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急救

合集下载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ppt课件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ppt课件


4、腹、臀部包扎法 (1) 腹部兜式:三角巾底 边横绕腹部,两角在后打结, 顶角经会阴部绕到后与上两角打结。臀部包扎反之。
(2) 腹部燕尾式:三角巾折成燕尾状,底边于伤侧腹
部横行环绕打结,两

尾角分别从前后绕至 腹股沟内侧打结。臀 部反之。

5、手、足部包扎法:伤手置于三角巾中间,底边在 近侧,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背,再将两边于腕部交叉缠 绕打结。足部包扎与此相同

2、三人搬运法: 均在同侧,上面一人 托头颈和背部,中间


一人托腰部、臀部,
下面一人托大腿、小 腿,三人同步操作于颌下罩住面部,拉紧两
角上提向后,交叉压住底边,再绕到前额打结,眼、
鼻、口处各开小孔。

2、肩部包扎法:三角巾顶角斜向底边对折成燕尾状, 燕尾的底边环绕伤侧上臂根部打结,两尾角分别从前后 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3、胸、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放在胸前,顶角经肩部 绕向后,另两角各从左右横绕向后,三角在背部打结。 若包扎背部,则反之。

3、颅骨骨折脑组织向外膨出或腹部开裂肠子外露者, 除消毒纱布敷盖外,环周用纱布圈套住或用干净碗扣 住,然后再包扎。


(一)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 用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周可稍斜绕,以后
各周均平绕,绕第二周 时将第一周外露的斜角反折压住,这样不易脱落。
2、螺旋形包扎法:先环形包扎二周,然后由下向上 斜形缠绕,每周重叠约1/2 至 1/3。

2、前臂骨折:在前臂外侧捆扎一块木板,长度自 肘后至手指,然后用三角巾悬挂。如无木板,稍厚的 杂志、书包均可代用

3、大腿骨折:将一块长度为足跟至腋下的木板放在 外侧,用6~7条布带绷扎固定,或直接将患肢与健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是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受伤者或目击者所采取的紧急行动。

以下是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
1. 确保安全:在救援行动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燃气泄漏、高压电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创伤,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紧急止血带、加压止血等。

3. 确保呼吸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受伤者,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呼吸通畅。

如果受伤者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 保护受伤部位:对于受伤者的外伤,应在不移动受伤部位的前提下,用固定物体进行保护,避免其再次受伤。

5. 保持体温:受伤者在接受救援之前,应保持体温。

可以使用毛毯、衣物等物品覆盖受伤者,避免其受寒。

6. 稳定情绪:在救援行动中,受伤者或目击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恐慌。

此时,急救人员应稳定情绪,安抚受伤者和目击者,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以上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技术,不同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您面临紧急情况,请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进行求助。

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

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

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创伤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的状况。

创伤类型繁多,如刀伤、擦伤、挫伤、烧伤、灼伤、溺水、触电等等。

对创伤的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伤者生命安全,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方法。

一、切割伤切割伤是指利器将皮肤及其下层组织完全割裂而引起的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要尽快将伤口缝合。

在缝合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缝合后要进行包扎处理。

如果伤口较大,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挫伤挫伤是由于外力的撞击或压迫使破碎的骨头和软组织混着碎片撕裂或挫伤的一种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要对伤处进行包扎处理,避免感染并减轻疼痛。

如果伤势较重,建议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烧伤和烫伤烧伤和烫伤是人体组织受到高温、电流、化学物质等刺激而引起的一种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要立即将受灼伤部位放入冷水中浸泡,以减轻疼痛和降低组织蛋白的凝固程度。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烫伤部位在关节处,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骨折和脱臼骨折和脱臼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组织受损断裂的一种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需要将受伤部位固定,以减缓疼痛,避免骨头再移位。

同时还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建议在固定好伤处后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五、大面积出血大面积出血多数是指外伤后的出血,会造成伤者生命危险。

在现场急救中,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如紧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着重注重先用物品迅速封堵大出血,再用药引导小出血。

同时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六、溺水溺水是指在水中窒息而引起的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要先拖出水面并清除口鼻和呼吸道中的水,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如情况不稳定或导致昏迷状态,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七、电伤电伤是指因触电而引起的伤害。

在现场急救中,应先切断电源,检查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大技术是什么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大技术是什么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大技术是什么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大技术是什么(1)止血。

止血方法有四种,指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填塞止血,还有止血带。

(2)包扎。

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

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露肢端。

(3)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避免进一步损伤,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

