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合集下载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个 体 身上 的一 种 固化和 内化 , 是一 种 为达 目的 、 择 不 手 段 、 纵 他人 、 操 谋取 私利 的典 型特 质 … 。 2 张居 正 马基雅 弗利主义 人格 的典 型性 分析 在 主流 媒体 的 宣 传 中 , 居 正从 来 都 是 封建 社 张 会 的著 名改革 家 、 以忧 国忧 民 、 躬尽 瘁 、 而后 已 鞠 死

要: 张居 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 家, 同时也 是成功 的马基 雅 弗利主 义者 , 堪称“东方马基 雅
弗利” 附保逐拱 ” “ 。“ 、 王大 臣案” “ 台案” 夺 情本谋” 、刘 和“ 均是张居 正马基雅 弗利主 义人格 的例 证 , 中可以剖析 出“ 从 外儒 内法” 两面性 的特 点。张居 正的马基雅 弗利主 义人格是 专制皇权 对人 和
性 的扭 曲 , 而马 基 雅 弗利 主 义人 格 也 直接 导 致 了张 居 正 的 悲剧 结 局 。 关键 词: 居正 ; 张 马基 雅 弗利 主 义 人 格 ; 解析 中 图分 类 号 : 80 B4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5 8 (0 1 0 0 0 0 10 14 2 1 )3— 29— 5
1 马基 雅 弗利主 义和 马基 雅 弗利 主义人 格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 的命名 源 于意 大利文 艺 复兴 时
期著 名 的政治 家 马基 雅 弗 利 , 马 基 雅 弗 利 主 义不 但 是马 基雅弗 利 的思 想 理 念 和 政 治 主 张 的全 部 集 成 ,
而仅 聚焦 于其迎 逢 当时 统治 者所 提 出的帝 王之 术和 驭人 之道 , 它涉 及 到对 人 性 及 人 际 关 系 的 根本 看 法 和总 的观点 , 一种 与人 为恶 的价 值观 , 使 马基雅 是 这 弗利 主义成 为 西方 的 厚 黑 学 , 为 权 术 和谋 略 的代 沦 名词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 人格则 是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在

我所认识到的马基雅维利讲解

我所认识到的马基雅维利讲解

历史上对马基雅维利有很多负面描述,比如残暴,背信弃义,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少有对他人格的赞美,较多的为对他提出的一些精辟的治国思想的赞同,效法。

的确,他的一些治国理论,君主将会非常受益。

读完这本书,我对他提出的几点治国理论印象很深刻,也非常赞同。

1、马基雅维利坚定的认为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中生活,掌握国家要以人民为重,不能为人民所憎恶,他认为那是件很危险的事。

以民为重,这是我们现代普遍知道的事实,可是在那样一个流行神说的年代,马基雅维利就能同样的深刻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可见他思想的高度。

并且关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在很多章内容里都着重强调。

让人不得不对他赞叹不已。

2、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轻易引进外来军队,引入强者驱赶另一强者,其结果往往就是自己也被驱赶了,所以君主要组织自己的军队,依靠外来军队而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要付出金钱等巨大代价,并且将受到屈辱。

并且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这一点在今天的治国之道中仍有一番道理,在书中,马基雅维利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对皮萨开战,首先花了六万四千金币请来意大利雇佣军队长,其后,由于该队长通敌而功亏一篑,转而向法国军队求助,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然而该军队在攻打皮萨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可见,雇佣军是多么不可靠。

这样的求助事件一而再再而三,使马基雅维利深感雇佣军的不可靠,因此强烈希望意大利能建立自己的军队,并且事实也说明: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后盾,是无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

3、他认为,在和平年代,君主仍要有危机意识,利用和平时代的时间做好在命运逆转时反击的准备。

“居安思危”,在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中就被提及并重视,在时间的验证下,成了真理,也同时验证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高度。

