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单音词和复音词
02单音词和复音词

在古代诗歌中,对文是最常见的,可以利用 这些对文来考索同义词或反义词。
1.据对文求同义词。例如:
①杜牧《寄浙西李判官》:“青云满眼应骄 我,白髮浑头少恨渠。”
满、浑对文,浑即满也。
②姚合《和元八郎中秋居》:“酒用林花酿 ,茶将野水煎。”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复音 词对应关系: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2.加上词头、词尾。 3.以两个同义词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三、古代汉语复音词
根据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 (1)叠音词 (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
类别:双音节,多音节。 特征:指物的单一性。
不能按语法关系去理解。
(2)加缀复词。 属于粘附式复合词。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概念,另一个语素是附加 成分,粘附在实语素前后,充当词的前缀 或后缀,它们只是合成复音词而增添的一 个音节,并不表示实在意义。
(3)偏义复词。 概念:由两个意义相关联(同义、近义、义
词。如:翩翩 渺渺 漠漠 纷纷 类型:模拟声音、描绘状貌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2)连绵词 (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 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双音节单纯词) 特点:a.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两个音节同声母。(零声母也算双声) 叠韵:两个音节的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
★训诂的方法之“审文例” 文例,文章的条例或范例。
这里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 要者,有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 部书的用词等等。
(一)连文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 单音词的多义性,反映了词的多种功能。 单音词含义较多,往往随文而异,必然给 我们阅读古书带来困难。只有掌握它们的 词义系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推 究,才能正确地确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2、灵活性 单音词含义虽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项意义 一般说来都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具 有某种模糊性,特别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 的词更是如此。这样,单音词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就可以灵活地表示不尽相同的 含义。
(hu2su4)
• 2、描绘动作 • 踟蹰 :走来走去的样子。《诗经· 邶风· 静 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踥蹀 :小步走的样子。《楚辞· 哀郢》: “众 踥蹀而日进 兮,美 超远 而愈迈 。” • 容与:徘徊不进的样子。《楚辞· 哀郢》:“楫 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 望洋:仰视的样子。《庄子· 秋水》:“望洋向 若而叹曰……”
还包括一些音译外来词和拟声词。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向以复音词(主要 是双音词)为主演变的动因: 1、单音词的缺陷: 多义性 灵活性 词义负担重,表义不精确 2、单音词的优势: 能产性 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条件 3、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汉语复音化是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内部调整与适应
注意某些表达对音节的制约现象 注意从节律角度考虑词汇使用问题
• 有些单音词由于处在特殊的语言环境或者 由于某种修辞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临时 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 性。
• 《左传· 隐公元年》:“厚将得众”。 • “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 而是指土地扩大。 • 《诗经·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所”不是指一般的处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处 所。《论语· 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战争。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发”不是指一般的打开,而是指打开粮仓。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通论二 词汇(二)

注意区分偏义复词与由相同语素组成 的并列结构的合成词 “得失”: “尽思虑,揣得失, 智者之所难也。”(《韩非子·八 说》)
三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复合词
2.同义复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双音 词,叫做“同义复合词”,简称“同 义复词”。 宾客、干戈、悦怿 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古代汉语
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主讲教师 许秋华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定义:只有一个意义,只概括的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或某种行为,某种性状。 觥:“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膢:“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 非子· 五蠹》 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 书》) 屦:“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 许行》)
偏义复词的特点
(1)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无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第一个语素 “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 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车马”:《礼记· 玉藻》:“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
(2)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有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贬义或消极意义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后汉书 何进传》)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则作数日 恶。”(世说新语 言语)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三)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
要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把一词多义现 象和同音同形词区分开。凡是用同一字形表 达的词,只要它们之间意义有联系,就是一 个多义词;反之,则不是一个词,而是几个 同形的词。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 参证的最早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词本来的 意义。 及 《说文》:“及,逮也。”本义是追上、赶 上。《左传》:“故不能推车而及。” 既: 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 者曰。” 即:《说文》:“即,即食也。”《易经· 鼎》: “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焚:《说文》:“焚,烧田(畋)也。从火 林。” 殷墟卜辞:“癸卯允焚,获兕十一、豕十 五……”
第二节,单音词和复音词

