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万亩甘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一、项目名称 5

二、项目概要 5

三.项目建设目标 5

四、项目建设地点 5

五、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6

六、项目计划书编制内容 6

七、项目建议书研究方法 6

八、项目建议书建设方案和研究结论7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10

一、承办公司简介 10

二、公司投资宗旨 10

三、项目公司组织机构示意图10

第三章:项目技术方案以及工艺13

一、技术方案目标 13

二、技术方案主要内容13

三、技术工艺流程 13

四、技术依托公司及专家组14

五、种植工艺18

六、标准化全程管理23

第四章市场分析24

一、国际甘蔗糖业形势24

二、中国蔗糖产业形势26

三、阻碍食糖消费增加的不利因素 31

第五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6

一、蔗糖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36

二、能源甘蔗发展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36

三、广西甘蔗种植优势独特37

四、项目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支持广西糖业生产上新台阶39

五、项目响应推进现代农业改革43

第六章广西制糖业产业链当前发展现状44

一、发展有利因素 44

二、发展的主要短板及风险45

第七章甘蔗种植特性49

一、甘蔗的种类49

二、甘蔗产量的构成49

三、影响甘蔗生长的因素51

四、影响甘蔗生长的灾害性天气56

第八章项目场址选择环境分析63

一、项目场址地理位置的特点63

二、项目场址土地权属63

三、项目土地利用现状64

四、项目场址社会和法律环境64

五、项目场址的法律环境64

第九章项目风险评估与防范65

一、风灾与防范65

二、火灾风险与防范: 66

三、触电风险与防范67

四、病虫灾害与防治67

五、生产事故防范 68

六、法律纠纷与防护68

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70

一、投资估算70

二、总投资估算71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72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73

一、评价依据及基础数据73

二、财务评价73

三、不确定性分析 74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76

一、发挥项目技术优势,提高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76

二、发展高效农业,节约利用资源77

三、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充分发挥社会效益78

第十四章环境影响分析80

第十五章有关报表82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30万亩甘蔗种植项目。

二、项目概要

*****投资有限公司秉持***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抢占科技制高点,利用三年时间,到巴西,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考察,经过周详考察和缜密论证,确定依靠外国专家团队,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计划投入巨资在广西种植30万亩甘蔗,提高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以技术和管理优势创造投资洼地,吸引银行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广西甘蔗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三.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糖蔗基地,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实现甘蔗种植效益最大化。

四、项目建设地点

****市,***市、***市、****市。

五、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 ********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

4.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 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划,标准、定额。

六、项目计划书编制内容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范,国家农业部有关规章、政策,********人民政府有关地方性政策规章、政策,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项目选址、种植技术方案、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论证和研究。

七、项目建议书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搞清*****甘蔗种植情况,从理论研究入手,同时,十分注重对******甘蔗产区的实地调查,利用两年时间,分赴甘蔗主产区***市,***市、***市、***市、次产区的***市进行调查研究,取得较为详实的实地资料。

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团队到世界甘蔗种植强国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国内甘蔗产区*****市,***省***市考察,从宏观大环境中与****具体情况相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3、系统分析法

把***甘蔗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对产业中的政府领导体系,甘蔗糖业协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运作体系、金融体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进

行系统分析评估。

4、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

分析在***建设甘蔗种植基地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借鉴规避风险的措施。

SWOT分析法示意图

优势(S) 劣势(W)

机会(O) SO WO

威胁(T) ST WT

八、项目建议书建设方案和研究结论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公司化经营,建设机械化耕作、测土测汁配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全程管理甘蔗种植基地30万亩,项目建设期5年,平均每年种植60000亩。

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发展方式。项目总投资112941万元,其中固定资金投入50211万元,流动资金投入 62730万元。自筹资金61858万元,对外融资51083万元。

3、财务评价

本项目在达产期,年平均收入为135000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为68460万元。生产期,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8%,财务净现值为178690万元,净态投资回收期为2.35年,以年产甘蔗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年产304720吨。以上数据说明,本项目具有很好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目经济上可行。

4、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条件具备,工艺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必要可行。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投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据(达产期)

序号名称计量单位数据与指标备?注

1 设计规模亩300,000.00

1.1 种植规模亩300,000.00

1.2 产量吨/年3,000,000.00

2 项目总投资万元112,941

2.1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50,211

2.2 流动资金万元62,730

3 资金筹措万元112,941

3.1 自筹资金万元61,858

3.2 对外融资万元51,083

4 销售收入万元/年135,000 计算期平均值

5 税金及附加万元/年0 计算期平均值

6 总成本费用万元/年66,540 计算期平均值

7 销售利润万元/年68,460 计算期平均值

8 所得税万元/年0

9 税后利润万元/年68,460

10 财务盈利能力

10.1 财务内部收益率% 68

10.2 财务净现值(I15%) 万元178,690

10.3 投资回收期年 2.35

10.4 投资利润率% 90.9

11 清偿能力分析

11.1 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年3年

12 盈亏平衡点吨304720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一、承办公司简介

本项目由*******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千万元,董事长*****。******投资有限公司是****集团属下成员公司,负责农业项目的投资与运作。公司致力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对甘蔗种植拥有专业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专家团队。与公司关联的中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作为一家涉足多个领域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拥有完善的农业科技、农业物流、农业发展业务布局。

公司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有*******基地、******甘蔗种植示范基地,以及正在计划投资的****烟草基地。

