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细则

合集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1. 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2. 家庭病床收治的病种范围应结合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3. 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担任,经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诊治、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

4. 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定期查房,并对家庭病床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供康复指导,必要时安排会诊、转诊。

5. 为医护人员配备适用于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

6. 家庭病床的收费应执行国家统一医疗收费标准。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篇一: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主要为所辖地段区域内的病员提供方便。

二、收治对象包括可以在家庭治疗无危险的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老弱残疾去医院治疗有困难的病员和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但又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病员。

三、收住办法:(一)门诊医师根据就诊者的病情确定需要建床者,或出院病员需康复治疗者,可联系建立家庭病床。

科室安排医师对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进行体格检查,办理登记手续。

(二)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建床日期、住址。

撤床后立即注销。

(三)医护人员按时到家庭病床家查房(每周1~2次)、治疗,并向病员亲属交待注意事项,以取得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

四、建立家庭病床病历,按“入院记录’”格式要求填写,每次查房或进行治疗后应记病程记录。

护理人员按医嘱进行治疗。

五、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家庭病床病员需做各种检查,如化验、X 线等,可由负责医师开写申请单,病员直接来医院交费或记帐后到有关医技科室做检查。

七、医务人员根据病情需要办理撤床、转院手续.并做好月、季、年度统计报告工作。

篇二:家庭病床管理制度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的分类(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

医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细则

医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细则

医保政策宣传与解读
医院应积极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医保政策对家 庭病床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标准。
针对患者及家属对医保政策的疑问,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咨询窗口或咨询电 话,提供详细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
医院应定期更新医保政策宣传资料,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 政策信息。
费用结算与报销流程
持续改进方向与目标
A
完善服务流程
进一步优化家庭病床服务的流程,缩短患者等 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护 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B
C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的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推动政策与法规完善
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 家庭病床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患者及家属宣传与教育
01
疾病知识宣传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疾病知识 ,帮助他们了解病情、治疗方案 及注意事项。
02
家庭护理指导
03
心理支持与教育
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基本的家庭护 理技能,如日常照护、饮食调整 、康复训练等。
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 他们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07 总结与展望
家庭病床服务成果回顾
服务规模扩大
家庭病床服务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服务规模不 断扩大,为更多需要医疗照护的患者提供了便利。
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和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家庭病床服务的质量 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多学科协作模式建立
家庭病床服务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多 个专业团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

