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治疗】一痰生百病,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
中医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效果最好

中医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效果最好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手段,对祛痰祛湿有很好的治病效果,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艾灸的穴位有很多,要贴对了穴位的作用才会有很好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祛痰祛湿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中医祛痰祛湿灸的穴位第一:关元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第二:中脘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
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
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
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
按摩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

按摩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
按摩止咳化痰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以下是一些可能最快有效的方法:
1. 背部按摩:用掌心或指腹轻轻揉搓患者的背部,从上到下按摩脊柱两侧的肌肉,尤其是肩部和背部的中线。
这有助于松弛肌肉,促进痰液排出。
2. 胸部按摩:使用掌心或指腹轻轻按摩患者的胸部。
从上到下、由外向内按摩胸部,慢慢增加按摩力度和频率。
这有助于刺激呼吸道,促进痰液咳出。
3. 腹部按摩:使用掌心或指腹轻轻按摩患者的腹部。
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和痰液咳出。
4. 穴位按摩:按摩一些特定穴位也可以帮助止咳化痰。
例如,可以按摩胸骨下端的“涌泉穴”、太溪穴(位于脚踝骨突的后部)、肺经上的“商阳穴”等。
可选择较舒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在进行按摩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物品,如按摩油或按摩膏,以保护皮肤并增加按摩的效果。
但在进行按摩前应先清洁双手,并确保患者舒适并无不适感。
如按摩无效或加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精品资料--百病皆由痰生——有痰就找丰隆穴(精校完美打印版)

百病皆由痰生——有痰就找丰隆穴百病皆由痰生——有痰就找丰隆穴独语斜阑百病皆由痰生——有痰就找丰隆穴前不久,一位朋友感冒了,见到他时,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每说几句话就要咳半天。
他说,感觉自己的喉咙中像糊著一层浆糊状的浓痰,无论怎麼咳都咳不出来。
我告诉他:“你一定要把痰吐出来!”他说:“我也想,可是我就是吐不出来,怎麼办呢?”这时,我突然想起被称為“化痰强穴”的丰隆穴。
让他按照我说的方法找到丰隆穴,然后开始按揉。
几分鐘后,朋友觉得痰上来了,很容易把痰吐了出来,顿时觉得喉咙畅通了很多。
朋友兴奋地说:“这麼一个小小的穴位,在你手中能起到如此大的功效!真让我开了眼界了!”我笑道:“中医博大精深,我知道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你了解得多了,自然就会明白很多穴位的神奇。
”中医上说“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吐出来就会让病一直拖著。
然而,中医上所说的痰,不只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人体内还有存在於臟?、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
体内有无形之痰的人,一般会感到疲累,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儒。
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体内的无形之痰,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引发中风、脑炎、哮?、恶性肝炎等疾病。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中医认為它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於治疗咳嗽痰多。
我的这个朋友,在我帮他按揉丰隆穴之后,吐出很多痰,这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按揉完丰隆穴之后,没有痰吐出,但是痰散了,喉咙也舒畅了,就是不知道痰哪去了。
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因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但只要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就是病情好的表现。
那麼,如何找到丰隆穴呢?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再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此穴比它周围的地方要敏感,按摩时会有轻微的痛感,可每天按压1~3分鐘。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有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因為某些事情生气了,开始不吃不喝,睡不著觉,然后得了一场大病。
艾灸止咳化痰方法