二、公司投资宗旨

坚信“待农民兄弟要厚道”经营哲学,用精确数据和精细管理创造财富与经营伙伴共赢。

三、项目公司组织机构示意图

四、项目公司管理团队

1、工程部

耕种收农业机械操作,管理与维护,定员120人,农忙时临时聘请人员。

2、技术信息部

测土、测水、测肥、测蔗叶、甘蔗生长现场监控与数据采集。滴灌系统操作与维护,技术指导与培训,甘蔗病虫害防治,定员30人。

3、经营管理部

甘蔗基地日常管理、看护,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定员150人。

4、财务部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定期编制财务报表,资金计划与安排;融资事务,定员15人

6、行政部

宣传和策划公司文化,负责办公室、人事、后勤工作,定员30人。

根据公司种植规模设立多家分公司进行日常经营管理。以上人员为项目达产期所需人员(包括分公司人员)。

第三章:项目技术方案以及工艺

一、技术方案目标

基地甘蔗平均亩产达到10吨以上,甘蔗年总产3000万吨以上,甘蔗糖分达到16%-17%。

二、技术方案主要内容

项目依据的外国公司和专家,技术工艺流程,专利技术推广和保护,种植工艺,标准化全程管理,项目设备采购。

三、技术工艺流程

生产管理流程每15天循环一次。

四、技术依托公司及专家组

1、泰国CTA公司

泰国CTA公司实施甘蔗标准化全程管理6年来,总计发展到了16万亩规模,亩产达10吨以上(泰国甘蔗传统种植亩产只有4-5吨),而且品质好,含糖量高。CTA公司经多年研究与实践,已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甘蔗全程管理软件和标准,包括整套作物农艺管理软件包、作物电子监测系统、综合虫害管理软件、电子土壤数据采集系统,水质、土壤、叶汁、果实测试等。

2、*****检测中心

****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参与CTA公司标准化全程管理种植甘蔗实践,已投资600多万元人民币,在***市建设了检测中心,中心购买的法国检测设备,具有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聘请德国土壤分析和灌溉专家安吉拉.约翰克进行业务培训,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队伍;中心经过综合考核合格后,具备德国实验室准入资格,共享实验室最新信息资源。

附图一:水质分析实验室

附图二:根茎叶分析实验室

附图三:土壤分析实验室

附图四:肥料分析实验室

3、John leslie hall博士

John leslie hall博士,澳大利亚农学家,是植物营养管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家。曾任亚洲、北美和欧洲12个国家的顾问,创立了独特的作物营养和数据处理系统,灌溉检测系统,在甘蔗、柑橘、西红柿、木薯、草莓种植方面有独特的经验。

4、Lop phavaphutanon博士

Lop phavaphutanon先生,美国texus A&M大学园艺博士,越南河内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和环境研究生院主任,研究领域: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和中微量元素对果实的影响。

5、德国土壤和灌溉专家安吉拉约翰克,土壤分析和灌溉专家。

6、泰国甘蔗专家瓦瑞瓦特.茯洳宏,泰国甘蔗种植和病虫害防治专家。

五、种植工艺

1、土地整理,合理布局。

平整土地,成块连片,使之适于机械化耕作。根据滴灌技术要求,水资源条件,规划管网布局并制图。

2、安装主次管网、地表或地下布置滴灌带。

附图五:主次管线

附图六:地下滴灌系统

附图七:地表滴灌系统

附图八:控制阀

附图九:现场数据站

3、选择正确的滴灌间距和种植间距

根据不同的土壤确定滴灌间距,如附图十。

附图十:正确的间距

4、双行种植,间距1.6米-1.8米,如附图十一。

附图十一:双行种植

附图十二:双排车轮轨道

5、机械化种植,开行、播种、施底肥、洒药、履盖一次性完成,如附图十三。

附图十三:机械种植甘蔗

附图十四:甘蔗种植机

6、甘蔗品种选择

按比例选种台糖22号,桂糖29号,桂糖33号,桂糖03-2287号,桂糖02-1156号中晚熟品种搭配,形成合理收割批次。

7、行距标准及蔗苗指标

为实行机械化种收,便于甘蔗通风吸光,实行双行种植,间距 1.6-1.8m;每亩445米/行,每米/行平均蔗苗20根,每亩有效蔗达到8900株,每株蔗重达1.5公斤以上。

8、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案

精选蔗种,剔除虫害部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运用赤眼蜂,古巴蝇等生物防治,逐渐减少虫害,经3-4年虫害的综合防治,可以基本实现没虫害,提高甘蔗产量和糖的品质。

六、标准化全程管理

甘蔗种植全程管理包括整地、种苗选择和处理、种植、苗期管理、生长前期管理、生长后期至成熟期管理、收割等。在传统的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往往只着重于某一、两阶段的管理,由于甘蔗生长期长,环节多,甘蔗生产一直难于高效。

利用CTA公司甘蔗全程管理软件和标准,包括整套作物农艺管理软件、作物电子监测系统、综合虫害管理软件、电子土壤数据采集系统,水质、土壤、叶汁、果实测试标准等,对甘蔗各个生长期进行监控测试,根据生长需要,灌溉,配肥,

