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
胆囊-PPT课件

胆囊结石
cholecystolithiasis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 胆囊炎与胆石症常合并存在。 • 90%以上胆囊炎属结石性的。
胆囊炎的病因
• 梗阻因素: • 感染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 • 化学性因素:
– 高浓度胆盐,胰液返流进入胆囊。
• 其他因素:
– 如胆囊动脉血栓形成,致胆囊缺血坏死、穿 孔; – 创伤、手术等。
切除胆囊能诱发癌症吗?
• 对上述意见,多数医生持不同看法,如有 文献报告,对14733例切除胆囊的患者随访 11~14年,并未发现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 增加;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对500 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作了回顾性分析,也 未发现切除胆囊与结肠癌的发生有明显关 系。
切除胆囊能诱发癌症吗?
•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长 有结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 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 保存一个病灶。实际上胆囊切除前,相当多的情 况是胆汁已直接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 在胆囊切除前后胆汁的流向是一样的。而且很有 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胆 囊切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肝细胞会在餐后 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分泌。因此,切除胆 囊后不会明显影响消化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今天,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 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 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腹 腔镜摄像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找到胆囊后,切断 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出来。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胆囊ppt课件

.
13
临床表现
• 女性多 • 急性典型表现: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
餐、进食油腻厚或叶间发作;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并伴有恶心、呕吐。
.
14
.
15
.
16
胆石症
• 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及钙) 因各种原因析出、凝结成结石。
• 机制:
• 1、胆汁性状改变,其内胆红素多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成酯类而不游离。游离胆红素浓 度增高与胆汁中钙结合成不溶性胆红素钙 析出。肠道菌群中的葡萄糖醛酸酶有分解 酯类使胆红素游离;胆汁中胆固醇过多易 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侵犯粘膜和基层;III胆囊壁全层,IV III+周 围淋巴结,V转移至肝及其他器官)。
.
26
.
27
病理:腺癌(中分化),浸润胆囊 壁全层,表面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0/1);
.
28
.
29
• 病例回访:胆囊癌。
.
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 无特殊,右上腹痛、 不适,食欲下降、 贫血、黄疸等。
• 实验室: CA-199 (敏感)、CEA 、 CA125升高。
.
17
胆石症
• 2、胆汁淤积,水分吸收,胆汁浓缩。 • 3、感染:胆管感染的炎性水肿及慢性期的
纤维增生可使胆囊壁增厚,引起胆汁淤积。
.
18
临床表现
• 消化道正常,隐痛、不适,嗳气。 • 典型表现:胆绞痛:饱餐或进食油腻物后,胆囊
排空受阻而产生疼痛。 • 部分可无症状。
.
19
.
20
.
21
治疗
• 迟期强化进一步扩大,并在增厚的胆囊壁衬托下显示出点 状低密度影或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的R-A窦。
胆囊的生理功能

胆囊的生理功能胆囊是人体内的一个小器官,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浓缩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汁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液体,主要由胆酸和胆固醇组成。
胆囊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储存胆汁。
肝脏会产生大量的胆汁,并通过胆管系统输送到胆囊中。
在胆汁的储存过程中,胆囊会通过收缩和扩张来调节胆汁的流动。
当人体没有食物摄入时,胆囊会主动收缩并将胆汁储存起来,当需要消化油脂时,胆囊会扩张,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中。
胆囊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浓缩胆汁。
胆汁在肝脏中产生时是很稀释的,含有较高的水分,但过量的水分会稀释胆汁中胆酸的含量,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来浓缩胆汁,使其变得更加浓缩。
这样可以在消化过程中更好地帮助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囊在胆汁的浓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食物摄入小肠时,小肠会产生一种激素叫做胆囊收缩肽,它会促使胆囊收缩,从而将浓缩的胆汁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囊的生理功能还包括调节体内胆盐的平衡。
胆盐是胆汁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它可以帮助肠道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囊通过调节胆汁中胆酸和胆固醇的含量来维持胆盐的平衡。
当胆酸的浓度过高时,胆囊会吸收部分胆酸,降低其含量;当胆酸的浓度过低时,胆囊会增加胆汁的分泌来提高胆酸的含量。
此外,胆囊还可以帮助排泄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胆囊中的胆汁在消化过程中也会带走一些废物、毒素和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来帮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总的来说,胆囊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生理功能包括储存和浓缩胆汁、调节胆盐平衡和帮助排泄废物。
