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营造众创空间新生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09•【字号】武政〔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武政〔2022〕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2月9日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称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始终坚持“高”“新”特色,积极发挥“自创区、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围绕将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大力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主要指标如下:——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市。
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依靠其开放、共享的理念和丰富的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为了进一步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案: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等,以吸引更多资源向众创空间聚集。
2. 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为众创空间提供更多的支持。
国家级、地方级和企业级资源应互相补充,形成合力。
政府可以为众创空间提供创客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源,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捐赠或合作的方式为众创空间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等资源。
3. 建立服务体系:完善众创空间的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包括创业辅导、法律咨询、人才引进等。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众创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创业者所需的一站式服务。
4.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众创空间应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成果展示会等活动,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转化。
5. 加强宣传推广:政府和众创空间应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府可举办相关论坛、研讨会等宣传活动,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更多人的创业热情。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
众创空间所带动的创新创业活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继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6. 加强创业教育:在中小学、高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中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业实训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了解创业的风险与机遇。
众创空间策划书3篇

众创空间策划书3篇篇一《众创空间策划书》一、引言随着创新与创业的浪潮不断涌起,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本策划书旨在规划和构建一个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创业项目的孵化与成长。
二、众创空间定位1. 目标定位打造成为一个汇聚创新资源、培养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办公环境、专业的创业辅导、丰富的资源对接以及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
2. 服务对象主要面向科技型创业者、初创企业、创新团队以及有创新想法和潜力的个人。
三、空间规划与设施建设1. 空间布局规划合理的办公区域、公共服务区、会议室、洽谈室、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确保空间的高效利用和便利性。
2. 设施配备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充足的电源插座、舒适的办公家具等基础设施,满足创业者的日常办公需求。
3. 特色打造营造具有创意氛围和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设置创意展示墙、休闲角落等,激发创业者的灵感和创造力。
四、服务内容与体系构建1. 创业辅导服务组建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推广、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辅导,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
2. 资源对接服务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与投资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的对接机会。
3. 项目孵化服务建立完善的项目孵化流程,提供场地支持、资金扶持、政策咨询等服务,加速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
4. 知识产权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咨询等服务,帮助创业者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活动举办与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路演、培训讲座、行业交流等,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运营管理与团队建设1. 运营管理模式采用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确保众创空间的高效运营和服务质量。
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模式的比较与改进众创空间(Co-working Space)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
众创空间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便利的办公环境、优质的创始人社交平台以及丰富的创业资源和服务,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
在众创空间的基础上,孵化器(Incubator)将其运营模式进一步发展,以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式提供创业支持和孵化服务,成为新兴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模式如何进行比较与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创业环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模式,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案,以提高其效率和创新力。
一、孵化器模式的比较1. 管理模式传统的孵化器管理模式在于提供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创业指导,帮助初创企业渡过初期困难。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创业环境的变化,创业者对孵化器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很多孵化器开始转向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例如提供行业导师、投资对接、市场推广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以满足创业者的不同需求。
2. 资金模式传统孵化器通常采用投资者的资金来支持孵化过程和初创企业的发展。
然而,资金模式的改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开始采用社区基金的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将其中的收益回馈给众创空间孵化器的社区成员。
这种改进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创业者和孵化器共同成长,提高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效率。
3. 创新模式不同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在创新模式上也存在差异。
一些孵化器注重垂直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行业专家导师、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创业者提供精准的创业指导。
而另一些孵化器则注重开放式的创新,通过提供创客空间、创意活动和跨界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的创新碰撞和合作。
因此,在创新模式上,孵化器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
二、改进方向基于对不同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模式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1. 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深度传统的孵化器模式注重提供基础的硬件设施和表面的创业指导,而现代化的孵化器则应该更注重提供更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和支持。
2024年众创空间市场前景分析

众创空间市场前景分析引言众创空间,也被称为创客空间、孵化器或联合办公空间,是一个为创业者和创新者提供资源和支持的场所。
随着创业浪潮的兴起,众创空间市场正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众创空间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众创空间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众创空间市场规模达到了150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创业浪潮的兴起:在数字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创业。
众创空间提供了资源和支持,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2.政府政策的支持:为了促进创新和创业,许多国家都推出了扶持创业的政策和计划。
这些政策鼓励创业者使用众创空间,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3.技术进步的推动:数字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众创空间更加便捷和可行。
创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和支持,这降低了进入门槛并促进了众创空间市场的增长。
发展趋势与机会1.行业专业化:随着众创空间市场的竞争加剧,行业专业化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一些众创空间将专注于特定行业或垂直领域,以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资源。
2.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众创空间不再仅仅提供场地和设施,越来越多的创新生态系统会在众创空间中建立起来。