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规定

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规定

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护人员应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主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加强家庭病床的规范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试行;一、工作原则一根据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的需求及建床标准,建立家庭病床;二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方便、快捷的家庭病床服务;三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家庭病床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确保医疗安全;四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二、主要任务一对建床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开展家庭条件下的康复训练和指导;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四对疾病晚期的患者提供舒缓性照顾;三、建床类型及收治范围一治疗型:诊断明确,需要在家庭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二康复型:出院后恢复期仍需继续康复的患者;三舒缓照顾型:1、自然衰老,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2、疾病晚期,需进行支持疗法的患者;3、需要姑息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晚期癌症患者;四、管理要求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家庭病床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管理规范;使家庭病床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依法执业,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格,并通过社区岗位培训;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对家庭病床工作进行检查,了解、掌握家庭病床制度落实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协调做好转、会诊工作;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病床服务的联系电话;五、工作要求一建床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建床类型;2、责任医师、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件6;3、责任医师、护士要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认真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和护理病历;二查床1、首次访视应对建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详细询问病情,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经济条件、家庭卫生环境等因素,对建床病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评估;2、责任医师根据家庭病床的类型,制定查床计划,每周查床1--2次,病情变化随时查床,并及时书写查床记录;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在7天内完成查床;责任医师、护士应参加上级医师查床,查床前准备好病历、x线片、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简要报告病历,上级医师对治疗方案及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的指导意见,责任医师要记入病程,并经上级医师签字确认;4、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制定巡视计划;5、责任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6、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如:防压疮、翻身、口腔护理等,配合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7、社区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护理查床,检查护理质量和医源性感染控制情况,研究解决护理问题;三会诊与转诊1、建床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责任医师应及时出诊,必要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2、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诊疗的建床患者应及时转诊;3、治疗型建床患者病情加重,要及时通知家属转院,如拒绝转院,需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家属签字;4、对转回社区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继续在家庭病床治疗;四撤床1、建床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责任医师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办理撤床手续;2、责任医师、护士应书写撤床小结并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3、建床患者及家属要求提前撤床,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并记录在撤床小结中;4、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归入健康档案一并保存;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和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见附件3、附件4;六、收费标准: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执行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附件:1、家庭病床服务流程2、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3、“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4、“家庭病床护理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5、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6、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一建床标准:1、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治疗的病人:⑴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平稳需继续康复的病人;⑵肿瘤术后或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病人;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病人;⑷骨折术后及外伤:换药、拆线、康复、功能锻炼等;2、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的病人:1长期卧床病人:晚期肿瘤、植物状态、偏瘫患者合并褥疮感染、尿潴留、吞咽困难需定期换药、定期更换尿管、胃管;2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植物状态、老年期痴呆症等;二撤床标准:1、经药物治疗及康复后病情平稳;2、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暂不再需要支持疗法;3、骨折术后及外伤已拆线,无需治疗;4、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已愈合,无需治疗;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一家庭病床病历记录时间:年月日健康档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住址:电话:联系人姓名:与患者关系:联系电话:建床时诊断:1.2.3.4.