胆囊的正常功能对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持胆囊的健康非常重要。
胆囊的解剖位置

囊颈的一端,粘膜呈螺旋瓣样皱襞,而近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平滑。
②胆囊管的肌纤维构成环状带,称为胆囊颈括约肌。这些特点有助于
规律性地控制胆汁进入与排出。
2.1胆囊的形态大小和正常容量是多少
▪ 胆囊一般呈倒置的梨形,但也可呈现其他形状。如弯曲形、葫芦形、 三角形等。
▪ 正常胆囊长8~12cm,宽3~5cm,胆囊正常容量平均为50ml,收缩时 为15ml,充盈时可达90ml。
▪ 病变胆囊则大小变化较大,胆囊颈部堵塞后,分泌液将积蓄,致使胆 囊胀大1至数倍;慢性炎症时,囊壁纤维化萎缩,胆囊明显缩小,甚 至小似花生米大。
2.2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
▪ 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胆囊颈与胆囊管近颈部一段的黏膜面有很多黏膜皱襞,相互构成螺旋 状瓣膜,通常称为海斯特(Heister)瓣。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胆汁的 进出,让稀薄的肝胆汁进入胆囊,而让浓缩胆汁排出胆囊,形成了胆 汁来回往返于胆囊的通路。另外,此瓣的存在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 大或缩小。但当存在胆结石时,结石较易嵌顿与其中而致胆绞痛、胆 囊炎的发作。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 正常情况下,胆囊管应以锐角汇入肝总管右壁,并共同形成胆总管。 但这种情况只占60%,有其他许多先天性异常情况,如胆囊管汇入右 肝管,胆囊管绕行肝总管后方而汇入肝总管左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一段后再斜行汇入胆总管等等,有时会因为手术者对异常的解剖结 构认识不够而导致产生手术并发症,如胆囊切除时的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总管、肝总管的损伤等。
2.4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 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胆管由肝内及肝外胆管组成。前者由毛细胆管逐步汇合成各级小胆管, 再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后两者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后者最后经胆胰共同通道、壶腹部 注入十二指肠。 为便于定位,临床上常将左右肝管称为一级胆管,然后随其分支越来 越细,而分别称为二级肝胆管、三级肝胆管等。
胆囊的解剖位置 PPT

▪
胆囊粘膜细胞具有典型的吸收型细胞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吸收和
浓缩功能,同时,胆囊粘膜亦有分泌功能,分泌粘液。在有慢性炎症
时胆囊粘液的分泌增加。胆囊粘膜层中,除了一般的细胞外,尚有属
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APUD系统)的内分泌细胞,其生理
学上的意义尚未确定。
▪
胆囊管的层次与胆囊壁相同,但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胆囊管近胆
大家好
6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 正常情况下,胆囊管应以锐角汇入肝总管右壁,并共同形成胆总管。 但这种情况只占60%,有其他许多先天性异常情况,如胆囊管汇入右 肝管,胆囊管绕行肝总管后方而汇入肝总管左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一段后再斜行汇入胆总管等等,有时会因为手术者对异常的解剖结 构认识不够而导致产生手术并发症,如胆囊切除时的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总管、肝总管的损伤等。
胆囊的解剖位置
大家好
1
目录
1、胆囊的定义及功能 2、胆囊及胆囊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2.1胆囊的形态大小和正常容量是多少 2.2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2.4胆管有哪些部分组成 3、胆囊的解剖结构图
大家好
2
1、胆囊的定义及功能
▪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 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 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大家好
7
2.4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 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胆管由肝内及肝外胆管组成。前者由毛细胆管逐步汇合成各级小胆管, 再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后两者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后者最后经胆胰共同通道、壶腹部 注入十二指肠。 为便于定位,临床上常将左右肝管称为一级胆管,然后随其分支越来 越细,而分别称为二级肝胆管、三级肝胆管等。
胆囊的解剖位置

2.4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 正常情况下,胆囊管应以锐角汇入肝总管右壁,并共同形成胆总管。 但这种情况只占60%,有其他许多先天性异常情况,如胆囊管汇入右 肝管,胆囊管绕行肝总管后方而汇入肝总管左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一段后再斜行汇入胆总管等等,有时会因为手术者对异常的解剖结 构认识不够而导致产生手术并发症,如胆囊切除时的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总管、肝总管的损伤等。
囊颈的一端,粘膜呈螺旋瓣样皱襞,而近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平滑。
②胆囊管的肌纤维构成环状带,称为胆囊颈括约肌。这些特点有助于
规律性地控制胆汁进入与排出。
2.1胆囊的形态大小和正常容量是多少
▪ 胆囊一般呈倒置的梨形,但也可呈现其他形状。如弯曲形、葫芦形、 三角形等。
▪ 正常胆囊长8~12cm,宽3~5cm,胆囊正常容量平均为50ml,收缩时 为15ml,充盈时可达90ml。
1、胆囊的定义及功能
▪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 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 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 30~60ml。有人说胆与胆量有关,胆切除后,胆量就变小,这是完 全无科学依据的,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胆囊有什么功能呢?
