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合集下载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HPLC方法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

HPLC方法验证包括了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和系统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准确性是衡量方法是否精确地测量目标物质含量的能力。

方法准确性的验证包括添加回收试验、标准品浓度重现性试验以及样品稀释后的测试。

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到待测样品中,在不同浓度下测定回收率,可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其次,精密度是衡量方法在短期内进行重复实验的一致性。

精密度的验证包括了重复测定试验以及系统精密度试验。

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多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可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线性范围是指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目标物质含量与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验证线性范围时,需要测试少量目标物质的浓度,以及相对较高的浓度,测定结果在一定限度内应与浓度成比例关系。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检测限下测定目标物质的能力。

灵敏度的验证包括了检测限试验和定量限试验。

检测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多个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检测限。

定量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定量限。

特异性是指方法所测定的目标物质与其他干扰物之间的选择性。

特异性的验证包括了干扰物试验和选择性试验。

通过加入干扰物到目标物质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确定干扰物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

选择性试验是通过测定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浓度,确定是否与目标物质有影响。

最后,系统适应性主要是验证HPLC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适应性的验证包括了仪器精度试验和仪器稳定性试验。

精度试验是通过测定标准品溶液的浓度,评估仪器的精度。

稳定性试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评估仪器的稳定性。

在进行HPLC方法验证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文件,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和方案,确保验证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中。

本文章将围绕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氨基己酸注射液的特性和成分。

氨基己酸注射液是一种药物制剂,主要成分是氨基己酸。

氨基己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为了确保氨基己酸注射液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分析。

HPLC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基于样品在流动相中的相互分配行为。

在HPLC法分析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探测器。

常用的色谱柱可选用C18柱,流动相可以是甲醇-磷酸溶液(pH 2.5)混合物。

常用的探测器有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备氨基己酸注射液的标准品和样品。

标准品是已知浓度的氨基己酸溶液,可以用于构建标准曲线。

样品是待测物质,需要经过合适的前处理步骤,如稀释、过滤等。

在进行HPLC分析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方法的验证。

校准通常包括流量的校准、峰面积的校准和峰宽的校准。

方法的验证包括选择合适的柱温、流动相流速和梯度程序等。

开始HPLC分析时,首先进行样品的进样。

通过自动进样器将样品注入色谱柱,并选择相应的进样体积。

然后进行流动相梯度程序,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以分离样品中的成分。

在分离过程中,使用探测器检测样品中的氨基己酸和有关物质,并记录峰面积。

利用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样品中氨基己酸的浓度。

选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注入色谱柱进行分析,并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曲线。

通过样品的峰面积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氨基己酸的含量。

同时,HPLC法可以分析氨基己酸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一般是指其他可能存在的有机酸、杂质或降解产物。

通过HPLC法,可以分离和测定这些有关物质的浓度,从而评估氨基己酸注射液的质量。

浅议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

浅议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

浅议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李正邦(杭州民生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1121)摘要目的:阐述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各验证项目的接受标准。

方法与结果:介绍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各验证项目的目的和操作,参阅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其接受标准。

结论:正确理解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制定合理接受标准的基础;规范的方法验证需要一个较为公认的接受标准。

关键词:HPLC;有关物质;方法验证;接受标准Discussion on Acceptance Criteria of 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Li Zhengbang (Hangzhou Minsheng Institute for Pharma Research Co., Ltd., Hangzhou 3111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laborate the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each validation subject of HPLC analytical method for related substances. Methods and Results: Introduce the purpose and operation of method validation for HPLC related substances, combi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with actual work experience, and propose the acceptance criteria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clusion: Formulating reasonable acceptance criteria i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correctly the purpose of method valid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more recognize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standardizing method validation.Key words: HPLC; related substances; method validation; acceptance criteria有关物质主要是指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反应副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生成降解产物等。

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

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

分析方法验证的接受标准鉴别测试对于HPLC,TLC或者GC等色谱鉴别法的专属性而言,接受标准应该是色谱峰与斑点的分离,至于分离度达到多少,可参考药典上HPLC 章节的内容,分离度通常应该大于1.5;至于紫外和红外的鉴别法,被测物质的特征图谱应该与标准物质响应相同,能清晰地与相似物区分,通常可采用全波长范围内的扫描,比较图谱的一致性,并且找1~2个特征吸收峰,不同物质特征吸收峰的峰值差异通常可定义为±2nm;含量测定之一溶出度方法验证接受标准溶出度的方法验证本质上属于含量测定,所以需要对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稳定性等指标进行验证。