艾灸止咳化痰方法咳嗽和咳痰是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
而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咳嗽和化痰。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艾灸止咳化痰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些特定的穴位被认为可以帮助止咳和化痰。
比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当膝盖弯曲时,位于脛骨前缘下3寸处。
这个穴位被认为可以清热化痰,对于咳嗽、咳痰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关元穴位于脐中,也是一个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助于调理呼吸系统,缓解咳嗽。
其次,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
艾条是最常用的艾灸材料之一,它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
在进行艾灸时,可以选择质地细腻、色泽均匀的厚艾条,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选择艾灸贴、艾灸盒等艾灸器材,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然后,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
首先要保持艾灸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然后要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燃烧的一端对准穴位进行熏灸,每个穴位进行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不要让火焰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烫伤。
此外,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最后,艾灸后的保健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艾灸后,可以适当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另外,可以适当进行呼吸操,帮助呼吸系统更好地吸氧,排出体内的废气和痰液。
此外,艾灸后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姜汤、红糖水等,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咳嗽和化痰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穴位,合适的艾灸材料,注意艾灸的操作技巧,以及艾灸后的保健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艾灸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缓解咳嗽和化痰的不适。
艾灸去痰最快的方法

艾灸去痰最快的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痰是由于体内的湿气和湿热积聚引起的一种体征。
通过艾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去湿祛痰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艾灸去痰最快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艾灸穴位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去痰的穴位主要有肺俞穴、膻中穴、足三里等。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2至第3胸椎棘突下,是肺经的主要穴位。
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端中央凹陷处,也是去痰的主要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的地方,能够调理脾胃功能。
通过在这些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加快去痰效果。
其次,艾灸的时间和频率也对去痰的效果有影响。
通常建议每天进行2到3次的艾灸疗程,每次10到15分钟。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调整时间和频率。
同时,在进行艾灸时要保持艾灸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凉。
另外,艾灸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选取质量好的艾条,燃烧后形成的灰烬要细腻均匀。
然后,将艾条点燃后快速熄灭,让它产生的烟雾均匀散发。
接下来,将燃烧后的艾柱放在艾灸盒或艾灸架上,将盒或架放在需要灸疗的穴位上,然后用美容棒或夹子将艾柱固定在穴位上,以保持灼热感。
艾灸的时候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可以适当按摩周围的穴位,来增加效果。
艾灸结束后,可以用温水洗净灸痕,然后再进行按摩或敷上艾叶,增强艾灸效果。
除了艾灸,还可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来去痰。
比如,可以配合艾叶贴敷。
将新鲜的艾叶捣烂敷在胸口或背部,可以帮助疏散体内湿气和痰湿。
此外,也可以配合适量的穴位按摩,如捏揉足三里穴、膻中穴等,来促进气血循环和痰湿的排出。
最后,艾灸去痰是一种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对于体虚、气血不足、容易出血的人群,不宜进行艾灸治疗。
此外,艾灸治疗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长时间高温刺激。
总之,艾灸是一种通过热烟熏燃烧艾叶来刺激穴位,调整体内气血状况的治疗方法。
在去痰方面,艾灸可以促进湿气和湿热的排出,调理阴阳平衡,有效去除体内的痰湿。
咳嗽痰多,嗓子痒痒总有痰?艾灸这6个祛痰穴位,效果惊人!

