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二稿: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爱情的悲剧

红楼梦爱情的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可以看到许多爱情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这些爱情故事往往以悲剧收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来分析《红楼梦》中爱情的悲剧。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红楼梦中,主要的爱情故事都以不如意的结局告终。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无法在一起。
黛玉在贾宝玉丢了贾府的继承权之后,深受打击,最终病倒而去世。
这个结局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悲伤,触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思考。
其次,红楼梦中的爱情常常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限制。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婚姻是受到严格规定和社会约束的。
这也反映在了《红楼梦》这本小说中。
例如,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起初看似美好,但她的出身和地位不符合贾府的要求,最终贾母与王夫人的反对使得他们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这种家庭和社会的限制给爱情埋下了隐患,无情地摧毁了许多美好的感情。
此外,红楼梦中的爱情还常常受到命运的捉弄。
在小说中,命运的安排常常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例如,王熙凤和贾母之间的情感纠葛,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命运的不公和摆布让爱情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的爱情还受到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私心,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不再纯粹和无私。
例如,贾宝玉和贾琏之间的婚姻,虽然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贾宝玉的不忠和贾琏的虚荣让他们的婚姻变得虚假和不幸福。
这种人性的弱点让爱情丧失了它本来的美好和纯粹,成为一种悲剧。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爱情常常以悲剧告终。
这些爱情故事或者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限制,或者受到命运的捉弄,又或者受到人性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爱情变得复杂而悲伤,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局,更是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探讨,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华文学的巅峰之作。
其中,描绘了许多令人感慨万分的爱情悲剧,使读者深陷其中。
本文将从几个明显的爱情悲剧角度展开,探讨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
1.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富家小姐,她与贾宝玉无疑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情侣。
然而,尽管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因命运安排的不公而无法走到一起。
贾宝玉生性多情,对薛宝钗颇有情意。
但由于家族背景和婚姻安排,贾宝玉最终娶了另外一人,与薛宝钗失去了幸福的机会。
这个爱情悲剧的发生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和婚姻制度对个人情感的束缚和摧残。
读者由此可见到贾宝玉和薛宝钗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的痛苦,也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无情感到思考。
2.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女性角色,她聪明、敏感,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尽管这对表兄妹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但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深爱着贾宝玉,但她不幸被订下了婚约,且因家族的变故而无法与贾宝玉走到一起。
尽管贾宝玉一直对林黛玉怀有深情,然而最终他因命运的安排而与别人结婚,使得林黛玉的爱情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痛楚。
林黛玉爱情悲剧表达了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脆弱和无奈,触动了读者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不公和束缚的思考。
3. 贾宝玉与迎、探、惜、晴的爱情悲剧贾宝玉是书中的男主角,他与林黛玉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女性角色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也构成了红楼梦中的又一个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迎、探、惜、晴皆有情意,却又无法满足她们所有人的期望。
他的花心和态度不断伤害着她们的心,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这一爱情悲剧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问题,揭示了男性生活的自由与女性感情纠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总结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重要构成之一,通过描写不同人物之间深情的爱恋和无法实现的命运纠葛,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限制,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以及男女感情之间矛盾和冲突。
红楼梦爱情与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爱情与命运的悲剧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顶峰之作。
作为一部描写爱情与命运的小说,红楼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本文从爱情和命运两个主题出发,探讨了红楼梦中的悲剧元素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爱情的悲剧爱情是红楼梦中最突出的主题之一,而其中蕴含的悲剧元素使得故事更加动人。
在故事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首当其冲。
宝黛之间的爱情经历了诸多苦难和挫折,最终以黛玉的离世告终。
他们的爱情被家族的利益、社会压力和个性冲突所摧毁,最终成为一段悲剧。
其次,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薛宝钗的婚姻也充满了悲剧因素。
王熙凤原本爱慕宝玉,但出于家族地位和利益的考虑,她嫁给了宝玉的表哥薛蟠。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而是成为她一生的悲剧。
她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爱情,最终导致她内心的痛苦和抑郁。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爱情都带有悲剧的烙印。
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爱情被束缚和扭曲,许多人的悲剧都是爱情悲剧。
这种爱情悲剧的演绎,使人们再次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残酷。
第二部分命运的悲剧除了爱情的悲剧之外,红楼梦也以命运的悲剧为题材,展现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无力。
故事中的人物常常受制于家族的利益、社会的等级和历史的进程,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无法自拔。
