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点
遗传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被碱性染料染色很深的物质。
染色单体一个DNA双螺旋分子与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线。
2 异固缩现象在同一染色体上由于螺旋化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染色反应的现象。
3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内,大小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真核细胞中,某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为-----4 核型各对染色体大小,着丝粒位置臂比及随体有无。
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5 A染色体每种真核细胞的细胞内必须具有一套或几套基本的染色体,它们相互协调,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这些染色体称为----6 B染色体有些生物细胞中除了A染色体外,还常出现一些形态和行为不同于A染色体的额外染色体,又称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7 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8 四合体每一个二价体含有4个染色单体,称四联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间相互配对现象。
9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互为-----。
非姐妹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间的染色单体互为----10 双受精在被子植物中,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如果2n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又称种皮直感。
11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特殊无性生殖方式,它能形成性器官,但没有发生受精过程而形成胚和种子。
单性结实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果实的现象,有时需要花粉或激素刺激。
12 生活周期生物体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世代交替在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无性世代和一个有性世代,二者交替发生称----13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遗传学的知识点

遗传学的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它涉及到基因、DNA、染色体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介绍遗传学的相关内容。
一、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的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等部分。
启动子是基因的起始位置,编码区是基因的主要部分,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信息,而终止子则是基因的结束位置。
二、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会复制自身,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三、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规律染色体是细胞内DNA的组织形式,它包含了许多基因。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染色体的结构分为染色质和着丝粒两部分。
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染色体遵循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
四、遗传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它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部分区域发生改变,如倒位、易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如三体综合征等。
五、遗传性疾病的研究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研究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癌症等。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致病基因和相关的遗传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六、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的技术。
其中,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工程方法,它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遗传学知识点

遗传学知识点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领域,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 是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在细胞中起着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RNA是由DNA转录而成的单链分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二、基因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决定了一个个体的遗传特征。
人类基因由核苷酸序列组成,它们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编码了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三、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现象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它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两个方面。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遗传性状遗传性状是个体所具备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遗传性状可以通过基因的表达来确定,例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有些遗传性状是显性的,即只需一个显性基因即可表达;而有些是隐性的,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达。
五、遗传病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遗传病可以分为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两类。
常染色体遗传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连锁遗传等,而性染色体遗传则包括X连锁和Y连锁遗传。
六、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利用遗传学知识进行人为的基因操作。
它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病、改良农作物、开发新药等方面。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遗传学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有着广阔的前景。
七、进化与遗传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异和适应的过程。
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物种才能不断适应环境。
遗传学研究了进化的遗传基础和遗传机制。
综上所述,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遗传特征的形成原理和遗传病的发生机制。
同时,基因工程等应用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福祉。
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知识点

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传递和表达。
它涉及到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知识点。
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编码。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如外貌、生理功能等。
基因还可以分为等位基因,即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不同形式。
2. 染色体是基因的携带者。
人类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
染色体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决定了大部分遗传特征,而性染色体则决定了性别。
3. 遗传变异是基因组的多样性来源。
