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合集下载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作者简介:张金晶(1989-),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摘要: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受到了日本“私小说”的巨大影响。

同时,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郁达夫在创作上又对“私小说”进行了超越。

本文就郁达夫的《沉沦》和田山花袋的《棉被》进行比较,来分析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和超越之处。

关键词:郁达夫;私小说;中日比较郁达夫在“五四”文坛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曾经留学过的日本的特有文学形式——“私小说”的影响。

一、日本“私小说”“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勃兴以后出现的,它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把自我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而不重视虚构和想象,缺少创造性。

[1]二、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郁达夫在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由于他从小养成的忧郁、孤僻的性格,他对日本“私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自我独白、忧郁和悲伤情绪倍感兴趣。

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到“读田山花袋之《缘》,为《蒲团》(即《棉被》)之后集。

前数年曾读过一次,这一回是第二次了,觉得不满之处颇多,不及《蒲团》远甚。

”[2]正是因为郁达夫对“私小说”的这种喜爱和欣赏使他不免对“私小说”的创作方法进行模仿和借鉴。

1.郁达夫在创作内容上吸收了“私小说”以身边琐事为题材,再现自我生活,追求“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自述色彩。

田山花袋的《棉被》是由自然主义演绎而成的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文学家竹中时雄收留了一个女弟子横山芳子,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为妻子所嫉妒,时雄只好把爱欲强压在心头。

芳子因和情人的关系遭到其父亲的反对而被迫离去。

时雄在芳子的卧室中一边闻着棉被上留下的芳子的余味,一边抽泣。

这是田山花袋本人的一段实际生活的记录。

时雄为田山花袋本人,芳子则是其女弟子冈田美知代的化名。

试论郁达夫的日本体验与其日本情结生发的渊源

试论郁达夫的日本体验与其日本情结生发的渊源

试论郁达夫的日本体验与其日本情结生发的渊源作者:陈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9期作者简介:陈薇(1989.12-),女,贵州大方县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现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1921年郁达夫留学日本归国以后,基本上就处于一种在城市漂泊的状态。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党派林立、社会环境恶劣,并不是郁达夫所幻想的理想得以实现的温床。

从日本抵达上海以后,为了生计,郁氏游走在国内各大城市之间,很快就遭遇了现实社会的打击,并体会到了失业的痛苦。

回国以后,生计问题紧逼眼前,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他又已经有了家室,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他特别怀念在日本带着官费留学的日子。

他在日本所怀揣的理想和抱负被国内黑暗的现实击碎一地,回国时的希望逐渐黯淡,热情也逐渐消退,这更进一步强化了郁氏内心深处对日本的怀念。

每当郁氏在城市中遭遇不平事,他往往就会想到在日本的生活,想到日本的种种好处。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10年,10年的日本生活,在他的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以说,郁达夫在日本的生活体验和情爱体验直接影响到他对日本的情感和态度。

一在日本时期,作为中国人的郁达夫,是日本人眼中的“劣等民族”的子孙之一。

作为弱国子民,郁达夫在日本遭受到的民族歧视和社会排挤,精神上非常苦闷和彷徨。

他心里的苦闷得不到日本人的同情,他的自卑更使他没有勇气去和日本女子搭讪表白得到一丝有同情的爱情。

“这些无邪的少女,这些绝对服从男子的丽质,她们原都是受过父兄的熏陶的,一听到了弱国的支那两字,那里还能够维持她们的常态,保留她们的人对人的好感呢?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龄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作者:赵欣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5年第01期摘要: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民国四大才子之一,其在日本留学十年的经历与日本文学有着解不开的情缘。

纵观郁达夫的一生,日本文学对他的影响可谓巨大。

忧郁的性格,贫困的家庭背景以及留学日本处于弱国子民的卑微,都给予了郁达夫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和文学色彩。

其无论是对日本文学的继承与接受,还是对日本文学的看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印记。