▪ 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胆管由肝内及肝外胆管组成。前者由毛细胆管逐步汇合成各级小胆管, 再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后两者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后者最后经胆胰共同通道、壶腹部 注入十二指肠。 为便于定位,临床上常将左右肝管称为一级胆管,然后随其分支越来 越细,而分别称为二级肝胆管、三级肝胆管等。
▪ 病变胆囊则大小变化较大,胆囊颈部堵塞后,分泌液将积蓄,致使胆 囊胀大1至数倍;慢性炎症时,囊壁纤维化萎缩,胆囊明显缩小,甚 至小似花生米大。
关于胆囊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胆囊的知识点总结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胆囊是一个梨形囊状器官,位于肝脏的下表面,与胆管相连。
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在饮食摄入脂肪时,胆囊会收缩排空,释放浓缩的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汁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胆固醇、胆盐、脂肪酸等物质,它们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胆囊的疾病: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胆汁中某些物质的沉积而形成的固体结晶物,它会堵塞胆囊的出口,引起剧烈的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引起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囊息肉则是胆囊黏膜上的肿块,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
诊断和治疗:胆囊疾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胆汁等)来确认。
治疗胆囊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胆囊结石较小且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溶石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或者结石较大的患者,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具体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预防措施:预防胆囊疾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其次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化。
此外,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因为情绪不稳定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总之,胆囊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胆囊健康的关注,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胆囊的冷知识

胆囊的冷知识胆囊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肝脏下方,呈梨形。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通过胆囊储存后再释放到小肠中进行消化。
胆囊的冷知识有很多,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冷知识。
1. 胆囊可以自行移动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胆囊可以在腹腔内自行移动。
正常情况下,胆囊位于肝脏下缘的右上腹部。
但是,有些人的胆囊却可以在腹腔内自由移动,甚至可以移动到肝脏上方、脐部甚至盆腔。
这种情况被称为“胆囊游走”,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症状,但如果游走的胆囊卡住了胆管,就会导致胆绞痛等症状。
2. 胆囊有“五官”胆囊表面有类似五官的突起,这是因为胆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与肝脏相连的部分会演变成胆囊,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这些突起。
这些突起看起来像是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所以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胆囊的五官”。
3. 胆囊可以被切除而不影响生活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被用来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胆囊切除后,胆汁将直接从肝脏流入小肠,不再经过胆囊储存和浓缩。
虽然胆囊有一定的功能,但人体可以适应这种变化,一般不会对正常的消化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胆囊切除后的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4. 胆囊可以形成结石胆囊结石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胆色素结晶等形成。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排空功能减弱等。
胆囊结石通常无症状,但如果结石移动或阻塞了胆管,就会引起胆绞痛、黄疸等症状。
5. 胆囊疾病与饮食习惯有关饮食习惯与胆囊疾病密切相关。
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缺乏膳食纤维等也会增加胆囊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胆囊疾病非常重要。
6. 胆囊疾病多见于女性和肥胖者胆囊疾病在女性和肥胖者中更为常见。
这与女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肥胖者胆囊排空功能的减弱有关。