这些生态系统将包括创业加速器、投资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众创空间将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和协同创新。
例如,科技公司和传统行业公司可以在众创空间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创新和持续发展。
4.区域发展的机会:众创空间的发展不仅限于大城市,也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带来了发展机会。
这些地区可以通过建立众创空间来吸引人才和投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1.竞争加剧:随着众创空间市场的增长,竞争也日益激烈。
众创空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资源,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
2019公共课《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必过)(2)(1)

2019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必过)(源自某位老师好意共享,请勿随意扩散)1.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一种内部刺激,与内稳态及需求有密切关系。
(对)2. 内驱力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产生的紧张状态,也是心理上的。
(对)3. 内驱力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对)4. 需求是内驱力的基础,需求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
需求一定会成为行为的动机,以驱使机体行动。
(错)5. 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对)6.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内驱力,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对)7.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对)8. 内源性动机是内部需求产生的驱动力的驱使下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指人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行为带来的成就感,它不需求外在条件的参与。
(对)9.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对)10. 一般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掌握某一特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依照法律或合同、协议享有特定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获得相应权利和相应利益的人。
众创空间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的功能,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3年度众创空间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优化众创空间布局,提升服务质量本年度,我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创业者需求,优化了众创空间布局,新增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同时,我们不断完善众创空间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创业者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丰富的资源对接、专业的培训指导等。
2. 强化政策支持,助力企业成长我们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
通过举办政策宣讲、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创业者了解国家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
同时,我们与多家投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优秀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创业能力本年度,我们举办了多场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
4. 深化产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积极推动众创空间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举办技术对接会、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5. 扩大品牌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本年度,我们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扩大众创空间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展示众创空间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成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创业者对众创空间的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服务针对性有待提高。
(2)部分创业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项目落地转化率有待提高。
如何营造众创空间,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新平台

2018年第1期扫一扫看全文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01.062如何营造众创空间,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新平台□吴平亮摘要: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意识的不断增强,各高校纷纷探寻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包含了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创业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等,利用这些空间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线上线下创业咨询服务、创业资源共享、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那么如何打造良好的众创空间平台和环境,是每个高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96-01中国图书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1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及创新2.0时代,通过网络化、集成化、专业化等有效途径,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社交空间及工作空间的创业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能有效满足和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和“双创”战略的主观需求。
该空间平台有效融合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因此能够不断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及教育效果,进而有助于不断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2如何营造众创空间,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新平台2.1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各高校需不断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园、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等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提升改造,这样学校便可以构建出一个低成本、开放式、全要素和便利化的众创空间,在构建空间平台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和吸引学生自主走进空间平台,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自身的奇思妙想,这样,既能保证众创空间能够与学生的思想契合,同时在为平台构建献策的过程中,也无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2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由于大学生对创业资源的延伸以及对创业渠道的对接能力均有限,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为其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例如,为高校众创空间打通一条政策绿色通道,在政府科委和财政部门的联合支持下,为高校众创空间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延伸和资金支持平台,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组成服务专员团队或众创空间政府服务专员,并在各地区高校众创空间进行派驻,使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能够协助和调解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难题,并且能够协助其办理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化:营造众创空间新生态作者:萧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双创”重要平台和基地的众创空间也在逐渐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之路,专业化众创空间,成为“双创”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自2016年科技部开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遴选工作,目前已公布两批示范名单(共50家),江苏有5家众创空间上榜。
什么是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入选国家示范名单的众创空间有何特色,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如何?众创空间成为“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在国外被叫作“创客空间”。
它是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的、开放式的交流服务空间,实现创业者所需各项要素相结合,为大众创业者服务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平台。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随后考察了北京3W咖啡、深圳柴火等创客空间。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众创空间成为国家层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转型升级的新使命和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新任务,江苏将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作为实施“创业江苏”行动的突破口,按照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的要求,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众积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集聚了一大批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
