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1—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局将准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市政府成立了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各部门齐抓共管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市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了—2—

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市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四)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一是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题片,以直观形式向全市人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及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100人。三是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及时组织工程建设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我局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谦恭、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总工,开展了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培训,参加培训约110人。同时,6个区(市)县局也分别邀请了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对基层国土人员、矿山企业负责人以及监测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参训人员总计约1100人。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能力。5月10日,市

—3—

政府在**县体育中心举行了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以模拟应对6.0级地震灾害为主要内容,国土系统由60人组成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参加了演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市)县共组织了应急避险演练17场,参演人数总计2500余人。其中,华蓥市组织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各级干部、当地群众,在溪口镇马鞍坪村模拟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举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大演练。通过多场模拟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抢险救灾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救援队伍的实战经验,增强了群众临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突出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着力“避治结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区划调查成果,完善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今年已集中搬迁了468户受地灾威胁的农户。在地灾隐患相对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应急搬迁平台,实施灾前主动避让。完成了47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的建设,做到了临灾时群众撤离至应急场所生活有保障。对危岩滑坡等21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治理,及时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

(二)加强汛期排查巡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巡查力度和检查频率,查看灾害点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灾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灾害发生。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和后勤保障力度,各级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疏散撤离,设立警戒区,提高应—4—

急处置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为后期的处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规划编制,锁定总体任务。结合广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长期)。注重以小流域或一个水文单元为基础,编制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分年度实施申报和治理,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二)抓基础调查,明确防灾方向。对广安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风险评估,摸清成因、类型、范围和灾害现状。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补充调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对90处闭坑矿山进行逐点评价,对在建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建档。

(三)抓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意识。编制广安“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规划,明确了培训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并纳入了全市培训总体方案。

(四)抓科学监测,提高防灾水平。借助国土资源部立项建设的华蓥山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适时预报市域内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有效防灾做好准备。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较为严竣的形势,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地质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