不仅可使甘蔗品质好,产量高,还可以节水节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章市场分析

一、国际甘蔗糖业形势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目前世界上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3。目前,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中国、澳大利亚、欧盟、美国、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巴西作为世界第一产糖国,预计2011/12榨季甘蔗产量为5.95亿吨,糖产量预估3600万吨,是我国产量的3倍。巴西是左右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巴西的生产能力的扩张、乙醇与食糖的利润比、生产食糖和乙醇的比例、其它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新老糖厂的制糖成本与国际糖价的价差等。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在连续两年迎来高产后,11/12榨季国内食糖产量有望增至2500万吨。印度估计将有300-400万吨的剩余糖。印度食糖的增产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产生很大压力,对传统的出口国家如巴西、泰国等构成威胁。今后,印度食糖产量、出口政策及出口量将对国际糖价产生较大影响。

泰国2011/12榨季甘蔗产量将减少3.5%,糖产量为964万吨。

美国新榨季甜菜种植面积为121.66万英亩,产量3039.3万吨;甘蔗种植面积为88.90万英亩,产量2868.9万吨。

墨西哥2011/12榨季糖产量预计减少 5.45%至520万吨左右,低于2010/11榨季的550万吨。

南非估计2011/12榨季食糖产量将从前期预测的192.3万吨增加到193.2万吨,甘蔗入榨量有望从1653.7万吨增加到1698.2万吨。

俄罗斯食糖生产联盟称,2011年的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9万公顷,高于去年的109万公顷,预计新榨季甜菜糖产量有望达到420万吨。

二、中国蔗糖产业形势

从2010/2011榨季国内食糖市场消费情况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预计2011/2012榨季国内食糖产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其中广西预计产糖量为700万吨,云南预计产糖量为210万吨以上,广东预计产糖量在100万吨左右,海南省预计产糖量为30万吨左右,内蒙古预计产量14万吨,黑龙江预估量为30万吨左右,新疆预估量为53万吨左右。

表一 2011年糖料播种情况及2011/12年制糖期产量预计

单位:万亩、万吨

省区 2011年糖料播种情况 2011/12年制糖期预计

面积同比增减% 收购糖料量产糖量全国合计 2716.39 7.28 10008 1200

甘蔗糖小计 2379.32 6.13 9050 1090

广东 220 6.28 1040 105

其中:湛江 193 10.29 976 95

广西 1560 2.63 5860 720

云南 498.71 13.86 1800 225

海南 82.95 37.15 250 30

福建 4.86 2.10 30 3

四川 4 33.33 20 2

湖南 3.5 2.94 20 2

其他 5.3 2.51 30 3

甜菜糖小计 337.07 16.11 958 110 黑龙江 115 18.40 285 30

新疆 131 11.64 467 53

内蒙古 50 7.30 110 14

河北 18.07 9.52 38.5 6

其他 23 80.68 57.5 7

十几年来,中国糖总消费量逐步增加:

年份总消费量增长率%

1999/2000800 1.3

2000/2001820 2.5

2001/2002910 11

2002/2003 1020 12

2003/2004 1060 3.9

2004/2005 1030-2.8

2005/2006 1050 1.9

2006/2007 1250 19

2007/2008 13508

2008/2009 13903

2009/2010 1379 -0.8

2010/2011 平均增长率5.3

中国是食糖生产大国,而在食糖消费方面虽然总量较大。但我国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10.3公斤,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23公斤左右的水平,是世界人均白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

食糖是我国的大宗农产品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年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2010年及2011年受到干旱、霜冻等不利气候的影响,国内甘蔗产量不断减产。我国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了将近300万吨左右,食糖消费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

2011年庞大的国内供需缺口使国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出现食糖价格国内国际市场倒挂的现象,推动国内企业大量进口。我国的食糖主要进口国有巴西、古巴、泰国。并且进口配额使用率大幅提高。

食糖业的发展有一个"三年一循环"的规律,因此在连续三年减产之后,2012年榨季,世界及国内食糖生产都将进入一个增产周期,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伴随着2012年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我国食糖消费量可能有所上升,国内供给还将需要进口糖和国储糖的补充。

2009、2010、2011两个榨季我国食糖自给率只有78%和82%,离我国入世之初设定的90%自给率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食糖进口近些年增速较快,净进口量从2007、2008榨季年的70万吨增加到2010、2011榨季的200万吨,对国际食糖市场和价格的影响力迅猛增加。国际糖业组织(ISO)最近甚至预计2012榨季中国将进口300万吨食糖,超过欧盟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制糖行业发展要以保障食糖基本自给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促进区域协调,逐步改善产业配套环境,维护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十二五”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食糖年产量1600 万吨左右;食糖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 万吨;日处理糖料能力达到121 万吨,其中,日处理甘蔗糖料能力105 万吨,日处理甜菜糖料能力16 万吨;厂均日处理糖料能力提高到4500 吨。

“十一五”期间,年均产糖量1176.4万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年产糖量1600万吨的目标,按照蔗糖占90%,7.5吨甘蔗产一吨糖计算,每年需要增加甘蔗供给2859.3万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制糖工业的发展,食糖应用领域的拓宽,食糖需求将不断增长,对甘蔗的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的局面。

三、阻碍食糖消费增加的不利因素

(一)替代品种类不断增加

1、果葡糖浆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增加

淀粉糖作为我国食糖消费的一个有力补充,其产量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山东淀粉糖产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很大,消费领域广,消费数量大。其中的果葡糖浆和葡萄糖在某些领域常用来替代食糖,或者在生产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2、淀粉糖替代100-140万吨食糖的可能性存在生产一些柔软和热的食品如月饼,糕点等需要使用具有吸湿性的淀粉糖为糖料更好,但当生产较干且松脆的食品,像饼干时,那就必须使用食糖。从用糖行业角度来看,二者的交市场覆盖糕点、含糖饮料、速冻主食、乳制品、冷冻饮品、糖果等行业。从交叉市场的地域分布来看,由于淀粉糖运输的局限性,生产厂商能够覆盖的市场距离大概在直径500公里的范围。目前国内淀粉糖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西王糖业、保龄宝、鲁洲生物科技等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淀粉糖产量约占国内产量80%,参考这些厂家的地域分布,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淀粉糖与食糖的主要交叉市场区域为山东、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江苏、河南等九省市。