家庭病床分型:治疗型□ 康复型□舒缓照顾型□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综合评价A:防治计划P:责任医师签名:年月日二家庭病床查床记录SOAP记录年月日主观资料S: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客观资料O: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程度及愈后防治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其他需要说明:与联系人沟通情况:三家庭病床阶段小结患者建床日期:小结日期:建床诊断:1.2.3.4.建床情况评估:阶段治疗经过:阶段治疗评估:好转□无变化□恶化□其他护理干预: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次时间/次:20分钟□20-40分钟□小于20分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方法的讲解□运动的干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清楚□不清楚□模糊□目前患者情况:目前诊断:1.2.3.4.责任医师签名:责任护士签名:年月日四家庭病床撤床记录建床日期:撤床日期:共天诊断:1.2.3.4.治疗经过:转归:痊愈□ 好转□ 平稳□ 转院□死亡□撤床医嘱:责任医师签名:年月日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一、基本要求:参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一章;二、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1、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家庭病床病历、查床记录单、阶段小结、撤床记录、会诊单和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2、责任医师应在建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建床时间超过3个月者要有阶段小结;3、病历记录内容:主观资料S: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客观资料O: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程度及愈后;处理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4、查床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纪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分析讨论、上级医师查床记录、会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健康教育等;5、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如结果异常应用红笔在化验单上做标记;6、会诊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7、转诊病历摘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治疗经过、目前情况、转诊目的及注意事项,医生签名;8、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及撤床医嘱;附件4 家庭病床护理病历一护理评估表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健康档案号:评估日期:年月日资料来源:病人□家属□朋友□其他: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孤寡□家庭成员:父母□独居□配偶□儿子□女儿□其他□教育程度:文盲□小学□中学□ 大专以上□健康知识水平:无知□一般□较高□其他:职业民族籍贯经济来源嗜好:无□烟□酒□其他饮食:偏咸□偏淡□偏甜□偏肥腻□无偏好□其他家居环境:整洁□凌乱□电梯□非电梯□座厕□ 蹲厕□公厕□空气流通:清新□混浊□欠佳□活动空间:宽敞□狭窄□光线:充足□微弱□一般□面积离医疗机构距离:心理状态一、情绪:稳定□易激动□焦虑□恐惧□孤独无助□压抑□开朗□悲哀□二、对病情态度:积极□消极□可接受□不接受□三、对疾病认识:不理解□部分理解□完全理解□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商量□独立处理□听其自然□身体状况一、生命体征:T ℃P 次/分R次/分BP/mmHg体重 kg二、意识状态:1.呼之能应□不应□2.对答切题□不切题□3.定向正确□不正确□三、皮肤:完整□苍白□黄疸□潮红□发绀□水肿□脱水□皮疹□出血点□压疮□:部位范围cm 伤口:部位范围cm 其他:四、口腔:正常□溃疡□假牙□五、食欲:正常□食欲不振□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鼻饲□六、咳嗽:无□有□痰:有□无□易咳出□不易咳出□稀□稠□颜色:七、活动能力:正常□受限□水肿□疼痛□ 偏瘫□活动后气促有□无□偏瘫□全瘫□瘫痪部位八、表达能力:正常□欠佳□差□失语□九、听觉:正常□欠佳□左耳□右耳□聋左耳□右耳□十、视力:正常□欠佳□左眼□右眼□聋左耳□右耳□十一、睡眠:正常□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睡眠时间小时/日辅助睡眠□药物□其他催眠方法十二、排泄:1.大便正常□便秘□失禁□腹泻次/日,其他2.小便正常□尿潴留□尿频□尿痛□尿急□尿失禁□血尿□其他十三、疼痛:有□无□ 位置:持续□间歇□使用药物止痛:有□无□十四、过敏史:有□无□过敏源症状不明确□十五、评估内容及结论:年月日二治疗及护理记录医嘱日期医嘱内容剂量、方法停止日期治疗记录及护理记录包括非药物干预、健康教育执行人签字附件5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患者及家属:您好:欢迎您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你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收治范围:1、诊断明确的老年病、常见病,出院后仍需康复的患者;2、连续到医院就诊困难的患者;3、晚期肿瘤需要姑息治疗的患者;二、建床手续: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2、提供患者有效的通信联络方式,确定联系人,保证联系畅通;3、与责任医师约定第一次上门服务时间;三、服务内容:1.医生查床服务:每周查床1~2次,病情较重者须增加查床次数,急重者随时查床;2、会诊服务:疑难病症或病情危重病人,由责任医师负责联系会诊;3、护理服务: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与指导;4、告知服务: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时,负责与家属取得联系,交待病情,采取措施,及时转院;5、收费标准执行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四、您或家人的义务:1、提供的病人资料情况属实;3、病人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4、配合责任医师、护士对病人的治疗;5、按收费标准支付费用;6、按要求办理建床、撤床手续;附件6: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患者家属代同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的治疗型□、康复型□、舒缓照顾型□家庭病床服务,患者家属代已了解责任医师讲解的疾病情况;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日常注意事项,理解了病情变化时在家庭医疗、康复的局限性,尽力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有关收费项目及费用标准,同意及时支付;患者家属代已得到以下资料,同意医务人员讲述的注意事项;1.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2.注:当患者本人不识字或失去行为能力或不具有行为能力时,由其亲属代签病人签名:或家属签名:与病人关系:本协议一式二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年月日三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要求1、护理病历要求用蓝黑钢笔书写;记录无漏项、无涂改、无错别字,使用医学用语;做到及时、准确、连续、客观2、,责任护士应在24小时内完成家庭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按类型和护理访视计划进行家庭护理,每次访视要做护理记录;3、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是指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及病情对家庭病床病人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包括: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4、家庭病床护理病历签全名,字迹清晰;5、评估内容及结论:1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情绪、心理找出存在问题;2近期需协助解决的问题;3制定的护理干预计划;4有助于病情观察的实验室阳性结果及特殊检查结果;5健康指导及评价健康指导的效果即观察到的、患者主诉、家属反映以及健康行为的建立;6、预约下次访视时间;7、家庭病床护理病历应归入家床病历存档;。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一、家庭病床建床对象1、凡属本社区居民行动不便,就医困难,适合在家庭病床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或慢性病患者。

