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阅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阅卷细则体会

2017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阅卷细则体会

2017年高考阅卷总结今年的高考文综卷主观题在出题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

往年政治题一直是38、39题,而今年成了38、39、40题。

38题39题各一问,40题设三小问。

试题结构的突然变化导致部分考生在做题时,习惯性地把40题当做历史题,结果答错位置。

因此,考生必须重视审题这一环节。

一、38题情况该题以我国的消费情况为背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本题分两问:第一问“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问题”,该问满分4分;第二问“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该问满分10分。

第一问答案: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替代答案:有效供给不足、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任何一个给4分)。

考生若答“供求不平衡或供求矛盾突出”仅给2分,因为未曾点出是“供给”还是“需求”有问题导致的不平衡。

因此,考生在今后的答题训练中描述要具体,不可含糊不清。

第二问考查“企业如何做”,该题的解答思路为“通过某一路径达到特定目的”,路径和结果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①采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3分)。

替代答案: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消费品质量;采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任何一个给3分)。

若只写“提高消费品质量”,给2分。

该要点必须突出“先进工艺”、“先进标准”、“先进工艺”、“科技手段”或者“自主创新”。

②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3分)。

替代答案: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增加有效供给(任何一个给3分)。

该要点必须突出“满足真正需求”、“提供高端、高级或高质量产品”。

考生若答“优化生产供给”,给2分;若答“增加奢侈品或增加高档耐用品”,则不给分。

③加强品牌教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2分)。

该要点的关键词是“品牌”,考生只要强调“品牌”的重要性即可,但若写“满足消费者需求”不给分。

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2分)。

2017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2017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功率为P2=UI=1.17W。
【考点】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点睛】电路图主要是控制电路、测量电路的连接。 小灯泡阻值为小电阻—外接法,电压从0开始测 量—分压式接法。然后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阻 值的变化,注意纵轴是电流。第3问求灯泡消耗 的实际功率较难,因灯泡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 而变化,通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利用图像 法找到灯泡实际的电流、电压值。
二 、 考 点 分 布
三、2017Leabharlann 考物理逐题解析物理模型 学生易错点 考场应对策略
【考点】动量 动量守恒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即反冲类动量守恒问题,只要注意动量的矢量性 即可,比较简单。
【解析】由题意知,速度大的先过球网,即同样的时间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或者同 样的水平距离速度大的用时少,故C正确;ABD错误。
拉密定理: mg F1 F2
sin sin sin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 动态平衡 【点睛】本题考查动态平衡,因同一条弦对应的圆周角相等,可利用矢量 三角形构造圆或者拉密定理都可以很快解答。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 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逐差法的应用:偶数组数据时
25.(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 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 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 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 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及阅卷情况反馈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 2017.9.21
一、试卷整体特点概述

2017年高考卷点评(理综和英语)

2017年高考卷点评(理综和英语)

2017年高考卷点评(理综和英语)2017年高考试卷短评《燕赵都市报》(2017年6月9日)04版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质量很好,能很好区分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它的命题思想能对今后的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指挥棒作用。

物理试题整体难度比2016年有很大的提升。

试题的新颖性、原创性很高。

生物试题凸显出稳定、新颖、基础、能力等特点,践行了“教育面对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理念,必将对今后的中学生物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英语试卷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难易适中。

注重“双基”的考查,强化了考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理综难度略增英语难易适中《燕赵都市报》(2017年6月9日) 04版本报记者刘杰8日17时,随着高考最后一科外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为期两天的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考试结束。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石家庄一中多位名师,就今年高考理综、英语试卷进行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考题贴近生活注重化学学科的实用性点评教师:石家庄一中化学高级教师朱文波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与2016年相比较,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相对稳定,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避免了难度的大起大落,又实现了平稳过渡,能较好区分各个层次的考生。

本套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能够公平、公正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较好地实现了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无论在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和共面问题、元素周期律、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反应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等。

贴近生活,注重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在今年的考题中,背景材料现实化、化学知识实用化,多数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产的学科实用价值。

2017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7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一、现代文阅读:文本扩容,题量精简今年现代文阅读包含三篇,即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扩容,在这种“加量不加时”的变化之下,题量的设置也更加精简,主观题变少,客观题增加,所考查的内容只增不减,可谓是面面俱到。

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选材上相较于之前几年选择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考证老子的年代”、“宋代信用的特点”等文章来说,今年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也算是情理之中,毕竟高考命题和选材规律往往是此消彼长,互相补充。