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组。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染色体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亲代间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4. 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指的是一个等位基因表现在个体外貌上,而隐性遗传指的是一个等位基因不表现在个体外貌上,但在基因型中存在。
5. 遗传信息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这些因素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和环境因素等。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调节,可以通过转录因子、启动子和抑制子等分子机制实现。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DNA和染色体上的化学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影响基因的表达状态。
6. 遗传学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进化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农业育种、医学诊断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例如,通过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改良作物的品质和抗病性,也可以诊断遗传疾病和开发新的药物。
总结起来,生物学中的遗传学涉及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等内容。
遗传学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组蛋白密码假说:该假说推测特定的组蛋白修饰是同一个组蛋白或另一个组蛋白分子进一步修饰的决定因素,特定的共价修饰,修饰发生的顺序特征以及各种修饰组合模式形成了复杂的“组蛋白密码”,这种密码决定了基因的转录状态,这种密码会调控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转录的蛋白质解读2.瓶颈效应: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使群体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此时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急剧改变,类似于群体通过瓶颈,这种由于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
3.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杂合的交换抑制效应,保存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4.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这种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小范围,重组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序列或是特定的碱基序列之间,需要位点专一的蛋白因子参与催化。
5.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而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到另一段中。
如转座子的转座作用等。
6.表型模拟:环境因素所诱导的,表型类似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这种现象称表型模拟。
模拟的表型效应是不能遗传的。
7.连锁群: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上表现相互联系的基因群8.单拷贝序列:真核基因组中,拷贝数1~3个的DNA序列9.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uence:一类是平均长度约300bp,重复次数10-102拷贝;另一类重复次数为103-105拷贝。
10.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一般重复次数在106拷贝以上,序列长度为6-200bp。
如: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11.遗传漂变:群体不大时,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随机的遗传漂变12.假显性:发生染色体缺失时,如果缺失的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那么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些相对应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13.中断杂交实验:是一种用来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方式及测定基因位置的实验方法。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1. DNA的结构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组成的长链分子。
DNA的结构包括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糖分子和碱基,其中碱基包括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和鸟嘧啶(Cytosine)。
2. DNA的功能DNA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其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传递和表达。
DNA通过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3. RNA的结构与功能RNA是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其结构与DNA类似,但在碱基配对中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racil)代替。
RNA主要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具有遗传信息传递和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指生物体将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其中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目的是细胞增殖;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目的是产生生殖细胞。
2.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表达为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大部分功能酶和结构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着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表现型及遗传频率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及进化的基础。
2. 突变突变是指生物体的DNA分子发生的永久性的基因突变,其结果是导致个体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表型的性状。
突变是造成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遗传疾病1. 遗传疾病的分类遗传疾病是由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细胞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等。
遗传遗传知识点总结

遗传遗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遗传知识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由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DNA序列,负责携带和表达一个或多个特定的遗传特征。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突变等原因,导致新的遗传信息出现的现象。
4. 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传递是指遗传信息从父母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在有性生殖中,DNA通过卵子和精子传递给下一代。
5. 遗传学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显性隐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定律总结了基因的遗传规律,对后世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1. DNA的结构:DNA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组成。
2. DNA的功能:DNA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遗传信息,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转录和翻译过程被称为中心法则。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可以由自然选择、基因重组、突变等多种原因引起。
2.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特征。
3.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之间遗传差异的存在。