全省众创空间2017年服务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25747个(家),平均每家众创空间有42个创业企业和团队入驻,累计有超5616个团队及企业获得投融资支持,投资总额超100亿元。
探索了科技创业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改变传统孵化器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模式,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目前全省众创空间超九成以企业为运营主体,其中60%以上由民营企业运营。
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运营管理新模式。
省级众创空间积极采用新模式和新业态建设运营,其中以苏大天宫、中瑞Swirlab等为代表的投资促进型72家,以启点咖啡、创业汇客厅等为代表的培训辅导型44家,以百家汇、烯望空间为代表的产业驱动型152家,以星火社区、南京创客空间为代表的创客孵化型190家,以创客邦、昆山启迪众创工社为代表的综合服务型149家。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全省60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全部建有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资金)。
建立了一支由近5000人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其中专职人员占超1/4。
2017年共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近1.3万场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超8000场次。
截至2017年底,江苏以行业领军企业、投资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为主体,建设了607家省级众创空间和34家众创集聚区试点,其中170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
众创空间逐渐成为“双创”摇篮、广大创新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众创空间的建设热潮,众创空间呈现出积极踊跃、有序发展的可喜态势。
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众创空间在壮大小微初创企业、优化创业环境、改善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汇集地和“双创”活动的主战场。
但同时,众创空间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专业化服务不足、房租依赖与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部分中小平台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推动众创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打造众创空间新生态,成为必然选择。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发布《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内涵特征、建设条件和方向等。
所谓专业化众创空间,是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强调服务对象、孵化条件和服务内容的高度专业化,是能够高效配置和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现精准孵化,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多方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
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是促进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众创空间必须注重质量管理,健康发展,要建立众创空间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2018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公示》,对连续2次未上报统计数据并不再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24家众创空间取消国家备案资格。
这是首次对国家级众创空间摘牌及公示。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必将更加成熟,由粗放式运营走向精细化运作、由快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升级版“双创”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众创空间也在走向2.0时代。
只有那些有特色、有内涵,站位高、质量高、标准高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三种方式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江苏目前入选的5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涉及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激光技术、新材料、健康食品、医疗器械等,依托的主体既有企业,也有高校和科研院所。
它们在体制机制创新和项目引进、孵化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为处在“洗牌期”的众创空间带来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延伸布局产业链。
龙头骨干企业借助技术、管理等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建设众创空间,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孵化创业项目,并从中发掘优质项目进行吸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先声药业建设的生物医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精准医疗百家汇”,按照市场化机制,开放成熟的制药资源和研发平台,建设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并购基金等构成的投融资平台,集成和配置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创业资源,推动企业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龙头企业苏博特,投资建设了新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材智汇”,专门面向新材料项目孵化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创业服务,目前在孵企业30多家,成功帮助科研技术人才把“idea”挖掘打磨成可落地的产业项目25个。
主体公司通过材智汇的运作,初步实现在稀土发光材料、特种金属材料以及金刚石超硬磨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拓展,每年新增利润超过3000万元,实现了龙头企业与众创空间、创客的协同共赢。
依托科研院所围绕优势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培育新型高科技企业。
科研院所特别是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管理先进、运行高效、人才富集,可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一批新型高科技企业。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发起成立的激光技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研究院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激光、光电等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孵化、服务等,转化科技成果,集聚创客人才,已培育集聚中科煜宸、海莱特光电等32家创业企业。
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主体建设的医疗器械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主体的平台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致力于通过整合、联动相关创新资源,将整个研究所打造成一个整体化的众创空间,已有34家企业成功入孵。
目前,全省依托科研院所共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34家,入驻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1000家。
依托高等院校围绕优势学科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有条件的高校围绕优势学科,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推动仪器平台开放共享,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
江南大学聚焦食品学科专业领域,依托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学科资源,建设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基于专业,全链条孵化;联动企业,全方位合作”的特色模式,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教授团队创业企业或生创师导型企业提供精准化的双创支撑服务,已集聚无锡德合食品、盛禾生物技术、恩菲科技等37家食品领域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为我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全省依托高校建设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达29家,集聚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1700家。
这些众创空间,都是建设主体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创办针对细分产业领域、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建设主体都具有强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资源整合能力,资源共享基础好、水平高,孵化服务质量高。
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通过开放式创新,在服务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集聚了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的众创空间,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科教大省,江苏有着深厚的科研实力和基础,但科教成果转换一直存在“中梗阻”困境。
如果每个领域都能有一个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自己的标签,比如互联网类的、精密机械加工类的、生物医药类的、新材料类的等等,而且这个专业化众创空间,是由在这个行业里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的产业积累、有能力释放资源给创业者的主体来运营,而不是简单的中介公司或者二房东转租模式,那么,就能真正整合科教资源和产业资源、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总结提升5家入选国家示范名单的众创空间的经验,走好专业化发展之路,打造众创空间新生态,必将有助于形成新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对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