命题角度依旧是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大的层面去设错,选项细节上设置无非就是范围不清、因果互换、偷换概念等,相对保持稳定。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查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只不过在题量和题型的设置上区别于去年,主观题2道,题型分别为小说中心线索及结构,小说结尾的作用,较去年而言,变化虽大,但难度降低,这就考验学生临场的发挥和心态。

然而不论题型如何设置,小说阅读重点无非就是三要素和主旨,理清三者关系,答题就不难了。

从选材上来说,部分自主命题省市更加侧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北京卷),而全国卷所选文本的主旨更偏向于对人性、乡土的反思,在面临当今现代化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下,观察人类个体的取舍和选择,因为全国卷的考区很多,所以文本主题上的选择更加宏观且深刻。

建议备考的准高三同学可以在平时多练习此类型的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选材上,形式骤变。

选用了三个非连续性的新闻报告,甚至包括图表阅读。

区别于往年的人物传记类文章,此次新闻报告围绕中国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制作、观众构成,以及美国电视频道的模式和发展进行讨论。

主观题考查1道,为多个材料信息整合的比较阅读题,客观题考查了一道四选一:文本内容的梳理;一道五选二:筛选概括要点信息题。

而不论题型题量如何改变,均要求学生能够梳理文本,筛选概括要点信息并进行整合,这是最基本的考查要求。

总体而言,现代文阅读的这三篇选材在文本理解上难度都不大,但可喜的是,命题人在题型设置上花了很多心思,变中求新,二者相辅相成,既在阅读量加大的情况下降低了阅读难度,也能够拉开学生们的水平和梯度,不论是选拔性还是文学性,都体现的极好。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陕西四、作文(60分)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陕西省语文高考阅卷点仍然设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阅卷的真。

体工作由文学院承担。

阅卷点设在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逸夫楼机房。

长安校区图书馆设备先进,主体建筑曾获得过“鲁班奖”。

今年陕师大为了更好地承担阅卷任务,学校又投入100多万,更新了电脑、空调设备。

虽然阅卷那几天天气炎热,但图书馆内的中央空调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到位的,始终比较清凉。

逸夫楼由于设备更新,也保持了良好的阅卷环境。

6月7日下午,陕师大文学院就组织质检专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1日开始阅卷前,对题组长、小组长、阅卷员先后组织了三轮培训,内容有思想教育、做题、学习评分标准、试评试卷等等。

培训非常扎实,为后期评卷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10日,全天上机试评,每位阅卷老师都在熟悉细则的基础上,评阅了大量试卷,题组长、小组长、质检员实时监控,现场解决评卷员碰到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大家熟练掌握了标准,11日正式阅卷开始后,三评率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客观公正。

评卷作息时间是每天上午7:45—8:30进场,8:30一12:30评卷;下午1:45—2:30进场,2:30一6:30评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调整之年、深入之年,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深化后鲜明的特点: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时代主题,突出优秀文化,注重能力素养,强化语言运用。

并且今年的语文命题衔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导向语文核心素养,引领语文教学转向语文教育,意义重大。

一、试题特点(一)创新点1.调整试卷结构,优化组合方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根据新的“考试大纲”,语文试卷将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都设为必做题,有小说、有新闻、有时评,实现了对考生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和语言运用等“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覆盖,对思维方式有别、素养构成不同的考生进行全方位考查,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均衡,有利于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脱颖而出,也扭转了以往“重传记,轻文学”的倾向。

实用类文本,文字与图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题目也运用了图表形式呈现信息,对考生搜寻、锁定、分辨、提炼、整合以及呈现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运用部分增加逻辑推断题(第21题)。

这种题型多年前曾单独设立,近年来一直以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形式出现,今年强势回归。

写作命题增加“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写作要求。

这都是为了强化考查的全面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今年语文试卷阅读量增加8%左右,客观题数量、分值较往年有所增加,单选增加了3题,多项选择增加了1题,总分增加了14分。

这巧妙地解决了阅读量增加、试卷长度扩展带来的问题,虽然考生的书写总量下降,但是阅读思维含量没有降低,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2.强化阅读,突出考查重点,聚焦阅读“关键能力”。

今年的命题基本上都围绕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展开。

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的第2小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对论证的分析。

小说和诗歌阅读突出文学类文本的审美能力,诸如艺术效果、人物形象、语言赏析、句子含意理解等,涉及全文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突出文体特征,不刻意出新,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要求。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阅卷分析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阅卷分析

2017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及阅卷情况分析一、试题评价:选材新颖,稳中有升。

与2015~2016两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相比,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延续了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很多试题情境较新,但均考查核心考点。

整套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计算难度明显减弱、知识点相互渗透与交叉的考查有所强化。