其实我个人非常喜爱马基雅维利的治国理论,也很喜欢他的很多治国名言,如:人民的力量比君主的力量更大;君主必须注意绝不能因为进攻他人而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人的一个共同的短处就是不会在过好日子的时候做好抗击风暴的准备等等还有作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最勇猛的狮子和最狡猾的狐狸的素质;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维利的政 治思想有 了一 定的认知 , 马基雅 维利是将政 治学独立的第一人 . 马基雅 维利 的政 治思 想对 国 家的治理具有一 定的积极 。
关键词 : 力 权 人性论 国 家论 统 治权 术论 的 国 际交 往 中 ,洞悉 了许 多 国 家 的 统 治 者 在 冠 免 堂 皇 词 句 下 玩 弄 的 阴 谋 诡 计 , 长 见 识 , 拓 了 眼 界 . 他 后 来 的 君 主 思 想 发 增 开 为 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但 由于后来索迪 里尼政权 的倒 台. 马基雅维 利 的政治生涯不得不 告以终结 多年的政 治生涯. 使他痛感意大

利 的软弱和分裂之苦 。强烈 的民族 自尊心和爱 国情使他多 么希 望能够有一个力量足够强大 的君主来治理 国家,君主论》 《 正是在
这 一 迫 切 渴 望 祖 国统 一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下 写 出 的 。在 《 主 论 》 君 的最后五章, 他非常激动地 呼吁意大利的政治统一 , 他认 为: 令人 沮丧 、 混乱和分裂 的意大利 的唯一出路, 是建 立一个强 大的 民族 国家。 二 、 基雅 维 利主 要 的政 治 思 想 马 ( ) 性 论 一 人 马基雅维利坚持性恶论 。特别是在基督教诞生后 .原罪说” ” 更是与 … 恶论” l 生 紧密相 连。马基雅维利认为 . 人类天生都是 自私
浅 析 马 基 雅 维 利 的 政 治 思 想
赵 ( 克州 党校 中图分类号 : DO 媛 新 疆 阿 图什 8 55 ) 4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 — 2 7 0 1 0 — 2 X 2 1 09 0 8 — 2 2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马 基雅 维 利 的 政 治 思 想 产 生 的 背景 、 基 雅 维利 主 要 的政 治 思 想及 马基 雅 维利 的 政 治 思 想 意 义 等 三 个 本 马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心理学探新2011,Vol.31,No.3,209-213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汤舒俊1,2,郭永玉1*(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2.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荆州434023)摘要:张居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成功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

“附保逐拱”、“王大臣案”、“刘台案”和“夺情本谋”均是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例证,从中可以剖析出“外儒内法”和两面性的特点。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是专制皇权对人性的扭曲,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也直接导致了张居正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1)03-0209-05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人,又称张江陵,明代万历初年(1573年—1582年)内阁首辅,万历新政总设计师。

张居正励行改革,整饬吏治,革新税赋,巩固边防,在成就君王中兴帝业的同时,张居正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奇功,终青史留名。

“改革者和政治家”甚至“伟大的改革者和政治家”是今天大众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评语相对于张居正居功至伟的相业来说是中肯和贴切的,但人们又往往会简单地以这样的评语收场,就显得单调和片面。

事实上,张居正从少年天才到万历帝师,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展现出来的终是鱼化为龙、俊彦得志。

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知遇贵人、天赐良机固然是张居正走向巅峰的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尤其是他身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险恶内阁政治斗争却硕果仅存、一股独大并权倾朝野十年,这更多地可能要从曲意迎逢、虚与委蛇、私下交易和阴谋权术中寻找答案。

本着以人性观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和丰润人物本性,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一反传统,透过张居正在专制王朝下的非常之为,来剖析其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略谈马基雅弗利

略谈马基雅弗利
1 4 8 3一 汉 9 8

罗 棱索 去 世 后 其 子 乔 凡 尼
,
1 494年,
正 当马墓
,
雅弗 利二十 五岁 时 不 战而 降 起义
,

法 国 国 王查 理 八 世 (
,
) 率领 军 队 侵入 佛罗 伦 萨
1 4 5 2一 1 4 9 8 )
,
乔凡 尼
佛 罗 伦 萨 人 民 在 多 米 尼 派 僧侣 萨伏 那 罗 拉 (
,
手 下 当 书记 阿 德 里 安 尼 是 一 位法 学 家 是 马 基 雅 弗 利 从 前 的 老 师 任 共 和 国 第 一 大 法 官后
“ ”
, ,
1 4 9 8年
二 十 九 岁 的 马 基 雅 弗 利 被 任命 为 第 二 大 法 官 兼 任 共 和 国最 高 行 的 国务 秘 书