贾府的衰落和宝玉的命运是红楼梦中最典型的命运悲剧。
贾府作为一个曾经显赫的家族,经历了兴盛和衰亡的历程。
封建家族的压力和物质欲望的蔓延使得贾府难以持续繁荣,最终走向了衰败。
而宝玉则是这个命运悲剧中最鲜明的代表。
他身负荣宠和家族期望,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最终,宝玉在命运的安排下,失去了芳蕊,最终也走向了自己的悲剧。
此外,红楼梦中的其他命运悲剧也有很多,比如贾母、林黛玉等人的命运均受到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以及历史背景的影响,他们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最终都走向了自己的悲剧。
结论红楼梦以其深刻的刻画和悲剧的氛围成为了经典巨著。
爱情与命运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主题,它们的悲剧性质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且令人深思。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中的爱情悲剧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在浓烈的爱情中感受到悲伤与无奈。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爱情悲剧常常是最让人心痛的一种。
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最令人唏嘘的。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相互倾心,但却注定无法走到一起。
黛玉身世神秘,被宝玉误解为贾府的女儿,而实际上却是袭人的主子。
命运弄人,两人的感情始终受到家族和社会的束缚,无法如愿相守。
黛玉的早逝更是给这段爱情画上了最为悲惨的句号,宝玉痛苦欲绝,终身无法忘怀。
除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与贾宝玉等几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林黛玉是一个娇弱多病、心思细腻的女子,她和贾宝玉之间有着纯洁的爱情,却因家族纷争而无法在一起。
贾宝玉心中最爱的是黛玉,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无法圆满。
而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沉的女子,她对贾宝玉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却最终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这些爱情悲剧,揭示了红楼中人物的内心矛盾与挣扎,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苦涩和无奈。
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发生常常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
贾宝玉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子,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却因家族纷争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而难以如愿。
林黛玉则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她内心的坚强和执着与外在的无奈和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她的爱情更加凄美动人。
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她对爱情的追求虽然一度成功,却最终发现自己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心理上的挣扎和无奈使得她的爱情悲剧更加令人唏嘘。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无奈。
作为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通过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们在情感纠葛中的挣扎和痛苦,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文学之美,更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充满了悲剧色彩。
其中,爱情悲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给读者深思和感受。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意义。
首先,爱情悲剧体现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
《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爱情悲剧角色。
他们一直相爱,但却因众
多的因素无法圆满地在一起。
贾宝玉身份的变化、林黛玉的病体以
及家族的压力等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共度一生。
这种无奈
的命运使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现实中爱情的脆弱和不可
控制性。
其次,爱情悲剧表达了个人情感的折磨。
在《红楼梦》中,爱
情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拷问和痛苦。
他们深爱
着彼此,却又受到了众多的挑战和阻碍。
林黛玉的忧郁、贾宝玉的
痛苦都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折磨。
爱情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永远无
法弥补的伤痛,使人们对于爱情中的痛苦与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爱情悲剧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也具有重要意义。
《红
楼梦》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
观念。
爱情悲剧的发生常常与封建社会重重桎梏有关,社会家族的
纷争和利益的牵绊剥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幸福。
这使人们开始反思,思考社会价值观对于个人命运和幸福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个人情感的折磨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将这些悲剧元素与现实
生活相结合,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使人们思考人生、爱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其中,爱情元素贯穿了整个故事,让人们深受触动和感染。
然而,红楼梦中的爱情也带有一种悲剧色彩,让人唏嘘不已。
爱情,是红楼梦中最深沉、最纯粹的情感,也是引发悲剧的主要因素。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即宝黛、宝钗、贾宝玉、薛宝钗等,都因为爱情而受到磨难和悲伤。
首先,我们来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宝玉与黛玉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感十分深厚。
然而,命运却残酷地将他们分开。
黛玉身世堪忧,被迫嫁给贾环,无法与宝玉相伴。
宝玉又因命格所限,无法对黛玉表白他的深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只能被压抑和隐藏,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在黛玉去世之后,宝玉的悲伤和自责如潮水般涌来,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其次,薛宝钗和宝玉之间的爱情也是一桩悲剧。
薛宝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一直为宝玉付出着真挚的感情。
然而,宝玉对她的爱情并不是完全的。
宝玉内心深处对黛玉的感情过于执着,无法完全投入到与薛宝钗的爱情中。
最终,宝玉因为在荣府内的种种变故而身心交瘁,最终病倒了。
这一悲剧的结局让人揪心,同时也给了读者深思。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并不只局限于宝黛和宝钗的故事线,还贯穿于其他多个角色的情感中。
例如林黛玉与贾母之间的关系,林黛玉对贾母的宠爱和依赖,最终因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悲剧结局。