女性在怀孕、服用避孕药或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时,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增加胆囊疾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检查无放射性辐射,不受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无需注射造影剂,能够实时地清楚显示胆囊和胆道系统,显示胆系结石、肿瘤等病变,还能进行胆囊收缩功能检查。
【适应症】1.胆道系统结石。
2.胆道系统炎症。
3.胆囊肌腺症。
4.胆囊息肉样病变。
5.胆道系统肿瘤。
6.胆道蛔虫。
7.先天性胆道异常。
8.黄疸的鉴别诊断。
【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改日复查。
2.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切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度,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检查内容】1.胆囊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内有无结石、肿瘤、局部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
正常胆囊轮廓整齐、清晰。
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切面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底部游离于下缘邻近腹前壁。
3.超声测量(1)正常胆囊的长度一般不超过8.5cm,前后径多数不超过3.5cm;在胆囊的测量中,前后径对胆囊张力的反应较长径更有价值。
(2)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2mm,测量时探头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囊壁增厚的假像。
【正常胆道】1.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内径在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2.肝外胆管,声像图尚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
下段胆管由于胃肠道气体干扰,不易清晰显示。
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内径≤5.0mm,下段内径不超过8~10mm,高龄者有增宽的趋势。
【注意事项】1.超声可提示诊断的病变(1)急性胆囊炎、明显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2)胆囊息肉性病变。
(3)胆总管、肝管囊肿。
(4)梗阻性黄疸。
(5)肝内胆管结石。
2.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确诊的病变。
(1)胆囊内1cm大小的实性占位。
(2)胆囊癌。
(3)胆管结石。
(4)肝内外胆管扩张。
(5)胆道蛔虫、化脓性胆管炎。
(6)胆囊、胆道术后并发症。
3.提示胆系轻度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1)胆囊肌腺症。
(2)胆囊癌合并感染或结石。
(3)早期胆道肿瘤。
第二节胆囊、胆道炎症一、急性胆囊炎【检查内容】1.胆囊各径线是否增大。
2.胆囊壁是否增厚,呈双层。
3.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有无絮状物漂浮,细点状沉淀物是否随体位变化。
4.探头在胆囊区扫查时有无压痛反应。
5.胆囊有无穿孔征象如:囊壁是否缺损;胆囊周围积液。
【注意事项】1.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现,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出现。
2.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不典型。
胆囊稍大,囊壁轻度增厚。
3.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模糊,内有沉积物。
4.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回声带可能为严重胆囊炎的炎性渗出。
5.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胆囊气性坏疽,胆囊增大,囊壁显著增厚,囊内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
6.长期禁食或胃切除术后,常见胆囊增大伴沉积物回声,但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鉴别。
二、慢性胆囊炎【检查内容】1.胆囊增大或缩小的程度。
2.胆囊壁增厚、回声增高。
3.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等;是否随体位变化。
4.胆囊收缩功能是否降低或消失。
【注意事项】1.轻度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超声诊断困难。
2.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增大,壁厚,胆汁透声差,可伴有结石。
3.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
三、化脓性胆管炎1.观察胆管腔内径的变化,有无轻度扩张、粗细不等。
2.胆管壁回声是否增强,管壁增厚的程度。
3.重视观察管腔内有无结石;胆汁内有无回声及其透声情况。
【注意事项】1.观察肝脏有无增大,肝内胆管有无轻度扩张。
2.观察胆囊有无炎症表现。
第三节胆系结石一、胆囊结石【检查内容】1.胆囊或胆道内有无团块状、斑点状强回声;后方有无声影。
2.结石的大小与数量;多发结石或伴胆囊炎时,难以准确判断结石大小和数目。
3.结石是否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结石有无嵌顿在胆囊颈管部。
【注意事项】1.充满型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晰,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
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型的“WES”征有下列情况:(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回声带,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胆囊内腔不能显示,鉴别困难。
(2)胆囊过小或先天性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