可以使用夹板、书本或树枝等进行固定。

(4)搬运。

一个人运送,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两个人运送,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三个人运送,可采用三人异侧运送。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包括快速行动、优先评估、保持通气、控制出血、保护伤员、防止感染以及及时转诊。
创伤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
1
创伤评估
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和伤势严重性,以
控制出血
2
确定后续急救措施。
使用压力止血法或包扎等方法来控制创
伤引起的出血。
3
保持通气
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并采取必要的 措施维持呼吸。
2 避免二次伤害
在处理伤者时要小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3 注意感染
在处理开放性伤口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的风险。
创伤现场急救的案例分析与讨 论
通过讨论真实案例,加深对创伤现场急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包括车祸、溺水、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Leabharlann 创伤现场急救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人工呼吸
当伤者无法自主呼吸时,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 氧气供应。
骨折固定
对伤者出现的骨折进行固定,减轻疼痛并防止 进一步损伤。
心肺复苏
在心跳停止时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止血处理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来控制创伤引起的出血。
创伤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
1 保护自己
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自身安全,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是指对遭受创伤的患者进行紧急医疗处理的技术。它的目标是 尽早救治,减少伤害并防止继续加重。
创伤现场急救的定义
创伤现场急救是指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为遭受创伤的个体提供紧急医疗援 助的医疗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的目标
创伤现场急救的主要目标是迅速评估和处理受伤者,尽可能减少损伤、控制 出血以及保护生命。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先观察、再救命、后包扎、做好护理等。

1、先观察
如果发生创伤之后,首先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大致的问题,避免发生遗漏。

2、再救命
在检查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如果存在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避免造成死亡。

3、后包扎
抢救之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快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法、绷带法等进行止血,避免造成失血性休克。

4、做好护理
在抢救时不要过于急躁,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手法以及顺序,要轻柔,防止创伤加重。

包扎时先从头部或者胸部等重要器官进行包扎,然后是四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抢救前要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好医用手套、口罩,避免造成感染。

建议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操作,能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急救效果。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引言:创伤是指身体在外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或破坏,是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

在遭受创伤时,正确的应急救护程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创伤应急救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创伤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一、现场安全与判断1. 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创伤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救援人员应注意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判断伤情:对于创伤患者,应迅速判断其伤情。

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意识、出血等状况来初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二、紧急救护措施1. 呼叫急救:在创伤现场,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相关信息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 控制出血:创伤常伴随出血,救援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来减少出血量。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可采用头后仰法或侧卧位等方法。

4. 固定骨折:在发现患者有骨折的情况下,应尽快采取固定措施。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移动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5. 保暖与安抚:创伤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慌状态,应及时给予安抚与心理支持,并保持患者体温,防止其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

三、后续处理与送医1. 清洁伤口:在创伤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口清洁。

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应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供必要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伤情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4. 送医就诊:根据患者的伤情和需要,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四、创伤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1. 不移动严重受伤的患者:对于严重受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动其身体,以免加重伤势。

创伤现场急救内容

创伤现场急救内容

创伤现场急救内容#创伤现场急救内容##1. 什么是创伤现场急救?创伤现场急救是指在发生创伤事故后,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护伤员生命安全和减少伤情加重的一种紧急救援行为。