3、淀粉糖产量或增加150万吨

淀粉糖生产企业受益于糖价上涨。当糖价高于5700元/吨以上,蔗糖与淀粉糖价差高于1500元/吨时,终端企业更多地使用的是淀粉糖而非蔗糖。这时淀粉糖的替代效应明显,作为糖的主要替代品,以果葡糖浆为主的淀粉糖步入高速增长期。估计2011年淀粉糖产量及需求有望提升150万吨,总产量将接近1000万吨左右。

(二)中国高倍甜味剂使用量增加

据有关机构的预测,亚太区高倍甜味剂的产量在过去的两年遭受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下半年亚太区的生产逐渐恢复,2010年产量达到10.11%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的99,035吨到2010年的109,044吨。各种各样的高倍甜味剂产品在亚太区广泛应用,其中七个品种大规模生产,即糖精,甜蜜素,安赛蜜,甜菊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甘草甜素。阿力甜和纽甜的生产专利是由两个美国公司所拥有,所以很少国家生产的两种产品。倍甜味剂主要的消费领域是食品和

饮料、还可应用于制药、个人护理品、饲料、酿酒等。

(三)国内甜菊种植与生产日益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生产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甜菊种植面积为24,633 公顷,干叶产量55,425吨,占世界产量的80%,目前,中国主要有三个甜菊种类,包括普通型,高RA 型(Shoutian 系列,新光系列)和杂交型。2009年,中国最流行的甜菊种植品种是Shoutian2号和Shoutian3号,这两种甜菊种植面积达到16,470公顷,占中国总甜菊种植面积的66.86%, 甜菊种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江苏,山东,黑龙江,江西等省。江西,山东和江苏是中国甜菊糖生产最大的前三个省份,甜菊糖总产量占据全国产量80%左右。

保护国内糖业是各国通用的做法。目前全世界食糖总产量大约1.3亿吨,但国际贸易量仅4000万吨,各国基本将食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严格分开,国内市场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从近20多年的世界食粮贸易情况看,世界市场的食糖平均价格只相当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一半。因此,为保护国内生产,我们也必须在不违反WTO规则的条件下从严控制进口,千方百计堵住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损害的食糖流入。

我国食糖以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近几年来,我国食糖进口基本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贸易的比例在70%-80%之间。近两年随着我国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提高,食糖生产出现供大与求的局面,其与国际白糖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相结合,令我国目前进出口量都有所减少,2008年我国食糖进口主要

广西伶俐镇甘蔗种植现状及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前言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目的 (4) (三)研究意义 (4) (四)国内外研究概况 (4) (五)研究内容 (6) (六)研究方法 (6) 二、伶俐镇甘蔗生产的现状分析 (6) (一)伶俐镇的基本概况 (6)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 (7) (三)甘蔗销售与农民收入 (8) 三、伶俐镇甘蔗种植存在的问题 (9) (一)农户蔗地小而散,种植规模小 (9) (二)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劳动力需求大 (9) (三)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减少 (10) (四)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 (10) (五)蔗农种植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指导 (10) (六)糖厂支持力度不足,提供服务欠缺 (11) (七)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种植发展产生阻碍 (11) 四、伶俐镇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2) (一)鼓励土地流转,推动甘蔗种植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12) (二)扎实推进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12) (三)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13) (四)加强科技普及力度,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 (13) (五)糖厂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13) (六)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14)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广西伶俐镇拥有甘蔗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适合甘蔗产业的发展。本文以广西伶俐镇为调查范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实地走访,以伶俐镇甘蔗种植户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甘蔗种植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调研发现伶俐镇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户蔗地小而散,种植规模小,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机械化生产程度极低,劳动力需求大;三是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减少;四是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五是蔗农种植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指导;六是糖厂支持力度不足,提供服务欠缺;七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种植发展产生阻碍。 针对伶俐镇甘蔗生产的现状问题,为促进伶俐镇甘蔗产业的健康久远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鼓励土地流转,推动甘蔗种植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扎实推进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三是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提高甘蔗生产效率;四是加强科技普及力度,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五是糖厂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关键词:甘蔗现状问题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in Lingli town of Guangxi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Lingli town in Guangxi has favorabl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 wide range of people's planting base, with obvious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Lingli Town, Guangxi Province, as a survey area,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the-spot visit, taking the sugarcane growers in Lingli town as the survey object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sugarcane plant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Lingli town are as follows: 1. The farmers' sugarcane land is small and scattered, and the planting scale is small,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2. The degree of mechanized production is very low, and the labor demand is large; 3. The sugarcane production cost is high, and the sugarcane farmers' income is reduced; 4. The output per unit area is lower than the level of the whole region , and the growth rate is slow; 5. The sugarcane farmers' planting knowledge level is low, and lack of scientific guidance; 6. The lack of support and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一、整地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1米、水田~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二、种苗处理 1、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2、浸种: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消毒:用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三、种植 1、施足基肥:种植时亩施复合肥80~100斤,有腐熟的农家肥混施更好。 2、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3%呋南丹6~8斤或特丁磷6~8斤,防地下虫危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3、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亩用种苗约1400斤,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4、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5、除草:甘蔗种植后1~2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四、苗期管理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甘蔗齐苗3~5叶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亩施尿素10~15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蔗苗开始分蘖时,每亩用高效杀虫剂全面喷杀一次,防止苗期螟虫危害。 附甘蔗品种简介: 新台糖22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牙良好、生长快、中至中大茎、易脱叶、茎基部粗大、宿根性好、抗病力强、抗虫为为中等,耐旱力强,适宜缺水地区及较高坡地种植,植株高大、用肥少,一般亩产可达6~11吨。 新台糖24号: 该品种萌芽迅速整齐,中期生长快,全期生长优、易封垄,适合粗放栽培、茎中等、不易倒伏、宿根性好,根系发达耐旱性强,抗病抗虫力台,具野生血缘。对一般坡岭土垠适应性较强,亩产可达7~10吨。 新台糖25号: 属中早熟品种、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强、初期生长快,生势优、中茎易封垄、宿根力强、抗病虫为中等,适宜在中低坡或水田种植,一般亩产可达6~10吨。 新台糖27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初期生长慢,中后期迅速,全期生长优、中大茎、茎粗且重、宿根性佳,抗病虫力为中等,适宜地力中等以上的砂垠土或粘土种植,一般可种在低坡及水田,亩产6~10吨。 粤糖89/168: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5) 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6)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 (7)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 (8)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 (8)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9) 2.4机械化程度低 (10) 2.5缺乏关税保护 (10) 2.6劳动力成本上升 (10)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 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11) 3.2培育推广优良甘蔗品种 (11) 3.3合理调控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收益,稳定甘蔗产量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目前,广西的甘