关键词:郁达夫;日本文学一、郁达夫的日本文学观在早期留日学生中,郁达夫与日本的关系可谓最为密切。

从《沉沦》到《迷羊》再到《她是一个弱女子》,郁达夫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受现代日本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学思潮影响的影子。

就其生活的轨迹而言,郁达夫可以说一生都与这“十年久住的这海东岛国”有着万千的因缘:1913-1922郁达夫正是在东瀛日本度过的,这是他的青年时代,也是其文艺、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郁达夫的创作受到日本文学潮流的影响。

20世纪20-4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尖锐,郁达夫辗转于海内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酣畅深刻的揭露与批判;1945年,郁达夫又在抗战胜利的明到来之时,为日本宪兵所戕害,牺牲殉国。

这样一个与日本息息相关的作家,他的对日本文化的赞美对侵略者的抗争是否矛盾?原因何在?日本(文化)之于郁达夫的创作、思想究竟有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归根究底都可以归结到郁达夫的日本观这一问题上来。

1.关于国民性的思考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国民性的思考不同于鲁迅,他对于国民性的思考没有完全的批评或是赞扬,而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

于是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竹内好对于郁达夫的文学作品竟有这样的评价:“广度不及鲁迅,但深度优于鲁迅。

没有他便没有新文学。

”对于日本,郁达夫可以说是爱恨交织的。

对于日本先进发达的成绩的肯定,为日本对弱国子民的蔑视的憎恨,在日本留学长达十年的郁达夫可谓是冷暖自知。

郁达夫小说研究在日本

郁达夫小说研究在日本

郁达夫小说研究在日本大久保洋子内容提要郁达夫在日本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7~1945年,这一时期日本方面对郁达夫的研究以竹内好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1946~1989年,这一时期日本方面对郁达夫的研究以伊藤虎丸和铃木正夫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桑岛道夫等人为代表。

这三个阶段,既体现出日本方面郁达夫研究对中国方面研究的依赖,同时也体现出日本方面的自立性,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日本郁达夫研究的自立性更为明显。

引言自从《沉沦》发表以后,郁达夫作为中国的大作家驰名国内外。

在日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介绍郁达夫小说。

它在日本的接受过程中受到中国国内以及中日两国的历史政治的影响,其接受形式和层面发生了几次波动和变化。

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持续的,也正是由于有一些波动,再有文化上的不同,日本的郁达夫小说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达到了独自的发展。

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曾经说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待研究对象,以此发现它的新的价值,郁达夫小说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在此基础上,力图把握郁达夫小说在日本的接受方式及其变化,介绍日本学者的视角,以便为探讨郁达夫小说的别样面貌稍作贡献.一、1927年—1945年(一)时代背景和翻译介绍情况在讨论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之际,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每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因为,特定的社会背景形成特定的期待视野,影响于文学作品的接受。

作为一段充满波折的历史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眼光也显示其特殊性。

比如,1937年10月日本的综合性评论杂志《中央公论》刊登了《最新支那人物万花筒》,介绍和评论200名中国要人,其中包括郁达夫(注:[日]波多野干一:《最新中国人物万花筒——郁达夫》(《最新支那人物万华镜——郁达夫》),载《中央公论》第52卷第10号,东京,1937年10月。

)。

当时发刊数量较多的综合杂志刊登中国人名簿,是并不罕见的。

历史趣谈:郁达夫为何遭日军秘密杀害:欲作证揭发日军罪行

历史趣谈:郁达夫为何遭日军秘密杀害:欲作证揭发日军罪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郁达夫为何遭日军秘密杀害:欲作证揭发日军罪

导语:京华英雄55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京华英雄55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英雄风貌。

本报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报道“京华英雄”,每周一期,热血阅读,英气传承。

(一)
弃医学文立志做革命志士
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很早就开始显露,获得过县立高等小学的特别奖励。

不久,长兄受命赴日本履职,他获得了随同到日本求学的机会。

这前后,日本在东亚海战中打败了中国北洋水师和俄罗斯远东舰队,日本公众普遍视中国为弱国,看不起在日的华人。

陌生的环境、蹩脚的语言、无形的歧视,所有这些都在幼年郁达夫的心底深深扎下了根,这个自幼就极度要强的男孩,想用尽全力去试图扭转这一切。

很快他获得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官费生的资格,正式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日本留学生活。

