箱、干真空箱、伏辊、封闭引纸装置、成形网

13.案辊,案板的脱水机理及其比较(脱水过程、成形与扰动的关系)

案辊脱水机理p206+案辊对纸页扰动与纸页的脱水和成形:湿纸经过案辊时,经受了两次垂直方向的脉冲变化,使纸料产生扰动,这对纸页的成形和脱水有重要影响。

a.对低速纸机,这种扰动比较缓和,可以促使纤维分散,减少纤维絮聚,对纸页成形有利;

b.对高速纸机,案辊脉冲作用所产生的扰动过于强烈,形成强烈的洗出作用,对纸页的脱水和成形不利。

案板脱水机理p208+在案板的脱水过程中,从网面到案板的斜面之间由于各层水膜的速度不同,使水膜内部产生剪切力,并由此形成很多小的涡流,给网上的纸料产生相应的扰动,有助于改善纸页成形,并形成了案板的压力脉冲;案板与案辊压力脉冲相比:

a.与案辊相比案板的压力脉动没有明显的压力最高点;

b.案板的真空抽吸区比较长,真空度也较低,抽吸力量小;案板脱水较为缓和;c、案板的块数多,频率高,真空区长,总脱水量大于案辊。

15.什么是浆网速比?浆网速比对纸页成形质量有何影响?

浆速与网速的关系一般用浆网速比表示,该速比是指纸机流浆箱唇口喷浆速度和纸机成形网运行速度的比率。VM= ?VC,? 为浆网速比, ?值对纸页的成型、脱水和成纸质量均有密切的关

系。 ? =1,网对纸料无剪切力,纸料着网时扰动小,纤维在网上容易絮聚,成纸匀度差。夹网造纸机,?取1。 ?大于1时,浆速大于网速,但过大的速度差,容易出现浆料翻滚、纤维卷曲;对滤水快的游离状料, ?过大,会造成“浆道子”。

?小于1,形成的纸页有较好的匀度。但过小,会使纤维的纵向排列加强,导致纵横拉力比增加。同时纸张的多孔性和柔软性也变差。

17.园网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传统式圆网造纸机的网部由网笼、网槽和伏辊构成。

网笼:网笼的直径在900~2000mm之间。网笼的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抄造速度;网笼的转速越慢,则有利于改善纸页的成形。

网槽:网槽是由流浆箱和圆网槽组成。伏辊:毛毯伏辊和橡胶伏辊

18.传统圆网机网槽有哪几种典型结构?

纸料的上网形式:a.顺流式;b.逆流式;c.侧流式。

23.高浓成形与普通成形是如何区分的?试述纸页高浓成形的技术特点和主要用途

主要根据纸浆上网的浓度进行区分。普通成形的纸浆上网浓度一般在0.1%~1.0%;

高浓成形:一般将上网浓度大于1.5%的成形操作。意义:高浓成形可节省大量的造纸用稀释水,并由于纸浆流量减少而节省了大量的输送能量。同时,高浓成形的特殊成形方式,使得纸页中填料和微细组分的留着率增加,并赋予纸页以特殊的结构和强度特性。

高浓成形技术主要用在制造高级纸、瓦楞纸、折叠箱板纸、浆板等

第五章纸页的压榨与干燥

1.如何理解压榨工艺对纸页的所谓“固化”作用?

纸页强度理论认为,纸页的强度来自于植物纤维间的氢键结合,而其结合的前提是纤维素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近(0.28nm以内)。

在纸页固形物含量为10%~25%时,植物纤维间的氢键开始形成。

当纸页的干度在25%左右时,湿纸幅强度总可见到一个明显的拐点,这是纸页强度由表面张力控制开始向氢键结合形成的转变点。

还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氢键结合在湿纸幅干度为40%以上时才开始发生。经过压榨后,湿纸幅的干度约从20%提高到40%左右(现代纸机可提高到约50%),湿纸幅的强度也大大提高,这一过程称为对纸页的固化作用(consolidation),即通过进一步脱水使湿纸页定形并具有较高的强

度。2.什么是压榨辊的中高度和偏心距?

中高度:压辊中高指的是上下压辊的中部直径较大,沿两侧直径逐渐减小的特性。偏心距:上下两压辊的中垂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两辊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偏心距3.压榨辊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平辊压榨;真空压辊;沟纹压辊;盲孔压辊;衬毯压榨;宽压区压榨4.什么是宽区压榨?

