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课程设计思路2.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3。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1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2.知识教学目标(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6)拓展知识了解3.能力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的能力(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2)积极思考的能力(3)阅读图册,迅速辨认结构的能力 (4)及时记录、认真反馈的能力 (5)小组协作能力三、内容标准单元一 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单元二 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单元三汽车底盘结构。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汽车概论二、课程代码:AUT1001三、学时:1.理论学时:40学时2.实践学时:20学时四、课程目标:1.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4.培养对汽车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5.培养对汽车安全和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学时)-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当前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现状。
2.汽车的基本构造(10学时)-汽车的整车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及附件等部件的构造和功能。
3.汽车的工作原理(12学时)-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4.汽车的动力系统(8学时)-内燃机的分类和特点;-汽车的动力传递方式:前驱、后驱、四驱;-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趋势。
5.汽车的控制系统(6学时)-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安全故障诊断系统等。
6.汽车的安全和环保(6学时)-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汽车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观摩实训、实验操作等;-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九、课程评估方式:-期中考试占比:30%-实践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占比:50%十、其他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汽车知识和技术背景;-学生需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十一、参考教学进度表:课时,内容,学时------,--------------------------,------1,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2-3,汽车的基本构造,104-6,汽车的工作原理,127-8,汽车的动力系统,89-10,汽车的控制系统,611-12,汽车的安全和环保,613-14,复习及期中考试,415-18,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2019-20,复习及期末考试,4以上为《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概论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要求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适用阶段:中职阶段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导向,以汽车行业发展为引领,以汽车构造与性能和汽车服务实务为课程主要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式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
通过详实的案例辅助以动态课件提纲挈领地全面讲解汽车专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兴趣;以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汽车知识自发学生;拓宽知识面。
为学生日后在工作生活对汽车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比如汽车时尚,汽车运动,汽车品牌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老师讲,同学可以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汽车心得;以及采用角色扮演的之类的教学方法。
都会使得课堂比较的活跃。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穿插图片,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多元化。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1)可以辨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各主要部件。
(2)能够知道汽车面向社会发展期中的各方面要求。
(3)能够辨认车辆各种识别代号所表示的车辆信息。
(4)可以专业性地从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入手评价汽车的配置。
(5)通过对汽车服务贸易的研究与学习,从而提高对汽车市场与营销策略的认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分组成。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结构,包括车厢、车门、车窗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乘员和货物的空间,保护车内的人员和物品。
底盘是汽车其他部件的支撑和固定装置,承载车身和其他各部件的重量。
底盘通常由车轮、底盘梁、车轴等组成。
动力系统是汽车的驱动力来源,主要由发动机和燃料系统组成。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用于驱动汽车运动。
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运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和支撑作用,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组成。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器、刹车片和刹车盘等组成。
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转向,实现方向的改变。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器、转向杆和转向机构等组成。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汽车的运动和驾驶功能。
汽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车轮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推动汽车行驶。
悬挂系统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制动系统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转向系统实现了方向的改变。
整个过程由汽车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和调节。
汽车构造原理范文

汽车构造原理范文汽车是一种以内燃机为驱动力源的交通工具,它的构造复杂而精密,由多个部件和系统组成。
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对修理和维护汽车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的构造原理。
1.发动机系统:汽车的发动机通常是内燃机,它将燃料燃烧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内燃机通常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类型。
发动机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和气门等部件组成。
燃料通过喷油器或喷油泵送入气缸内,然后被点火器点燃,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通过连杆和曲轴将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最终驱动车辆前进。
2.变速器系统:变速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装置。
在传统手动变速器中,驱动轴和输出轴通过齿轮和离合器连接。
离合器可以使驱动轴和输出轴分离,允许换挡。