1.落实大纲修订思路,考查必备知识内容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和应用。

调整了模块的设置,看似删去了化学与技术模块,实际上是将几个模块内容融合一起命制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例如13题以电解质溶液平衡为题材,呈现平衡数据关系图,加大考查学生运用平衡原理、元素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呈现真实化学问题,考查应用实践能力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编制,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例如,今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3.创新试题情境素材,探索创新意识考查今年的高考化学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推理实验现象、设计合成路线、阐释结构与性质的规律例如I卷36题“设计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

4.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语文卷点评与启示一,全国新课标Ⅰ语文卷点评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

我认为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又体现了创新性。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想从“稳”和“变”两个方面来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

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

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

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摆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

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

虽然高三复习中针对这一方面考生早已熟悉,但是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临场考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虽然2017年语文试题因为存在预期的变化,但是仔细阅览也会发现,“变”的更多的只是形式,而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和稳定的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6.18.高考试卷分析会(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一教C区206)第一讲高考试卷分析主讲人张伟一.命题变化1.选做题:大题必做,小题选做eg:作文(“我和高考”、“我看高考”二选一)2.客观题、主观题:从32分增长到43分(2017年)阅读量从2016年的65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500字启示:阅读量增加,答题量减少是趋势选择题的难度大,容易拉开差距,阅读的时候要细致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文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能力(熟悉各种文体,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可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3.材料选择1)材料类型:尽量丰富国际阅读项目 PISA阅读测试:非连续性文本、混合型文本生活语言类/书面语类 eg:第6题、选择题19题眉山青神中学的方法,对国际国内的新闻进行筛选编辑,每天要读新闻、看新闻材料非常丰富,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然后再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

2)材料的覆盖面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全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以前人物传记多,今年多样化启示:高一、高二要阅读,太多做题磨灭了学生的阅读敏感性依托教材、训练学生把各种文体读会,然后到会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才有冲劲厚积才有薄发。

高一高二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给学生阅读的空间时间,也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不要急功近利地教书。

高中是三年,教师要有整体思考,要把眼光放长远。

3)选材特点a.特别关注时代主题:年内的热词语文要能用,对学生以后上大学会不会有用(教育部领导)b.国家战略:语文地位提高——国家语文语文要变得有用启示:语文要引导学生关注宏观问题(多看社论、时评)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c.传统文化每年都在强化启示: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让学生多读这方面的文章eg:留住“乡愁”(呵护、活化)d.综合性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有强化材料不再只是单纯的,而是现代与传统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如:17题~20题;实用类文本)、城市和乡村的综合(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国和外国的综合(17题成语有两个选项有所体现)启示:以后对学生的训练要注重综合性材料的阅读建议要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看新闻,写时评。

否则,农村学校的学生很难在视野上有扩展,在思考的深度上有加强,在意识上有提升。

尤其是优生,有能力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

名校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果我们想要在名校生方面有突破,要舍得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关于时评、社评、综合素材等,建议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南风窗》《半月谈》等报刊杂志,教研组订阅,教师收集整合,印发给学生阅读交流。

4.题型设置的变化1)句式仿写题eg:21题(一种探索,非常有价值,考查逻辑判断、推理)——增加仿写题的内涵,而不是形式2)副标题语文没有严格的初高中区别兼顾新闻基本要素和深度阅读语文没有严格的初高中。

听闻有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背景,专门花时间通读研究了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

值得学习。

中学语文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要想根生苗壮,就必须舍得用肥料、舍得下力气。

二、改革方向(命题方向)1.立足语文应用(而不是语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运用a.运用到观察、分析、评论社会生活上(核心素养三大支柱之社会参与)b.运用到学生的自主发展上(自身健康、未来发展)★语文运用的几个维度:a.直面现实问题:社会现实 eg.21题、写作题、论述类文本——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b.考点选择,关注教学中的现实问题Eg.论述类文本第2题考查的是对论证的分析;综合阅读考查分析数据、理解性默写等,都考到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启示: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把握文体的关键能力把文体弄清楚,不泛泛而谈例如:论述类文本——考查推断能力文学类文本——考查语言特色(文体的关键)实用类文本——考查信息综合判断能力,18题C选项,考查推断能力c.强调有效表达:例如:18题(成语)、19题(得体)、20题(连贯)、21题(逻辑)、22题(深度)2.关注未来发展a.关注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eg.城镇化建设、产业化问题、高考问题启示:让学生多读、多思考、直面以后走上社会要面对的问题b.引领学生的未来发展强调推断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例如: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21题,显性考查有3+4+6(分);强化学生的研究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21题、作文题,考查思辨性、批判性思维)c.指引改革方向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①文本类型如何进一步丰富②多关注社会改革的评论性文章(思辨性强的,而不是攻击性强的。