这种多样性是基因重组和突变等遗传变异的结果。
四、遗传测定与遗传连锁1. 遗传测定:遗传测定是指通过基因型(allele组合)来推测个体表型的方法。
常用的遗传测定方法有孟德尔方格、3:1比例检验、卡方检验等。
2.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具有一定联系,它们的分离程度远小于因出现在不同染色体上而易于分离的基因。
遗传连锁吻合性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或多个基因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连锁图谱来描述。
五、基因组学和人类遗传学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对整个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等。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结构和功能、染色体遗传、基因表达和调控等。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包括三个基本定律。
1.显性和隐性遗传定律显性和隐性是指两个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孟德尔发现,如果一个个体有两个相同的基因表现型,它就是显性的;如果两个基因不同,则表现为隐性特征,不表达。
2.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生殖过程中,两个基因的亚型在生殖细胞中是随机分离的,每个细胞只包含一个亚型,这样每个后代都有一半携带一个亚型,一半携带另一个亚型。
3.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基因的不同亚型是随机组合的,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基因型组合。
二、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分为DNA和RNA 两种。
基因包括以下几种结构和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通常由DNA序列编码,基因组成的DNA序列是由四个核苷酸(A、T、C、G)组成的,其中序列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
2.基因的功能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编码蛋白质、调控基因表达、储存信息等。
3.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可以在转录、剪切、转运、翻译以及后期修饰等环节中进行调控。
三、染色体遗传染色体是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的结构,染色体遗传主要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变异。
1.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结构主要包括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组成等。
2.遗传变异在染色体遗传中,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序列、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包括核型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单基因突变等。
四、基因表达和调控生物内部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对于遗传学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包括:1.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遗传学》内容整理第二章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一、内容提要: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
二、知识点:1,人ABO血型-复等位基因2,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以这条染色体为单位传递,只产生亲型配子,子代只产生亲型个体。
不完全连锁:连锁基因间发生重组,产生亲型配子和重组型配子,自交和测交后代均出现重组型个体。
3,交换(crossing over)与交叉(chiasma):遗传学上把在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发生非妹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互换称为交换。
交换导致在双线期—终变期表现染色体的交叉现象。
交叉是发生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4,端粒的作用: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染色体融合;为端粒酶提供底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5,常染色质(euchromatin)区:碱性染料着色浅而均匀、螺旋化程度低;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基因活性区,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在细胞间期呈凝缩状态,而且染色较深,很少进行转录的染色质。
其特点:1.在细胞间期处于凝缩状态 2.是遗传惰性区,只含有不表达的基因 3.复制时间晚于其他染色质区域异染色质又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6,异固缩现象: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既有常染色质又有异染色质,或者说既有染色浅的区域(解螺旋而呈松散状态)又有染色深的区域(高度螺旋化而呈紧密卷缩状态),这种差异表现称为异固缩现象。
第三章性别决定与性别遗传一、内容提要:性别决定系统可分为基因型性别决定系统和环境性别决定系统。
性染色体主要有四种类型XY型、XO型、ZW型、ZO型。
性相关遗传包括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二、知识点:1,植物性别决定类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两对基因决定性别;多对基因决定性别。
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称为性连锁。
其中,基因位于X或Z染色体的,称为伴性遗传。
限性遗传:性连锁中,位于Y 染色体或W 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称为限性遗传。
限性性状多与激素有关。
从性遗传(或性影响遗传):不为X 及Y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表现或只存在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 剂量补偿效应:在XY 性别决定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机制:① 调节X 染色体的转录速率;② 雌性细胞中的一条X 染色体失活。
第四章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遗传一、内容提要:数量遗传学研究连续变异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遗传力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为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比。
二、知识点:1,数量性状的表现特征:①变异呈连续性 ,杂交后代不能明确分组;②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多基因假说2,遗传率(heritability )也称遗传力,是表示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对数量性状表现相对重要性的指标,用遗传方差与表现型方差的比率表示,记为h 2 。
广义遗传率是指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率,其公式为: P GE G G B V V V V V h =+=表现型方差基因型方差=2狭义遗传率是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
表现型方差基因加性方差=2N h 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成三个组成部分 ,V G =V A +V D +V I(V A :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由基因累加效应引起的遗传变异,是能稳定遗传的方差组分。
V D :显性方差,是由等位基因互作效应引起的遗传变异,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差组分。
V I:上位性方差,是由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引起的遗传变异,被认为是能部分遗传的方差组分。
)第五章 核外遗传分析一、内容提要:二、知识点: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正反交的结果不一样,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2,核遗传的特点:相对性状之间表现一定的显隐性;正反交的结果一样;F2代表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3,保持系:当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4,核不育型: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花粉败育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败育彻底)。
多数核不育型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msms为雄性不育,Ms_为育性正常。
