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获得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批判地继承了行为主义的一些合理的思 想和“先天论”学派的பைடு நூலகம்点,与“先天论” 一样强调语言有结构而且要遵循某些规则, 以成为有别于其他特征行为独一无二的行 为,但又和行为主义一样强调客观环境对 语言结构产生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是 儿童和承认的语言交流。儿童和他的语言 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系统, 在这整个系统中,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际, 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 儿童以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交际手段;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 交际。
该理论还强调了语言环境和其他对儿童语言输入。
社会交往说的特征
埃利奥特对儿童指向语言进行了研究,认 为儿童指向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超语言特征,即成人常常用高音调和 夸张的语调与儿童说话; 二是句法特征,表现在句子平均长度较短, 动词形式和修饰词较少等;
三是话语特征,表现在疑问句和祈使句较 多,言语流利、清晰,重复较多等。儿童 指向语言中的某些特征可以帮助儿童分析 成人言语中的内容,调节成人与儿童之间 的对话,吸引、保持儿童的注意力。
主要观点
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 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 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职能。
J· 布鲁纳指出,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 习语言,而是在社交往中学习语言。他强 调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 为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儿童就 不可能学得语言。
语言获得理论
——社会交往说
小组成员: 张 敏00915531 张益丹00915532 张月琴00915533 朱旖文00915534
社会交往说(又叫做社会交互作用说)是
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纳(J.Brunner)、 贝茨(E.Bates)、麦克惠尼 (B. Macwwhinney )等一批学者,综 合前人研究之长,提出的一新的理论。
社会交往说存在的问题
该语言理论的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也有 不少问题。 不能说明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在语言输入 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语言能力。 另外,语言输入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究竟起 什么作用。社会交往说的特点是折衷主义, 很多细节都为具体化,还不能完善的阐述 个体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机制。
评价
优点:
社会相互作用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儿童在获得语 言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语言的事实。儿童不仅在 认知活动中学习语言,也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该派强调成人提供语言榜样让孩子模仿;主张成 人注意重构、扩展儿童不成熟的句子等,为语言 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方法论依据。 根据交互作用论,人的自然潜能、与他人交互作 用的强烈愿望,加上丰富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共 同帮助儿童建立起语言交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