在长兄指引下,郁达夫首选了医科专业,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但随着年龄增加,他经历的国家衰亡、家庭破败的现实,逐渐让他意识到,作为强邻的日本,也不是理
生活常识分享。

论郁达夫抗战散文中的日本文学与文人

论郁达夫抗战散文中的日本文学与文人

论郁达夫抗战散文中的日本文学与文人摘要:郁达夫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从青春少年持续到其生命的终结。

其中日本文学与文人对其影响重大。

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郁达夫用散文表现了对二者的情感态度,展现了在战争时期下郁达夫对日本文学与文人的真情实感,也瞥见了二者的非常形象。

关键词:郁达夫抗战散文日本文学日本文人至留学伊始,郁达夫开启了与日本一生剪不断的情缘。

日本十年的郁达夫正是在此期间奠定了文学家的基石,文学对其的强烈牵引使其放弃实学投向文学。

同时,日本文学与文人也对郁达夫产生较大影响。

“抗战”是个非常时段,能把一切普通的人、事、物都调度在非常规纬度,从而每个方面都可能呈现其独具的另一面。

于是从郁达夫的抗战散文出发,探讨其对日本文学与文人剖析,既可瞥见在这特殊时期下郁达夫对日本文学的真情实感,又可见日本文人在此时期的非常形象。

一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的影响已得学界公认。

私小说以自我暴露,刻画真实的心理轨迹为主要特征,并一度成为日本文学最高形式。

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便是在私小说影响下著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郁达夫对日本传统文学的态度,他认为和歌是日本最精粹最特殊的文学。

俳句“短短的一句,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年累月的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回味。

”[1]喜欢看《源氏物语》,回国后翻译、介绍日本优秀文学进入国内。

例如翻译日本兼好法师的随笔集《徒然草》,对作家林房雄《爱的开脱》的译介等。

并且希望假使在和平时期,很乐意再译几部日本书。

就算是在回国后,不能直接的阅读日本文学,他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日本文学现状与发展。

仅在1926年至1934年间,在郁达夫日记里就载有多位日本文人的作品:葛西善藏、宇野浩二等作家作品。

当然,郁达夫对日本文学并不是一味的褒扬,而是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取舍。

比如他对日本的短篇小说就认为其“局面太小,模仿太过,不能独出新机杼。

”[2]在《战时的小说》一文中,谴责日本的战争小说中的鼓吹战胜作品。

简论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简论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简论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一、郁达夫小说创作观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郁达夫的小说显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创作观。

这种创作观最显在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抒写苦闷。

究其郁达夫创作观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作者自身的气质决定了其审美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虽然俄国的屠格涅夫、日本的佐藤春夫都曾以哀婉感伤的笔调深深地打动过郁达夫,但法国的卢梭更是从个性气质以及大胆的自我暴露对郁达夫的创作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就以其卢梭式的大胆的自我暴露嬴得了“中国的卢骚”的称誉,这主要是郁达夫和卢梭之间有着许多精神性格上的相似处。

如因纤敏易感而引起的情绪的大起大落,近乎偏执的内省倾向以及毫不留情的自我剖白和谴责,精神长期压抑之后似乎神经质的宣泄以及争取人性解放的先锋意识等等。

当然最根本的契合还是他们共同遭遇的内在自我的分裂和冲突,并都在文字领域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解脱和释放。

正因为如此有着相似的命运和遭遇,有着相近的精神个性和内在气质,卢梭成为郁达夫最崇拜的外国作家并对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对于卢梭的《忏悔录》,吸引郁达夫的不仅仅是悖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更多的体现为大胆的自我暴露和表现。