自动变速器通过液力传动系统实现换挡,其中液力离合器可以自动调整传动比,以适应不同速度和负载条件。
3.底盘系统:底盘系统由车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组成。
车架是汽车的骨架,承受着整个车辆的重量和压力,并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和弹簧来减少车身对不平路面的冲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制动系统由制动盘、制动碗和制动片组成,通过施加摩擦力减速和停止车辆。
转向系统由转向轴、转向机构和转向器组成,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
4.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汽车的动力供应和控制中枢。
它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和仪表等。
电池为整个电气系统提供电能,发电机负责在行驶过程中给电池充电,并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
起动机用来启动发动机。
点火系统通过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电流来引燃燃料。
照明系统提供车辆的前照灯、后照灯和转向灯。
仪表板上的仪表用于显示车辆的速度、转速、油量和温度等信息。
5.冷却和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防止过热。
它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和冷却液等组成。
润滑系统用于减少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它由油泵、油滤器和润滑油等组成。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汽车概论》课程标准制订人:校对人:审核人: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汽车教研室2014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 - 3 -一、课程性质 ........................................................ -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 - 3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 4 -四、课程定位 ........................................................ - 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 - 5 -一、总目标 ............................................................ - 5 -二、具体目标 ........................................................ - 6 -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 - 7 -一、理论课内容标准 ............................................ - 7 -二、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 - 8 -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 - 11 -一、教学条件 ...................................................... - 11 -二、师资要求 ...................................................... - 12 -三、教学方法建议 .............................................. - 12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 - 13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13 -六、评价建议及标准 .......................................... - 14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课程类别:汽车专业职业基础课。
汽车概论

汽车概论第一章汽车认识汽车定义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叫汽车。
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特殊用途。
汽车产品型号: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列号车辆识别代码(VIN):车辆的制造厂家、生产年代、车型、车身车型、发动机以及其他装备的信息。
商用车:火车、客车、半挂牵引车汽车外形的演变: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鱼型、楔型第二章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动力装置)、底盘、车身及其附件、电气设备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作用:使燃料燃烧,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输出,以驱动汽车行驶,或供车上的机电设备使用。
汽油机:两大机构、六大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柴油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底盘——汽车的骨架,用来支撑车身和安装所有部件,同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还要保证汽车驾驶员的意志正常行驶。
组成: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
车身及其附件——车身的作用主要用来覆盖、包装和保护汽车零部件,提供装载货物的空间,以及对驾驶员和乘员的称作环境。
车身附件是安装于车身之上的附属设备。
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灯光照明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仪表、传感与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装置等。
汽车的行驶原理:驱动条件:汽车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滚动阻力: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阻力空气阻力:汽车行驶时,空气对汽车产生的阻力。
上坡阻力:汽车上坡时由汽车重力所引起的下滑力。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产生的阻力。
附着条件:驱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第三章发动机组成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功用:作为发动机各总成和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和支撑基础;组织燃油在其内燃烧。
并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将机械能对外输出。
配气机构:气门组、气门传动组。
功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涉及到许多关键部件和系统,以下是汽车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可以进一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2. 变速器:汽车的变速器通常包括离合器和传动装置。
离合器用于断开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之间的连接,使车辆可以换挡。
传动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通过不同的齿轮比来实现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3. 底盘:汽车的底盘包括车身、底板、底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车身提供乘客和货物的空间,底板和底架提供支撑和承载能力。
悬挂系统用于减震和维持车身稳定性,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减速和停止,转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方向。
4.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燃料的供给和混合。
汽油车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喷射器和燃油调节器等,而柴油车的燃油系统则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和喷嘴等。
5.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瓶、发电机、启动电机、点火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电瓶负责储存和提供电能,发电机通过发动机驱动来产生电能,启动电机用于启动发动机,点火系统用于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照明系统用于提供车辆照明和信号灯。