微机原理的答案

第二章8086/808816位微处理器习题解答 1.试说明8086/8088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哪些用途? 答:寄存器组有(1)数据寄存器,含AX、BX、CX、DX四个通用寄存器,用来暂时存放计算过程中所遇到的操作数,结果和其它信息。(2)指针及变址寄存器,含SP、BP、SI、DI四个十六位寄存器,它们可以像寄存器一样在运算过程中存放操作数只能以字为单位使用。还用来在段内寻址时提供偏移地址。(3)段寄存器,含CS、DS、SS、ES,用来专门存放段地址。(4)控制寄存器,包括IP和PSW两个16为寄存器。IP是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PSW为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由条件码标志和控制标志构成。条件码标志用来纪录程序运行结果的状态信息。包括OF、SF、ZF、CF、AF、PF。控制标志位有三个寄存器DF、IF、TF组成。 2.是说明8086/8088CPU中标志位寄存器中各标志位的意义? 答:OF溢出标志,在运算过程中,如操作数超出了机器能表示的范围则置1,否则置0。SF符号标志,运算结果为负时置1,否则置0。 ZF零标志,运算结果为0置1,否则置0 。 CF进位标志,记录运算是最高有效位产生的进位。 AF辅助进位标志,记录第三位的进位情况。 PF奇偶标志位,用来为机器中传送信息时可能产生的出错情况提供检验条件,当结果操作数中的1的个数为偶时置1。 DF方向标志位,在串处理指令中控制处理信息的方向。当DF=1时,每次操作后变址寄存器减量,这样就使串处理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方向处理。IF中断标志,当IF=1时,允许中断,否则间断中断。TF陷阱标志,用于单步操作方式,当TF为1时,每条指令执行完后产生陷阱,由系统控制计算机。当TF为0时,CPU正常工作不产生陷阱。 3.哪些操作只能隐含使用某个段寄存器,而不能用其它段寄存器代替?哪些操作出隐含使用某个段寄存器外,还可以使用其它段寄存器? 答:计算程序的地址隐含使用CS,正在执行的程序隐含使用SS,而数据的地址隐含使用ES和DS。4.8086/8088系列违纪在存储器中寻找存储单元时,逻辑地址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 答: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 5.设IBM PC微机内存中某个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2345H,试完成下列不同的逻辑地址表示: (1)1234H:___H (2)____H:0345H 答:(1)1234H:05H (2) 1200H:0345H 6.假设某程序执行过程中,(SS)=0950H,(SP)=64H,试问该用户程序的堆栈底部物理地址是多少?答:(SS)*10H+(SP)=09564H 7.设堆栈段寄存器(SS)=0E4BH,程序中设堆栈长度为200H个字节。试计算出堆栈底部字单元物理地址,堆栈指针SP初始值(即堆栈中没有数据时)和SP初始值指向的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为:3E4B0H, SP的初始值为200H,指向的物理地址为:3E6B1H.。 8.设某用户程序(SS)=0925H,SP=30H,(AX)=1234H,(DX)=5678H,问堆栈的地址范围是多少?如现有两条进展指令: PUSH AX PUSH DS 试问两指令执行后,(SP)=? 答:寻址范围:09250H~09280H,SP减4为2CH。 9.8086CPU与 8088CPU由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 答:他们内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8088有8条外部数据总线,因此为准16位。 8088有16条外部数据总线,两个CPU的软件完全兼容,程序的编制也完全相同。 10.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由什么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从功能上分外两大部分,一是执行部件(EU),二是总线接口部件(BIU)。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BBBCA DDAAA 二、多项选择题 BCD BCD ABD BDE ACD ACD ADE ABE ACE ACD 三、判断题 ×√×××√×√×√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单项选择题 BDBDD CAADC 二、多项选择题 ADE BCDE BDE ADE ABD 三、判断题 ×××××××√××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CABBD ACACD 二、多项选择题 AD ACE ABC DC ABCD 三、判断题 √×√√×√×××√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业人数增减量指标属于(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下面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C ) A、某地区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产品产量; D、中小企业数 3. 男女性别比是一个(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人均粮食产量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该数字是( D ) A.绝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 A.工人出勤率 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D )。 A.只能是绝对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既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11.结构相对指标是( C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 12.某商场2003年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为8800台,年末库存量有1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B )。 A.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3.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和8%,则甲、乙两厂饮料的不合格品数量(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14.某商场计划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66.7% B.95.1% C.105.1% D.99.0%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2、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10000111B (5)10110010B=262Q=B2H 3、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数。 答:组合型BCD码用高四位和低四位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个位和十位,其表示范围是0~99;非组合型BCD码用一个字节的低四位表示十进制数,高四位则任意取值,表示范围为0~9。 组合型:254=(001001010100)BCD 非组合型:254=(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BCD 7、计算机为什么采用补码形式存储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补码的数据表示范围是多少? 