精密度通常需要采用6个以上的供试品溶液,通常仪器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标准是不大于2.0%;专属性的要求与上述鉴别试验的要求类似,但对于溶出而言,需要考虑空白片的影响,通常空白片的影响接受标准是不大于3.0%;溶出度考察线性需要有不少于6个浓度的样品,相关系数不小于0.990,截距不大于5%,剩余标准差不大于2.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截距允许正,也允许负,是指的一个绝对值,后面的两个百分数指标是指与回归线的y值对应于完全溶出(x=100%)时的浓度的比值。

范围无论是对于篮法还是桨法,建议采取的标准是低于标准的20%到标示量的120%准确度的平均值主要考察的是回收率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应该在标示量的95%~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应该不大于2.5%,准确度的回收率考察往往是方法验证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稳定性无论是对于供试溶液,还是对于标准品溶液,在规定的时间内的 变化应该不大于2.0%。

含量测定之二基于色谱|光谱法的含量测定接受标准精密度/重复性通常需要采用6个以上的供试品溶液,通常仪器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标准是不大于2.0%;但原料药的分析有可能会有一个更高的精度度/重复性要求,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可以采用不大于1.0%或1.5%设定。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产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产品生产工艺变更、配方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产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HPLC方法学验证

HPLC方法学验证

HPLC方法学验证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检测技术。

它通过溶液中混合物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亲和性差异、反应性差异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HPLC方法学验证的目的是评估和验证HPLC方法在其中一种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验证的步骤和标准通常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指南,如美国药典(USP)和国际协会(IUPAC)等。

以下是HPLC方法学验证的主要内容:1.精密度:通过连续多次注射样品,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在短期内的重复性。

2.准确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纯品,检测其在样品中的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3.线性范围:通过测定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绘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曲线,评估方法的线性范围。

4.检测限和定量限:通过逐渐降低标准品浓度,确定最低可检测浓度和最低可定量浓度。

5.选择性:通过分析含有其他干扰物质的复杂样品,验证方法对目标成分的选择性。

6.准确性: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的一致性。

7.精确度:通过不同操作人员、不同仪器、不同试剂等条件下的重复性测试,评估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8.稳定性:通过在不同时间、温度和储存条件下的分析结果比较,评估方法在长期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HPLC方法学验证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多次独立实验(至少三次)并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如果符合要求,该方法即可认为是有效可靠的,并可以应用于具体的样品分析。

在HPLC方法学验证结束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方法的核查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持续有效性。

方法的效能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或国内规范样品分析比对(如美国药典认可的试剂或样品)来进行评估。

总之,HPLC方法学验证是确保新牵涉到患者健康或食品安全的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的实施计划

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的实施计划

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的实施计划
目标: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步骤:
1. 方法开发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检测波长。

优化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流速、梯度洗脱和柱温。

2. 方法验证
线性度:绘制已知浓度样品的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图,评估方法的线性范围。

精密度:重复分析相同样品,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准确度:分析已知浓度的样品,计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偏差。

选择性:评估方法是否能区分目标成分和样品中的其他成分。

稳定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分析同一批样品,评估方法的稳定性。

3. 样品制备
根据样品基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萃取、过滤或衍生化。

优化样品制备条件,以最大程度地提取目标成分并减少基质干扰。

4. 仪器校准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校准HPLC系统。

定期验证校准曲线,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

5. 样品分析
根据验证后的方法,分析样品并计算目标成分的含量。

使用适当的定量方法,如峰面积法或外标法。

6. 数据分析
处理HPLC数据,包括峰积分、定量计算和统计分析。

根据验证结果,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7. 报告
生成分析报告,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条件、结果和任何相关的观察结果。

报告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指南。

持续改进
定期审查和更新方法,以提高性能和适应新的发现。

接受持续的培训,以保持对HPLC技术的最新了解。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产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产品生产工艺变更、配方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产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LC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 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 )不得小于0.998,Y 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 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大于1.5;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大于1.5,供试品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取耐用性试验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的平均值的100%-120%。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色谱法是一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及石油化工的突起促使了GC 技术大发展,而七、八十年代生命科学、生化、制药工业的发展推动了HPLC 的迅速发展。

目前除分析化学外,生物化学,石油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都普遍采用色谱技术。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其高效,快速和自动化等特点成为当代分析仪器中发展最快的仪器。

HPLC 已成为操作方便、准确、快速并能解决困难分离问题的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适用范围广:
已知有机物中仅20%不经预先化学处理,可用GC 分析;而其余80%有机物可用HPLC 分析。