(>80岁)2、经上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但仍需继续治疗及康复对象。

3、离休干部和老、弱、残者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者。

4、晚期肿瘤病人需家庭病床治疗者。

5、需住院治疗,但因某种原因不能住院,适合家庭病床治疗。

二、凡属建床对象,由经治医师上门诊治,建立病史,并做好建床登记工作,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

三、建床后,应及时向上级主治医师联系、汇报病史,3到7天内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四、凡经过治疗后,疾病痊愈或病情稳定或需住院治疗,可同意病人撤床并做好撤床记录。

五、经过治疗,病情尚未稳定需继续诊治,但病人或其家属主动要求撤床者,经解释但无效者,同意作自动撤床。

撤床记录中应说明其撤床原因。

六、撤床应在48小时内完成,撤床小结由组长审核签名,交内勤登记归档。

家庭病床工作规范及实施细则1、为了加强家庭病床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2、开展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应当遵循统一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

3、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是承担社区(街道)卫生服务的医院有组织的医疗行为,医院要加强领导,规范行为,培养人才,提高质量,便民利民。

4、医院提供氛庭病床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师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在本院家庭病床组的统一计划、安排和调配下进行。

5、家庭病床的建床撤床,在病人门诊病历或者出院小结中提出,或由上级医院在病人的出院小结中提出。

6、医院家庭病床组应对有关家庭病床的建床建议进行审核,符合建床条件和要求的,方可同意由本院建床并向病人出具《家庭病床建床通知》。

在参加医保的病人出具《医疗保险专用凭证》后,为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指派本院医生负责病人的治疗。

7、医院家庭病床组应对本院的家庭病床建、撤情况进行登记。

建床登记应由家庭病床组指派的家庭病床治疗医生进行;撤床登记应由指派医生在写好撤床小结、病人结清全部医疗费用后向家匿病床组申报。

家庭病床与居家护理管理制度

家庭病床与居家护理管理制度

家庭病床与居家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病床与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家庭病床与居家护理服务的管理工作,涵盖全部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含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服务的管理要求、操作规范、职责分工、质量监控、投诉处理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家庭病床管理第四条家庭病床的设置必需符合以下条件: 1. 患者的病情需实现居家病床服务标准,经医疗团队评估确认; 2. 家庭环境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保证患者的生活和护理需求; 3. 家属或患者签署相关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家庭病床的安装和使用必需符合以下要求: 1. 家庭病床的安装必需由专业团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家庭病床的使用必需依照操作手册进行,家属必需经过培训并掌握相关技能; 3. 家庭病床的维护保养由设备供应商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和修理。

第六条医院将订立家庭病床管理台账,对已安装的家庭病床进行全面登记和管理,包含设备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

第七条家庭病床的退还必需符合以下规定: 1. 家庭病床使用期满或患者病愈出院,家属应及时通知医院,布置家庭病床的退还; 2. 家庭病床退还时必需经过检查确认无损坏和遗失; 3. 家庭病床的退还由医院负责,退还后进行相应的记录更新。

第三章居家护理服务管理第八条居家护理服务的范围包含日常护理、体检监测、药物管理等,具体服务内容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而定。

第九条居家护理服务的执行必需符合以下原则: 1. 严格遵从医嘱和护理计划,确保服务的安全有效; 2. 定期进行护理记录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动,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第十条居家护理服务的人员要求: 1. 居家护理人员必需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参加医院组织的培训; 2. 居家护理人员必需具备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医院将对居家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以保证服务质量。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一、家庭病床建床对象1、凡属本社区居民行动不便,就医困难,适合在家庭病床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或慢性病患者。

(>80岁)2、经上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但仍需继续治疗及康复对象。

3、离休干部和老、弱、残者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者。

4、晚期肿瘤病人需家庭病床治疗者。

5、需住院治疗,但因某种原因不能住院,适合家庭病床治疗。

二、凡属建床对象,由经治医师上门诊治,建立病史,并做好建床登记工作,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