咳嗽痰多,嗓子痒痒总有痰?艾灸这6个祛痰穴位,效果惊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来嘴巴又苦又干,总感觉嗓子里面有异物,平时好端端的也会咳嗽一下,然后莫名其妙也会吐出一些痰来,当然也有人虽然咳得厉害,但是咳又咳不出来什么东西。
这种情况往往很快过去,身体也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但是,古代有这样一句话: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
可见还是要引起重视的,如果有痰不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很多其他的疾病。
1形成“痰”的主要原因中医说的“痰”,不仅指咳吐而出的黏稠物,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
中医认为,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
痰的产生主要跟肺、脾两脏有关系。
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如肺失肃降,就会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
肺为储痰之器。
而脾是生痰之源,我们的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者因为饮食或者休息不好等原因伤害到我们的脾,脾胃就会不好,这时候就会失去运化功能,从而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因此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脾胃的问题。
当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的时候,由于脾虚失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如果平时吃了太多的肥甘厚味,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感冒去输液,治疗后症状虽然消失了,但是咳嗽却还在,要延续数日,吃药也没有用。
这都是外感失治,脾胃受创,肺气不能正常升降,导致水湿停留,凝聚成痰的缘故。
2有“痰”怎么能快速解决?如何解决生湿生痰的问题呢?根源就要抓这两条:一个肺,一个脾。
有的人说,那你身体有痰不是很简单吗?痰里面两个火字,这就表示身体有火,直接吃点降火的东西不就可以了吗?比如说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等等。
虽说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的痰都是身体有火,但是也不完全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遇到的痰是黄痰还有白黏痰,这确实是属于热痰的,这个时候泻火是没有错的,你喝金银花茶、菊花茶、苦丁茶、莲子心茶效果都好,因为他们都是可以清火的。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化痰第一穴丰隆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穴位名字由来丰隆穴在...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化痰第一穴丰隆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穴位名字由来丰隆穴在...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化痰第一穴丰隆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穴位名字由来丰隆穴在古代神话中指的是两位神仙:雷神和云师,从穴位的声音来解释,丰隆是一个象声词,假借轰隆打雷的声音。
针刺这个穴位,就能将脾胃中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中医认为,丰隆穴的主要作用在于化痰湿、和胃气。
定位丰隆穴在外踝尖上八寸,胫骨前脊外开两横指。
穴位功能这个穴位是祛痰第一穴,用于中医辩证是痰饮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祛痰化痰,止咳平喘,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呢!主治疾病本穴主治由痰引致的多种病证。
第一证为痰饮塞肺的慢性阻性支气觉气,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痰迷心旁或痰火扰心所形成的植神、第三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型的冠心病、胞、心,穴可作配穴。
第四痰浊上泛于头而致的眩晕、头痛倪师注解的丰隆穴第一丰隆穴丰胸,效果很好,用补法,不能用泻法!第二丰隆穴最出色的作用是祛痰。
实症癫痫的病人,实症是因有痰饮,用针把痰导出来。
丰隆穴是很有名的导痰穴,病人疾很多,喉咙在呼吸时都是痰。
在丰隆穴扎针,导痰的方式很特殊。
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到了。
气到了后,针慢慢提到皮层。
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
然后再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又到皮层,再往下45度扎下去,留针20分钟。
就是导痰术。
古籍记载1、《针灸甲乙经》:“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丰隆主之。
2、《备急金要方》:“丰隆、丘墟主胸痛如刺。
”3、《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泻。
”#养老知识大赛# #中医#。
10大止咳要穴