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

海南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海南甘蔗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刘子凡仲玮谢柳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本文从海南目前甘蔗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海南发展甘蔗产业的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省甘蔗产业发展的战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海南甘蔗产业战略 近年来,蔗区西移,给我省甘蔗生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省甘蔗生产将如何继续调整适应,走甘蔗区域化发展路子,强化科技推广,增强甘蔗竞争能力。 1 海南甘蔗糖业的现状 1.1 甘蔗生产及产区分布情况 海南的甘蔗种植己有1000多年的历史,海南发展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的甘蔗主要产区之一。海南甘蔗种植以糖蔗为主,主要分布在岛西北部的儋州、琼山、澄迈、临高,以及西南部的白沙、昌江、东方、乐东等县。2000~2003年度各市县的甘蔗生产情况见表1。 表12000~2003年度海南主要市县甘蔗生产情况表 1.2甘蔗品种 1996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有6.8万公顷,主要品种有12个。早熟型品种有77/119、新台 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条件平台项目‘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项目编号:2004DKA30420)支持。 作者简介:刘子凡(1975-),男,硕士研究生,讲生,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研究。

糖1号、新台糖10号、桂糖11号、印度997、81/3254等,面积3.1万公顷;中熟型品种有63/237、79/177、台糖134、崖城5720等,面积1.7万公顷;晚熟型品种有海蔗4号、85/881等,面积2.0万公顷。 1.3栽培制度及栽培技术 1.3.1甘蔗栽培制度 海南岛基本上采用第一年新种甘蔗,第二年留宿根,看地力是否留第三年宿根。轮作制作物主要花生、番薯和水稻等。甘蔗的种植、田间管理、砍收等仍是使用人力和牛力。 1.3.2甘蔗栽培技术 海南种蔗季节主要以冬春种为主,尤以1月份为种蔗高潮,个别地方则推广秋种。水分管理主要靠自然降雨(旱坡地),使用深耕松土,土湿、苗湿、有机肥湿“三湿”下种,雨季封畦保水,雨后中耕等传统农业技术保水。旱地甘蔗合理施肥主要采取氮、磷、钾配比为6∶1∶2。主要病虫害有凤梨病、黑穗病、黄斑病、赤腐病、螟虫和绵蚜虫。 1.4 甘蔗加工情况 2000年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我国糖业进行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糖厂分别为340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目前,海南省拥有国营糖厂30家,总日榨能力3.5万吨。加上拥有土糖厂120多家,日榨能力0.22万吨,每年糖蔗生产只能满足国营糖厂生产能力50%。 2 海南甘蔗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食糖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糖价暴跌,导致甘蔗收购价格显著下降,吨蔗平均价已由90年代初的240 元下降到目前的160元,甚至有的地区已不足12O元。按全国甘蔗平均价格160元/t,每公顷产60t吨蔗计算,扣除砍、运费,种苗及生产资料投入,每公顷种蔗收入仅为2250元左右(包括劳动力),种植效益显著低于其他经济作物。在海南这种矛盾反映更加突出,农民科学种蔗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2.1 经济社会原因 目前国内产糖基地正逐步由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制糖企业大多面临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境。国内市场受进口,糖冲击,产销体制不顺,糖厂内部管理和运行水平不高,对蔗农甘蔗款不能及时支付。再加上近几年来海南的热带冬季瓜菜、水果、养殖等高效农业的兴起。 甘蔗作为一种农产品,其价格一直未得到合理理顺,使得甘蔗的比较效益显得更加低下,农民种蔗积极性不高,甘蔗面积连年下降,大多数糖厂因甘蔗原料供应不足成“无米之炊”,使糖厂生产处于开工不足或半停产状态。 2.2 生产技术原因 2.2.1蔗区立地条件差 我国甘蔗生产的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多种植在干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0的坡地,旱灾为害突出。我省发展甘蔗产业区大多在西部干旱区,耕地质量差、土壤瘦瘠、坡度较大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旱地蔗园面积大,基础设施差,产量低而不稳,一直是制约我省甘蔗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2.2.2 甘蔗品种与栽培技术方面 主要有品种混杂,品种退化严重,众所周知,优良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可高达30%以上,而海南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甘蔗品种则以印度997,新台糖1号居多,当然这些品种在一定历史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 一、地块选择和机耕 甘蔗种植要选择排水便利的地块,不选择排水不好的低洼地。如果上茬为甘蔗,首先要用旋耕机打碎蔗头,这样不仅土块细碎,还可以减少甘蔗锯天牛为害;耕地要用大马力拖拉机深犁,最好达到35—40厘米深;然后用旋耕机打一次,耕后的泥土要细碎、平整。 二、行距和开行方法 如果水肥条件好的地块,行距可适当加大,行距为1米至1.2 米为宜;如果是坡地,可选择小行距种植,行距0.8米至1米为宜。坡地开行要和等高线平行,行向不要顺坡而下,否则降雨会把肥料和蔗种冲刷出来。 三、蔗种选择和处理 旱坡地选择台糖22号种植,水肥较好的地块可选择粤糖93/159或粤糖00/236种植。蔗种最好选取鸡蛋黄以下40—50厘米长度的尾茎做种,由于尾茎种病虫害少,蔗芽活力好,在干旱或低温时不容易烂种,甘蔗出苗早、齐、壮,容易获得高产。 蔗种要消毒,可用0.2%多菌灵(如100克50%多菌灵兑100斤水)浸种。 四、种植操作方法 每亩施用50公斤“兴桂农宝”复混肥作基肥,如同时施入一些有机肥更好, 施肥后盖一层薄土,注意要先施肥,再摆种,每米的下种量12芽左右。摆放蔗种后,每亩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然后盖土5厘米左右,再盖膜,盖膜要求拉直、拉平、拉紧,紧贴地面,膜的两边用碎泥密封。 五、田间管理 1、大培土施肥 从4月底开始,一些种得早的甘蔗(每米有12苗以上)就可以进行培土施肥了,越早培土施肥甘蔗长得越好。大培土每亩施用“兴桂农宝”复混肥150公斤、20公斤的尿素和20公斤钾肥;同时每亩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 2、防水排涝