三、建床后,应及时向上级主治医师联系、汇报病史,3到7天内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四、凡经过治疗后,疾病痊愈或病情稳定或需住院治疗,可同意病人撤床并做好撤床记录。

五、经过治疗,病情尚未稳定需继续诊治,但病人或其家属主动要求撤床者,经解释但无效者,同意作自动撤床。

撤床记录中应说明其撤床原因。

六、撤床应在48小时内完成,撤床小结由组长审核签名,交内勤登记归档。

家庭病床工作规范及实施细则1、为了加强家庭病床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2、开展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应当遵循统一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

3、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是承担社区(街道)卫生服务的医院有组织的医疗行为,医院要加强领导,规范行为,培养人才,提高质量,便民利民。

4、医院提供氛庭病床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师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在本院家庭病床组的统一计划、安排和调配下进行。

5、家庭病床的建床撤床,在病人门诊病历或者出院小结中提出,或由上级医院在病人的出院小结中提出。

6、医院家庭病床组应对有关家庭病床的建床建议进行审核,符合建床条件和要求的,方可同意由本院建床并向病人出具《家庭病床建床通知》。

在参加医保的病人出具《医疗保险专用凭证》后,为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指派本院医生负责病人的治疗.7、医院家庭病床组应对本院的家庭病床建、撤情况进行登记。

建床登记应由家庭病床组指派的家庭病床治疗医生进行;撤床登记应由指派医生在写好撤床小结、病人结清全部医疗费用后向家匿病床组申报。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一、服务准备1.学习患者健康状况:提前了解患者病情、病史、治疗方案、医嘱等,确保对患者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2.环境准备:确保家庭病床周围的环境整洁、安全,以便给予患者一个舒适的住所。

二、基础护理1.个人护理:包括患者口腔护理、洗澡、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等,保持患者整洁舒适。

2.皮肤护理:定期更换体位、按摩,预防和处理患者的压疮,尤其是高风险部位。

3.卫生护理:确保病床、床铺、卫生间等环境的清洁卫生,以防感染传播。

4.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营养补充品,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

三、康复训练1.功能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包括床上训练、肌肉锻炼、关节活动恢复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呼吸康复:为需要呼吸功能康复的患者提供相应的训练,如呼吸操、肺活量训练等,以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3.感觉康复:通过物理疗法、按摩和理疗等手段,促进患者感觉的恢复和增强。

四、医疗管理1.药物管理:按照医嘱准确给予患者药物,记录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时间,避免用药错误和漏服。

2.医疗观察:定期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和汇报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医学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家庭病床设备,学习护理知识,提高日常护理水平。