HPLC 适于分离生物、医学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的其它高分子及不稳定化合物。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
G1 测试目的
以此确定产品消毒后启用时间,当产品原料与消毒工艺改变时应予测试。

G2 样品采集
于环氧乙烷灭菌后,立即从同一消毒批号的三个大包装中随机抽取一定量小包装样品,采样量至少应够作两次测试用。

分别于环氧乙烷灭菌后24h 及以后每隔数天进行残留量测定,直至残留量降至4.2条所规定的标准值以下为合格。

G3 仪器操作条件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焰检测器。

操作条件:
柱:Chromosorb W.HP,80目;玻璃柱长2m ,直径3mm 。

柱温:120℃。

检测器:150℃。

气化:150℃。

载气量:氮气:35mL/min;
氢气:35mL/min;
空气:350mL/min。

柱前压:108kPa 。

G4 操作步骤
G4.1 标准配制
用100mL 玻璃针筒从纯环氧乙烷小钢瓶中抽取环氧乙烷标准气(重复放空二次,以排除原有空气),塞上橡皮头,用10mL 针筒抽取上述100mL 针筒中纯环氧乙烷标准气10mL ,用氮气稀释到100mL (可将10mL 标准气注入到已有90mL
氮气的带橡皮塞头的针筒中来完成)。

用同样方法根据需要再逐级稀释2~3次(稀释1000~10000倍),作三个浓度的标准气体。

按环氧乙烷小钢瓶中环氧乙烷的纯度、稀释倍数和室温计算出最后标准气中的环氧乙烷浓度。

计算公式为:
式中:c ——标准气体浓度,μg/mL;
K ——稀释倍数;
t ——室温。

G4.2 样品处理
至少取2个最小包装产品,将其剪碎,随机精确称取2g ,放入萃取容器中,加入5mL 三氯甲烷或丙酮,充分摇匀,放置4h 或振荡0.5h 待用。

G4.3 分析
待仪器稳定后,在同样条件下,环氧乙烷标准气体各进样0.5μL ,待分析样品各进样2μL 。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基线构成之面积称峰面积。

A =×σ×h =2.507σh =1.064 Wh/2h>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计算。

G4.4 计算
以所进环氧乙烷标准气的微克(μg )数对所得峰面积(或峰高)作环氧乙烷工作曲线。

以样品中环氧乙烷所对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在工作曲线上求得环氧乙烷的量A (μg ),并以式(G2)求得产品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式中:X ——产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μg/g;
A ——从工作曲线中所查得之环氧乙烷量,μg ;
m ——所取样品量,g ;
V 萃——萃取液体积,mL ;
V 进——进样量,mL 。

一次性输液(血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探讨
本产品关键字:一次性输液血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探讨,资料,技术文章,说明,一次性输液血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探讨图片
一次性输液(血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国标GB8368~8369-93附录C 补充件又规定了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比色测定法。

其操作方法的最后部分规定“……用蒸馏水稀释至10ml, 室温放置1h, 于56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

”我们在近2年多来的检验过程中发现,室温下放置时室内温度的高低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

室温在15℃以上时,放置1h 后,标准曲线管与样品管明显出现显色反应,比色测定结果稳定。

室温在15℃以下时,特别是10℃以下放置1h, 标准曲线管与样品管几乎无显色反应,继续放置1h, 时,显色反应仍不明显,测定结果含量偏低。

而显色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显色越快,反之,显色慢。

为此,当室温在15℃以下的,采用恒温水浴(18±2℃放置1h ,得满意结果。

1 仪器与材料
7520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一次性输液(血器(常熟市医用器材厂。

2 实验结果
取同一厂家输液(血器10批,依法操作,按规定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得超过
0.5mg, 结果见附表。

附表不同温度下的检验结果(mg
编号
6±2℃
恒温水浴(18±2℃
室温(25℃
1 0.04 0.23 0.23
2 0.06 0.25 0.25
3 0.05 0.2
4 0.25
4 0.04 0.23 0.23
5 0.03 0.21 0.20
6 0.05 0.23 0.24
7 0.04 0.23 0.22
8 0.05 0.24 0.25
9 0.03 0.21 0.21
10 0.03 0.20 0.20
从附表中可看出,同一批号的样品在温度低时,测出的结果往往偏低,在恒温水浴中和室温25℃左右的条件下,测出的含量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当室温在低于18℃时,应采用恒温水浴放置,才可确保测定结果的正确。

我们对常熟市医用器材厂、常熟康复医疗器械厂的输液(血器均采用此法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