先训练理性思辨,再训练批判)③强化图文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用类文本是图文结合)④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与判断写作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a.把握任务型写作的实质与精髓时代脉络、现实介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作文太空泛、分数上不来b.提升思考格从文化层面;从国家层面;从文明层面——关注中宏观问题c.提升深入思考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调思维能力a.概括分析能力(考查了43分)b.强化整体思维:例如:结合全文、结合全诗的说法、20题、21题c.注重思考的深度:如21题、22题4.突出综合素养a.综合使用材料b.整合能力层级C.考察核心素养:重点关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和六个维度三、阅卷中发现的问题1.语文基本功薄弱例如:错别字多、名句名篇乱记、古代文化知识缺乏启示:平时的默写、书写要强化笔画、笔顺意识——看不清的就扣分强化学生的正确、规范书写意识基础性训练(字音、字形)要有语文要务实,不要务虚。

要强化基础训练,基础要夯实不要用功利化教学培养功利化学生2.语文能力不强a.文体关键能力训练不够:平时多是浏览式教学、琐碎式地学课文、应试式教学b.分析综合能力弱具体分析够,概括能力不够。

例如:6题、15题。

写得太具体,概括不够;答题的具体指向不清C.提炼能力不够启示:语言风格的思考角度有哪些要给学生以指引。

要从大的宏观的视野到具体的内在的分析解读例如:15题——答案的三个层次:戏谑朋友-对自己诗文的自信-内心的无奈自嘲d.表达应用能力不强把话说不清楚,说话太琐碎启示:把局部深挖和框架式训练结合起来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时要把“我”加进去能力提升训练的重点:①概括能力②把“我”放进去③鉴赏、评价和探究仍要训练能力提升的具体化训练:a.讨论问题时要让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有论据支撑观点,要沉下去b.点对点式的精读训练c.思辨性训练:有效表达训练时要强化读者意识——即:避免空泛的议论3.学生马虎不按照要求答题、不要留多少空就打多少、要答出要点作文空话、套话、模式化比以往好书写潦草时间安排不合理,题没做完启示:规范训练平时考试要给卷面分,逼迫其规范书写高一高二抓阅读写作,高三抓训练:高一高二训练其阅读写作,高三做一套题就要分析其作用,一题一题分析透彻四、2017年四川省高考试题得分情况小题及其总分平均分难度系数5题(5分) 2.58 0.526题(6分) 2.6 0.439题(4分) 2.7 0.6813题(1)(5分) 1.73 0.3513题(2)(5分) 2.89 0.5815题(6分) 2.9 0.4816题(5分) 2.67 0.5320题(6分) 5.05 0.84(61%满分率)21题(5分) 4.22 0.8422题(60分) 44.89 0.75五、命题建议试题选材:要求国际视野古代诗歌选材的典型性(考查的是白居易的非名篇)命题的科学性:能力层级考查,今年的能力考查层级集中在概括能力考查考查点如何分散:17~21,都考查语病答题卡应该有横线,且不要留太多答题空间考有价值的名句(无法做到永远“避重”)第二讲主讲人段增勇2013年高考阅卷分析讲座的几组关键词:1.教材、教学、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生存、生活、生命3.阅读、思考、表达4.情思、才思、哲思一、不要单看一套试卷。

不要只看三卷,应该把一卷、二卷综合观察分析,去发现考试命题的总体方向和趋势例如:卷1的作文题,很强调读者意识卷3的“我看高考”,“我”是否可以虚化?二、注重试题的细微变化例如:作文选考的形式——今年的细微可能就是明年的大变化——“命题人是愚蠢的,答题人是聪明的”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问题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启示:注重读写结合、读写共生可吸取北京卷、上海卷的精华把眼光只集中在考试上,结果不一定是好的把眼光放在一代学生的时代背景和未来发展上,语文才有未来让阅读常态化、专题化,让表达动态化、灵性化——让心灵丰富、活泼、滋润“终于发现这些年自己在原地打转”——反思的可贵变化是一件很难得事。

在思辨中顺势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要顺生。

钱理群:读——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写——自主的自由写作“自由”——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才是最大的自由;知道该拒绝什么,不该要什么才是成熟。

只有未成年人才能改变世界,成年人只是在接受四、考纲考试说明中的题型和示例要认真研究要把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五、专业资本、教学自信、教学执行让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是生存的标志,而且是生命的审美标志所在做一个轻松、清醒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成就感来得慢,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健康、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