答:在补码运算过程中,符号位参加运算,简化了加减法规则,且能使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可以简化机器的运算器电路。+32767~ -32768。 9、设计算机字长n=8,求下列各式的[X+Y]补和[X-Y]补,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X=18,Y=89 [X+Y]补=00010010+01011001=01101011B=107D 正确 [X-Y]补=10111001B=00010010+10100111=(-71D)补正确 (2)X=-23,Y=-11 [X+Y]补=11101001+11110101=11011110B=(-34D)补正确[X-Y]补=11101001+00001011=11110100B=(-12D)补正确 (3)X=18,Y=-15 [X+Y]补=00010010+11110001=00000011B=(3D)补正确 [X-Y]补=00010010+00001111=00100001B=(33D)补正确 (4)X=-18,Y=120 [X+Y]补=11101110+01111000=01100110B=(102D)补正确[X-Y]补=11101110+10001000=01110110B=(123D)补由于X-Y=-138 超出了机器数范围,因此出错了。 1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CPU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制造工艺、扩展能力、软件配置。 第二章 2、8086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标志位?试说明各标志位的作用。 答:进位标志:CF;奇偶校验:PF;辅助进位:AF;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溢出标志:OF。 5、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一个存储单元对应唯一的一个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对应逻辑段内的一种地址表示形式,它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通常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0H+偏移地址。 6、写出下列逻辑地址的段基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2314H:0035H (2)1FD0H:000AH 答:(1)段基址:2314H;偏移地址:0035H;物理地址:23175H。 (2)段基址:1FD0H;偏移地址:000AH;物理地址:1FD0AH。 8、设(CS)=2025H,(IP)=0100H,则当前将要执行指令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物理地址=(CS)*10H+(IP)=20350H 9、设一个16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段基址:偏移地址),求这个数据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1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1)110 (2)1 039 (3)0.75 (4)0.156 25 1-2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BCD 码。 (1)129 (2)5 678 (3)0.984 (4)93.745 1-3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1)10101010 (2)10000000 (3)11000011.01 (4)01111110 1-4 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 (1)8E6H (2)0A42H (3)7E.C5H (4) 0F19.1DH 1-5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BCD 码。 (1)1011011.101 (2)1010110.001 1-6 将下列BCD 码转换为二进制数。 (1)(0010 0111 0011) BCD (2)(1001 0111.0010 0101) BCD 1-7 完成下列二进制数的运算。 (1)1001.11+11.11 (2)1101.01-0110.11 (3)1000.011-1001.101 (4)1111+1101 1-8 完成下列十六进制数的运算。 (1)6AH+0A6H (2)0AB1FH+0EFCH (3)12ADH-1DEH (4)117H-0ABH 1-9 已知X=01H,Y=0FFH ,在下面的情况下比较两数的大小。 (1)无符号数 (2)符号数 (均为补码) 1-10 计算下列各表达式。 (1)101+‘A’+01101001B+0D5H+57Q (2)127.8125+10111101.101+375.63Q+1FC.8AH 1-11 写出下列字符串的ASCII 码。 (1)HELLO (2)A8=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绪论 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 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 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 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 1.什么叫打浆? 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 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纤维的结合力有四种:氢键结合力;化学主价键力;极性键吸引力;表面交织力 其中,氢键的结合力最重要,与打浆的关系最密切。打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氢键结合力,从而提高成纸的强度。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通过水分子形成的水桥连接 氢键理论认为,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经过打浆的纸料纤维,可以通过偶极性水分子与纤维形成纤维-水-水-纤维的松散连接的氢键结合。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单层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结合 当纸料在网上滤水后,经过压榨进一步脱出水分,使两纤维间的距离靠拢,在纤维间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单层水分子连接的氢键结合,即纤维-水-纤维的氢键结合。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I)----过程完成,形成氢键结合 纸页经加热干燥进一步脱除水分,水分蒸发时,纤维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纸页收缩,纤维进一步靠拢,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羟基距离小于2.8 ?,最终形成了氢键结合,即纤维-纤维间的氢键结合氢键理论认为,打浆过程的机械作用增大了纤维的外表面,游离出大量极性羟基(-OH+),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结合,形成极性水分子的胶体膜,当水分子蒸发时,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相面结合,从而将纤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纸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氢键形成的条件:有游离羟基的存在;两羟基之间的距离在2.8 ?以内。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微机原理习题集以及答案