針對具體的詞來說,在一般情況下,稱一個詞為 一個字是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的,但是在討論字 與詞的規律、研究字與詞的諸多現象時,把字 與詞等同起來,便會生出很多麻煩,是很不科 學的。 因此,字和詞在本質上不是同一個東西,除了它 們彼此關係密切外,還有著互不相同的發展規 律。儘管漢字的造字初期是一詞造一字,字詞 的對當關係非常整齊,然而到了後來,由於詞 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異詞同字和異字 同詞現象漸漸多起來。
單純複音詞又分為聯綿詞、叠音詞、音譯外來詞 三種。
(1)聯綿詞 聯綿詞古稱‚聯綿字‛、‚連語‛、‚謰語‛, 在古付漢語詞彙中佔有重要地位。 《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 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 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裡的‚參差‛‚窈窕‛‚輾轉‛都是聯綿詞。 由於聯綿詞既具有音樂美,又富有表現力,經 常出現在詩人的筆下。 聯綿詞的最大的特點是兩個音節,一個語素, 連綴成義不能拆開。
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 歲。(《漢書·昭帝紀》)(疾,疾病;病,病情 嚴重。)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兯十年》)( 可,可以;以,介詞,憑藉。)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出師表》)(卑,出身卑微;鄙,見識 淺陋)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後漢書·黃瓊傳》)(其,付詞,他的; 實,實際情況。副,相稱,符合。‚名副其實 ‛)
第三章 第二節
詞彙
單音詞和複音詞
一、 文言文中的字和詞 字和詞不是同一個概念。 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意義單位,它 以音為義的信號,音和義在約定俗成的原則下 結合起來,便形成口語的詞。 字是詞的記錄符號,它用字形來標詞,從詞那 裡承受到音與義,因而形成一個形音義三者的 結合體。
单音词和复音词培训资料

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第一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秦师轻而无礼必败今: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即一个字节有很多意义,它们占据一个字形,如“节”字,现代汉语的“竹节”、“季节”、“骨节”、“节省”等几个双音词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都只用一个单音词“节”表示。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一般有三种途径:1、加缀:如:虎——老虎,鼠;舌——舌头,斧;房——房子,兔;2、合成:燃——燃烧;道——道路;友——朋友;弃——抛弃:3、代替:如:股——大腿;津——渡口;遏——阻止;乖——违背;铄——熔化。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有四种类型:一、联绵词二、叠音词三、附音词四、合成词一、联绵词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磊落坎坷倜傥犹豫萧瑟崎岖陆离玲珑伶俐参差含糊容与仿佛2、叠韵联绵词:韵是指韵部,一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入同一韵部。
窈窕依稀扑朔荒唐婆娑混沌朦胧莽撞峥嵘葫芦芍药玫瑰橄榄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栝楼芙蓉蝌蚪鹦鹉扶摇葡萄狼藉跋扈不律龟兹铿锵1.联绵词的声韵: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
2.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徜徉”,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忀徉:儴佯:襄羊等。
3.联绵词的一词多义: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萧瑟:(1)秋风声(2)形容凄凉、寂寞的样子二、叠音词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用)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和复合词是从语素数量上讲的。一个语素 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 成的词叫复合词。
先讲单纯词。
单纯词有两类:
一是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马、大、 水、丈、从、围、梁、军等。
一是多音节单纯词(复音单纯词),复音单纯词 中主要是联绵词和叠音词。联绵词如:仿佛、彷 徨、参差、依稀、葡萄、崔嵬等。叠音词如:坎 坎、依依、杲杲、关关等。
2、从写法上看,有“字无定写”的特点。由于 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只表示读音,不分别表示 意义,因此往往会有多种写法。例如:
“望洋”还可以写成望羊、望阳、盳洋;“徘徊” 也作裴回、徘回;
“逶迤”也作委移、逶陀、委它、委他、威夷、 委蛇、委施;
“匍匐”也作匍伏、蒲伏;“黽勉”也作闵勉、 闵免、文莫、密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联绵词在语音上的联系指的是 古代的读音。有的联绵词过去有双声或叠韵的关 系,到了现在这种关系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语 音发生了变化
4、从构成上看,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应是一个 语素,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①犹豫,《礼记·曲礼》正义:“此二兽进退多 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有人还认 为犹是兽名,豫是预先的意思(见《汉书·高后 纪》颜师古注)。清代王念孙父子对此提出了批 评。(详参沈祥源主编《古代汉语》P158)
音节、语素、词和字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 为: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目:一个音节 一个字 一个语素 一
个词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B面目:两个音节 两个字 两个语素 一个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窈窕:两个音节 两个字 一个词
一个语素
崤山 朋友 虎符 好恶 声望 摇篮——合成词 複音詞
第三节:单音词与复合词