还有薛蟠和平儿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的爱情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和困难,最终以悲剧收场。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呈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感情选择的限制。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婚姻制度的束缚、贫富悬殊的现实、亲情、友情等因素的干扰,都给爱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纯真和美好的爱情最终成为痛苦和无奈。
然而,正是这种悲剧的爱情描写,使得红楼梦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红楼梦中的爱情,无论是悲剧还是幸福,都是人性的写照,是对爱情的真实描绘。
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分析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精湛的描写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和核心主题之一。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人性困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分析:首先介绍《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及其与爱情相关的关系;然后详细描绘《红楼梦》中爱情悲剧元素;随后对这些爱情悲剧进行原因分析;接着探讨这些爱情悲剧对整个作品主题的贡献与意义;最后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元素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红楼梦》在此领域内的价值。
1.3 目的通过对《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些悲剧情节对于作品主题及读者产生的影响。
同时,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悲剧进行对比,进一步展现《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角度,也为今后研究此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
2. 爱情悲剧在《红楼梦》中的体现:2.1 主要人物及其爱情关系:《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衰败与灭亡的小说,其中充斥着许多令人动容的爱情关系。
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众多角色都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隐藏着一种被命运束缚和无法实现的爱情,而贾迎春与薛宝钗则是属于自愿牺牲自己幸福以满足别人需求的爱情。
2.2 悲剧因素的描绘: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造成爱情悲剧发生的一系列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封建礼教的束缚、世俗利益和权力游戏对真爱的破坏,以及命运和宿命对个人选择和幸福的限制等等。
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情感描写、对环境的刻画以及人物命运的安排,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因素的世界。
2.3 爱情悲剧的原因分析: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原因。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第一篇:《红楼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
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红楼梦》中的“鱼眼睛”——另一种女性悲剧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二、冷酷的“鱼眼睛”三、“鱼眼睛”的悲剧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四、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二)论文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梁学号:40指导教师:陈翠平答辩日期: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O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Love Tragedy中文摘要Chinese Abstract《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可以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
《红楼梦》除了反映封建社会爱情悲剧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叛逆者间爱情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e love tragedy through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love marriage, and others to reflect the tragedy. The cause of the tragedy was due mainly to the tragic figures of character, feudal, superstitious ideas, feudal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part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of love tragedy, but also embodies the love between feudal society traitor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关键词: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Key word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ove and Marriage Tragedy目录一、人物具有悲剧性格 (3)二、封建迷信理念造成悲剧 (8)三、封建婚姻制度造成悲剧 (11)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悲剧,其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悲剧。
这一悲剧主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失败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
悲剧造成的原因只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等。
可贵的是宝、黛这一对封建叛逆者间的爱情虽是悲剧,但他们已向自由恋爱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具有时代进步性。
一、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各种人物出身于不同家庭,造成了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只要通过宝、黛、钗等人物分析。
贾宝玉,出身于四大家族中“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第二回] 的贾府,是贾政之子,也是贾氏家族唯一正宗传人。
宝玉深得贾母厚爱,从小便贪玩好动,从小到无人敢管,贾母的厚爱已到了包纵的程度。
既便是其父,宝玉虽害怕贾政,但又不当贾政是一回事。
如第二十四回,贾政叫宝玉问话,宝玉吓得“杀死不敢去”。
贾母便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
贾母的纵容也正是宝玉独特性格原因的原因之一。
宝玉喜欢读书,但他读的并不是封建科举考试所必读的《四书》、《五经》,他作打油诗但并不识八股文,这都是他厌恶世俗世界,厌恶封建仕途的一种表现。
另外,在他看来,世界上的男人都是虚伪的,如贾政、贾雨村之流。
他之所以沉聚在“大观园”的女性世界中,是他一直认为少女世界才是纯洁的,只有在那里才能体会到纯真的喜怒衰乐。
他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男人不过是一些浊沫渣宰”。
在第二回中更有这样的评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贾宝玉这种叛逆的思想与当时读书应举的封建传统思想是背道而弛的,这种另类思想也与“金玉良姻”宝钗相背。
如第三十四回写宝玉遭打后,第一个来看望他的正是宝钗,足见宝钗对他是多么关切。