第一部分 例题与习题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例 题 1.把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P7 解: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一个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后再合并。 整数部分:一般采用除2取余法 小数部分:一般采用乘2取整法 余数 低位 整数 高位 2 | 137 2 | 68 × 2 2 | 34 2 | 17 × 2 2 | 8 2 | 4 × 2 2 | 2 1 高位 低 位 (137)10=()2 10=2 所以,10=(.111)2 2.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P9 解:八进制、十六进制都是从二进制演变而来,三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八进制数,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从二进制向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时,把二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对小数点前后的数分别分组进行处理,不足的位数用0补足,整数部分在高位补0,小数部分在低位补0。 (10 1)2=(010 100)2=8 (1 2=(0001 2=16 3.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P9 解:8=(010 100)2=2 4.X=,Y=-,求[X -Y]补,并判断是否有溢出P11 解:[X -Y]补=[X]补+[-Y]补 [X]补= [Y]补= [-Y]补= + -------------- 1 -------------- 0 -------------- 0 -------------- 1 -------------- 0 -------------- 0 -------------- 0 -------------- 1 ------------- 1 ------------- 1 ------------- 1

微机原理答案共16页文档

1.8086/8088 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微处理器(CPU)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执行部件(EU):负责指令的执行协调工作过程:总线接口部件和执行部件并不是同步工作的,它们按以下流水线技术原则来协调管理: ①每当8086 的指令队列中有两个空字节,或者8088 的指令队列中有一个空字节时,总线接口部件就 ②每当执行部件准备执行一条指令时,它会从总线接口部件的指令队列前部取出指令的代码,然后用几个时钟周期去执行指令。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访问存储器或者输入/输出设备,那么,执行部件就会请求总线接口部件进入总线周期,完成访问内存或者输入/输出端口的操作;如果此时总线接口部件正好处于空闲状态,那么,会立即响应执行部件的总线请求。但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执行部件请求总线接口部件访问总线时,总线接口部件正在将某个指令字节取到指令队列中,此时总线接口部件将首先完成这个取指令的操作,然后再去响应执行部件发出的访问总线的请求。 ③当指令队列已满,而且执行部件又没有总线访问请求时,总线接口部件便进入空闲状态。 ④在执行转移指令、调用指令和返回指令时,由于程序执行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顺序执行下面一条指令,这时,指令队列中已经按顺序装入的字节就没用了。遇到这种情况,指令队列中的原有内容将被自动消除,总线接口部件会按转移位置往指令队列装入另一个程序段中的指令 2.8086/8088 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标志寄存器F有哪些标志位?各在什么情况下置位? 通用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和指针 段寄存器CS 控制程序区DS 控制数据区SS 控制堆栈区ES 控制数据区 标志寄存器F 的标志位:①控制标志:OF、DF、IF、TF;②状

