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ppt学而篇第一
合集下载
《论语》学而篇-第一课件

社会影响:学而篇的思想对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如“仁者爱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现代社会 仍有启示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论语》学而篇-第一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壹
目 录
文
本
贰
课 程
介
绍
叁
和学 意而
义篇
的
背
景
肆
内学 容而
篇
的
主
要Hale Waihona Puke 伍和学 启而示篇
的
解
读
陆
和学 评而
价篇
的
争
议
柒
总 结
和
展
望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课程介绍
《论语》简介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成书时间:春秋时期 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儒家思想 地位: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修养:强调道德修养的重 要性,提倡仁爱、诚信、忠诚 等美德
社会交往:强调社会交往的重 要性,提倡尊重他人、谦虚谨
慎等品质
学习态度:强调学习的重要 性,鼓励人们终身学习
自我提升:强调自我提升的重 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和成长
学而篇的道德修养
仁:爱人、爱人民、爱社会
智:智慧、聪明、有见识
礼: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学而篇的争议和分歧
争议点:学而篇的内容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评价:有人认为学而篇的内容过于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 争议点:学而篇的翻译和注释是否准确 评价:有人认为学而篇的翻译和注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而篇的历史评价
·论语·学而PPT课件

.
8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办事、 出主意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 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都练习过了?
.9ຫໍສະໝຸດ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道,通“导”,领导、治理。乘,音sheng 第四声,古代兵车的计算单位,一乘100人(其中车上甲 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25人)。 敬事而信:敬,恭敬,谨慎。事,政事、政务。信,取信 于民。 节用而爱人:节,节省开支(经费)。爱人,这里指爱护 下属,与下文的‘民’相对。 使民以时:使,征用。时,适当的时候
•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有辩才,善经 商,孔子得意门生。
• 夫子至于是邦:夫子,孔子。邦,诸侯国。(孔子每到 一个国家。)
• 必闻其政:闻,听闻,参与。政,治国之道,施政理念。 (必定会参与这个国家的政事。)
.
20
•抑与之与:抑(或者,还是),与(给,邀请),与 (通“欤”,音yu,语气助词)。(还是人家邀请他。)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得:获得(礼遇)。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获得这样的礼遇跟人家获得 的方式不一样。
•旁白:过去是男权社会,很多表述都以男人为主,现在 男女平等,孩子的教育来自父母双方,甚至有人说母亲的 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孔子三岁丧父,后来是他母亲 一手带大的,结果成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圣人,说明母 亲真的很为重要。
.
24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人名,姓有,名若,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 其为人也孝悌:其,助词。弟,通“悌”,ti第四声,敬 爱 兄长。 而好犯上者,鲜矣:犯,冒犯。鲜,xian第三声,很少。 作乱:作奸犯科、造反。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怎么样 贫而乐:贫而乐道。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切磋 琢磨加工,否则不能成器。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 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 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 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仁之本: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 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啊!”
论语一孝悌.ppt

《孝经》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 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文除“总叙”外,分
为七个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首孝弟 有余力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怡吾色 号泣随 昼夜侍
次谨信 则学文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提倡孝悌,着眼于从小培养爱心,知道 感恩,懂得关爱他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一位小男 孩刚被救出时,在担架上举起右手向搜救人 员行了一个礼。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 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焉。”(卫灵公)
《礼记·祭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 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经》是一部专讲“孝道”的儒家 经典 (《十三经》之一),旧说为曾参所 作,但成书可能在战国后期。全书分为 十八章,1799字。古人认为“百行孝为 先”,又有“以孝治天下”之说,所以 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孝经》。首章开 宗明义,是全书总纲,阐明孝道是做人 的最高道德,治理天下的最好手段。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奉养
古人说:“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 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 者亲也。”(《韩诗外传》卷九)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 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 存也。”(《韩诗外传》卷七)
《论语》学而篇讲解PPT演示课件