4月份后,逐步进入雨季,水田种植的甘蔗,容易积水,造成土壤通气不良,引起甘蔗烂种烂芽,因此要注意地势低地块的防水排涝工作。 3草害的防治 一般种植甘蔗后和大培土后各喷一次除草剂,用阿特拉津200克+乙草胺1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封闭蔗行,但如果错过了防治时机或有多年生杂草为害,每亩用阿灭净200克左右和二甲四氯钠60克左右混合喷雾,当然也可以用其它除草剂,根据杂草的老嫩程度适当增加一些除草剂的用量。 4、虫害的防治 蔗区主要害虫是甘蔗钻心虫,除种蔗和大培土时各施用农药颗粒剂5公斤左右外;如果甘蔗心叶有“花叶”现象产生,要用“杀虫双”300倍液喷雾于甘蔗心叶,防止风折蔗和死尾蔗的产生。 5、甘蔗剥叶 甘蔗“三叉口”下50厘米的叶片要保留,至少保留10片以上青叶,剥掉黄叶,不要剥伤甘蔗。 六、甘蔗收获 用小锄低砍,砍入蔗地3厘米左右,有利于宿根蔗低位芽萌发。 七、宿根蔗的管理 甘蔗收获后或开春后要及时对宿根蔗地进行清园,及时进行犁垄松蔸,促进地下芽迅速萌发出土,结合犁垄松蔸,尽快查苗补苗,凡长50厘米以上行长无蔗兜(苗)的,甘蔗未出苗时用种茎进行补种,如出苗较高,可在蔗苗较多的地方移一个蔗蔸进行补种。 结合犁垄松蔸,亩施50公斤“兴桂农宝”复混肥进行催苗,促进地下芽早发芽,另外,要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同时喷除草剂封闭。 宿根蔗的后续管理和新植蔗管理基本相同,可参考新植蔗的管理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 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 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 ,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 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 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 % -70%来源 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 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 ;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 1996年上升至62.2%, 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 %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 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

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 一些甘蔗品种具有固氮作用,在固氮菌的作用下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将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与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不同的是,甘蔗不形成根瘤,固氮菌是生活在甘蔗茎的细胞间隙中的。 甘蔗的工栽培甘蔗【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 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2005-2010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单位:万吨) 制糖期 05/0 6 06/07 07/08 08/09 09/10 11/12 全国总产量 881. 5 1199.41 1484.02 1243.12 1073. 83 1045.4 2 广西产量 537. 7 708.6 937.2 763 710.2 672.8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广西甘蔗调研报告