造纸原理

造纸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打浆度:反映浆料脱水的难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2.湿纸强度 纸张干燥后再被水润湿完全饱和后所具有的强度。一般纸张被水完全润湿后保留原强度的3-8%,湿强纸可保留15-40%。 3.着网点 堰板喷浆口喷出纸料与网接触处称为着网点。 4.内部细纤维化 是指纤维发生润胀后,细胞壁同心层之间彼此产生滑动。 5.全程留着率 纸页中固体物质质量与用白水稀释前从调浆箱中流出纸料中固体物质质量的百分比。 二.简答题 1.影响干燥的因素 蒸汽压力(温度)传热面积缸壁的厚度及材质烘缸内冷凝水和不凝气体的排除缸内、外壁的清洁干毯松紧:空气层会降低α2 2.湍动与纤维的关系 动态平衡的关系湍动可以分散纤维絮聚:当湍动的规模(尺寸)小于纤维絮聚物尺寸湍动可以产生纤维絮聚:当湍动的规模(尺寸)大于纤维絮聚物尺寸 3.高速纸机选用案板的原因 ①真空区长,没有压力最高点,脱水量大、缓和 ②抽吸力小而均匀,可使纸料获得微湍动,改善纸页的组织提高成纸质量(留着率高,两面差小) ③可以改变斜面的长度和后角的大小,控制脱水量和脉动强度 ④案板能延长网的寿命,尤其对聚酯网更为适宜 ⑤案板没有转动部分,不需考虑动平衡。 4.影响干纸强度的因素 ①纤维形态:纤维越长,长宽比越大,柔软性好,纤维本身的强度大,干强大纤维成分:杂细胞不能与纤维很好结合,木素亲水性低使得纤维挺硬,杂细胞和木素降低干强;半纤维的羟基增加氢键结合,提高干强②打浆改变了纤维表面状态,增加氢键结合③抄纸过程:纵横交织越好、匀度越好、干强大④添加疏水物质:降低纤维结合力,填料、内部施胶⑤添加亲水物质:增加纤维结合,提高干强,干强剂、淀粉等 5.纸业纵向定量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及供浆系统消除压力脉冲的方法 ①造成干燥中纸页收缩不均匀而起皱 ②影响涂布质量(对刮刀涂布)厚度波动,硬压光后紧度不同,下机吸潮容易翘曲 解决方法:①采用低脉冲的冲浆泵和压力筛;②供浆系统中避免空气混入;③应用消除压力脉冲装置:缓冲管(灌),脉动衰减器,稳压灌等 6.加填的目的 ①改善纸页的光学性能

统计学原理答案(徐国祥)doc

第一章:总论P12 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主要有哪些重要学派?有何历史贡献?P1 答:A:1》统计学的萌芽期;2》统计学的近代期;3》统计学的现代期。 B:1》国势学派(1、为统计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并提出了一些至今仍为统计学者所采用的一些术语。2、在研究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实力的强弱。); 2》政治算术学派(1、把统计资料加以全面系统地总结,并从中提炼出某些理论原则;2、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方法,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立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依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 3》数理统计学派(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运用,明确了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并进行了大样本推断的尝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4》社会统计学派; 2、统计的涵义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4 答:统计一般具有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 A:统计工作--即统计实验,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B: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它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等,以表明现象发展的特征。 C: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进行数量分析、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D:三者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2》: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提高,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5 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4、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5------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A: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B:综合指标--就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想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C:统计推断法--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作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 5、统计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举出例子来说明这些要素。P7 答:总体(全部有资格投票的人)、样本(从某企业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中选出30人的选民样本)、推断(根据选民的回答情况可以推断全体选民如何投票)、推断的可靠性;个体。 6、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试举例说明。P8 答:(1)描述统计就是指如何从已知的观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伦理和方法,用以说明研究现象的情况和特征。(例如条形图、圆形图。。)(2)推断统计是指只凭样本资料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断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比率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P36 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几种组织形式?P13 答:A:统计调查就是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过程。 B:统计调查按照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包括普查、

微机原理课后答案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为。 2.将十进制数199转换为二进制数为____ ____B。 3.BCD码表示的数,加减时逢__10____进一,ASCII码用来表示数值时,是一种非压缩的BCD 码。 4.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是。 5.以_微型计算机____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就构成了__微型计算机系统____。6.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为、八进制、十六进制。(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二、选择题 1.堆栈的工作方式是__B_________。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随机读写 D)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2.八位定点补码整数的范围是____D_________。 A)-128-+128 B)-127-+127 C)-127-+128 D)-128-+127 3.字长为16位的数可表示有符号数的范围是___B___。 A)-32767-+32768 B)-32768-+32767 C)0-65535 D)-32768-+32768 三、简答题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输入输出设备 2.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思想? 将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条指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并放入存储器保存 指令按其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 由控制器控制整个程序和数据的存取以及程序的执行; 以运算器为核心,所有的执行都经过运算器。 3.什么是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 4.什么是溢出? 运算结果超出了计算机所能表示的范围。 2.2 一、填空题 1. 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___4____个时钟周期组成,若CPU主频为10MHz,则一个时钟周期的时间为μs_____。 2. 在8086CPU的时序中,为满足慢速外围芯片的需要,CPU采样___READY_________信号,若未准备好,插入___TW__________时钟周期。 3. 8086系统总线形成时,须要用_____ALE__________信号锁定地址信号。 4. 对于8086微处理器,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信号加在_____INTR__________引脚。 5. 在8086系统中,若某一存贮单元的逻辑地址为7FFFH:5020H,则其物理地址为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6162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2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微机原理作业答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微机原理作业 1.8086C P 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指令执行单元(EU)组成。总线接口单元(BIU)的功能是: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指令执行单元(EU)的功能是指令译码和指令执行。 2.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 等组成。 3.8086CPU中的指令队列可存储6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当指令 队列至少空出 2 个字节时,BIU单元便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 队列中; 4.8086系统中,1MB的存储空间分成两个存储体:偶地址存 储体和 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 字节。 5.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答:8086存储器采用分体式结构: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用AO和BHE来选择存储体。当AO=0时,访问偶地址存储体;当BHE=0时,访问奇地址存储体;当AO=0,BHE=0时,访问两个存储体。 6.在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是 C 。 (A) BP (B) SP (C) IP (D) DI 7.8086CPU中的SP寄存器的位数是 B 。 (A) 8位(B) 16位(C) 20位(D) 24位