五、心理支持1.沟通交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3.家庭关怀: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六、服务记录1.日常记录:及时记录患者的生活、康复、医疗情况等,包括用药情况和生命体征等,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2.异常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异常情况,包括体温升高、意识改变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总结:《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病床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规范和科学的护理流程,能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和有效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2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家庭医生责任制
家庭病床与全科医疗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 是全科医疗功能的充分体现。
近一、二年来,社区又开始家庭医生责任 制的探索,家庭病床是家庭医生责任制中 的一项服务内容;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主体和人员、服 务内容、服务流程均有变化。
精选ppt
13
家庭病床纳入医保 各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
精选ppt
3
上海家庭病床的发展
1997年5月,第一批纳入医疗保险,家庭病床从 1996年建床3.54万张,增加至1998年的4.81万张, 增加了1.27万张,上升36%。
2004年,上海市卫生局为民办实事,增加建立家 庭病床1万张,共建床5.86万张;
2007年,市政府将为卧床老人、病重老人提供家 庭病床服务列为2007年重点工作之一,共建床约 6.3万张。
2010年,共建床6.66万张,其中为60岁及以上老年 人开设的家庭病床4.08万张;
精选ppt
4
上海市家庭病床建床情况
年份 建床总数 年份 建床总数 年份 建床总数
(张)
(张)
(张)
1982 4855
1996 35445 2003 52291
1983 9662
1997 36895 2004 58632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精选ppt
1
我国家庭病床的发展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 1958年6月卫生部在天津召开家庭病床现场会议 1984年上半年全国23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家
庭病床20余万张。 1984年9月,卫生部在天津召开全国家庭病床工作
经验交流会,
1984年12月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发 布后,家庭病床工作在全国迅速发展。
1985年全国家庭病床建床达到91.3万张。
精选ppt
2
上海家庭病床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市为了解决当时存在 的“看病难,住院难”的矛盾,在一级医院开展 了把病床开在家中的工作,这项便民措施在开展 以后深受病人的欢迎。1987年,上海市卫生局发 布《上海市家庭病床实施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上海家庭病床纳入医疗 保险范围,家庭病床医疗形式进一步发展。 1997 年上海市卫生局发布《家庭病床管理的暂行规 定》、《家庭病床业务工作规范》。
精选ppt
7
全市老年服务机构简况
养老机构631家,床位11万张; 约占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3%
老年医疗机构69所,核定床位8582张, 实际开放床位11458张, 占80岁及以上老人不到2%。
住院难,老年护理床位一床难求
精选ppt
8
上海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户籍)
>60岁 >70岁
2008 300.6万 160.65万 占21.6% 占11.5%
以1-2万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居住地管理 形式。
精选ppt
11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位一体”卫生综合服务
以建立家位一体”的卫生综合服务,逐步引 导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门 诊下沉社区。
开展家庭病床、户籍制保健、简易门诊、 社区护理、手机(BP机)呼叫服务、热线 电话咨询、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服务。
2001年大连、扬州、沈阳、南昌市等 2002年青岛市等 2004年厦门市等 2006年天津市、成都市等 2007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家庭病床管理
办法》,提出了建床类型及收治范围,还 提出了家庭病床具体建床标准。
精选ppt
14
新的相关医疗卫生文件发布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002年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2002年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03年国务院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7年《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2008年国务院 《护士条例》 2008年卫生部《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 2010年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80岁 53.44万 占3.8%
期望寿命 81.28岁
2009 315.7万 占22.5%
81.73岁
2010 331万 占23.4%
82.13岁
2011
接近60万 82.51岁
精选ppt
全国最高 9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
近年来上海市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 庭病床服务,转向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采用全科团队、六位一体形式,拓展服务 内容;
精选ppt
15
上海家庭病床发展面临新形势
原有的家庭病床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规 定等已执行10~20余年,已不能满足当前社 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社会继续需要家庭病床的服务。
精选ppt
16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前言 正文 附录
精选ppt
17
前言
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重 要形式,是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 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效方法,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走入社区, 走进家庭,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服 务需求的重要举措。(定位)
服务形式大致是把整个街道(镇)分为若 干个块,在适当位置建立一个社区卫生服 务站,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方式具 体落实本块中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精选ppt
10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团队式服务
2002年起,上海市总结出“社区卫生服务平 台+全科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临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 等组成 “全科服务团队”,
1984 21327 1998 48091 2005 59783
1985 31812
1999 58864
1986 33286
2007 约6.3万
1991 41136
2010 6.66万
精选ppt
5
制定地方标准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的背景
一、上海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特别是高龄老 年人多,需要上门诊疗服务。应解决看病 难、住院难的问题继续存在。
二、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医疗保险出台后,家庭病床需规范管理。
四、近年来许多相关新医疗卫生文件发布, 家庭病床工作需理顺。
精选ppt
6
上海市高龄老年人口多
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51岁,全国最高水平。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60万; 有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78万。
经预测,进入“十二五”,本市老年人口将 快速增加。2015年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 430万,接近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