广西甘蔗调研报告 摘要: 2014年11 月3日至7日,与广西糖网信息部工作人员一道对广西四大主产区14/15榨季甘蔗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整体来看柳州和来宾长势较好,南宁和崇左倒伏现象较为严重,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的田间茎高、蔗径、锤度、每亩有效株数等数据来看,柳州和来宾估产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南宁和崇左地区,受倒伏影响,甘蔗单产有不同程度下滑,对比去年糖网数据,广西平均单产较去年预计持平或略减;种植面积方面,糖网没有针对性调研,沿途来看,甘蔗面积确有萎缩迹象,主要改种桉树、木薯、果树、花生等为主,尤以桉树最多,参考广西农业厅和糖协公布的数据,预计广西面积较去年减少 160 万亩左右,最终广西产量预估在 760万吨;种植成本和收益方面,据农户反映,甘蔗收购价在 400 元以下的话,已低于成本,会考虑大幅改种,目前成本大致在 1250 -1300元/亩,自有地收益 600-700 元/吨,若考虑租地成本按去年的甘蔗价基本不赚钱。 一、调研路线: 11 月 3 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 月 4 日:柳州—象州—武宣—来宾 11 月 5 日:来宾—宾阳—青秀—南宁 11 月 6 日:南宁—扶绥—上思—崇左 11 月 7 日:崇左双高基地(双高:亩产8吨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产区调研情况汇总 1. 柳州地区 从考察沿途来看,柳州地区受台风影响很小,几乎没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较多,甘蔗长势较好;面积方面,改种现象较为普遍,像柳城地区,主要改种桔子树,据广西糖网统计,整个柳州地区面积减少 10 万亩左右,去年 160 万亩,今年在 150 万亩;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看,部分地块估产能达到 5.5 吨/亩,多数地区单产正常或略偏高水平,仅个别地区因新植蔗缺苗严重,单产较低,估产仅有 3.5 吨/亩,结合糖网 10 月份调研数据,估计整个柳州单产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约每亩增加 0.2吨左右。 2. 来宾地区 来宾境内甘蔗整体长势良好,有甘蔗地改种桉树和木薯现象,据糖网估计,今年甘蔗面积减少 20 多万亩,去年甘蔗面积在 260 万亩;驱车南行逐渐有倒伏现象,但整个来宾境内倒伏比例不大,多数轻微倒伏,少部分地块有中度倒伏现象,倒伏严重地块一方面会影响甘蔗的生长高度,另一方面影响甘蔗糖分的积累,据我们实地测量单产,来宾普遍估产在 5 吨/亩左右,田间锤度基本在21-23 的水平,有倒伏地块,锤度在 20 以下,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据广西糖网对比去年数据,来宾境内整体单产略高于去年。 3. 南宁地区 来宾与南宁交界地带,仅有轻微倒伏,估产普遍都在 5-5.5 吨/亩,属正常单产水平;进入南宁周边地区,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中度倒伏,据糖网人员介绍面积略减,改种玉米和花生较多,据伶俐镇农户介绍,甘蔗价低于 400 元/吨的话,会大幅度改种,单产受倒伏影响较去年减 0.5 吨/亩左右,我们实地测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范文.doc

【述职报告范文】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06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2005/2006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5万亩,糖料蔗产量466万吨,蔗糖产量5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 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仅2006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7%,机械化中耕占57%。2002年—2005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治旱保水综合应用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 第三招是龙头企业大带动。全县现有制糖企业2家,日榨能力2万吨,其中东亚糖厂是目前全国榨蔗量和产糖量最大的制糖企业。两家制糖企业原料蔗收购推行“订单农业+价格联动”经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了蔗农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全县57170户蔗农全部与两家糖厂签订订单合同,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十月下旬,沐甜科技广西糖网组织了一次为期4天的广西蔗区调研,参与方有制糖企业、白糖现货贸易商、投资公司及期货公司白糖研究员。我们先后走访了柳州、来宾、南宁、崇

甘蔗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143121.html, 甘蔗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龙运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蔗糖种植业的强化发展,将有利于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通过将机械 化技术引进到甘蔗种植中,将有助于促进甘蔗机械化运用水平的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够提高。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化;现状;对策分析 现代化机械设备的顺利开展与生产,对于生产成本的积极有效降低至关重要。现如今,尽管机械化在甘蔗的生产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多数农民群众的生产还是以传统手工业为主,机械化的应用与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 一、甘蔗种植机械化的现状 1.机械化程度不高 甘蔗一般情况下主要种植在丘陵和旱地,所具备的基础设备往往比较差,并且灌溉条件有超过70%以上的土地不具备,较小的生产规模和单一的品种,再加上农民群众的经营比较分散、甘蔗宿根期限被缩短,进而导致杂乱的种植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甘蔗后期的机械化耕作、收获以及枝叶的粉碎造成严重的影响,机械化在甘蔗种植中的应用程度不断的降低,使得生产效率和质量受到威胁。 2.甘蔗机械化生产产品的单一化 甘蔗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为与机械联合起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单一,在加上机械庞大的体积使得价格昂贵,这便极大的降低了蔗农购置机械的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对于这方面的补贴力度不足,致使甘蔗种植者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购置大型的机械设备,并且即使蔗农购买了相关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设备本身的局限性和不熟练的操作技术,也还是会导致作业质量与所规定的农艺标准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3.中耕培土机的缺陷 针对小型化的中耕培土机而言,带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实现的,必须经过人工施肥以后才能实现培土,中间所需要的辅助性工序往往非常多,实际上并没有降低劳动作业的强度。相反,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机械侧翻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便在给相关的操作人员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4.机械设备自身的适应性普遍较低

