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郑显亮)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2023-11-1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多层线性分析•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01CATALOGUE定义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物质回报的、对他人的有益行为。

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匿名性、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同时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利他行为定义理论背景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助人行为。

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利他行为也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理论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有助于完善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体系,拓展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

研究目的与方法02CATALOGUE研究目的01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02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03为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已有研究,阐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意见,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并通过大样本调查获取数据。

多层线性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研究假设,揭示网络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一、指导语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二、测验项目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23 4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3 4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1 2 3 4程论文)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14 网络黑客 1 2 3 4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16 欺骗网友 1 2 3 4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三、评分计分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

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

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社会医学】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年2月第38卷第2期(总第392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陈慧萍,郑显亮1(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人际适应以及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并使用大学 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中文简版问卷、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32名进行调查。

结果:(1)?從!别11积差相关显示,人际适应总分与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的得分及手机依赖得分存在负相关(1--0.15、-0.13、-0.29、-0.45,弋<0.05),而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存在正相关(1'=0.30,/><0.01);手机依赖总分与同一性获得 得分呈负相关(r=-0. 11,/M).05),而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的得分呈正相关(r= 0. 11、0.29、0.21,P S<0.05)。

(2)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检验得出,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25、0• 15,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0%、34. 9%;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早闭、同一性获得与 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应关注自我 同一性四种状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手机依赖;中介作用[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63 (2021)02-142 -04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identity,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Huiping, et al. //T h 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identit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332 undergraduates were chosen with convenience sampling and surveyed with EOM-EIS-2, CSAIA and MPATS.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identity delay,identity premature closure,identity diffus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identity acquisition.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i-dentity acquisition,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identity premature closure,identity diffusion and iden­tity dela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part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dentity diffusion,identity delay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s for41.0%and34. 9%of the total effect respectivel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ful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dentity early closure,identity acquisi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Conclus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identity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states of self-identity 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valued Author’s addres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P.R.China.Key words self-identit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mobile phone dependence;mediation.手机依赖(mobile addiction)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 导致行为无法自控,使得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 损的痴迷状态U。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网络行为中,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指的是个体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他人利益的关注与维护。

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还能够为大学生自身带来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量表编制过程1. 量表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缺乏适用于大学生的量表。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种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2. 量表编制的步骤(1)编制初稿: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网络利他行为的核心维度和条目。

(2)问卷设计:根据编制初稿,设计问题并制作问卷。

(3)问卷试用:对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试用,并收集回收的数据。

(4)信度检验:计算Cronbach'sα 系数,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5)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问卷的效度。

(6)修订与再试用: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修订问卷并再次试用,直至问卷达到较好的信效度。

3. 量表内容经过量表编制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包括以下维度:情感支持、认知支持、行为支持和信息分享。

每个维度下又包括若干条目,如情感支持下的鼓励、安慰、关心等。

二、多层线性分析1. 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多层线性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层级数据的统计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特征对群体间差异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应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 多层线性分析的步骤(1)设定模型:选择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因变量,个体特征(如性别、年级、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数据及个体特征数据。

(3)数据处理:将数据分为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分享资源、推荐信息等无偿贡献的行为。

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综述。

一、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定义及测评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评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

IPPA(Internet use, Perceived Peers, and Altruism)调查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工具。

此外,也可以采用用户行为数据等方法进行研究。

1. 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键因素。

性别、年龄、专业、兴趣等个体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在社交网络上,女性更容易做出点赞、评论等行为,而男性更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社会认同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家庭关系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具有分享、关注他人的行为。

3.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平台信任度、社交关系密度、信息质量等网络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在学习平台上,互动性更强的课程更容易促进网络利他行为。

1. 促进知识传播与共享网络利他行为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便大学生的交流、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利他行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构建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网络利他行为能够构建基于信任、尊重和合作的网络社交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益的交流和学习体验。

大学生应该注重维护网络社交环境,保护个人隐私,不发布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

3. 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习过程,其影响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量表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名学生,现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方面的
研究。

因此,您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请您仔细阅读下面
的各项题目,并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

您无需有任何的顾虑,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问卷不记名,答案无好坏之分,您的回答不会对您造成任何的影响,请不要有任何顾忌。


注意不要漏答。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第一部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打“V”。