第三节: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单音词的两个特点:古汉语词汇从音节上,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第、山、水。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如干戈、玉帛、天子、百姓。
单音词有两个特点:1.上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中古以后复音词占多数。
东汉之前,词汇以单音词为主。
比如甲骨文反映出的商代词汇,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
多数词只有一个意义,少量词有几个意义。
周秦时期仍以单音词为主,但是复音词已经占相当比例。
比如《论语》,1700多个词,复音词有200多个,占15%。
《诗经》3400多个词,复音词900多个,占25%。
再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东汉以后,复音词有了更大发展。
比如《论衡》复音词有2300多个。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里面复音词有1690个。
汉至六朝隋,复音词数量更是激增。
2.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因为单音词本身不带其他的限制成分,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容易出现多义现象。
例负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用背部背)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依仗)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单音词的多义词往往给阅读古书带来障碍,它的意义要利用上下文和其他材料加以分辨。
例:党①《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同一连绵词常有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成因:同音假借,古今、方言音变。 c.一部分连绵词由单音词缓读形成。 d.有的连绵词两个音节可以倒过来,出于修辞 的需要,有时还有意把两个音节拆开来。
2.合成词 (复合词) (1)专名复词。 类别:双音节,多音节。 特征:指物的单一性。 不能按语法关系去理解。
2.《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 尝不呼父母也。”
按:劳苦、倦极、疾痛、惨怛,均属同义连 文之例,根据这条文例,就可以断定倦极 的极字不应解作极尽之义,而且可以指出 这个极字也应该是倦的意思。
(二)对文 所谓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 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
(2)连绵词 (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 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双音节单纯词) 特点:a.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两个音节同声母。(零声母也算双声) 叠韵:两个音节的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 同。 双声兼叠韵:缤纷 优游 辗转 (非双声叠韵:扶摇 芙蓉 铿锵 淡泊 翡翠 )
★在具体的语句中鉴别偏义复词。如:妻子
(4)同义复词(并列式复合词)。 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 同义复词的构成方式,通常是由并列关系的 两个语素组合起来。掌握同义复词的构词 规律,可以反推出连用二字有可能是同义 的。→训诂方法:连文
★训诂的方法之“审文例” 文例,文章的条例或范例。 这里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 要者,有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 部书的用词等等。
③李群玉《洞庭风雨》:“水将天共色,云 与浪争高。” 将、与对文,将犹与也。
2.据对文求反义词,例如:
杜荀鹤《途中春》: “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隈、向对文,据文意隈当是背的意思。
3.古汉语中还有一种反义对举词,也可以利 用来进行词义的考索,例如: 《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按:刑赏、已诺,均为反义对举词, 刑与赏对,已与诺对。诺者,许也,则已 字当为不许的意思。杨倞注:“诺,许也 ;已,不许也。”
第二章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 2.从语素的角度分: 单纯词——叠音词、联绵词; 合成词——加缀复词 、专名复词、同义复词 、偏义复 词等 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 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三)俪偶 俪偶是指若干句法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现象。在相俪偶的句 子中,处在相应地位上的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 例如汉·繁钦《定情诗》: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漽(ti2)肘後。 诗中拳拳、殷勤、区区、叩叩处在俪偶句的相对应的位置上,因 此它们应该是同义或近义的,这四个词均有恳挚款诚之意。 《广雅·释诂》:“拳拳、区区、款款,爱也。”又:“悾悾( kong1)、悫悫(que4)、恳恳、叩叩、断断,诚也。”
(一)连文
所谓连文,用今天的术语来讲,就是同义复 词。 高邮王氏父子在其著作中经常讲到“古人行 文不避重复”、“古人自有复语”,就是 指的同义复词。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七七《两字一义而误 解例》,也是讲的这回事。
1.《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 《索隐》曰:“恫,痛也。恐,惧也。” 王念孙:“小司马分恫恐为二义,非也。恫亦恐 也„„《苏秦传》:‘秦恐韩魏之议其後也,是 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小司马以恫为恐 惧,是也。疑亦恐也。或言恫恐,或言恫疑,其 义一也。”(《读书杂志·史记第三》“恫恐”条 )按:王氏据同义连文之例,指出恫、疑二字皆有 恐义,发古人之所未发。
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根据对 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求得某一词 的确切解释。
在古代诗歌中,对文是最常见的,可以利用 这些对文来考索同义词或反义词。 1.据对文求同义词。例如:
①杜牧《寄浙西李判官》:“青云满眼应骄 我,白髮浑头少恨渠。” 满、浑对文,浑即满也。
②姚合《和元八郎中秋居》:“酒用林花酿 ,茶将野水煎。” 将、用对文,将犹用也。
(2)加缀复词。 属于粘附式复合词。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概念,另一个语素是附加 成分,粘附在实语素前后,充当词的前缀 或后缀,它们只是合成复音词而增添的一 个音节,并不表示实在意义。
(3)偏义复词。 概念:由两个意义相关联(同义、近义、义 相对或相反、义相关)的语素组合而成, 而意义却偏向一端的复合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复音 词对应关系: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2.加上词头、词尾。 3.以两个同义词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三、古代汉语复音词
根据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 (1)叠音词 (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 词。如:翩翩 渺渺 漠漠 纷纷 类型:模拟声音、描绘状貌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 单音词
专名复词 合成词 加缀复词 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
复音词
单纯词
叠音词
连绵词
二、古代汉语单音词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据统计:《庄子• 逍遥游》全文用单字 1465 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 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诗经》中 单音词占总量的 90.8% ,《左传》中占 89% , 《史记》、《尔雅》中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