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历史冷战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冷战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冷战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历史冷战知识点冷战,指的是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期间的时期,这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刻之一。

冷战不仅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也对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第一个知识点:原因和背景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联合国成立。

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战后领土争端,美国和苏联开始对彼此产生敌意。

冷战的主要原因包括:意识形态对立(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地缘政治竞争、核武器竞赛和阻止对方势力扩张等。

2. 第二个知识点:对峙与竞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两国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竞争,例如争夺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进行太空竞赛和扩大核武器库存等。

两国之间的对峙达到了冷战的高峰,例如古巴导弹危机。

3. 第三个知识点:盟友与对立国家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分别带头建立了两个军事和政治同盟系统。

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与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成为整个冷战时期的主要军事对立阵营。

在这两个阵营之间,许多国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联盟或中立立场的选择。

4. 第四个知识点:冷战影响世界冷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冷战导致了一系列的内战和政治动荡,还催生了一些独裁政权的崛起。

冷战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分裂,两个阵营之间互不贸易,各自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经济体系。

此外,冷战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间谍活动、战争与冲突事件。

5. 第五个知识点:冷战的结束19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和苏联关系出现调和的迹象。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改善美苏关系奠定了基础。

双方在数次峰会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军备削减协议,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6. 第六个知识点:冷战的遗产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其遗产仍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上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冷战期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例如朝鲜半岛、中东地区和乌克兰等。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起因1.二战结束后的政治格局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苏联和美国成了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也成为冷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崛起后,其意识形态对西方自由民主的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苏联推崇共产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压迫和剥削,而美国则坚持西方民主自由的体制。

3.战后政治和军事的对立在二战后,战后政治和军事的对立在欧洲和亚洲都变得异常尖锐。

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不断升级。

4.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对立的共同作用冷战的起因无疑是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同时在冷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还有针对性地争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

二、冷战的发展1.冷战的初期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立逐渐明确化。

1946年世界上著名的钢铁幕就随之出现。

欧洲东部的国家被苏联纳入铁幕之下,而在军事上美国开始了对欧洲的援助。

2.朝鲜战争的爆发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的第一次升温。

1950年,北朝鲜突然袭击了南朝鲜,美国积极干预,苏联则支持北朝鲜。

这场战争不仅加深了苏美之间的对立,还对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是冷战期间一次极为紧张的危机。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导弹并且宣称要使用核武器对抗美国。

美国在得知消息后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威慑。

最终苏联同意撤走导弹。

4.冷战的高潮冷战的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成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对手。

两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和常规军备。

5.冷战的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冷战的关键期到来。

美国提出了对苏联进行全面军备竞赛的战略,并且进行军事演习。

苏联也通过控制社会主义国家来对抗美国,导致冷战在80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波澜不惊的阶段。

3.冷战的结束1.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关于“冷战”政策的知识点

关于“冷战”政策的知识点

关于“冷战”政策的知识点(1)关于“冷战”政策“冷战”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是:①战后,当美国的实力和扩张野心急剧膨胀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美国认为这是其称霸全球计划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要压制下去。

但由于苏联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双方划定的热力范围界限,同时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②美国企图称霸全球计划的重点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发源地和心脏地区,虽然受战争破坏严重,但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谁掌握了欧洲,谁就占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但是战后的欧洲,由于经济遭受巨大破坏,政局动荡不稳。

整个欧洲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壮大,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西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也很强大。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在欧洲采取了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美国先后实施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重新武装联邦德国。

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赤祼祼的表现的话,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比较隐蔽,它是企图通过帮助欧洲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脚,并达到美国控制欧洲的目的。

(2)“冷战”政策的性质: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发展很快《意大利、法国等)。

西方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②冷战产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可避免。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

冷战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冷战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冷战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起源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盟友美苏两国成为了最大的对立方。

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核大国,而苏联也不甘示弱,开始大规模扩张其自己的势力范围。

两国之间长时间的敌对态势形成了冷战的雏形。

二、冷战的意识形态之争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展开了意识形态之争。

美国代表了资本主义世界,而苏联代表了社会主义世界。

这种意识形态之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

三、冷战的地区角力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进行了各种地区角力。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都是冷战时期的地区角力事件。

美国和苏联通过支持不同的政府或者派别,试图在地区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四、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两国都大量投入资金和资源用于研发和生产核武器、导弹、战机、军舰等军事装备。

这种军备竞赛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军事紧张局势。

五、冷战的影响冷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对立和冲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造成了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分裂了世界各国的政治阵营、制造了很多地区性的动荡和战争等。

六、冷战的结束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很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国际上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七、冷战的影响持续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影响也随之消失。

冷战的影响持续至今,例如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核武器、军事基地等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冷战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冷战时期的政治、军事角力和意识形态之争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因此,对冷战的研究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冷战历史知识点

冷战历史知识点

冷战历史知识点1、什么是冷战。

当时的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例如挑起世界大战,而出现的对抗是局部性的博弈,如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以及外交竞争等:“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采用互相遏制,不动武力的方式。

2、为什么冷战。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划分,也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垒。

源于二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制定的利益划分归属问题,从德国的易北河到朝鲜的三八线,整条线以北是社会主义阵营,以南是资本主义阵营。