性别:①男②女
民族:①汉族②少数民族
网龄:①1年以下②1—3年③3—5年④5年以上
生源地:①农村②城镇③城市专业:①人文科学类②自然科学类③其它类
家庭月收入:①1000元以下②1000 —2499元③2500—4000元④4000元以上
第二部分:请您根据以下描述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在右边的数字上面划“V”
(1表示“完全不符合” 、2表示“比较不符合” 3表示“有点不符合” 、4表示“不确定” 5表示。

“有点符合” ,6表示“比较符合” 、7表示“完全符合”
第三部分:下面几个题目是对我们自身特点的一些描述,请您根据描述与自己实际
情况的符合程度,在右边的数字上面划 “V”。

(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 3表示“比较符合” 、4表示“完全符合”)。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

s n L a g , I i— u F G X a — i u We — in L U Q n X e , AN i Y o
‘ p rme to p id Ps c oa c e c s F z o i e s y F z o 5 0 , i a De a t n f Ap l y h l g , l e o ma ii n o ilS in e , u h u Un v ri , u h u 3 01 8 Ch n e e e t S ho lo s c o o y, a h n r l Un v r i ,W u a 0 7 Chi c o f P y h l g Hu z o g No ma i e st y h n 43 0 9, na Na i n l Ke L b r t r o g iie Ne r - t a y a o a o y f r Co n t u o o v
【 bt c】 o jcv: T dvl t n re S utnl e p tn cl (S S f oee A s at r be i t e o ee p h Itnt iaoa m t o Sa o e e t i T a i e IT ) o clg r l
sud n s M e h t e t. t ods On t eba i r lm i r ntr e r s a c nd l r n r m he tm p ain c l m o : ssofp e i nay i e viw e e r h a eanig fo t e tto s ae ofs k- h i g d veo d b eie , e I n e lpe y V l r t STS wa on tu td a d tse n 7 le t e t.An e plr t r a tra ay— c h sc sr c e n e td i 1 4 colge sud n s 1 x o a o y f co n l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到大量的信息,进行在线进修和沟通。

同时,网络也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和表达意见的平台,更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因此,探究人员开始关注高校生的网络参与行为,并探讨其中的利他行为。

一、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观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高校生在网络上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或支援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经济酬劳,但却能够获得其他回报,如满足自我价值感、获得他人的认可等。

因此,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既利于个体又利于群体的行为。

二、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量问题针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探究,需要开发相应的量表进行测量。

量表的编制需要思量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标选择在构建量表时,需要选择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的项目。

例如,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支援他人等。

探究者可以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得到相关的行为项目,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量表编制。

2. 量表项目标编写在编写量表项目时,需要注意项目标语言表述准确、简练,防止歧义和误解。

同时,还需要注意项目标反向评分,以控制器量过程中的一致性。

此外,为了防止个体对同一行为项目标评分一致性较差,可以接受多个类似项目进行重复测量,然后再进行汇总。

3. 信效度检验量表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同一量表在不同时段或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可通过重测法和同质法进行检验。

效度是指量表所测量的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进行检验。

三、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的态度、道德观念、自我效能感等。

例如,对他人的尊重和援助态度较乐观的个体更容易呈现网络利他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下面的陈述是有关网络上的一些行为表现,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了”。

数字表示句子所陈述的网络行为在你身上发生的频数,具体如下:①一一从不;②一一偶尔;③一一通常;④一一总是。

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好坏之分,问卷中包含了测谎项目,请如实作答。

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
2、对网络上的提问给予回答与指导
3、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
4、在网上发表一些读书心得与网友共享
5、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6、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
7、对一些批评或谴责社会不良行为的贴子跟贴
8、在网上发布及时、有用的日常信息
9、创建群、组等,为大家提供网络交流的平台
10、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上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
11、指导网友如何防毒、杀毒
12、看了他人的贴子后给以积极回复
13、在网上向他人推荐好的文章、音乐、影视节目等
14、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
15、倾听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快并对其开导
16、在网上写积极意义的文章以激励他人
17、告诉网友们一些网络陷阱
18、举报网上不良信息
19、上传有用的程序
20、将网友所需的资料发送给他
21、对网友给予关心和鼓励
22、在网上提醒他人警惕某些诈骗、引诱等不良信息
23、在网上祝福他人
24、自己在网上受了骗,自觉发贴子提醒大家
25、在网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
26、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帮助新手学习上网技术?
备注:量表结构
网络支持:23、21、15、25、13、20、5、12、16(9 个项目)
网络指导:19、11、6、26、9、10(6个项目)
网络分享:3、2、I、7、4、8(6个项目}
网络提醒:22、14、24、17、18(5个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