8.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IP)中存放的是 B 。 (A)指令(B)指令偏移地址(C)操作数(D)操作数偏移地址 9.若当前SS=3500H,SP=0800H,说明堆栈段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 (最大),若此时入栈10个字节,SP内容是什么?若再出栈6个字 节,SP为什么值?答:堆栈段的物理地址范围:35000H~357FFH 当前顶的物理地址为:35000H+0800H=35800H 入栈10个字节以后:SP=0800H-000AH=07F6H 出栈6个字节以后:SP=07F6H+0006H=07FCH 10.下列关于8086系统堆栈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 (A)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后出”,入栈时SP减小 (B)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后出”,入栈时SP增大 (C)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先出”,入栈时SP减小 (D)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先出”,入栈时SP增大 11.8086CPU对内存读/写操作,需两个总线周期的读/写操作是 D 。 (A) 从偶地址读/写一个字节(B) 从奇地址读/写一个字节 (C) 从偶地址读/写一个字(D) 从奇地址读/写一个字 12.总线周期是指 C 。 (A)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B) BIU完成一次读和一次写I/O端口操作所需时间之和; (C) BIU完成一次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D) BIU完成一次读和一次写存储器操作所需时间之和。 13.8086CPU通过RESET引脚上的触发信号来引起系统复位和启动,复位 时代码段寄存器CS= 0FFFFH ,指令指针IP= 0000H 。 重新启动后,从物理地址为 FFFF0H 的地方开始执行指令。 14. 8086CPU数据总线信号的状态是 C 。 (A)单向双态(B)单向三态(C)双向三态(D)双向双态