3、冷战的开幕。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预示着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铁幕是个形容词主要是丘吉尔针对苏联的扩张行为,把它比喻为像个罩子一样笼罩在上方,而丘吉尔本身反对这种扩张,并且公开反对苏共的种种行为。

4、冷战的背后。

冷战的外表看似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实则是对各自制度的自信以及对对方制度的不看好,丘吉尔看到了在苏联的统治下民主,是政府对人民的高压民主,国家由政党控制,而政党毫无节制的行使着国家的大权,政府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团体,并不是为了人民,而人民像是有枷锁一样受到捆绑。

而苏联则认为它本身代表人民,而人民本身就是统治阶级,而资本主义本身不具有人民性。

因而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资本主义才是代表的少数团体的利益。

5、冷战的始末。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91年华约解散以及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当然也是两极格局的结束。

前后经历了44年之久,目前成为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6、冷战的阶段。

冷战的以1947年、1948年、1949年相继推出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实行孤立、封锁、包围的态势。

50年代苏联积极回应美国。

60年代两方达到高峰。

出现了军备竞赛,以及太空竞赛等相关局面。

70年代两方出现缓和的态势。

14课 冷战知识点

14课  冷战知识点

第14课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政策(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信号)1、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1)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

(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3)和平的呼声。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都不愿重燃战火。

2、含义: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3、冷战的主要表现(措施)(1)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复兴,也加深了它们对美国的依赖.(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组织(简称北约)(1949.5)。

4、苏联的对策和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1)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上,简称华约),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年),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2)冷战的产物:德国被分裂★5、争霸的结果: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第14课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政策(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信号)1、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1)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

(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3)和平的呼声。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都不愿重燃战火。

2、含义: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3、冷战的主要表现(措施)(2)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复兴,也加深了它们对美国的依赖.(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组织(简称北约)(1949.5)。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约从1947年到1991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抗。

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直接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双方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竞争和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起源:冷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战后重建和国际秩序上的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

随着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两大阵营逐渐形成。

冷战的阶段:1. 初期冷战(1947-1953):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为标志,美国开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抗苏联及其盟友。

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2. 紧张升级(1953-1962):这一时期以苏联的斯大林去世和赫鲁晓夫上台为转折点,苏联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地扩张影响力。

古巴导弹危机是这一时期紧张局势的高潮。

3. 缓和与再紧张(1962-1979):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双方开始寻求缓和关系,但随后越南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事件再次加剧了双方的对抗。

4. 结束期(1979-1991):随着苏联经济的衰退和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冷战逐渐走向终结。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冷战的主要事件:- 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旨在遏制苏联的扩张。

- 马歇尔计划: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旨在帮助战后欧洲重建并遏制共产主义。

- 柏林封锁与空运:苏联封锁了柏林,美国通过空运向西柏林提供物资。

- 朝鲜战争:冷战期间的一场代理战争,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

-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美苏之间的严重对峙。

- 越南战争:美国介入越南内战,试图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

- 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试图支持一个亲苏政权。

冷战的影响:冷战不仅影响了美苏两国,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长期对抗和竞争状态,但并没有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这一时期大约从1947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一、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和苏联作为战争中的主要战胜国,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一党专政。

这种根本的意识形态对立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冷战的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主张美国将支持所有抵抗共产主义扩张的国家,这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同年,美国还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三、冷战的两大阵营冷战期间,世界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西方阵营主要包括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方阵营则包括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

四、冷战的主要事件1. 柏林封锁与空运(1948-1949年):苏联封锁了西柏林的陆路和水路通道,美国则通过空运向西柏林提供物资。

2. 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成为冷战的前线之一,最终导致了一场局部战争。

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严重对峙,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苏联撤走了导弹。

4. 越南战争(1955-1975年):越南战争是冷战中最为持久的冲突之一,最终以北越的胜利结束。

五、冷战的影响1. 经济方面:冷战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全球军备竞赛。

2. 国际关系:冷战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但也促使一些国家寻求中立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3. 文化方面:冷战时期的文化对抗也非常明显,如美国的“自由世界”文化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

l947-1950年,美国援助希、土两国6.59亿美元。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

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产生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其目的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挤压。

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与斗争中,社会主义国家也自然而然地认同了这些观念与思维模式,从而使冷战思维成为双方共同认可的一种意识。

冷战思维是冷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时国际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互相对抗,阵线分明;
2.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均起到主导作用;
3.以冷战为主要斗争方式;
4.表现为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原因:
战后德意日集团被摧毁,英法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越发壮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唯一阻碍。

与此同时,战后苏联积极推广其安全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称霸产生极大的矛盾,冷战不可避免。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的计划,遏制共产主义,扩大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控制的政策和纲领,是冷战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对未来几十年美国的政策战胜极大的影响。

杜鲁门与斯大林和丘吉尔:
对两极格局的评价:
1、积极:
使世界顺利的完成了由战争向和平的过度,美苏之间的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同时促进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2、消极:
美苏不断的对外推行其霸权主义,导致一些地区的不稳定;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成为未来战争的隐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极大的阻碍了国际和平进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