政 机关
领 导 下举行 了武 装

赶 走了乔 凡尼
推 翻 了美 第奇 家 族 的 专 政统 治

重 新建 认了 共 和 国

马基雅 弗 利
,
当 时积 极参 加 了 这 次 起 义
从 此 他就 踏 入 政 界
1 4 9 2一 1 5 0 3
,
在 共和 国 政府 供 职

1 4 9 8年
萨伏 那 罗
拉被 罗 马教 皇 亚 历 山 大 六 世 (

使 他 产 生 了 强 烈 的 挽救 国 家命 运 的 紧迫 感
,
他 十 分 关 心 意 大 利 的 统 一 独 立 问题 有力 的 拥 有 无 限 权 力 的 君 主 国 家
和安 宁可 言 力的 君主
15 0

评马基雅维利

评马基雅维利
在书中我们随处可见作者引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者对历史的了解可以说达到一种了如指掌的程度。历史分析法可以归入经验主义的范畴。经验主义主张,唯一真实的可靠的知识就是经验,历史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经验的积累。不仅在正文中我们随处可见作者对历史的引用,而且注释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历史的知识。正是历史的分析方法帮助马基雅维利在本书中论述有理有据,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同时也正是历史的分析方法使马基雅维利将政治学和神学成功地分离开来,成为现代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从而政治学走向了一种纯粹的人的政治学,政治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x]。
最后一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关于君主在统治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建议。作者讨论了君主应该是残酷还是仁慈,应该被爱戴还是被畏惧;应该如何守信,如何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君主应如何对待下属和遴选良臣等问题。最终马基雅维利伟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君主:他应该是“狐狸”和“狮子”的统一体,但要表面上装做具有美德,;他还应该讨好人民,“把担待责任的事交于他人去办,把施恩布善的交于自己处理”;他要避免谄媚者而选拔良臣,听取忠言。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面对环境具有灵活性。君主要认识到: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是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所以“君主的每一句话都要表现出高贵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有人说,这是作者从历史和生活实践出发得出的最大胆创新的理论,也正是这一部分让马基雅维利及其著作不仅遭到了他所预见的强烈反对,更受到了没有预见的口诛笔伐。
以此同时,作者大量运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开篇就把国家进行了分类:“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而“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君主国获得的领土“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从而深化记忆与理解。再譬如之后作者对君主国的方方面面照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把军队分成雇佣军、援军、混合军及本国军队,雇佣军的首领或者是有能力的或者是无能力的。君主应该是慷慨还是吝啬、残酷还是仁慈,或者被人爱戴或者被人畏惧……这种分法在书中处处可见,而马基雅维利基本上是(我认为)依照这种分法完成了他全书的体系构筑和论述。正是系统的分析方法帮助马基雅维利有条不紊的论述一个如此宏大的主题。

马基雅维利_君主论_中的国家管理思想解析

马基雅维利_君主论_中的国家管理思想解析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政治思想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把他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然而他却又长期遭人误解,被人诟病,莎士比亚甚至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

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一概念也成为了狡猾凶残的代名词,这一切皆因一部著作,那就是《君主论》。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政治思想家如马氏一样备受争议与关注。

他以及他的《君主论》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争议的焦点。

本文就《君主论》中的政治管理思想进行梳理。

一、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一)马基雅维利其人马基雅维利出身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但是身为律师的父亲仍对他进行了扎实的古典教育。

当时的古典教育是一大时尚,是重要的人文主义训练,也是公职必备的素养。

马基雅维利12岁就师从人文主义大师罗西格列奥,后来在佛罗伦萨大学完成最后的教育。

可以说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为他日后投身于政治外交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是,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境况差别很大,例如,当时的法国、英国以及西班牙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而意大利国内却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各种大小王国、城市共和国、王国林立,教权与王权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罗马教皇到处煽风点火,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令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趁虚而入。