但有些植物(棉花、小麦、谷子等)中有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5,核质互作(CMS)不育型:有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简称质核型。
花粉的败育多发生在减数分裂以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第六章染色体畸变一、内容提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改变统称为染色体畸变,可用孟德尔遗传规律来分析。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存在相同结构改变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结构纯合体,若仅有其中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叫做结构杂合体;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包括整倍体变化、非整倍体变化。
整倍体是增加或减少整套染色体的改变,其中多倍体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非整倍体是指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可分为缺体、单体、三体、多体等,人类常见的唐氏综合征为21-三体。
二、知识点:(一)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与遗传1,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4种遗传效应:染色体重排;改变核型;形成新的连锁群;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数量改变。
2,缺失(deletion):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拟显性(假显性):杂合子的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
(P105“由于缺失造成玉米株色的假显性遗传”图)3,重复(duplication):染色体上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分为顺接重复、反接重复、错位重复。
4,倒位(inversion):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180°倒转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根据倒位区内是否含有着丝点分为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倒位圈”。
位置效应:由于染色体畸变改变了一个基因与其相邻近基因或与其相邻近染色质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它的表型效应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可分为两大类:(1)稳定位置效应:如果蝇的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区段重复。
(2)花斑位置效应:一个断裂端发生在异染色质区而另一端发生在常染色质区的倒位通常产生花斑位置效应。
倒位的应用:1.CLB技术(C代表X染色体上的交换抑制因子,L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B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棒眼基因);2.保存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平衡致死系)【P109,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5,易位(translocation):当非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的片段重新黏结时,可能会发生黏结错误,这种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染色体畸变叫做易位。
分为单向易位、相互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遗传1,单倍体: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N)的个体。
某些单倍体可能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组。
2,多倍体:具有三套或三套以上染色体的个体,通常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
从染色体组的来源(加倍的染色体组来自相同/不同的物种)分析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3,非整倍体:二倍体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变异类型。
常见的有单体(非“单倍体”)、缺体、三体。
单体:二倍体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2n—1)的个体。
缺体:二倍体中缺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2n—2)的个体。
三体:细胞中多了某一条染色体(2n+1)的个体。
4,人类的染色体遗传病:唐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特纳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染色体断裂综合征等。
第七章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定位1,基因定位(gene mapping):将基因定位于某一特定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以及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顺序与距离。
2,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两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的重组率,然后根据重组率确定距离。
首先将三对性状两两组合成三组,进行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求算每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重组率,推出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
三点测验(一定要掌握!):首先用三对相对性状均有差异的两纯合亲本杂交,然后用杂种F1与纯隐性个体进行测交,根据测交子代不同类型占总类型的百分数,确定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用于估计双交换值、推出基因排列顺序,并估算基因之间的距离。
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双交换包括在交换值中,因而对距离的估算更加准确。
又因只做一次杂交、一次测交,所以更便于控制环境影响。
第八章基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学中心法则一、内容提要: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等证实遗传物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RNA。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双向复制,原核生物是单复制子,而真核生物通常有多个复制起点。
DNA的合成需要RNA引物和多种酶的作用,并受表观遗传机制调控。
原核生物的基因是一段连续编码的DNA序列,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大多由外显子、内含子两部分构成,称为断裂基因,内含子只转录不翻译;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称为重叠基因;RNA为终产物的基因序列称为RNA基因。
“一基因一酶”学说表现了基因和酶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知识点: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熟悉实验过程】遗传物质具备哪些性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携带遗传信息;能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发生变异。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特点:①一个DNA分子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走向相反;②双螺旋结构;③链内侧为碱基,AT、CG配对,氢键连接;④各对碱基之间0.34nm,每转一圈长为3.4nm。
3,分子杂交:一个DNA单链与另一被测DAN单链或RNA单链杂交形成双链,以测定某特异顺序是否存在的方法。
常用核酸分子杂交包括Southern 杂交(DNA/DNA杂交)和Northern 杂交(DNA/RNA杂交)。
4,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基因型:某一个体全部基因的总称。
表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指等位片段、等位序列或等位碱基对。
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由于突变失去原有功能的基因。
论述假基因如何参与非编码RNA调控【参考P307,自己查】纯/杂合子:同一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相同/不同的基因型个体。
5,显隐性关系的扩展: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出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在后代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