6.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维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分散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以保持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7. 空气系统:空气系统用于提供发动机所需的空气。
空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空气过滤器和进气门等,它们协助将空气引入发动机中,并参与燃料的混合和燃烧过程。
8.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减速和停止。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它们通过对车轮施加摩擦来转化动能为热能,从而减速和停止车辆。
9. 方向系统:方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
方向系统包括转向盘、转向传动装置、齿轮和连杆等,通过人的操纵将转动力转化为车轮的转动,从而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点火系统
(1)作用 ●按汽油机要求,准时、可靠点燃气缸内 可燃混合气。 (2)主要组成 ●现代汽车多用微机控制点火系,主要由 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组件、传感器、 电控单元ECU、火花塞等组成。
29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作用:根据柴油机的不同工况要求,定 时、定量产生高压油。 传统的柴油喷射系统采用机械方式进行 控制,精度差,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 时间难于准确控制,导致柴油机排气冒黑 烟,动力、经济性能下降。目前已经普遍 采用电控共轨喷射。
30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配气机构 组成
23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配气定时
24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燃料供给系统
(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作用:根据汽油机的不同工况要求,供 给不同浓度的油气混合气。 工况:工作状况的简称,通常用发动机的 转速和负荷来表示。发动机的负荷是指发 动机的外部载荷,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随外 部载荷而变化。
10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多缸发动机结构与工作特点
(1)共用一个机体,一根曲轴; (2)曲轴的曲柄分布应该使各缸作功行程均
匀分布在7200曲轴转角内。
11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缸机工作循环(工作顺序1-3-4-2)
曲轴转角 /(0)
第一缸
0~180 做功
第二缸 排气
第三缸 压缩
(2)着火方式 属于压燃式。
14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1.3 发动机组成与结构原理
在一个机体上安装一个机构(曲柄连 杆机构)和六大系统(换气、燃料、 润滑、冷却、点火、起动)。柴油机 则为五大系统,没有点火系统。
15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6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机体组件
杆瓦、曲轴、飞轮等组成
19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0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换气系统
(1)作用 按照发动机要求,定时开闭进、排气门,
吸入干净空气,排除废气。 (2)主要组成 主要由空气滤清器、进排气管系、配气机
构(气门组件、凸轮轴、驱动机构)、排 气消音器等组成
21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5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组成
主要由汽油箱、输油泵、滤清器、 压力调节器、各种传感器、电控喷油 器、电控单元等组成
26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7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控单元ECU
28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1)作用: 发动机的骨架,支承着发动机的所有零部
件。 (2)组成: 主要由气缸体、气缸、气缸盖、气缸垫、
曲轴箱和油底壳等组成
17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8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曲柄连杆机构
(1)作用 将活塞顶的燃气压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
输出机械能。 (2)主要组成 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
电控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组成
●燃油供给系统(油箱、电动输油 泵、燃油粗、细滤清器、高压油泵、 共轨管、电控喷油器等) ●电子控制系统(各种传感器、执 行器和电控单元ECU)
31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输油泵将柴油从油箱泵出,经柴油 滤清器过滤,进入高压油泵提高压力到150MPa 以上,进入共轨管。ECU根据加速踏板位置、空 气流量传感器、轨压传感器、发动机转速、冷却 液温度、进气温度等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比 较。多余的柴 油从回油管流回柴油滤清器或油箱。
3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
4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
行程 名称
曲轴 转角
活塞 进气 排气
行向 门
门
进气 0º~180º ↓
开关
压缩 180º~360º ↑
关
关
作功 360º~540º ↓
关
关
排气 540º~720º ↑
关开
5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四缸 进气
180~360 排气
进气
做功
压缩
360~540 进气
压缩
排气
做功
540~720 压缩
做功
进气
排气
12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1.2 四冲程柴油机结构及工作特点
1. 结构特点 没有火花塞 设喷油器
13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进入气缸的是 纯空气;
ECU根据节气门位置、空气流量传感器和发 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以及燃油压力等传感器 输入的信号,与存储在ECU中的参考数据进行 比较、分析、计算、判断,然后发出喷油和油压 调节脉冲指令,在燃油压力调节器精确控制高压 燃油管油压的提前下,通过控制喷油时间的长短 来控制喷油量,实现对可燃混合气浓度和数量的 精确控制。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任务5.1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识 任务5.2 汽车底盘结构原理认识 任务5.3 汽车车身电器结构原理认识
1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任务5.1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识
汽车总体组成
2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1.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
8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气缸工作容积: 一个活塞在一个 行程中所扫过的 容积。
★发动机总排量: 一台发动机所有 气缸工作容积之 和。
9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压缩比(ε):
Va
Vc
★气缸总容积(Va): 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 顶部以上的气缸容积。 ★燃烧室容积(Vc): 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 顶部以上的容积。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分析
(1)四冲程发动机 活塞在上、下止点间
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 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 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 四冲程发动机。
7
项目5 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活塞行程:指活塞运行的 上、下两个止点之间的距 离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