因此在郁达夫小说中我们随处可感受到赤裸的心灵告白,大胆的人性欲望的歌颂,对忧郁心境的孤苦赏玩与无奈,孤傲愤世与凄苦自卑情绪的苦闷交织与压抑。

因此在卢梭的影响下,造就了郁达夫小说表现自我抒发苦闷的创作观的形成。

郁达夫早年以自身的经历创作的《茫茫夜》、《秋柳》等一批小说正是这一创作观的体现。

《茫茫夜》和《秋柳》里的于质夫挑选妓女的标准很让人惊讶,他不要年轻漂亮的,偏要挑既不好看年纪又大客人又少的妓女,最后竟然挑中了无半点姿色而又呆头呆脑的海棠。

对于质夫来说,妓女海棠和自己同病相怜,从她的备受冷落和受尽欺侮可以窥探出自己落魄潦倒的宭遇,正因为如此他才这样怜叹道:“可怜那鲁钝的海棠,也是同我一样,貌又不美,又不能媚人,所以落得清苦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

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关键词:郁达夫在日本多年受日本文尤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大致兴起于明治末期,其作品主要取材于家个人的私生活注重表现日常活的消极、阴暗面反对概括集中和典型化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平板地摹写抛弃一切人工的修饰,赤裸裸地展露人的野性和丑恶。

郁达夫对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屡有论及,对他们那种描写上事无巨细、坦露自我的文风可谓深得要领无论在他的小说取材和具体的描写方法上我们都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受其影响的痕迹。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前命途多外身后毁誉不一,至今在文学史上似乎仍未能给他一个恰当的地位。

但郁达夫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最近几年,不断有研究和评介郁达夫作品的论文问世,使人耳目一新。

郁达夫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论文都探讨了这一重要问题,有人将之归为作家的个人气质;有人说他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郁达夫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自我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见,以供研究时参考.达夫正在日本留学。

关于《沉沦》的写作过程,郁达夫曾说: 写《沉沦》各篇的时候,我已在东京的帝大经济学部里了。

那时候生活程度很低,学校的功课很宽,每天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找女孩喝酒,谁也不愿意用功,谁也想不到将来会以小说吃饭.所以《沉沦》里的三篇小说,完全是笔墨游戏,既无真生命在内,也不曾加以推敲,经过琢磨的.记得《沉沦》那一篇东西写好之后,曾给几位当时...... 文学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中日双方的学者都承认,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一事实,即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郭沫若就指出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

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

”①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中外文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建立起它的大厦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都曾留学国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也不例外。

综观他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广而杂的,俄、德、英、法等国的文学都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来自日本文学的影响。

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都曾是郁达夫喜爱的作家,备受其推崇。

从1911年到1922年,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余年的青春岁月。

在日本的这段生活和体验,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时值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大正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五四”前后;从思想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要求“两性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纪末的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竞相争妍之际。

耳濡目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受到日本大正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带有日本大正都市文化的品格。

他的小说不是从中国农村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大学生课堂的周围生出来的。

这一事实规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实践是日本东京帝大出身者的文学,是日本大正时期都市文化的产物。

日本大正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风行。

但是,日本自然主义不同于欧美的自然主义。

在输入的过程中,日本学者与作家误解了自然主义一词的本来含义,发展成了貌似写实主义实质却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文学思潮。

“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最典型的日本式的文学样式。

“私”是日语中“我”的中文字,由此引出了“自我小说”的概念。

简单的说,所谓“自我小说”就是作者把自己......(郁达夫自小孤独,十八岁独身一人在日本求学,过着一种思乡受歧视的生活。

郁达夫曾说:“因别离而生的那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因贫困而来的那一种优郁哀伤之感,更因孤独而起的那一种离合幻妙之思,竟
把屠格涅夫,炼成了一个深切哀伤、幽婉美妙的大诗人。

”①这里的“别离”“贫困”“孤独”用在郁达夫自己身上实在是恰当不过了。

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

”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

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

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

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

…,我每想学到他的地步,但是终于画虎不成。

”①这一点,我们从郁达夫初期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在其处女作《沉沦》中我们发现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点。