创伤现场急救包括以下内容:•创伤现场初步处理•伤员生命体征的监测•出血控制•创面处理•骨折处理•意识障碍处理##2. 创伤现场初步处理在创伤现场,要确保自己和伤员的安全,同时进行以下初步处理:•判断现场是否安全,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调集人员救助伤员•判断伤员意识状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检查呼吸、循环、出血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3. 伤员生命体征的监测在创伤现场,要监测伤员的生命体征,包括以下内容:•意识状况的监测:判断伤员是否清醒,是否有意识障碍•呼吸监测:检查伤员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是否正常•血压监测:判断伤员的循环状态是否稳定,是否存在休克的迹象•脉搏监测:观察伤员的脉搏是否有规律,脉搏强弱是否正常##4. 出血控制创伤现场常见的急救之一就是出血控制,要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手套或其他防护措施•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压迫出血部位•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尽量保持伤肢位置不动,减少出血##5. 创面处理合理的处理创面可以减少感染和伤口愈合时间,具体方法如下:•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清除杂物和血迹•用消毒纱布覆盖创面,避免污染•如果伤口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6. 骨折处理如果伤员出现骨折,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确保伤员就位,避免进一步移动伤骨•用稳固的物品固定骨折部位•不要试图纠正骨折,以免加重伤情•压迫出血部位,减小伤者疼痛##7. 意识障碍处理在创伤现场,如果伤员出现意识障碍,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确保伤员的通气道通畅,保持呼吸畅顺•保持伤员的体位平卧,避免头部和颈部受到过多移动•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操作•及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创伤现场急救内容的正确掌握对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和减轻伤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的现场急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 刘清和 副教授
.
1
引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 言 故不断发生,使得创伤已成为
“世界的第一公害”
全球每年创伤的死伤人数在数 千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死于 多发伤。
.
2
车祸、 地震、 自杀、 溺水、 坠落、 ······
.
3
• 每年车祸 受伤约 5000 万 (1.6人/秒)
死亡原因: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
能衰竭。 创伤救护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早期正确的止 血、包扎、固定、搬运,避免和降低第二、第三 个死亡高峰。
.
21
创伤急救的五项基本技术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22
通气
.
23
止血
判断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
•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可呈涌泉状或随心跳节律性 喷射;大动脉损伤出血可快速导致循环血容量下 降;肢体大动脉损伤出血伤口较小引流不畅时, 可快速形成肢体肿胀和搏动性血肿。
• 死亡120 万(1人 /25秒)
世界范围
.
4
• 车祸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以中国为最高。
• 中国车祸所致的重度创伤伤员中,约有2/3 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 min 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
• 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 存的“第一杀手”
.
5
我国上报的道路交通事故
• 1951年:5922起
• 多处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 的损伤。(如股骨多处骨折)
.
15
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
• 减少死亡率 • 减轻和避免残疾
.
16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 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
• 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 伤口的污染。
.
17
基本程序
•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现场环境 不安全时: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 2008年汶川地震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 玉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震·······
.
7
约4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中国
.
8
校园暴力及安全事故
.
9
共同特点
• 高速、高能 • 群伤多、多发伤多 • 并发症高、残废率高、死亡率高
.
10
研究显示
• 创伤死亡大多发生在事故现场或院前(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院前创伤死亡率高于发达 国家)
• 创伤死亡的时间大多数发生于伤后1h内, 主要取决于事故本身特性和院前急救状况
• 及时、高效地进行现场急救是减少死亡率、 减轻和避免残疾的关键!
.
11
创伤定义
• 机械性损伤 • 即机械性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
续性破坏 • 一般是外界机械性物质接触人体所造成
.
12
创伤常见病因
• 交通事故 • 高空坠落 • 物体倒塌 • 运动过度 • 碰撞 • 自杀 • 遭遇暴力 • 跌倒等
.
31
常用绷带的种类
• 卷轴绷带(绷带卷) • 管套状弹性绷带(弹力网套) • 三角绷带(三角巾) • 其它(如四头带、多头带等)
.
32
绷带卷包扎法
• 环形包扎法
基本方法。用于四肢、额部等粗细 相近的部位较小伤口
• 简单螺旋包扎法
较常用。用于直径变化幅度较小的 肢体部位包扎
.
25
常用止血法
2、指压止血法 • 抢救者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
按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 达到止血的目的 • 适用于动脉破裂出血的临时止血 • 优点 立竿见影 • 缺点 不宜持久采用
.
26
指压止血法
.
27
常用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
• 四肢大动脉破裂大 出血,而加压包扎 止血法无效时的重 要救命方法
• 1995年:271843起,死亡71494人, 伤159308人
• 1998年:78067人死亡,222721人重 伤
• 2003年:77万多起,死亡109381人, 56多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3 亿元
.
6
地震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重伤70多万人,死亡24.2万人,高位 截瘫16万人
• 静脉出血呈暗红色,压力比动脉低,但静脉壁宽 大并可能曲张。当曲张或大的静脉损伤,血液也 会大量涌出。
• 毛细血管出血可发生在任何伤口。开始出血活跃, 呈鲜红色,但出血量不大。撞击可引起皮下毛细 血管破裂,导致皮下瘀血。
.
24
常用止血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适用于大部分外出血 伤口覆盖较厚敷料后 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 加压包扎
如火灾现场人员应用拧干的湿毛巾蒙住口、
鼻,匍匐前进迅速离开现场
• 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 抢为主
.
18
立即判断并解除威胁生命的创伤
• (ABCDE判断法则)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Disability Expose
• 前提是避免颈椎的进一步损伤
.
19
立即解除持续损伤因素
• 气囊止血带
• 橡皮管止血带
• 布带止血带
.
28
其它止血法
• 填塞止血法 • 钳夹止血法 等等 • 抬高患肢
.
29
包扎
包扎的目的
• 固定敷料或夹板 • 压迫控制出血 • 稳定、保护患肢,
减轻疼痛和二次损 伤
.
30
绷带包扎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 • 松紧适宜,既达到止血、固定的目的而又
不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 伤口部位需先覆盖无菌敷料(可用干净软 布、手绢、纸巾代替),再用绷带包扎 • 尽量露出指肢末端,以观察血液循环 • 打结时要用平结 • 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末端的血液循环
• 烧伤(包括化学烧伤) 大量清水冲洗 • 电击 首先断电 • 煤气中毒 开窗通风、关闭煤气、脱离现场
.
20
创伤后的三个死亡高峰
• 第一高峰:伤后数分钟内。
死亡原因:脑干损伤、高位颈髓的严重损伤、心
脏和大血管的损伤。 • 第二高峰:伤后6~8小时之内。
死亡原因: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
及四肢骨折所致的大出血。 • 第三高峰:伤后数天到数周内。
.
13
创伤分类
• 开放性创伤:擦伤、撕裂伤、刺伤、切伤 和砍伤、火器伤及其导致的器官组织与外 界相通的损伤等;
• 闭合性创伤:挫伤、挤压伤、扭伤、压砸 伤及其导致的关节脱位、闭合骨折、闭合 性内部组织器官损伤等。
.
14
几个概念
• 多发伤: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 上解剖部位的损伤。
• 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 相继作用,使机体造成的损伤,解剖部位 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部位、多脏器 的。(如原子弹爆炸所致的热压伤、烧冲 伤、放冲伤、爆炸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