10大止咳要穴按摩。
体质强的患者可以大力一些按揉,体质不好的患者可以减轻力度。
如果按摩左手,那就用右手握住左手,右手的拇指垂直放在合谷穴上,进行30分钟左右的按压,要做到一松一紧,频率在2秒左右一次,穴位上出现涨、酸、麻才能够治病、防病,但是体质差的患者就要减小力度,避免刺激穴位。
3、列缺位置:两只手的虎口部分交叉,一只手去触碰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食指尖到达的凹陷部位就是列缺穴。
功效:止咳、治喘,缓解支气管扩张咳血症状。
做法:用一只手的拇指用力的按住列缺穴,逐渐用力,捻压列缺穴。
4、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间部位功效:对呼吸困难、咳嗽、咳喘、胸部疼痛等效果显著。
做法:仰卧,用拇指或者中指按住穴位,另外4个指头可握成空拳,在穴位部分揉动。
5、大椎穴位置:低头之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部位。
功效:呼吸疾病的嗓子痒、咳嗽不止有效。
做法:把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
6、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如果不清楚,可以通过人体背部穴位图去看)平喘。
做法:这需要家人的帮助。
患者端正做好,全身放松,家人确定好穴位之后,将手握成空心拳,然后轻轻敲击穴位,坚持15-30分钟,然后松拳,用手掌拍肺俞穴的位置5-10分钟,能够减轻咳嗽。
7、丰隆穴(也称化痰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部位,外踝尖上8寸。
功效:治疗咳嗽、痰多问题。
做法:用拇指中度力量按揉大概15分钟,因为穴位比较敏感,可能会出现疼痛的现象,不用过于担心。
8、定喘穴位置:大椎穴旁边的0.5寸。
功效:平喘、止咳。
大概30分钟左右,能够见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孩子也试用,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那么短期可以选择按摩,长期就必须要选择正规治疗。
(注:三步止咳平喘治疗)。
9、厥阴俞(也称厥俞)位置:背上,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主治咳嗽、胸闷。
做法:不管是急性咳嗽、还是喉咙内部因为异物造成的咳嗽,只要用力的按压厥阴俞6秒钟,就能够止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治疗】一痰生百病,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
一痰生百病,必须知道这些去痰利器【中医说“痰”】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痰是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的浊物,它可以阻闭心、脑、肾或肢体,埋下各种疾病的隐患。
有专家指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这三大器官是人体生痰的主要脏腑。
因此要注意调养好这三大脏腑的运化功能,通过防痰治痰来达到祛病保健康的目的。
一年四季,不同的原因都可致人体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顽痰可以诱生百病,如肿瘤、乳腺增生、中风、高血压、咳嗽等都与痰有关,因此,古今养生名家都十分注重引导人们防痰治痰症来祛病保健康。
【有痰症状】
1、有形之痰
即常见的能吐出来的痰,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2、无形之痰
人体内还有存在于脏、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
这类人常会感到疲累,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濡。
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体内的无形之痰,就会直接引发中风、脑炎、哮喘、恶性肝炎等疾病。
3、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由于体内有痰湿淤结,失眠严重(可用甘草敷丰隆穴的外治方法解决)。
4、引发其他疾病
体内的痰不仅会使人体的血压上升,而且诱发多种疾病。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
【中医里的三种“痰”】
一、脾虚则生痰
即即是脾虚生的痰,这种痰就是经常人们一咳嗽就吐的痰,有型之痰。
它其实不是来源于肺,而是生于脾。
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有的人常吃咳嗽药,但是痰总是化不掉,原因就在于肺不是生痰之源。
因此要想
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湿。
二、气郁则生痰
即是气郁生的痰,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中医叫痰核。
脂肪瘤看似是个有形的
东西,其实它是气郁的结果。
还有,像扁平疣这类东西,也跟气郁有关。
三、血滞则生痰
即是血痰,“痰蒙心窍”就是指的血痰,也就是现在常说
的高血脂。
血流缓慢,停滞住了,然后堆积下来,就形成
了高血脂。
四、转化
这三种痰是不一样的,但中医都称做痰。
而且这三种痰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气郁则血淤,气郁之痰很可能转化为血滞之痰。
脾虚生痰后,若生气很可能发生开头老爷爷的悲剧。
【化痰方略】
一、常按丰隆穴,除痰利器
功效: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
取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
按摩:
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丰隆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屈伸活动踝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
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
每次按压5分钟。
每日1次。
艾灸:
一般为仰卧位或坐位。
将艾灸点燃后放于丰隆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
以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隔日灸1次。
贴药:
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有痰就多按。
还可以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二、关注心包经,化血脂之痰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也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
如果血脂高,心血管就会堵塞,就会患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得心梗。
三、常按支正穴,祛除瘊子
功效: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祛赘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痰湿所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
原理:
由于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取穴:
腕横纹上五寸,这里(是)支正穴。
这个位置在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
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四、关注脾经,拔除痰根
常按摩或者艾灸小腿及脚部的脾经,重点关注阴陵泉、地机穴、三阴交、公孙穴;
另外,多喝山药(或者红豆)薏米粥(或糊),祛湿化痰。
五、莫生气,少生痰
气郁则生痰,要想防止“痰”的形成,就一定不能让自己生气。
爱生气的朋友一定记得多掐揉脚上
的太冲穴,消消气哦。
六、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
”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
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
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
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
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分辨“有形之痰”】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
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
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
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
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
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
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
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
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