此时的意大利可谓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是停滞不前。

马基雅维利深知这些是要符合公理,正义。

只有遵守符合义的诺言才算真正的信,是“大信”。

儒家的这一思想很有意义,应该为市场经济的诚信道德观所继承。

无论是社会交往还是经济交往中,如果因为条件的变化或者受到胁迫、欺诈,履行原先的诺言(合同)会严重损害个人、集体或者国家利益的,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是合乎“大信”道德要求的。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马基雅维利年),本名是尼可罗·迪·贝纳尔多·德·马基雅维利,出⽣于意⼤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利佛罗伦萨的⼀个没落贵族家庭。

⾯对欧洲列强和罗马教廷的反复蹂躏与欺压,他坚决主张尽快结束意⼤利的分裂状态,建⽴起⼀个强有⼒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简⽽⾔之,马基雅维利终其⼀⽣都在为了意⼤利的真正统⼀⽽奋⽃。

《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李维史论》的相继问世,马基雅维利初步提出了⾃⼰的观点和主张,这⼀随着《君主论》系列的理论,不仅对当时,即便对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强调君主同平民保持长期良好关系;重视国家的军事⼒量积累;做事通权达变讲究实效;为达⽬的可以不择⼿段等内容,逐渐被融合发展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尽管,马基雅维利被誉为是欧洲⽂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但是,他的⼀系列理论却在⽂艺复兴中引起了巨⼤的轰动,遭到不⼩的⾮议和质疑。

不过,也被很多⼈奉为⽆上经典,⽐如拿破仑、俾斯麦、希特勒和墨索⾥尼等强权者,就都对他的这些观点极为推崇。

墨索⾥曾经提到: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是政治家最⾼的指南。

接下来,⽂史不假为您浅析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相关内容。

⼀、社会背景意⼤利位于海陆经济和东西⽅经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分的优越,社会⽣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在欧洲最早萌芽的地区。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是意⼤利思想、政治、⽂化和经济都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虽然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但意⼤利却⾯临着⼀系列的内忧外患。

(⼀)内忧威尼斯等意⼤利的传统邦国,在法意⼤利长期处于国家的分裂状态,佛罗伦萨、⽶兰、⽐萨佛罗伦萨、⽶兰、⽐萨和威尼斯国、西班⽛等强国的⽀持下,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极⼤地内耗了⾃⾝的实⼒。

分裂的意⼤利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能避免战争,通过政治和外交⼿段来实现意⼤利的和平统⼀,将会是最理想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探新2011,Vol.31,No.3,209-213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汤舒俊1,2,郭永玉1*(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2.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荆州434023)摘要:张居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成功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

“附保逐拱”、“王大臣案”、“刘台案”和“夺情本谋”均是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例证,从中可以剖析出“外儒内法”和两面性的特点。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是专制皇权对人性的扭曲,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也直接导致了张居正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1)03-0209-05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人,又称张江陵,明代万历初年(1573年—1582年)内阁首辅,万历新政总设计师。

张居正励行改革,整饬吏治,革新税赋,巩固边防,在成就君王中兴帝业的同时,张居正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奇功,终青史留名。

“改革者和政治家”甚至“伟大的改革者和政治家”是今天大众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评语相对于张居正居功至伟的相业来说是中肯和贴切的,但人们又往往会简单地以这样的评语收场,就显得单调和片面。

事实上,张居正从少年天才到万历帝师,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展现出来的终是鱼化为龙、俊彦得志。

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知遇贵人、天赐良机固然是张居正走向巅峰的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尤其是他身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险恶内阁政治斗争却硕果仅存、一股独大并权倾朝野十年,这更多地可能要从曲意迎逢、虚与委蛇、私下交易和阴谋权术中寻找答案。