(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结合病史诊断。
2.胆囊内炎性沉积物或陈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
3.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
4.胆囊壁内结石见于胆囊肌腺症。
胆囊一般不大,囊壁增厚,壁间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数毫米强回声,典型时伴有“彗星尾”征。
5.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认为胆囊结石。
二、肝内外胆管结石【检查内容】1.观察胆管腔内有无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并能在两个垂直断层面得到证实。
2.是否伴有声影、结石大小、是否多发。
3.回声团于胆管壁之间有无分界;典型时可见细窄的无回声胆汁包绕结石。
4.结石部位以上胆管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1.肝外胆管结石超声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2..胆囊颈管部结石、粘连瘢痕组织、癌肿、胆囊颈部淋巴结钙化灶等易误诊为胆管结石。
3.胆总管末端的癌肿、蛔虫尸体碎片和黏稠胆汁、脓性胆汁、胆管乳头部溃疡炎症等也有同结石相似的超声表现。
4.胃肠道气体干扰胆管结石,显示不清时,饮水充盈胃十二指肠及脂餐有助于检查。
5.局部肝胆管内大量结石和肝脏边缘组织局部萎缩为多量结石填满肝胆管时,声像图不典型,易被忽略。
6.胆管内较小的结石易漏诊。
7.钙化灶及肝组织局部坏死纤维化改变于结石容易混淆。
8.肝胆管积气积后方多重反射易误诊为结石声影,应注意鉴别。
第四节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随一组病变的统称。
分为肿瘤和非肿瘤两类。
前者指腺瘤(癌前病变)、小腺癌等;后者包括局限性胆固醇沉着、炎性息肉等。
【检查内容】1.胆囊壁有无占位性病变突入胆囊腔内、单发或多发、表面多较光滑。
2.占位性病变形态包括,点状、小结节状、小类球体、乳头状或桑椹状。
3.重视小隆起性病变的大小、回声强度,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注意事项】1.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局限性胆固醇沉着)。
(1)胆囊息肉呈点状或小结节状高回声,多切面扫查可见与囊壁相连,多数有蒂。
(2)一般为多发,超声难以准确判断息肉数目。
较小的息肉位于胆囊底部和颈部容易漏诊。
(3)一般<1cm。
(4)蒂较细时,易从囊壁脱落并从胆囊排出,故手术之前复查非常必要的。
(5)胆固醇息肉与较小的多发乳头状腺瘤鉴别诊断困难。
2.胆囊腺肌增生症。
(1)限局性胆囊腺肌增生症好发于胆囊底部并隆起于腔内。
(2)常合并胆囊结石。
(3)部分病例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对称性胆囊壁增厚伴有“慧尾征”。
3.腺瘤较少见,常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黏膜隆起,偶尔带蒂;体积较小,大小一般部超过2cm。
腺瘤容易癌变,超声不容易鉴别。
4.炎性增生性息肉和小的胆囊癌不容易鉴别。
第五节胆囊癌【检查内容】胆囊癌声像图可分为五型:小结节型、蕈伞型、壁厚型、混合型及实块型。
1.小结节型,其病灶一般为1~2.5cm,基底较窄,形态规整的息肉状或表面不平整、基底较宽的乳头状等回声团向腔内隆起;合并多发性结石易漏诊,应变化体位使结石移动以观察颈部囊壁的改变。
2.蕈伞形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等回声。
单发时基底不宽、边缘不整,多发时可连成片。
肿瘤周围的胆泥,可呈点状回声。
3.壁厚型,胆囊某一部位的囊壁局限性增厚,尤其内壁层不均匀增厚隆起,呈等回声,为癌肿对囊壁的浸润表现。
4.混合型,乳头状、蕈伞状与壁厚型混合存在。
5.实块型,胆囊肿大,正常液性胆囊腔消失,显示为弱回声或回声粗而不均的实性肿块;或在胆囊腔内充满不均质的斑块状回声,有时可伴有结石及声影;此型往往浸润肝实质与肝脏分界不清。
【注意事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发病率高,较多结石高回声团及声影掩盖肿瘤伞漏诊的主要原因。
第六节胆道肿瘤【检查内容】1.胆管是否扩张;扩张程度、长度。
2.扩张的胆管远端有无狭窄和截断或乳头状、团块状占位性病变,并注意其大小与范围。
3.肝脏是否弥漫性肿大、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肝内有无转移、肝门有无淋巴结肿大。
【注意事项】1.与肝外胆管不典型结石鉴别。
2.注意高位胆管癌与肝癌的鉴别。
3.下段胆管癌与壶腹癌、胰头癌不容易鉴别,尤其胆管癌侵入胰头或壶腹部时鉴别更困难。
4.肝癌浸润肝胆管管壁,在胆管内形成癌栓,胆管扩张不显著时则易漏诊。
5.胆管的炎性狭窄与狭窄型和截断型胆管癌鉴别困难。
6.中下段肝外胆管癌常因胃肠道气体干扰显示不清。
第七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检查内容】1.在胆总管部位有无囊肿;球形、椭圆形或纺锤形。
2.边界是否清晰,内部是否呈无回声,后方回声是否增强。
3.囊肿上段是否和肝门部胆管相连;近侧胆管是否扩张。
4.是否合并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5.细致观察胆管下段是否合并结石或肿瘤。
6.胆囊一般缩小,位于囊肿腹侧。
【注意事项】1.肝门部的肝囊肿、小网膜囊肿、胰头部和右肾囊肿鉴别。
2.胆管仅显示扩张者与梗阻所致的胆管显著扩张难以鉴别。
3.与胆囊畸形、胆囊管囊状扩张鉴别较困难。
第八节胆道梗阻【检查内容】1.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的部位、范围、程度。
2.仔细寻找病因,有无胆道结石、蛔虫或其残体、胆管或胰头、壶腹的肿瘤、术后胆管狭窄、先天性畸形等。
3.观察造成梗阻病灶的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
4.依据扩张胆管的范围及病灶的具体位置,判断梗阻水平。
5.黄疸严重但肝内外胆管均无扩张,胆囊充盈不佳、壁增厚者可能为肝细胞损害或毛细胆管病变所致,需进行肝功能及其他检查。
【注意事项】1.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依据。
2.肝外胆管扩张是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灵敏指标。
胆管的扩张先于临床黄疸出现。
3.梗阻水平的判定(1)胆总管扩张伞下段梗阻的可靠依据。
(2)肝外胆管正常或不显示而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仅一侧扩张提示上段肝门部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