然而此刻宝玉心里想的是能得到女儿们如此怜惜悲感何等快心畅意,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之东流亦无足叹惜;此时宝钗心里想的则是: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致今日吃亏,总因素日不正。
正因宝玉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性,这注定了他与宝钗的爱情婚姻是失败的。
在他的一生中唯独能寻到一位知音,那便是林黛玉,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性格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础上。
然而,爱不爱谁,宝玉一直坚持着,但娶谁为妻,宝玉却无能为力,他最终妥协于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由父母安排自己的婚姻。
这种矛盾便决定了宝、黛间爱情的悲剧性。
林黛玉,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是林如海和贾敏独生女。
黛玉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贾母怜之,便接入贾府抚养。
黛玉是个多心、灵慧的女子,“病如西子胜三分,心较比干多一窍”便是她的写照。
宝玉在《南华经》写道:“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
黛玉生活在贾府可谓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生活的压抑来自她孤苦无依、寄人篱下却又敏感、自尊、多疑的个性。
如周瑞家的分送宫花,别人都谢过收下,唯独黛玉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第七回] 看上去,黛玉表现出小器、多疑,这正是她做为一个独立个性的自我。
黛玉天真率直,没有城府,爱恨分明,自己的喜怒好恶都表现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
黛玉对于贾府的统治者从不奉承讨好,加之其高傲、敏感、自尊的脾性,她不但无法融入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而且加重了别人对她的成见。
她心里越是难受,越觉悲苦,如《葬花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是个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民主的人,她不像宝钗那样刻意把自己修养成封建妇道的典范,也不像探春那样小心去维护封建宗法家庭的威仪,更不像凤姐那样为了权欲财势而机关算尽,她是那样的执着。
在《玉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
对贾府的“混世魔王”,她引为知己,从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但当她们爱情遭受阻力时,黛玉只能用泪水和死亡去抗议。
得到真爱是黛玉在冷酷人世间的唯一安慰;预感到这是一份没有结果的爱,她还是那样一往情深。
她的执着决定了她在悲剧时代以悲剧告终的爱情。
薛宝钗,宝钗生于“珍珠如土,金如铁”有百万之富的薛家。
与思想叛逆的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
宝钗有一个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成长,宝钗虽年纪轻轻,但对人对事已有一套,在贾府中更是人见人爱,如第五回宝钗初到宁国府:连仆人都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且不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宝钗自幼读书识字,受到比较完整的封建伦理教育,所以她认定“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宝钗正值多情时期的少女,在与宝玉这位公子哥的接触中自然产生了爱情。
她不仅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的道路,而且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对宝玉身边的人也特别留神。
第二十一回,宝钗来到怡红院,一见袭人就问:“宝兄弟哪里去了?”袭人颇有怨气地说:“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功夫”、“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内”。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她说话,倒有些识见”。
宝钗不止一次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宝玉却对此厌恶之极,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琼闺乡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之德”。
由于宝玉、宝钗两人心灵、性格相背,宝钗虽如愿嫁给宝玉,但她最终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孤寂生活并抱恨终身。
这便是宝钗无爱婚姻的悲剧。
二、封建迷信理念造成悲剧古代人受到当时知识和思想的限制,在遇到摆脱不了的痛苦或对某一现象无法作合理解释时,便使用丰富的想象力去神化这一现象,于是创造了神。
封建社会普遍认为是神在支配着每一个人的命运,人们不可以以之抗衡。
当时的大文豪曹雪芹,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
但他也不能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所以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神话故事,用神话来解释命运。
《红楼梦》的开头便用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
这块石头自锻炼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原是高十二丈方十二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坠儿一般,而且鲜明莹洁得宝玉模样。
一天,石头遇到茫茫大人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镂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花池、温柔宝贵乡去走了一遭。
后来,在宁国府中生下一小孩,嘴里合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这小孩便是贾宝玉。
正因贾宝玉衔玉而生被视为异事,贾母便格外开心,视宝玉为“珍宝”。
话又说回来,这块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志且被弃之荒野的石头,偏偏通了灵性,这种痛苦是无可言语的。
石头的不幸便是贾宝玉一身的写照。
再来看看“还泪”之说。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方可久延年月。
后来绛珠草修成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
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了。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难怪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并锁定了终生。
“还泪”之说已注定了在林黛玉的眼里,“爱情只是眼泪,爱情只是哭泣,爱情是薄命脉”。
《红楼梦》以梦字当头,当然少不了“幻境”的描写,然而这些“幻境”常带有宿舍命的色彩。
如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的描写。
宝玉在秦氏闺房中惚惚睡去,梦见随秦氏到一地方,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梦中欢喜,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
”这一幻境,应中了贾宝玉日后落难,出家做了和尚。
宝玉在“警幻仙子”的携带下,进入“太虚幻境”,宝玉在那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当时宝玉虽没在意,但就这“金陵十二钗”所记的正是金陵十二位女子的命运,也正是《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
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这正是《红楼梦》爱情悲剧的预言。
再如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噩梦,黛玉在噩梦中梦见宝玉手拿小刀往胸口划,把心窝掏出来让黛玉看,黛玉又颤又哭,抱住宝玉痛哭。
这虽是一场噩梦,但它又预见宝黛爱情的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宿命的,爱情本身就是悲剧,它早已规定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正册、副册的天条里。