本着以人性观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和丰润人物本性,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一反传统,透过张居正在专制王朝下的非常之为,来剖析其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1马基雅弗利主义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命名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马基雅弗利,但马基雅弗利主义不是马基雅弗利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全部集成,而仅聚焦于其迎逢当时统治者所提出的帝王之术和驭人之道,它涉及到对人性及人际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是一种与人为恶的价值观,这使马基雅弗利主义成为西方的厚黑学,沦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则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个体身上的一种固化和内化,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操纵他人、谋取私利的典型特质[1]。

2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典型性分析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中,张居正从来都是封建社会的著名改革家、以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荣登红榜,“宰相之杰”、“救时宰相”是对他的赞誉。

在为尊者讳,为死者隐的固有传统下,如果从史迹中刻意翻寻张居正心狠手辣、歹毒算计、严刑峻法和排斥异已的小人作法,无异于将其打至黑榜,这似乎是对古人的责备、苛求,显得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但只要基于史实,从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还原人物的多面性入手,张居正高登黑榜,既有其名,也有其实。

先说其名。

张居正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如果分别纵向追踪张居正和马基雅弗利的生平历史,并横向比较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担负职责、身后著作和历史地位,人们会惊叹于历史造就的巧合。

张居正和马基雅弗利都是生活于16世纪的政治家,彼时东方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而西方的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晚期;两人都在当时各自的政府内身居要职,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十年,马基雅弗利则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担任第二国务秘书,也长达十年,也都曾在国家和民族危机关头挺身而出,试图力挽狂澜;二者都留下了政治著作,张居正有《权谋残卷》,而马基雅弗利则著《君王论》,两本都堪称厚黑学的力作;两人都在历史地位上一度饱受争议,盖棺却不能论定,褒贬不同,莫衷一是。

如果说马基雅弗利主义是西方的厚黑学,那要在政星璀璨的中国政治长河*通讯作者:郭永玉,E-mail:yyguo@mail.ccnu.edu.cn。

中,翻寻出一个东方马基雅弗利的话,唯有张居正。

再说其实。

其一,有实论。

后世史家虽然肯定张居正的起隳振衰、改革励为之功,但也直白地指出其为人为事为政中道德失察失律之过。

万斯同在评价张居正曾说“虽曰瑕不掩瑜,而瑕实甚矣”,沈德符则有“盖隆庆一朝,首尾六年,与江陵同事者凡八人,皆以计次第见逐”[2]。

《明神宗实录》编者概括性地讲述张居正的人性弱点“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幸”。

《明史》中更是以事带评,批评颇多,如“其所黜陟,多由爱憎。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3],“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4],“会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保待之,居正亦迫众议微讽保”[5]。

其二,有实物。

曾与张居正共事的失意政治人物高拱在晚年所著《病榻遗言》,对张居正的阴谋构陷进行了痛批揭发,甚至不愿称其名字,而以“荆人”代替,是一实证。

而万历十二年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财产清单:“黄金二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午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午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等尚未清点”[6],也是张居正贪墨官场的实证。

3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案例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有志向、通权术、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获得、巩固和延续自已的权势与地位,张居正在彼时的人治官场下也有着不少的非常之为,而透过下面这些历史公案也能鲜明且生动地折射出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1)附保逐拱所谓“附保逐拱”,是针对张居正来讲的,是指张居正与冯保暗自结成权力联盟来扳倒高拱。

高拱,裕邸旧臣,隆庆皇帝多年的讲官,深得隆庆帝信任,时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因作风跋扈、个性偏执而与张居正渐生怨隙。

冯保,大内权监,太子朱翊钧的“大伴”,深得后宫信任,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因高拱插手内廷人事致使其两度升迁不成而结冤仇。

冯保是内廷的次辅,张居正是外廷的的次辅,两人为进一步上位,在隆万朝更替之际,利用后宫孤儿寡母的微妙心态构陷文字狱,将高拱在内阁中发牢骚所讲的一句“十岁的太子如何治天下?”借题发挥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这严重地激怒后宫,导致高拱被逐,而张居正则代为首辅。