微机原理答案

第3章8086/8088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习题 3.3 8086系统中,设DS=1000H,ES=2000H,SS=1200H,BX=0300H,SI=0200H, BP=0100H,VAR的偏移量为0600H,请指出下列指令的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若目标操作数为存储器操作数,计算它们的物理地址。 (1)MOV BX,12 ;目标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 (2)MOV [BX],12 ;目标操作数为寄存器间址 PA=10300H (3)MOV ES:[SI],AX ;目标操作数为寄存器间址 PA=20200H (4)MOV VAR,8 ;目标操作数为存储器直接寻址 PA=10600H (5)MOV [BX][SI],AX ;目标操作数为基址加变址寻址 PA=10500H (6)MOV 6[BP][SI],AL ;目标操作数为相对的基址加变址寻址 PA=12306H (7)MOV [1000H],DX ;目标操作数为存储器直接寻址 PA=11000H (8)MOV 6[BX],CX ;目标操作数为寄存器相对寻址 PA=10306H (9)MOV VAR+5,AX ;目标操作数为存储器直接寻址 PA=10605H 3.4 下面这些指令中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请说明原因。 (1)XCHG CS,AX ;错,CS不能参与交换 (2)MOV [BX],[1000] ;错,存储器之不能交换 (3)XCHG BX,IP ;错,IP不能参与交换 (4)PUSH CS (5)POP CS ;错,不能将数据弹到CS中 (6)IN BX,DX ;输入/输出只能通过AL/AX (7)MOV BYTE[BX],1000 ;1000大于255,不能装入字节单元 (8)MOV CS,[1000] ;CS不能作为目标寄存器 (9)MOV BX,OFFSET VAR[SI] ;OFFSET只能取变量的偏移地址 (10)MOV AX,[SI][DI] ;SI、DI不能成为基址加变址 (11)MOV COUNT[BX][SI],ES:AX ;AX是寄存器,不能加段前缀 3.7 设当前 SS=2010H,SP=FE00H,BX=3457H,计算当前栈顶的地址为多少?当执行PUSH BX 指令后,栈顶地址和栈顶2个字节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当前栈顶的地址=2FF00H 当执行PUSH BX 指令后,栈顶地址=2FEFEH (2FEFEH)=57H (2FEFFH)=34H 3.8 设DX=78C5H,CL=5,CF=1,确定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后,DX和CF中的值。 (1) SHR DX,1 ;DX=3C62H CF=1 (2) SAR DX,CL ;DX=03C6H CF=0 (3) SHL DX,CL ;DX=18A0H CF=1 (4) ROR DX,CL ;DX=2BC6H CF=0 (5) RCL DX,CL ;DX=18B7H CF=1 (6) RCR DH,1 ;DX=BCC5H CF=0; 3.9 设AX=0A69H,VALUE字变量中存放的内容为1927H,写出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后寄存器和CF、ZF、OF、SF、PF的值。 AX CF ZF OF SF PF (1)XOR AX,VALUE ; 134EH 0 0 0 0 1 (2)AND AX,VALUE ; 0821H 0 0 0 0 1 (3)SUB AX,VALUE ; F142H 1 0 0 1 1 (4)CMP AX,VALUE ; 0A69H 1 0 0 1 1 (5)NOT AX ; F596H X X X X X (6)TEST AX,VALUE ; 0A69H 0 0 0 0 1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 直方图(略)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DE;3.ABDE;4.ABCE;5.ABDE;6.CE;7.BCE;8.BDE;9.ACE;10.ACE;11.BDE。 三.计算分析题 2.解: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160×96%=153.6 元 实际成本160×94%=150.4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50.4÷153.6=97.9%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8086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8086CPU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指令执行部件EU组成,BIU和EU的操作是并行的。 总线接口部件BIU的功能: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所有与外部的操作由其完成。 指令执行部件EU的功能: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2.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 8086CPU的寄存器有通用寄存器组、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及标志位寄存器PSW。 4个16位通用寄存器,它们分别是AX,BX,CX,DX,用以存放16位数据或地址。也可分为8个8位寄存器来使用,低8位是AL、BL、CL、DL,高8位是AH、BH、CH、DH,只能存放8位数据,不能存放地址。 指针和变址寄存器存放的内容是某一段内地址偏移量,用来形成操作数地址,主要在堆栈操作和变址运算中使用。 段寄存器给出相应逻辑段的首地址,称为“段基址”。段基址与段内偏移地址结合形成20位物理地址。 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在现行代码中的偏移地址。 16位标志寄存器PSW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常用作后续条件转移指令的转移控制条件。 5.要完成下述运算或控制,用什么标志位判断?其值是什么? ⑴比较两数是否相等? 将两数相减,当全零标志位ZF=1时,说明两数相等,当ZF=0时,两数不等。 ⑵两数运算后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用符号标志位SF来判断,SF=1,为负数;SF=0,为正数。 ⑶两数相加后是否溢出? 用溢出标志位来判断,OF=1,产生溢出;OF=0,没有溢出。 ⑷采用偶校验方式。判定是否要补“1”? 用奇偶校验标志位判断,有偶数个“1”时,PF=1,不需要补“1”;有奇数个“1”时,PF=0,需要补“1”。 (5)两数相减后比较大小? ●ZF=1时,说明两数是相等的; ●ZF=0时: 无符号数时,CF=0,被减数大;CF=1,被减数小。 带符号数时,SF=OF=0或SF=OF=1,被减数大;SF=1,OF=0或SF=0,OF1,被减数小。 (6)中断信号能否允许? 用中断标志位来判断,IF=1,允许CPU响应可屏蔽中断;IF=0,不响应。 6.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 8086存储器采用分体式结构: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 用A0和BHE来选择存储体。当A0=0时,访问偶地址存储体;当BHE=0时,访问奇地址存储体;当A0=0,BHE=0时,访问两个存储体。 9.实模式下,段寄存器装入如下数据,写出每段的起始和结束地址 a)1000H 10000H~1FFFFH b)1234H 12340H~2233FH c)2300H 23000H~32FFFH d)E000H E0000H~EFFFFH e)AB00H AB000H~BAFFF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