【注释】礼:礼节、仪式等道德和社会规 范,也可引申为礼制、法度。斯:这。由: 听命,照着办,引申为遵循。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 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 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 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制、法度来节 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学而篇
《学而》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 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 量论政的内容。
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 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
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 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 基、学者之先务”。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忧虑,担心。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 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就归结 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 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 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注释】弟:同“悌”,弟弟对待兄长的 正确态度,即敬爱、顺从兄长。
犯:触犯,冒犯。 鲜:少。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
务:专心从事;致力于。
与:同“欤”,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却喜好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 见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好造 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 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 的根本啊!”
【注释】三年:虚指,很长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 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 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 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 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 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 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制、法度来节 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学而篇
《学而》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 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 量论政的内容。
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 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
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 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 基、学者之先务”。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忧虑,担心。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 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就归结 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 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 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注释】弟:同“悌”,弟弟对待兄长的 正确态度,即敬爱、顺从兄长。
犯:触犯,冒犯。 鲜:少。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
务:专心从事;致力于。
与:同“欤”,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却喜好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 见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好造 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 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 的根本啊!”
【注释】三年:虚指,很长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 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 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 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与生活第一章学而PPT课件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整理和传播他的言行,形成了《论语》 一书。该书共20篇,492章,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的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是《论语》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论语》与生活的联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治理都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及 如何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
自我反省
通过学而篇的教导,经常 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 为和言语是否符合道德和 仁慈的标准。
宽厚待人
将学而篇中的宽厚待人原 则应用于人际关系,理解 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 行为。
如何将学而篇应用于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
遵循学而篇的教导,尊重他人的意见 和感受,避免对他人的言论和行为进 行无谓的批评和指责。
格特点。
提供道德规范
学而篇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成为历代中国人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学而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家庭教育
学而篇强调孝悌,认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为人之本,对现代 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倡导终身学习
学而篇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对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 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启示作用。
追求人格完善
学而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启示现代人要追求人格完善,为 社会做出贡献。
学而篇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东方智慧的代表
学而篇作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 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 思想和人生智慧,成为世界了解 东方文化的窗口。
对全球教育的影响
《论语》的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是《论语》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论语》与生活的联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治理都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及 如何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
自我反省
通过学而篇的教导,经常 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 为和言语是否符合道德和 仁慈的标准。
宽厚待人
将学而篇中的宽厚待人原 则应用于人际关系,理解 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 行为。
如何将学而篇应用于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
遵循学而篇的教导,尊重他人的意见 和感受,避免对他人的言论和行为进 行无谓的批评和指责。
格特点。
提供道德规范
学而篇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成为历代中国人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学而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家庭教育
学而篇强调孝悌,认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为人之本,对现代 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倡导终身学习
学而篇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对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 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启示作用。
追求人格完善
学而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启示现代人要追求人格完善,为 社会做出贡献。
学而篇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东方智慧的代表
学而篇作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 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 思想和人生智慧,成为世界了解 东方文化的窗口。
对全球教育的影响
论语学而篇课件

诠释解读
《学而篇》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解 读并引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 方面,而对其中的每一段话都应 该加以深思熟虑,从而获得更多 的启示与收获。
哲学思辨
《学而篇》所表达的思想和智慧 并非结论式的呈现,而是探寻性 的哲学思辨。读者应该从中寻找 一个个的问题思考并探索。
学而篇的学习方法
1 仔细阅读
2 深入思考
分析篇章:对比不同章节, 比较同一章节内的内容, 理清篇章结构。
理解语言:推敲每句话背 后的深层含义,思考作者 所表达的意义。
3 融会贯通
拓展阅读:全面了解儒家 思想,借鉴理解《学而篇》 提供的多样化思考方式。
学而篇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
阅读和学习《学而篇》不仅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待人接物之道
此篇中所讲述的接纳不同的人 和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 法,仍然是人们需要切实关注 的问题。
品德修养
优秀的品德和处事哲学是《学 而篇》创建的核心,人们应该 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经典语录和解读
名言名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传达了 一种将知识“好”、“乐”的态度, 呼吁人们不断追求追求有益于自 身和社会的知识和智慧。
2
伦理精神启示
《学而篇》中的各种智慧和哲学思想,仍然对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有积极的指导意 义。
3
借镜前贤
通过《学而篇》中的示范和启示,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和工作上更加恰当的方法和 道路。
结语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已经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学而篇》。相信大家已经了 解到其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意识到从静心阅读《学而篇》中挖掘灵魂之秘的 重要性,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份智慧融入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 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矣。”
•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 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 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 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 正。” •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 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 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 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 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 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 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 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 则以学文。”
•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 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 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 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 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 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 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 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 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 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 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 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 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 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 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 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 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 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 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 的。”
• 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 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 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 谓之学矣。”
•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 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 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 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 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 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 过了。”
•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 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 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 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 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 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 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 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 孝矣。”
•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 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 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 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 说是尽到孝了。”
•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 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 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 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 要不误农时”。 •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 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 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 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 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 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 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上说,‘要像对待骨、 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 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 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 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 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