”②对此,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作家小田岳夫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们不妨举出两点: “,、整体看来,可以说《沉沦》与《田园的忧郁》一样是叙述心境的小说。

二、《沉沦》的主人公和《田园的忧郁》的主人公一样,是有忧郁症。

”③接着他又说:“《沉沦》虽然从《田园的忧郁》那里受到很多影响,但这两部作品在根本并不相同。

后者的…忧郁‟产生于天下安泰的环境里,根源是人生固有的…寂......( 日本唯美主义日本的唯美主义在20世纪初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全盛时期作为反自然主义的一翼出现,又称耽美主义,新浪漫主义,其直接渊源是日本的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是反道德反社会的,日本的唯美主义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但是在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美”和道德完全无关,在作品中的描写对象常常是一些令人作呕的行为,把那些在常人看来十分变态的行为进行穷形尽相的大篇幅的描写,以丑为美,有赤裸裸的肉欲和享乐。

他们的作品是对当时道德观价值观的一个反叛。

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作品中将自己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抨击、对政府禁锢思想的不满,还有对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表达出来。

日本的唯美主义是纯粹肉体上的官能享乐,甚至是令人作呕的变态的恶魔主义,他们的“美”通常蕴涵在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中。

在谷崎的世界中,美是与善无关的,是反道德,反理性的。

二、中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大约从1918年开始,日本的唯美主义作品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的译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不过是断断续续的。

1928年开始,日本的唯美主义在中国悄然兴起。

此时唯美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高峰。

谷崎初学创作,正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独霸文坛时期。

他写过一些自然主义的作品,但屡遭挫折,不得赏识。

当时,永井荷风的小说《美国故事》等,给谷崎以极大的震动。

谷崎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作家。

他“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满怀反感,寄野心于高举叛旗”。

[1](P131)荷风的《美国故事》使他受到了启迪,他知道了除自然主义文学以外,还可采取其他的表现方法。

以后,在荷风的提携下,谷崎登上文坛,并成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两大代表之一。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重要小说家之一,他大约写了近五十篇小说,但令人触目的居然有二十八篇涉及到“性“的描写。

在这些作品里,不少人物是变态心理者,便是受到日本唯美主义的影响。

如《茫茫夜》中的于质夫,他为了排解性苦闷,假借买香烟,向女店主要了一根用熟了的针和她用的一方手帕。

他拿了这两样东西回到房间后,立即门上了房门,把那两件宝物掩在自家的口鼻上,深深地闻了一回香气。

他觉得这用旧的针子,还没用得适当,就狠命的把针子向颊上刺了一针,面上忽然滚出了一滴同玛瑙珠似的血来。

他用手帕揩了之后,看见镜子里的面上的血珠,看看手帕上的腥红的血迹,闻闻那旧手帕和针子的香味,想想那手帕的主人公的态度,他觉得一种快感,把他的全身都浸遍了。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李文卿,虽身为女子,却千方百计地追求同样是女子的郑秀岳,并在她身上发泄自己的变态性欲。

对这些人物的性行为,郁达夫也毫无遮掩地作赤裸裸地描写。

《迷羊》中的王介成,由于纵欲无度,身体日渐虚弱。

为此,和他同居的女伶谢月英只好出走.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纵欲过程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秋河》中,他描写吕督军之妾和前妻之子的通奸更是绘形绘声。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

直到今天,文学史家对他的评论仍不能为定评。

对于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各种教科书和传记曾倾注过不少笔墨,但大多停留在通过“于质夫、郁先生,等小说人物窥视郁达夫本人的水平上。

如何深入作家丰富复杂的内
心世界,眼随他思想、生活、情感的微妙旅程,不仅写出他的感奋.激越;更写出他的感伤、伦郁,使读者透过作家的外在轨迹,把握他全部生活与命运的必然性,是摆在传记作家面前的新课题. 郁达夫的生命旅程并不长,但他所处的历史空间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

郁达夫的个人生活经历充满矛盾的变化,他所处的时代也在急剧变化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