春植甘蔗栽培技术

春植甘蔗栽培技术 摘要:春植甘蔗是指在春季2-4月种植的甘蔗,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又处于万物生长的春季,甘蔗种植后生长快,分蘖率强,成苗率高。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一般应以春植为主,因此,种好春植甘蔗,对提高单产和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县甘蔗单产水平仍较低。主要因素有: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大部分种植在干旱的坡地,出苗不整齐,缺株多,同时,没有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等。下文从甘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甘蔗栽培技术 一、种苗的选择与植前处理技术 选种苗:春植蔗应采用健壮无病害的梢头苗。砍种:将剥好叶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苗时应注意沿蔗茎横切进行,切忌砍成斜面,并将病虫害芽节除掉,选用健康种苗。消毒浸种:①将已砍成双芽苗用袋装好,或绑成捆,按2%~3%比例的石灰水进行浸种12~24 小时;②采用0.1%多菌灵溶液浸种10 分钟;③用清水浸种24 小时。目的是降低种苗含糖量,增加种苗含水量,促进和提高种苗的萌芽率与减少病虫的侵害,特别是凤梨病和白蚁的危害。 二、整地、开植沟 整地:蔗地要经过两犁二耙深耕整地,犁耙深度要达到30~40cm,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松、细、软、肥”的土壤环境。开植沟:蔗行距一般以90~100cm 为宜,植沟可采用深沟浅种的方法。 三、种植 1、施足基肥: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原则。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亩用三元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同时提倡使用农家肥,每亩施用1000kg。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2、种植技术 每亩用种量:一般亩下种量为2500~3000 节双芽苗为宜,以达到合理密植,保证有足够苗数,奠定甘蔗高产的基础。种植方法:摆种采用单行条植下种苗时应注意保持每段双芽苗的距离为4~6cm,种苗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盖土厚度6~7cm,轻微压实,这样有利于甘蔗萌芽生产。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 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 1981-1989 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

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 和≥10℃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 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 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气象条件对甘蔗糖份含量的影响 根据对历年各糖厂榨季蔗糖份动态变化的分析,甘蔗糖份的积累动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的缓升阶段,此阶段蔗糖份含量较高,积累速率也较慢;快速积累阶段,这是蔗糖份积累最迅速的时期,但蔗糖份含量仍较低,尚未进入工艺成熟阶段;工艺成熟期后的缓升阶段,其特点是蔗糖份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但上升速率比第二阶段慢;下降阶段,此阶段的前期蔗糖份下降速率比较慢,但下降速率加快。纵观蔗糖份积累整个阶段,其积累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即生长曲线变化规律。 甘蔗糖份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及品种熟性、前期生长情况及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后的气象条件,均会对榨季蔗糖份的高低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广西各地糖厂榨季期间(多数安排在11 月至第二年3-4 月),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若榨季温度高,湿度大,则甘蔗继续生长,蔗糖份含量低,反之榨季温度低,湿度小,则有利甘蔗蔗糖份积累。但是当最低气温≤2℃,特别是最低气温≤0℃或以下是,榨季蔗糖份将急剧下降。 经过对全区代表性糖厂历年榨季糖份动态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11 月份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空气湿度偏小,日照充足,而且榨季期间无霜冻灾害天气出现,则甘蔗糖份积累快,蔗糖份含量高。反之10-11 月份昼夜温差小,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偏大,日照缺乏,特别是榨季期间出现霜冻灾害天气, 则甘蔗糖份积累慢,榨季蔗糖份含量低

甘蔗种植管理技术

??????? 一、深耕深松、精细整地 ??????? 有条件尽可能用拖拉机或牛进行犁耙整地,将蔗地深耕35至40厘米,达到深、松、细、平,以利于保水保肥。 ??????? 二、开好植蔗沟 ??????? 按行距水旱田为110~120厘米、山坡地为90~100厘米开好植蔗沟,山坡地、平旱地沟深为35~40厘米以上,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平整并有细碎松土。水田采用“高畦式”种植方法。 ??????? 三、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 较低洼的坡地和水田宜选择种植粤糖93/159和粤糖00/236品种;坡地宜选择种植新台糖22号、台优等品种。 ??????? 四、播种时间及相关要求 ??????? 种植时间于每年12月至翌年2月4日结束,并进行地膜覆盖。 ??????? 五、种茎选择 ??????? 选择种茎纯净、新鲜、蔗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半茎或蔗尾作种,对不能作种子用的蔗种盲芽部分要挑选出来。 ??????? 六、种茎处理 ?????? 1.砍种。将蔗茎叶鞘剥除,用快刀斩成2~3芽段,上端位于节间芽上1/3处,下端位于节间芽下2/3处,注意切口要平,破裂少,不要损伤蔗芽。 ??????? 2.消毒。鲜茎种可边砍种边消毒边下种,消毒可用鲜石灰1公斤兑水100公斤浸种12至24小时或用5%多菌灵600~800倍稀释液浸水10分钟以上捞出种植。 ??????? 七、施足基肥 ??????? 1.肥料用量:亩施用16%生物肥基肥1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农药5公斤。 ??????? 2.施肥方法:先将生物肥均匀撒施于植蔗沟,把肥料与沟底土壤拌匀后摆种,盖土,后施农药(注意农药与碎泥混匀),然后盖地膜。 ??????? 八、下种、摆种 ??????? 下种摆种要注意方法,做到合理密植。推广双行品字形摆放方式下种,种茎要与土壤贴紧,芽向两侧。每亩3000~4000双芽段为宜(每米下种芽数量在12~14个),冬植蔗下种量要较春植蔗适当增加。用种限量0.6~0.7吨/亩,因粤糖93/159、粤糖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 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 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