2)王大臣案“王大臣案”是“附保逐拱”的续集版,王大臣是一“刺客”的化名。

“附保逐拱”的结局是张居正和冯保联手用计将高拱斗败,高拱回籍闲住。

但鉴于高拱隆庆元年五月致仕后又曾于隆庆三年十二月复出,因此二人在高拱人去职空后仍感觉心底不踏实,他们都觉得还需要一次更加彻底的人身清除,以消弭潜在的隐患。

万历元年(1573)正月十九的清晨,万历上朝途中捕获了身携利刃的闯入宫中的逃兵王大臣,冯保立即派心腹辛儒到狱中对王大臣威逼利诱,训练其招假供,牵连高拱,制造所谓“高拱谋刺皇帝”的阴谋,但由于元老重臣的担保相救和王大臣的反水而流产,事后王大臣被灌生漆酒,不能说话,旋即被处死,高拱得以在安宁平祥中度完余生,张居正自鸣解救高拱之功。

3)刘台案刘台,江西安福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张居正是刘台的座主,二人是利益共同体。

张居正对刘台格外关照,先授刑部主事,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辽东。

但万历三年,因刘台抢先奏报辽东大捷,张居正以“综核名实”为由,认为刘台越俎代庖、越权行事,请圣旨降谕对其严加斥责。

而刘台竞于万历四年正月向万历皇帝上《恳乞圣明节辅臣权势疏》,张居正成为明朝有史以来上第一个遭门生弹劾的座主,因而在伤心之余先后两次向皇帝提交了辞呈,皇帝一方面对张居正再三劝慰挽留,另一方面令锦衣卫逮捕刘台,准备廷杖后充军。

但张居正并不现仇现报,反而出面为刘台求情,免予廷杖,削职为民。

刘台得以生还回乡,但张居正秋后算账,指使亲信构陷刘台在辽东贪墨,同时要地方官怂恿刘台的仇家揭发控告,万历五年,刘台被充军边疆,困苦不堪,受尽迫害,于万历十年死去。

二人的师生之缘有善始但并未善终,张居正处理刘台的手段很艺术、很风度,但这却失去作为政治家应有的艺术和风度。

4)夺情本谋“夺情本谋”是张居正的家庭私事被一再放大、几番博弈后的朝廷风波。

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江陵去世,二十五日,噩耗传到京城,按祖制张居正应辞任内阁首辅,回江陵老家守制二十七个月,但张居正不愿失去久控的权力,冯保不愿失去外廷的盟友,太后和皇帝不愿失去治国的舵手,于是张冯二人策划夺情,援引前朝大学士金幼孜、杨溥、李贤的先例,由皇帝下圣旨夺情起复,挽留张居正。

为应付舆情、掩人耳目,张居正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回乡“丁忧守制”,而皇帝出面反复再三地挽留张居正,双方配合演出了一幕双簧。

张居正最终在官守制,而清流士子掀起了极强烈的反对声势012心理学探新2011年和弹劾风潮。

张居正用廷杖打灭了对自己的攻击风潮,也继续着他的权力之旅。

表1《明史》中有关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案例的描述事件描述“附保逐拱”“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

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

穆宗得疾,保密属居正豫草遗诏,为拱所见,面责居正曰:‘我当国,奈何独与中人具遗诏。

’居正面赤谢过。

”———《冯保传》“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

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

”———《冯保传》“初,穆宗崩,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保谮于后妃曰:‘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冯保传》“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冯保传》“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

居正乃与仪请留拱,弗许。

请得乘传,许之。

”———《高拱传》“冯保者,中人,性黠,次当掌司礼监,拱荐陈洪及孟冲,帝从之,保以是怨拱。

而居正与保深相结。

”———《高拱传》“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

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冯保传》“穆宗不豫,居正与保密处分后事,引保为内助,而拱欲去保。

神宗即位,保以两宫诏旨逐拱,事具拱传,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张居正传》“王大臣案”“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高拱传》“万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伪为内侍服,入乾清宫,被获下东厂。

保欲缘此族拱,与居正谋,令家人辛儒饮食之,纳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

大臣许之。

逾日,锦衣都督硃希孝等会鞫。

大臣疾呼曰:‘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希孝惧,不敢鞫而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