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_基本准则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讲解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和重要性等六个方面。

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允许出现虚假会计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包括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等方面。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对会计信息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等;会计确认是指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确认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处理是指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组合和加工的过程。

三、会计报表编制原则
会计报表编制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包括会计报表的完整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等方面。

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允许出现虚假会计信息,以确保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会计报表还应当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以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
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和评价等方面。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并及时披露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和变更原因。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比和可靠,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先,真实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真实性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会计信息应当客观、准确,不得虚假造假。

真实性的要求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可信度,为相关方提供了正确的决策依据。

其次,公允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公允性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确保相关方能够公正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公允性的实现需要企业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进行公平计量,并在信息披露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不歧视不偏袒。

再次,全面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全面性要求企业对全部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不得有漏报、缺报和欺诈性的披露。

全面性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提出了要求,确保相关方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最后,连续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连续性要求企业应当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确保相关方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连续性的要求使得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有助于相关方对企业进行长期评价和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真实性、公允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四个基本准则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具备真实、公正、全面、连续的特点。

这些基本准则的实施不仅需要企业遵守,还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计机构的审计,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遵守这些基本准则的前提下,才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条基本准则是“真实性和公允性”。

该准则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意味着企业应遵循事实、准确记录和披露财务数据,不得进行任何虚构、伪造或隐瞒的行为。

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根本原则,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信的信息。

第二条基本准则是“持久性和连续性”。

该准则要求企业应按一贯的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以达到财务报表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企业应尽量避免频繁更改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确保财务报表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的可比性。

持久性和连续性的基本准则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长期经营状况和趋势。

第三条基本准则是“收入确认”。

该准则强调企业应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确认收入,同时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和核实收入的金额。

收入确认要求企业在具备交付风险转移、收入金额可以可靠计量和相应的收款预期时确认收入。

这个准则对于企业的收入管理以及利润的真实呈现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条基本准则是“成本匹配”。

该准则要求企业将与所产生的收入相应的成本匹配,以便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企业应根据会计政策和原则合理地分配和分摊成本,并在报告期内计入相关成本。

成本匹配的基本准则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最后,第五条基本准则是“谨慎性”。

该准则要求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应采取审慎的处理方式,避免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应根据相关证据和信息做出合理估计,并在必要时提供充分的披露,以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的重要方针,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全面理解和遵守这些基本准则,通过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是指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用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准则。

基本准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实体准则:要求企业将个体企业与股东、经营者及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将每个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进行核算和报告。

2.持续经营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中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即企业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停业、解散或破产。

3.会计基础准则:包括货币计量和会计时间周期两个方面。

货币计量准则要求企业将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即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

会计时间周期准则要求企业将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核算和报告,常用的时间周期有年度、半年度和季度。

这些基本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影响,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公正和可比性,提高了用户对财务报告的信任度,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股东投资、债权人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法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一、基本准则概述 二、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五、财务报告
2
一、基本准则概述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 1、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 ❖ 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
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 计量、财务报告等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 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 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 ❖ 2、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 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确保了企业会计准 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3
(二) 基本准则规范的内容
❖ 1.财务报告目标 ❖ 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
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 2.会计基本假设 ❖ 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假设条件。 ❖ 3.会计基础 ❖ 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4
8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 2.负债
❖ (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2)特征: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预期会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
❖ (3)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 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义 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 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二、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财务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则是其中的骨干标准之一。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度,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和社会的监督提供支持。

以下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该章节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主要原则等内容,并强调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该章节规定了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包括账务处理、账务分析、会计记录、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等方面,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变化。

第三章财务报告
该章节重点介绍了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素,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方面,并规定了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四章补充规定
该章节主要涵盖了企业的特殊会计处理和核算内容,包括金融工具会计、政府补贴会计、资产减值和资产处置会计等方面,并强调了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相应的会计政策和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实施该准则有利于提高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正监督。

同时,也提醒企业应当加强会计管理和内部审计,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合法、规范、有效。

怎样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怎样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怎样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准则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会计报告目标。

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企业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基础。

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

6、财务会计报告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主要就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的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

1、一般业务准则。

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的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准则。

2、特殊业务准则。

特殊业务准则可分为各行业共有的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准则,前者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等准则,后者如适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适用于农牧业的生物资产准则等。

3、报告类准则。

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

[实用参考]20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word版

[实用参考]20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word版
第七章无形资产114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114
第二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116
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18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121
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124
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125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7
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127
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127
第三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30
第一章基本准则1
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1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
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
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8
第五节财务报告14
第二章存货16
第一节存货概述16
第二节取得存货的计量16
第三节发旧比较与衔接28
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30
第三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436
第四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437
第五节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456
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461
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468
第二十四章金融资产转移470
第一节金融资产转移概述470
第二节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471
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484
第二十G五章套期保值486
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144
第九章资产减值145
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145
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146
第三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152
第四节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53
第五节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162
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164
第十章职工薪酬166
第一节职工薪酬概述166
第二节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166
第三节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1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财政部于2014年7月23日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
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
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
价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并提供了相关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